太極拳研究(1,2)

----------------- II. 研究論文版目錄 ----------------- A. 總論------------------------- 01 論勢 ?兼論書法之勢與太極拳之勢 B. 太極思維的內容------------------------- 01 太極思維的承傳 02 當代科學的路向與太極思維 C. 太極拳研究------------------------- 01 太極拳能否技擊? -- 簡論太極拳的原理與意義 02 太極拳的內涵 -- 論「益壽延年不老春」 03 太極拳的源流 -- 論中華思維 04 太極拳的本質 -- 論「太和至中」 05 太極拳的形態 -- 論十三總勢 06 太極拳的發展 -- 論當代科學思維路向 07 太極拳的理論記錄 -- 拳譜精選與討論 D. 書法研究------------------------- 01 小論筆法 02 論書法的本質 03 沈允默《談筆法》 04 沈允默錄前人學書心得 E. 太極思維與管理------------------------- 01 營商與管理之道

1 |2 |3 |4 |5 |6 |7II-C 太極拳研究1. 太極拳能否技擊? -- 簡論太極拳的原理與意義一位好友,知我學太極拳多年,問太極拳是否可以用於技擊,又問若人一拳快速打來,如何應付?太極拳給人的印象柔軟緩慢,能否交手搏擊,令人懷疑。但傳說晚清時太極拳名師楊露禪,在王府當總教頭,號稱楊無敵,名震武林,似乎太極拳的技擊能力實在不差,是真是假,令人疑惑!其實學太極拳的目的有多個層次,並不止於技勝他人,但太極拳如何能不以快嬴,不以力勝,確實有點神乎其技,玄之又玄,值得說明一下。太極拳是將中國傳統陰陽五行等太極思維,應用到拳藝上,這種應用,雖然玄妙,但仍然合乎現代物理力學原則。簡單的說,太極拳不用力,但利用自身體重,以我之整體對付人之局部,以槓桿積小成大,又以有如轉門般的方式結構身體,達到時間上不先不後,空間上不多不少。所以在對敵上,太極拳認為"力大不如氣斂,手快不如意先",到底甚麼是"氣斂",甚麼是"意先",這便得一步一步詳細說明。先說"意先",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意"是甚麼呢?可以用例子說明,設想自已是一扇轉門,轉軸在中間,人推我左半,我的左半隨其推而後退,同時我右半同步前進,能量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如果我的中軸穩定,別人怎樣推拉我,我就能借彼之來力,還之彼身,人快我快、人慢我慢,自自然然的同步還擊,不先不後。其實太極拳應用這種持中轉動的身體結構比這複雜得多,除左、中、右之外,同時有上、中、下及前、中、後,全身之"中",是一個點,不是一條軸,這個點既是全身一部分,又要獨立不受身體轉動所影響。全身的中點在丹田,丹田由兩腿飽滿承托而不是用力去撐,兩腿不斷交換以保持時刻中定,這個把自已全身設想成一個上、下、左、右、前、後包圍身體中點的靈活轉動體,便是太極拳之"意",在人攻擊我之前,我已用意把自己變成一個靈活轉動體,這就是"意先",只要準備好成一個轉動體,你手再快我也與你同步,所以說"手快不如意先",而且必須用意不用力,因為不用力才能整體的動,稍一用力便成局部作用,失去了整體重量的調動能力。"力大不如氣斂"呢?先說"氣",氣在中國是一個哲學範疇,甚麼難以確切說明的,都用氣來形容。簡單的說,氣是具有物質基礎的精微東西,但看不見,摸不著,若隱若現,似無實有。太極拳所指的人體之氣,用現代語言來說,大概指生物電之類的物質,是傳遞資訊的介質,與呼吸之氣有分別。