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和曾紀澤PK,誰是史上最強的談判高手?

新春秋導讀:秦國強索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孤身入虎穴,據理力爭,「完璧歸趙」。跟隨趙惠文王赴澠池與秦王相會,為趙王保住了尊嚴,促成了「澠池之會」。對廉頗一再容忍謙讓,使其感悟,成為知交,「負荊請罪」。是藺相如載入史冊的三大功績。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藺相如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件事件。而這三件事又都與秦趙之爭息息相關,難免給人一種印象:當時秦強趙弱,如果沒有藺相如,趙國必將危亡。

但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其實細細探究起來,並非如此。在戰國時期,趙國本來就是東方強國,較早地通過胡服騎射實現了軍事改革,軍力雖然不及秦國,但也相去不遠,在李牧時期還曾大破過秦軍,直到後來趙國也是秦國統一全國最大的障礙,即便是長平之戰秦國雖然勝,也是損失慘重,國內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參與軍事行動,只能算是一次慘勝。

秦國想要一統天下,而趙國也想稱霸中原,兩國相爭,趙國雖然處於守勢,但遠沒有到被秦國碾壓的程度。兩國你爭我奪,最終也沒有誰能真的以絕對的實力強過對方。後來在公元前279年,筋疲力盡的兩個大國決定在澠池談判,就說明秦國並不能通過軍事實現戰略目的。這次會盟的氣氛並不如史書上寫得那麼明爭暗鬥,即便沒有藺相如從中周旋,也能最終和解而散。

外交,也是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軍力做後盾,單靠三寸不爛之舌是無活忽悠到人的。所以,藺相如之所以敢不把和氏璧交給秦國,之所以敢和秦國據理力爭,還是看到基本盤不會崩掉。尤其是澠池之會,給藺相如帶來的光輝被後人過於誇大。這次會盟是秦趙兩國在實力基本平衡的條件下而舉行的一次戰略談判。即便趙惠文王沒有藺相如的相陪,可能會遇到一些尷尬,但並不會影響最終的談判結果。

這和兩千多年以後,清末曾紀澤與俄國人談判收回新疆的情況全不相同。當時俄國實力遠遠超過清朝,清朝內憂外患,完全處於下風,曾紀澤談判的難度遠遠高於藺相如,而曾紀澤決不低頭,態度還「頗為傲慢」「架子頗大」,再加左宗棠的軍事配合,竟然為中國爭得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當然,藺相如借勢使力,總是為趙國君臣爭得不少榮譽。所以司馬遷才說:「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可惜,現在沒有高手為曾紀澤做傳,未能像藺相如那樣的家喻戶曉。


推薦閱讀:

隱藏易壇的高手
談談大家各自心中的中醫高手?
人生須在高手如雲的地方成長
大家還記得朝陽摸金校尉嗎?根據山脈河流走勢定位墓穴,為什麼不能被國家收納?
近年很流行拼布,但不知道有哪些高手達人?國內外都想了解下

TAG:談判 | 高手 | 藺相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