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攤子與圈子
劉備的攤子與圈子
自從有了城市,中國民間便有了城鄉「二元結構」,有了農民、市民和流民的分野。農民和市民社會是熟人社會,流民社會俗稱江湖,是個陌生人社會。江湖上的人無父母、家庭、宗族、鄰里依靠,個人勢單力薄,必須靠朋友合作,圈子便自然而然地產生。圈子在契約、承諾、信用的基礎上自發形成,屬於經濟學大師哈耶克所說的那種「自由秩序」。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圈子:一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二人生死結義,二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三是梁山108將聚義,四是秦瓊與單雄信患難結義。桃園三結義像無血緣關係的家庭,也像個合夥企業,半私半公,半民半官,公私兼顧,組織嚴密,管理有序,成效顯著,堪稱合夥經營的典範。劉備蜀漢集團由三人小圈子發展壯大,圈子現象無處不在,自始至終。
從桃園三結義的契約成立之日起,劉關張在人際關係上結成圈子,在管理上組成班子,在利益上湊成合夥制攤子。為了發展自己,劉備小圈子奔走於袁紹、曹操和劉氏宗親等圈子之間,在各類圈子裡找靠山,佔位置,尋找機遇和資源。曹操看重劉關張的實力,想整體招安,劉備一分配合,兩分應付,七分發展自己,利用曹操圈子的資源經營自己的小圈子。曹操看重關羽的才能,想用帽子、銀子、女子、位子挖走關羽,關羽死活不上道。趙雲本來不在三人圈子,他辦事謹細,逐漸獲得三人幫信任,先進圈子,後進班子,長坂坡冒死救幼主劉禪有功,最終進了劉備的核心圈子,三人幫擴大為四人幫。三顧茅廬活動後,諸葛亮經招聘入了劉備的攤子,進了領導班子,但人際關係與三人圈子和四人幫有本質區別。諸葛亮、龐統、徐庶等招聘來的專業人士在外人看來是骨幹,是圈內人,在核心圈子人物的心裡,他們在攤子,在班子,不在圈子,永遠是大圈子的棟樑、中圈子的骨幹,又是小圈子骨幹關羽張飛團結、利用、合作、競爭和防範的對象。徐庶在劉備陣營時是圈內人,被曹操強行招聘後,既脫離老圈子,也進不了新圈子,只好保持沉默,一言不發,成為曹營里最孤獨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圈子裡邊圈套圈。在劉備的大圈子裡,以諸葛亮為首的文臣與以關羽為首的武將因來歷、專業、情趣、志向、習性不同而不同。文臣好安靜,偏好舞文弄墨,武將愛熱鬧,偏好打鬧娛樂。文臣與武將「八小時之內」在一個工作圈子裡走動,「八小時之外」各自在不同的生活圈活動。在武將中,因職務待遇不同,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將」圈子與其他圈子不同。魏延屬於圈內邊緣人物,他僅僅是個掛名的班子成員。他是三人幫創業中途招安來的骨幹,加之有炒原老闆魷魚,主動跳槽紀錄,劉備圈子對他的政策是限制、利用、改造、防範。魏延與持有「原始股」的關羽張飛的分量不同,與高薪招聘來的諸葛亮的政治待遇不同,與經過生死考驗的趙雲的信任程度不同。享受侯級生活待遇的魏延可以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資深侯級幹部有公務和禮節性往來,核心圈子裡的人不會真心待他。魏延智商高,情商低,自視甚高,居功自傲,不精通高層政治生活潛規則,經常干犯忌諱的事。諸葛亮隱形圈子對魏延十分排斥,善於自我保護的中下層人員只會表面上應付他,不會與他走得太近。魏延不懂人情世故,不會結黨營私,他是大圈子裡最孤立、最尷尬、最危險的人。魏延誤以為馬岱是自己圈內人,殊不知他是諸葛亮圈子悄悄埋下的釘子。
諸葛亮在劉備的圈子裡始終保持知識分子的獨立性,給自己留足餘地,進退自如。離開隆中時,諸葛亮當著劉關張三人幫的面吩咐弟弟經營好家業,將來要告老還鄉,這等於委婉地告訴了三人幫,自己將來功成身退,既沒有持股掌權的野心,也沒有參與分紅的慾望。進入劉備集團後,從表面上看,他緊密團結在劉備周圍,不加入任何圈子,一對一與大家和睦相處,始終沒有捲入任何幫派圈子。在日常運作中,諸葛亮只有工作圈子,沒有私人圈子,有部下、親信、弟子、朋友和「粉絲」,沒有兄弟團伙,沒有地下幫會,對劉備圈子沒有任何威脅。實際上,諸葛亮通過思想、謀略、權力、實戰、道德、文章、恩惠、感情和人緣綜合發揮作用,無形中把軍隊辦成了學校,把幕府辦成學府,在把「五虎上將」等同輩骨幹調教成弟子、相處成朋友的基礎上,先後把姜維、楊儀、馬良、馬岱、馬謖、郭攸之、費諱、董允、向寵等一大批年輕部下訓練成學生,他的思想深入人心,人脈遍及朝野,影響力無所不在,他的光環和工作關係網就是一個無形的圈子。
劉備是劉家圈子的老大,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只要他在,別人都是跑腿的,都要圈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大家只能按座次獲得收益。劉備白帝城託孤,遺詔把攤子交給諸葛亮,諸葛亮依法依道德推辭。劉禪依法按管了劉備的攤子,但是,他一無實力,二無班子,三無圈子,收拾不了攤子,只好聽任諸葛亮說了算,諸葛亮無形的圈子替代了劉備有形的圈子。世上沒有不散的圈子。諸葛亮一死,他的圈子化作歷史天空上的一縷過眼煙雲。
推薦閱讀:
※邵逸夫領導:劉備式三顧茅廬
※曹操陣營的智囊團成員個個都不得了
※曹操的成功之道
※關羽這麼受重視,真的只是因為能打?
※中年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