上述的"意"是由意識想像,通過氣這介質去驅使身體依意的形式運動,其作用在貫通全身,一體運動,稍有用力,意氣即不貫通,無法以整體對敵。氣這介質並不隨便聽自己指揮,必須經過正確的放鬆鍛練,久之才能運轉自如。松不是放軟手腳,而是圍著一個中心點張開,這個中心點不一定是實點,可以是虛的,情況有如一個氣球,假設球不是灌氣膨脹,而是以球的表面張開吸氣,球愈鬆開愈飽滿,表面愈開張,這種用意開張的松,才是太極拳要求的松,放軟手腳,是丟不是松。太極拳利用意,通過氣這介質,使全身鬆開飽滿,鬆開之時仍為中心所控制(斂),而且這中心是多層次的,中心環環相套的,手指表面圍著指心張開飽滿,手指作為手掌的一部分也圍著掌心張開飽滿,手掌作為整條手臂的一部分又圍部臂心張開飽滿,層層相疊,使全身整體圍繞丹田層層鬆開。你大力進擊我身體,我全身鬆開,但鬆開而又保持全身一體,由中心控制,使全身成為一個靈活轉動體,左來右打之,上來下打之,我的中心愈斂愈小,而且是虛的,要打也打不著,所以"力大不如氣斂"。這種靈活轉動體的概念,在太極拳稱為"八門五步十三勢",來源於陰陽、八卦、五行等太極思維。八門在太極拳譜中為"掤、「手履」(原字為剔手邊加履字,電腦字型檔無此字,勉強用「手履」代替)、擠、按......等八種勁,又說"即乾、坤、震、"此八卦也",實際是指我成為一個飽滿靈活轉動體時,敵人在我四方八面不同方位,接觸我轉動時所生的感受。八門是指立體四方八面的八個方位,一個正立方體有八隻角,以八卦這套符號來指示八隻角的方位,便賦與這八個方位"對待"與"流行"兩重意義。立方體的八隻角兩兩對待,位置對稱,方向相反,表示四方八面平均張開,洛書九宮八卦在現代數學上是三階幻方,即蘊涵這飽滿成圓的意義。流行指卦序,依八卦陰陽漸變的順序,由一隻角開始,循三個連續的S形曲線,可以順序走完立方體八隻角的每一隻角。將全身設想成一個立方體,每一動都依S形曲線走勻全身每一方位,一動無有不動,而全身保持安穩中正,均勻的轉動有如平穩的鉈螺,愈轉動愈覺其靜,我動而安穩如靜,對手已受我整體的動量而跌出,是為八門。五步在太極拳譜指"前進、後退、左顧、右盻、中定",又說"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五行相生相剋在運動的意義來說,是立體開合的五個步驟,故稱五步。如果由中心出發,向前、後、左、右順序擴張,例如先向左方擴大(古代以中央屬土,左方代表西,屬金)續往後方(北方屬水)再擴大,續往右方(東方屬木)再擴大,再續往前方(南方屬火)再擴大,成為一個中、左、後、右、前,即土、金、水、木、火相生逆時針螺旋擴張。相反,四周向中央收隴的均勻螺旋收縮,暗合五行相剋,五行生剋的旋轉開合含義,是河圖點陣的生數成數的涵義,在力學上,這是圓槓桿的應用,人走直線我走螺旋曲線,力矩比人長,配合全身一體的重量,自然有一髮千鈞的效果。我全身一個立體圓,中正飽滿,利用五步螺旋收隴,牽引敵人使其落空,其根自挫,我再螺同X大,我自中正安舒,對方已失重跌出。陰陽、八卦、五行有很深的含義,太極拳只採取了其運動原則方面的原理與功用,這些原則與現代物理力學相符合,一點也不神秘,只是放鬆不用力能打人,柔能克剛,不親身感受不會相信。陰陽、八卦、五行都是運動的自然趨勢,依這趨勢運動全身,自然中正安舒,松空圓滿,別人打來,我利用八門五步十三勢,立體四方八面螺旋擴大縮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因勢利導,不思而自然發動,使人勢背跌出。所以十三勢又稱十三總勢,學習太極拳須依此總勢走架,形由勢出,才是真正的太極拳。「理所當然,勢所必然」,是明未清初大哲學家王夫之的著名命題,原本這是王夫之在研究歷史時作出的結論,指歷史發展的背後有一定的「理」,依循這個「理」,必然會發展為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而這不可阻擋的「必然之勢」,正好說明這「理」是「當然之理」。