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收藏門道:捂住名家名作
2011年02月21日 00:13 來源:投資者報 《投資者報》記者 肖妤倩
他一生洞觀萬般世相,他的筆下閱盡萬種風情;他少年學畫不輟;他青年東渡日本,回國後和同鄉張大千同時名震畫壇;他中年時遭遇車禍,卧床八年後神奇般站起來;他老年揮毫如舊,雲遊天下,101歲登華山,102歲登泰山……
這位被世人稱道的「畫仙」,中國乃至世界年齡最長的畫者晏濟元於2011年2月10日走完了110年書畫人生的最後旅程。
晏濟元是張大千的同鄉好友,早年與張大千同承師脈,推崇石濤、八大山人,經歷百年波瀾壯闊的史詩歲月,堪稱行業的「活化石」。所以在他生前,其作品拍賣價能夠高居重慶畫家之首,是極其正常的。在不少收藏界人士看來,晏老去世後,其作品價格有望走高甚至翻倍。
對於晏老來說,「筆墨之於中國畫,等於靈魂之於軀體。」而對於後人來說,敬仰之餘,更讓那些傳世作品有了更大的收藏價值。
國畫也「專一」
晏濟元的作品在2008年就達到每平方尺價值近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僅次於陳東陽、吳冠中、周綠雲、賈又福,位居中國當代國畫家價位的第5位。2010年年底,晏濟元的畫在北京榮寶齋的掛牌價,已高達20萬元每平方尺。而在晏老過世消息得到證實之後,晏老作品更是「一作難求」。
早在2005年12月的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晏濟元一幅創作於1993年的《巴山渡口》(137×68cm),估價25至28萬元,最後以52.8萬元成交,創造其個人畫作拍賣最高價位。再往前追溯,2004年1月,晏濟元書畫每平方尺拍賣價為3713元,當年4月就躥至2萬元,6月回落到1萬元,7月又飆升至2.2萬元,2005年12月達到4萬元,在兩年內翻了10倍。
晏濟元作品價格不斷上漲顯而易見,其中傳遞出一種信息:如果看準了某位畫家的作品,確定了這些作品的價值,那麼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有豐厚的收益。
比如與晏老結下忘年交的鐵杆粉絲——廣東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林治平就是典型,他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收藏晏濟元的作品,算得上國內收藏晏濟元作品最多的藏家,而且他正在籌備建設一座公園,內設書畫展廳,以晏老的作品為主。
這些作品不僅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更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據了解,晏老的作品有三大特點:一是其作品書畫同源,集各家所長,強調「學畫先學書、書成而後畫、必有所成」;二是晏老喜歡四處寫生收集素材尋找靈感。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畫作極少有雷同的,可謂幅幅孤本,張張經典;三是晏老一生淡泊名利,相當低調,少有人炒作其作品。
這樣一來,這些作品也能排除炒家一輪又一輪的抬價。因此,收藏國畫,看的不僅僅是畫本身,更是作畫之人。
山水畫最熱門
在擅長畫竹的廈門畫家傅永明看來,中國畫的好壞不在於一幅作品畫了多久,而在於作品落筆前的「眼界」有多高,也就是畫出「感覺」來。
而在國畫中,山水常常成為國畫中最為常見的一道風景。似乎中國人對山水有著很深的崇拜與敬畏,在人們心中彷彿一切神靈皆隱於山水之中,山高水遠,山靜水動,山水間蘊涵著天體宇宙無限奧妙。在國畫藝術中,可以讓有意境的畫面出現並讓人有所感悟的畫作常常會引起人們的關注,畫家們寄情于山水畫中,在畫中遊山玩水,體現了中國人對山水的熱愛,也表現了中國人特有的聯結自然與文化的方式。
據了解,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經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在隋唐時開始逐漸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到了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
從此,山水畫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則續有發展,亦出新貌。
收藏本地名家
中國畫市場曾有過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畫的創作時間短、易模仿,因此造成價值空間小、市場混亂的局面。
畢竟,市面上國畫造假現象屢見不鮮,對於不少外行來說,如果想選購一幅真跡確實有點難度。
博寶藝術網專家建議,去書畫家家中向其本人求購,以確保購到真跡,應是最直接和穩妥的途徑。但大名家和受到市場追捧的中檔名家通常不易接近,且這些書畫家的價格一般要高出市場價的幾成,去授權代理的畫廊購買,也不失為一個好途徑。
對於剛剛入門的書畫投資者來說,選擇地域內比較知名的藝術家的作品是一條捷徑,在彼地有較高藝術地位的名家的作品,在此地可能無人問津。
因此,書畫收藏應以本地名家為主,即使歲月流逝,其在本地藝術界的地位和知名度依然得以保留。此外,收藏到本地名家精品的機遇,無疑也要大於外地名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