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自如 看史上首位隱士如何演繹逍遙遊絕唱
莊子本人學識淵博(資料圖:圖源網路)於莊子而言,世人汲汲以求名利富貴,好比鴟得腐鼠而自貴。莊子自比為鵷鶵,鵷鶵「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鴟得腐鼠,見鵷鶵路過,卻生恐腐鼠被鵷鶵奪去,遂大聲恐嚇,豈不可笑!莊子鄙棄功名富貴,居於窮街陋巷,以打草鞋為生,卻不自以為苦,閑暇時「釣於濮水」,與弟子游于山林。當死亡來臨,莊子拒絕了弟子厚葬的主張,心中洒洒,對弟子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世間還有比這更完備、華麗的葬禮嗎?弟子們說若不厚葬,擔心老師的身體淪為鳥獸的食物,莊子說:「在上為鳥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正是抱著這樣齊物我,等生死的態度,莊子雖身處俗世,生活清苦,卻能保持心靈的純潔與自由,不隱於山林卻能得享山林之樂。以品性高潔、不事王侯為標準,莊子雖未退處山林,卻是一位真正的隱士,然而莊子的隱又和普通隱士退處山林的身隱不同,莊子提倡的是心隱。《莊子?繕性》曰:「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不出也,非藏其智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莊子認為,隱者並非要隱藏自己,與世隔絕,而是善於順勢而行,全身養性,隱只是時機未到時的全身之術而已,告誡世人在不當時之時要「深根寧極而待」。莊子以自身實踐了心隱主張,而莊子心隱思想的理論支撐就是他的逍遙遊思想。(騰訊道學獨家稿件)
隱者並非要隱藏自己,與世隔絕,而是善於順勢而行,全身養性(資料圖:圖源網路 )二、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游」是《莊子》思想的核心,此「游」非指身游,而是指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欲得此絕對自由,莊子提出了「逍遙」與「齊物」的方法,即外要無所依傍,入於「無待」之境;內要消除一切物我差別,解除世間一切對生命的羈絆,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忘我境界,只有達此境界的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於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那麼何為「無待」呢?莊子在《逍遙遊》開篇以大鵬為例,「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著九萬里。」然翱翔於九萬里高空的鵬並不能算是無待,因為它還要依靠大風才能飛行,真正的「無待」應是不依賴任何事物,如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沿此進路出發,莊子的隱逸思想自然就走向了心隱當然,人是不可能成為神的,莊子此處所指並非肉體之游,而是指精神自然無為,與道為一,「茫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沿此進路出發,莊子的隱逸思想自然就走向了心隱。那麼何為「齊物」呢?「齊物」指消除一切矛盾和對立,進入一種無差別的境界。莊子有感於現實中矛盾的激烈複雜,使人身心疲憊,痛苦不堪,渴望消解矛盾,進入無矛盾的世界。莊子的「齊物論」雖然有它消極不合理的一面,但對於精神痛苦的人來說,不啻於一劑良藥。當世人將生死、得失、貧富無差別看待,自然就不會有憂懼之情,爭奪之意,因為「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栗,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只有拋棄功名富貴,才能將將精神從名利的桎梏中解脫出來,達到「逍遙」的境界。可見莊子之「齊物」也是對精神而言。三、隱逸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莊子以「齊物」的方法使精神擺脫現實的羈絆,以「逍遙」描述精神達到絕對自由時的狀態,「齊物」、「逍遙」實際上就是道家所言的自然、無為、不爭,只是相較於前人以退處山林表示自己的不爭之意,莊子另闢蹊徑,提倡精神上的隱逸,將「隱」看做人處困境時的一種心靈調劑,一種處世方式,將隱的方式從身隱轉向心隱,這不僅彌補了身隱對心靈關注的缺失,更擴大了隱的範圍,使更多的人可以通過隱來尋求心靈的安寧。心隱較之於身隱,範圍更加廣闊,隱逸的內涵也更加深刻與真實。莊子所開出的這一隱逸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進則為儒,退則為道,進退自如,身心兼顧(資料圖:圖源網路)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充滿著積極的入世情懷。自孔子起,儒家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勉,立德立功立言成為大多數接受儒家思想的士人的內心渴望。然而現實之中的諸多磨難使得理想的實現困難重重,儘管孔子也明確表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但這對於以修齊治平為終極追求的儒士來說不過是失意之時的感慨,並不能完全安慰他們那顆積極求進的心。況且人作為群居動物,是無法完全脫離社會的,正如孔子所言:「鳥獸不可與同群」。儒家未能很好的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未能為士人內心的安頓找出一條退路,且身隱的主張也不能為所有人接受,道家思想尤其是莊子思想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缺。道家思想強調「無為」、「自然」、「逍遙」,旨在提高人生境界,其出發點和歸宿都在於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如果說孔子強調入世,講求集體主義,那麼道家思想則強調安頓心靈,重視精神自由,這就調節了士人身上終極社會關懷和社會角色之間的衝突,進則為儒,退則為道,進退自如,身心兼顧。(騰訊道學獨家稿件,編輯:孟淅)
推薦閱讀:
※馬思純的演繹經歷有哪些?
※演繹潮范升級!七波輝2017秋冬新品發布會盛大開幕
※如何評價大嫂徐冬冬的演繹生涯?
※7女星演繹短褲歐美風情
※《觸不可及》人物海報 眾星演繹諜海絕戀|觸不可及|諜戰|趙寶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