這個命題同樣適用於太極拳,「陰陽」的「當然之理」,是簡單的「一分為二,而這二其實是不分的一」,簡單「陰陽之理」,經多維重迭活動而衍生出「五行」、「八卦」之「勢」。「陰陽」在空間的開展,也是分而不離,「陰陽」由一點,向兩端相分成一線(即分開的一點不相離而仍然為一線),一線相分為一面,一面相分為一體,即幾何上X、Y、Z軸的正負相分成三維立體,「陰陽」三維重迭成為「八卦」,代表立方空間,「卦」者掛也,「八卦」是掛在立方空間八個象限方位的名稱,「八卦」的卦象與卦序的內涵,具體代表「陰陽」兩兩相「對待」的空間、與及陰陽變化在空間往複「流行」的時間序列(即「陰陽」的「對待」與「流行」意蘊)。「五行」是「陰陽」的運「行」,代表兩端圍繞中心的運動而形成一圓,這個圓因「陰陽」相分、相合的相剋、相生作用,具體表現為「陰陽相生」旋轉擴大及「陰陽相剋」旋轉縮小。「五行」、「八卦」二者外「圓」內「方」動態相合,代表立體螺旋擴大及螺旋縮小的循環,往複交替活動的生生不息之「勢」。「陰陽」這既分又不分,又分又合其實是「陰陽相濟」的表現,「陰陽」是「理」,陰陽」活動形成具體的「八卦」、「五行」形式是「勢」。「陰陽」是中華先祖通過不斷觀察大自然,抽象歸納出來的萬事萬物的「當然之理」,能在身體上應用此「當然之理」,即能驅動身體,使身體四肢活動成為「必然之勢」,既是「必然之勢」,要阻擋也擋不了,達到「勢」來不可擋的技擊目的。通過以「理」造「勢」,以「勢」代力的神妙技擊實效,更能明白中華先祖所歸納的「陰陽」之理,是「當然之理」。拳譜說:「陰陽相濟,方為懂勁」。要學懂「長拳十三勢」,須知「陰陽相濟」之理,既明此「理」,以「理」造「勢」,須在明白原理、與及把原理放在身體實踐上多做功夫,明理是「悟」,實踐是「證」,「悟」與「證」不可偏廢,只努力練拳而不研究太極思維,是偏於「證」(大部分勤練太極拳者都是這樣);多花精神在研究太極思維而練拳不足,是偏於「悟」(太極拳研究者大多如此),成效都不會好。「悟」與「證」其實互為因果,愈「悟」愈能「證」;愈「證」愈能「悟」,螺旋上升,不知不覺上一層樓又一層樓,不知老之將至矣!愈能掌握「當然之理」的「當然」,則愈能順從「必然之勢」的「必然」,因勢利導。到底甚麼是「當然」呢?「自然而然」、「本當如此」就是「當然」,而「理」是疏理、條理,把混渾一團疏理成清晰的一條一條,方便明白掌握,通過「理」可以簡御繁,以綱領統攝全體。「理」只是容易明白的手段,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得「意」便可以忘「形」,「真理」是「無理」的,所以不能只在「理」上鑽研,要跳出「理」外,回復到本然如此之「當然」,則自然的結果是「必然」的,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中庸》所謂:「盡性立命」,禪宗所指的:「明心見性」,「理所當然,勢所必然」是也。沒有勢為內涵,只有外形的操練,是太極操,不是太極拳,曰常我們見到的大部分是太極操,沒有技擊的功用,就是正式太極拳比賽,也多是有形無勢;推手比賽,以用力頂牛為多。但太極操作為一種普及運動,既能保健,又能引起大眾對太極拳的興趣,未嘗不好。風行全中國以致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是易學易練的太極操,不是難明難練太極拳。但若真的有緣學懂太極拳,令人翻跌絕妙當然好玩,延年益壽自然有益,再能將陰陽五行理論,實踐之於拳藝,漸能領悟太極思維的博大精深,明白自然之道。明乎其道,通事達理,了解世界大勢,樂天知命,孜孜不倦,其樂無窮,不知老之將至,人生一大快事也。能否以武勝人,已毫不重要了。

