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學案例反思
05-27
小班教學案例反思一:小班活動《我的小小手》案例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對於小手所表現出來的本領能夠感知,但由於年齡的關係,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較差,無法準確說出來,本次活動,設計了看看、說說、做做等環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大膽表現,幼兒通過語言表達說出手指的本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孩子在遊戲的快樂中感知自己的小手,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每個手指的名稱,體驗它們的作用。
推薦閱讀:
2、變換手的各種動作,對自己的手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說出每個手指的名稱和手指的本領 活動準備 1、手影圖片如:小雞、小狗、小貓、小兔子等。 2、鈴鼓、圖書、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調好的廣告顏料,畫有樹榦的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誰來了?(激發幼兒的興趣) (放圖片),你們看看是誰來了?(手影:兔子、鳥、狗等等)(二)、認識小手
1.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是用什麼做的嗎? 2.教師:(在手心裡畫一個媽媽的臉),這是手媽媽,她有幾個手指寶寶? 他們都很能幹,你最喜歡哪個手指寶寶?你用他做什麼事?大拇指,他可以表揚人。這是食指,你們會用食指來指東西嗎?試試看,門在哪裡?(孩子 指)再逐一介紹:中指可以彈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無名指可以在摺紙的時候幫助我們。 小結:手媽媽有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五個手指寶寶,它可以幫我們做許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領 1、教師:你的小手會做什麼事?(會拍球、穿衣服……) 2、教師:除了這些事還會做什麼?小朋友們看看周圍有什麼東西,你去玩玩。(在各個角落裡放有鈴鼓、書、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幼兒在玩時老師引導:你的小手在幹什麼?引導說清手的動作:如:我的小手在敲鈴鼓、我的小手在疊手帕、我的小手在拍皮球等等。4、老師還知道小手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是它會說話。(招招手)這是什麼意思?(再見或不要)
5、我們再讓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為大樹變樹葉(手印畫)老師指導幼兒在作畫時注意不把顏料弄在衣服上。 老師:我們的小手這麼能幹,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們去洗手吧!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有濃厚興趣的,積極的發言。 2、認識各個手指名稱時孩子們對大拇指和小手指頭的名稱脫口而出,其他三個手指頭的名稱就不清楚了。 3、說到手指頭的用處時孩子們模糊了,我設計的是說出每一個手指頭的用處,這一點孩子們在學習中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4、幼兒體驗小手的用處,動手操作物品,充分的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只有讓孩子親身感受了才會讓孩子知道小手的用處。 5、通過給大樹畫上葉子的手印畫,豐富了幼兒的想像力。 6、如果再上一次這節課,我會把引入部分調整為,手指兒歌開始。7、在談到手的用處時盡量出示一些圖片來加深幼兒的印象。
小班教學案例反思二:幼兒園小班孩子「愛咬人」的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867字) 案例敘述: 因天氣原因,在晨間活動中,我們安排幼兒進行桌面玩具活動,一開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組合拼搭,這時瑞瑞跑過來對我說:"老師,甜甜咬我",我一看,瑞瑞的小臉上被甜甜咬了一個明顯的"牙印",對於這樣的"投訴"我們也多次和她們的家長進行了交流與溝通,希望找到一個好的辦法來幫助她們克服身上的不好的習慣。 案例分析: 甜甜屬於外向型的小女生,但也特別的喜歡被人寵愛,每天總是抱著老師和媽媽,不肯放手,老師走到哪,就跟到哪,但在活動中,確非常喜歡咬小朋友,對於自己的"東西"格外小心,不許別人碰觸。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1、與家長溝通,請家長配合我們,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對的。 2、告知家長,孩子可能處於"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讓幼兒用一些滿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2、教師應為孩子創設和諧的遊戲活動空間,避免孩子情緒太易激動而發生爭執咬人事件。 教學反思:孩子愛"咬人"是二三歲幼兒常有的行為,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但孩子真的是故意的還是生理上不由自主去"咬",這些都要從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徵出發,尋找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分析孩子愛"咬人的"根源: 從生理上說,孩子在2-3個月時會有一個"口欲期",在這一階段,孩子會通過口咬去接觸外界事物,從而獲得一種滿足,如果這時,家長阻止了孩子的這種行為,在二三歲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孩子會養成"愛咬人""愛啃指甲"的行為,有時成年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二三歲的幼兒還處於模仿期,情緒很不穩定,易激動 ,當甜甜與別人掙搶玩具時,自然的就習慣用"咬"去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先從分析幼兒生理心理的年齡特徵為出發點,再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 小班教學案例反思三: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反思之幼兒自己進餐(544字) 情節描述: 陽陽是我們班的開心果,活潑開朗的一個小男孩。陽陽在激勵吃飯從來不動手,就是等著爺爺奶奶來喂他,不喂他他就寧願餓肚子。於是我想個辦法改變陽陽的這一行為。今天我看見他旁邊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飯,可是陽陽就看著這份飯菜一動不動,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饅頭(陽陽非常喜歡的零食),於是我就跟他說:「你今天自己吃飯我就獎給你小饅頭。」他猶豫了一下,點點頭。 評價分析: 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大部分孩子在家都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剛離開家人的照顧很多幼兒還不是很適應。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幼兒的行為,然後根據問題的情節嚴重給孩子一個慢慢糾正的過程,千萬不能批評,這樣會使幼兒進餐的食慾。在盛飯菜的時候請保育員老師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過多,給幼兒自己體會自己吃完飯的成就感。事後也要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便家園一致,促進孩子的進步。 所思所悟: 現在的幼兒都在優越的條件中長大,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得不讓人感慨。我們要組織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或者家園聯繫欄,告訴家長几個有效的方法,如:學小兔、大嘴寶寶等,讓家長也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告訴家長孩子自己吃完時要及時給他表揚,如小紅花等。希望在家長和幼兒園的一起努力下,讓孩子慢慢養成自己吃飯的良好習慣,當然也適當改變幼兒的挑食習慣。 小班教學案例反思四:小班教學活動《公雞》案例與反思(482字) 活動設計背景讓幼兒對顏色有初步的認識,感知兒歌的韻律。
活動目標 1、幼兒愉快地參加活動。 2、 幼兒學習兒歌並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韻律。 3、 幼兒會背誦兒歌。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2、 幼兒背誦兒歌。 活動準備 1、「兒歌」:《公雞》(幼兒用書)。2、配套CD《公雞》。
3、 電視機、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入。 二、 欣賞幼兒用書中的畫面,提問幫助幼兒理解。 1、畫中你看到了什麼? 2、 這隻公雞長的怎麼樣? 3、 現在是什麼時候? 4、 公雞的嘴裡有什麼?它為什麼要吃個牡丹花? 5、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哪些顏色?三、學念兒歌。
1、請幼兒傾聽兒歌。(老師完整地念一遍) 2、 提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首兒歌怎麼樣? 3、 老師教幼兒念兒歌。(用動作輔助念) 4、 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四、表演兒歌。 老師邊念兒歌邊和幼兒一起做動作。 五、跟著CD一起鞏固兒歌。 老師和幼兒跟著CD學公雞一起動一動。 附兒歌。紅公雞,
綠尾巴, 一天到晚不回家, 晚上回到家, 還要吃個牡丹花。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能感受兒歌的韻律,誦讀兒歌。能認識一些顏色:紅色、黃色、白色、綠色等個別幼兒還需反覆誦讀兒歌,認識顏色。推薦閱讀:
※大六壬入門教學3
※棒針針法說明|棒針技術教學分區
※八字教學培訓:判定八字日元旺衰
※[轉載]必修三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倫巴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