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老仙 命理根源探究一:解讀陰陽五行

                                                                    文:醉酒老仙

(八字算命已經流傳千年,古人作書大都語義精鍊,不想後人卻頗多曲解,以致現今命理界理論出現諸多分歧,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混亂現象。因此本人將試圖從源頭上尋找八字論命的依據,以便對八字預測等概念方法進行科學的定義,儘可能使八字預測成為一門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邏輯性嚴謹的學科。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在研究總結過程中定會出現不少謬誤,還望易學研究界的同仁不吝賜教,歡迎前輩朋友們參與探討,在此先行謝過)

 

一、引子

   現代人對八字預測的批判,首先源於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會。因此正確理解陰陽五行學說是解除對八字預測產生誤會的前提。大多數主流學者之所以對陰陽學說不屑一顧,除了先入為主的主觀作風作祟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抱著唯物主義的尺子來衡量這衡量那,認為只要違背了世界物質本源的這一信條,就得要扣上唯心主義這頂帽子,視為歪門邪道。但就常理而言,唯物與唯心都屬於哲學範疇,並非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我們有必要繞開唯物唯心這一範疇去談論陰陽五行學說,以便尋找力證其科學性的依據,避免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

二、陰陽五行淵源

   一切認知,毫無疑問的都來源於實踐。古人在探索世界的漫長過程中,從世間萬事萬物萬象入手,不斷的歸納總結,探尋其運動的本質規律,陰陽五行學說逐漸應運而生。何時產生,這得要考證了。

   《莊子》談「《易》以道陰陽」,可見陰陽學說淵源於《周易》,雖然其中沒有明確指出「陰」「陽」兩字,但已初步闡述了事物對立雙方的概念。《國語·周語上》記載西周末年伯陽父解釋地震提到:「陰伏而不能出,陽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可見,陰陽之說由來已久。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這樣的句子,《洪範》中說道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則是最早明確提出了五行這一概念。 

    應該說,陰陽與五行剛開始本身是獨立發展的兩種不同的世界觀認識,直到戰國時期鄒衍明確把《周易》的陰陽與《洪範》的五行相互糅合在一起,使得陰陽五行形成一套理論完善的思辨學說,也開啟了東方抽象化理論與五行具體化理論相結合之先河,至此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理論應用於解釋現實世界中的萬事萬物的演變當中,可以說是古代哲學應用化的開端。   

三、縱論陰陽

    八字預測離不開陰陽學說,理清陰陽之理,實為非常必要。陰陽兩字的古義起初並無任何哲學內涵,《說文解字》曰:「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這大體是指陽光的向背,朝向日光為陽,背向日光為陰。至晚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明確闡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起以為和」,首先將陰陽概念提升到哲學範疇來表達世界萬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而且看到了任何矛盾雙方無不向相反方向轉化這一自然規律。

  這種陰陽的思想,我們常用太極圖來形象地表示(如圖)。在這張太極圖中,黑代表陰,白代表陽。首先它鮮明而富有創造性地表明了一切事物都既是一分為二,又是合二為一的基本辯證思想;其次表明了在陰陽消長變化中,陽之極壯盛,恰為陰之初生(見圖4),而陰之極壯盛,也恰為陽之初生(見圖1),這是物極必反的轉變原理;再次,陰陽不僅在外延上彼消此長,互相整合,而且在內涵上陽中有陰(見圖3),陰中有陽(見圖2)。

 

圖. 太極雙魚圖

具體來講,傳統的「陰陽」有三層含義:一是指陰陽兩種元氣,交合成生成萬物,比如老子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闡述;二是指相關的兩種不同物或事,如天地、生死;三是指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屬性,如表裡,上下。其中第一層是基礎內涵,第二、三層是外延。一般說來,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性;與之相反,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正所謂「清輕為陽,重濁為陰」。

四、五行要義

   既然萬事萬物都可以以陰陽作為區分,那麼單從陰陽上概括萬事萬物,也只能把萬事萬物「一分為二」或者再分為四(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這未免略顯抽象與「大概」,所以古人不斷的探索尋找更能具體詳細描述萬事萬物的歸類方法,五行之說由此誕生。《尚書.洪範》談到:「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進一步明確了五行之內涵。狹義上,五行金木水火土代指的是具體的五種元素,但廣義上古代中國哲學賦予之更深刻的內涵。水指的是一切具有滋潤、向下特性的物質物象;火指的是一切具有溫熱、上升特性的物質與物象,木指的是一切具有生長、生髮、條達特性的物質物象;金指的是一切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特性的物質與物象;土指的是一切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特性的物質與物象。很明顯,古人就是通過簡單的五行來概括出萬事萬物,「取象歸類」不可不謂包羅萬象,茲以表格形式列舉如下:

 

表. 常見五行系統相配表

 

    取象歸類的普遍運用,在我國古代五行學發展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理論上講,只要把事物或系統正確地歸諸五行,就能套用五行的運行模式,從而為解釋各種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五行的運行模式,根源於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原理。萬事萬物的矛盾對立性,在五行學說當中以簡單的克來描述,統一性則是以簡單的生來描述。五行的相生相剋兩個循環在五行理論中佔有更為本質與重要的作用,按五行「正統」的排序,木火土金水,可以概括為「比相生,間相剋」,如圖3所示。五行的每一「行」都與其他「四行」發生著生克聯繫,或「我生」或「我克」或「生我」、「克我」,如圖是以「土」行為代表與其他四行的關係,而這些關係又可以由圖3-1統一地表示,構成一個密不可分、周而復始的整體,該系統在消長轉化中保持動態平衡。

 

圖. 五行圖說

註:實線表示相生,虛線表示相剋

 

  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也是從自然界抽象出來的,反映事物間的普遍聯繫。相生的關係在《難經》中比喻成「母子」關係,「生我」者母也,「我生」者子也。「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

  五行不但有生克,還有制化,制是制約,化是化生。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制中有化,化中有制,從而才產生了完善的調控機制。制之原理,是「母氣能勝已所勝」,如圖3,木能克土,但金能抑制這個過程,因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這是「兩克一生」的子循環。化之原理,是「子氣得母氣之滋養而起生化作用」,如圖4,木克土,但火能化解這個過程,即木生火,而火能生土,這是「兩生 一克」的子循環。

  五行有生,並非絕對的統一,比如「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變。」旺者反侮原理: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熱;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這說明了過猶不及的辯證觀點,也體現了矛盾普遍性的觀點。

   由此可見,陰陽五行學說把辯證主義原理體現得淋漓盡致,具有極其嚴密的邏輯性與科學性。通過五行學說,先賢充分的把陰陽學說運用於實際當中,在究天人之際的同時也不忘推眾生命運禍福,實踐證明具有普遍的應驗性,因此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無不趨命運之若鶩。當然八字預測只是《周易》預測眾多術數的一個旁支而已,在歷史發展的滾滾潮流也不免夾雜著一些糟粕,但我輩之人在沒有嚴謹細密的考證之下,闊論科學,歪曲陰陽,其理將與視幾千年文明如一糞土無異矣! 

                                                 2011辛卯年夏秋之際

                                        (轉摘請註明,嚴禁複製不說明出處)


推薦閱讀:

變天啦!東方成新老大,芒果滑至第三:Q1衛視收視榜解讀
八卦象數預測法—懸象解讀
分享:幸福是什麼?
根據《十二月令人元司令分野表》解讀地支藏干
【十神淺釋】全文解讀

TAG:五行 | 醉酒 | 解讀 | 陰陽 | 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