----------------- II. 研究論文版目錄 ----------------- A. 總論------------------------- 01 論勢 ?兼論書法之勢與太極拳之勢 B. 太極思維的內容------------------------- 01 太極思維的承傳 02 當代科學的路向與太極思維 C. 太極拳研究------------------------- 01 太極拳能否技擊? -- 簡論太極拳的原理與意義 02 太極拳的內涵 -- 論「益壽延年不老春」 03 太極拳的源流 -- 論中華思維 04 太極拳的本質 -- 論「太和至中」 05 太極拳的形態 -- 論十三總勢 06 太極拳的發展 -- 論當代科學思維路向 07 太極拳的理論記錄 -- 拳譜精選與討論 D. 書法研究------------------------- 01 小論筆法 02 論書法的本質 03 沈允默《談筆法》 04 沈允默錄前人學書心得 E. 太極思維與管理------------------------- 01 營商與管理之道

1 | 2 |3 |4 |5 |6 |7II-C 太極拳研究2. 太極拳的內涵論 --「益壽延年不老春」"一是一,二是一,三也是一"王宗岳《十三勢歌》是一首七言廿四句的歌訣,其中第十九及第二十句,以「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來總結學習「十三勢」的目的。這兩句看似老生常談的說話,其實並不簡單。「十三勢」,又稱「十三總勢」,近代稱為太極拳。練太極拳能保持建康,「益壽延年」,己成普羅大眾的共識,不必贅言。「不老春」呢?如何能「不老」?「春」又是什麼?先說「春」,「春」篆文從「草」、從「屯」、從「日」,像草木得春時而生,指「春」代表生機、生長。廣東話稱禽魚之卵為「春」,有生生不息的意義。「春」又指東方,《尚書大傳》指東方為動之方,所以「春」又有動的涵義。簡單的說,「春」指生機、活動。再說「不老」,「不老」字面的意思是不衰老,人不可能不衰老,但人有生生不息的能力,把自己的一部分藉後代延續下去。「老」又有老舊的意義,與「新」相對,「不老」指「常新」。「不老春」可以解作旺盛生機,生生不息與歷久常新。太極拳以柔克剛,與剛猛的外家拳術完全不同,與其他內家拳術也不一樣。太極拳的最大特點,是「用意不用力」。太極拳的「意」,不是普通意念之意,是「八門五步」之「意」。「八門」、「五步」合稱「十三勢」,是「八卦」、「五行」在武藝方面的應用。能具體的應用「八卦」、「五行」的變化原則,打人可以「不用力」。這變化原則的精要,在「陰陽相濟」,「陰陽相濟」的掌握,在於「中」。「八卦」、「五行」、「陰陽相濟」及「中」,都是「太極思維」的專用名詞。用現代語言來說,是「一分為多,多合為一」的「整體思維」。「八卦」、「五行」是一套概念〔即「意」〕,是一個整體之中,上下四周各局部與中心關係的活動原則,應用這原則,每動都能中心與四周相配合,一動整體都動。把這「一動無有不動」的原則放在身上體現,稱為「用意不用力」。熟習這活動原則,便自然而然的一動全動,相對於不懂太極拳者,我時時刻刻都以整體對付你局部,我以全身重量靈活對付你局部肢體的肌肉力量,所以我不用力也能勝你用力。懂得利用「八門五步」之「意」的,太極拳術語稱為「懂勁」。太極拳架的套路編排,目的在於訓練「十三勢」一動全動的要求,是為熟習「陰陽相濟」,即靈活地用「中」去把握「陰陽變化」為內在目的。學習拳架,必須要深入了解拳架套路背後的思維含義,才有機會學有所成,單靠練習拳架而能了解其陰陽相濟含義的,不是不可能,只怕不是智慧有所不遞,就是人生壽命有限,思想上明燎之時,身體己老不能用。「太極思維」是中華文化特有的「整體思維」方式,是前人經長時間觀察自然及人事變化,把變化的總體原則,用最簡單而有效的形式歸納概括,作為認知這個世界的工具,充份利用「太極思維」這工具,可以幫助學懂太極拳,將由一知半解到純熟掌握「陰、陽、中」的時間,大大縮短。否則拳打萬遍,嘗盡枯躁乏味之苦,而尚未能進入太極拳之門,最為可惜。太極拳流派甚多,每家每派拳架套路各有不同,但只要不違反「八門五步」、「用意不用力」的原則,便都是太極拳,都可以用「太極思維」去幫助了解拳理,指導學習。要知道,拳架祗是太極拳入手的「方便法門」,是為方便入門而設。熟習拳架之後,便要把它丟棄,不要再執著一招一式的細緻規範,而要集中焦點,一方面深入探討拳理的內涵,另一方面以身體作實驗體現拳理,實證拳理的效果。拳架是「有」,「陰陽相濟」是「既有又無,是有亦是無,也不是有、卻也不是無」。不丟棄拳架招式之「有」,便很難了解「有無之間」的「陰陽相濟」,學不懂太極拳了。太極拳是武藝,武藝的「武」字,從「止」從「戈」,《說文》解釋「止戈為武」,「武」的最終目的,不在武力鬥爭,在不動干戈而能停止鬥爭。太極拳作為一種武藝,其學習的目的不單純在武力角斗中爭勝,更重要的,是明白事物變化的原則,進而了解到人情物理,萬事萬物之「道」,都是既對立而又統一,不斷變化的。能靈活把握變化原則,可以消解矛盾,毋須動武,不戰而勝。如果「武」要分等級的話,以武力爭勝,最為膚淺。訂立規矩,比賽競爭,稍高一線。終不及技藝精熟而思想通達,物來順應,我無爭勝之心而你自輸的明道境界。通過學習太極拳,可以達至明乎天道,順乎自然,行事為人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才是真正的武藝。太極拳以「太極」為名,是應用「太極思維」的武藝。「太極思維」本身是「對立統一」及「生生不息」的學問,研習太極拳,既可以深入了解一個博大精深的思維領域,把這思維的理論原則在武技上實踐,知行合一;更可以領略到打人可以「用意不用力」的樂趣,學之自然興味無窮,勤於練習,境界不斷提升,欲罷不能。習之既久,不覺思精體健,既通自然之道,又達人情事理,「得來不覺費工夫」,站在高點視野看世界,悠然自得,不知老之將至。能不「益壽延年不老春」?所以「益壽延年不老春」可以分開兩方面來看,一方面「益壽延年」指身體健康,健康可以延年。另一方面,「不老春」是指心靈暢快通達,熟習「十三勢」,可以領悟「太極思維」的理論,與及實踐理論,驗證「陰陽相濟」的實效,從而明白掌握宇宙生生不已的變化原則,明人情、通物理,既「生生不息」而又「歷久常新」,成為一個與時??進的通人。這是學習太極拳的真正意義。以下各篇論文,主旨在解釋「太極思維」與太極拳的關係,以及討論怎樣利用「太極思維」去理解拳理,正確學習太極拳。行文用字務求平易淺白,「易學」與「易圖」的解說,也少用經典原文,盡量以現代用語去解釋,希望不會艱澀難懂,也不至過於簡單。一是「一」體,一體可分為陰陽,陰陽是「二」,陰陽結合成一體,這個一體與原來的一體不一樣,是「三」,這個「三」的陰陽結合形式千變萬化,所以「三」是萬物,但萬物都是陰陽結構,和諧一致,構成一個整體,整體是一體,是「一」。所以說「一是一,二是一,三也是一」,事物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中」,用「中」去統攝,則萬物皆為我所用。
推薦閱讀:

【八字研究】論官殺
易天生:女人相研究——第十一章 附:破金鎖
八字之研究
徐偉剛八字研究2
情人節特輯:像經濟學家那樣約會

TAG:太極拳 | 太極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