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對選秀審美疲勞了,《超級女聲》靠什麼回歸?

導讀

那時候,我們以為殺馬特的髮型是時尚潮流;我們捧著手機執著地在課間午後按著電視上的號碼瘋狂投票;當總決選的投票數揭曉時,我們的心隨著電視機里何炅、汪涵的聲音一起狂跳。沒錯,刺蝟君說的就是《超級女聲》,一個真人秀中繞不開的話題,經歷了十幾年的浮浮沉沉,它又回來了。

互聯網時代再看《超級女聲》,會有什麼不一樣嗎?這個真人秀界資歷最深的IP會如何應對這個全新的世界和又一波新的年輕人?刺蝟君帶你看看互聯網選秀時代的《超級女聲》。

by 魏曉涵 馬碧瀅 整理

玩情懷之外還有更多:

「超級女聲」的品牌是蜜糖還是毒藥?

從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上,05年《超級女聲》三強同台為今年回歸的《超級女聲》吆喝的那一刻,不少電視機前的粉絲不禁心中一動,似乎十一年前的那些熱愛歌唱的少女並肩作戰、粉絲們瘋狂投票的日子還在昨天。

隨著今年《超級女聲》的回歸,似乎我們的青春也跟著那一聲吶喊慢慢悠悠地回來了。(咳咳,刺蝟君好像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今年對《超級女聲》來說有些特殊,「懷舊」成為一個繞不開的主題。不僅是名字從「快樂女聲」變回了「超級女聲」,連贊助商也找回了當年的蒙牛酸酸乳。當年,這個品牌和《超級女聲》一樣火爆全國各地,此後他們的命運也在一同進入平台期。甚至今年《超級女聲》的製片人,當年也參與過第一屆《超級女聲》的節目製作。

懷舊歸懷舊,今年的《超級女聲》和十多年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選秀舞台從電視機轉移到了互聯網(芒果tv),這意味著更強的互動性和更多新穎的形式可以使用。

果然今年《超級女聲》是準備放大招了,從目前公布的消息來看,用「live show競技+真人秀+偶像養成」可以完美概括今年的《超級女聲》選秀模式。除了傳統的比賽形式,節目組計劃對選手進行24小時、360度全景跟拍。同時還加入了唱吧、貼吧、SNS網站等作為互動平台。

目前從湖南廣電公布的數據來看,成果還是不錯的。啟動66天報名人數突破13萬,芒果直播APP選手累計互動超過兩千萬,視頻播放數量累計超過兩億。

多數選手是95後,而不少選手還表現出了二次元的特徵。不難看出,新選秀時代,年輕人群依舊參與度最高,而對於被互聯網生活習慣浸淫的95後們來說,芒果台的做法無疑是接地氣又明智的。

 

從運作模式上看,今年的《超級女聲》對偶像的定義發生了變化。事實是,互聯網時代文化更加多元,想要和當年一樣選出一個「全民偶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選秀偶像的粉絲群體相對小眾化的基礎上,加強粉絲和偶像之間的聯繫,這樣的偶像養成計劃是湖南衛視正在做的,也更契合當代互聯網精神。

回想當年05年《超級女聲》總決選的夜晚,李宇春以352萬票的優勢成為冠軍,使湖南衛視的收視率當晚飆到11.65%,這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記錄,難以複製。

05年的《超級女聲》作為一個現象級綜藝,不僅開啟了中國電視的「選秀元年」,更成為學術界討論的話題之一。《超級女聲》舞台不僅僅是個電視節目,它曾被時評家和知道分子們闡釋出音樂和娛樂以外的社會學意義:「庶民的狂歡」、「一場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反動」、「開文化民選之先河」等等。

2004年到2006年之間幾屆《超級女聲》的成功,引發了國內衛視選秀節目的熱潮,《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也開始成為收視熱門。而湖南衛視則於2007年轉而舉辦男性選秀比賽《快樂男聲》,捧紅了一大批新人男歌手。

2008年,廣電總局開始叫停各類選秀節目,未能給《超級女聲》下發批文,因此,《超級女聲》沉寂一年,2009年,和《超級女聲》節目形式一樣的選秀節目《快樂女聲》重新開播,之後的幾屆《超級女聲》們也呈現出新的特色來,唱作型歌手曾軼可、李霄雲等個性鮮明的歌手不斷湧現出來,她們的獨特曲風和作品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超級女聲》之後,歌唱類選秀節目如海外引進的《中國好聲音》以及《蒙面歌王》、《最美和聲》等開始熱播,這些舞台上的歌手不再像曾經青澀純真的「超級女聲」們,他們要麼已經是專業歌手,要麼背景比較華麗,擁有較為優質的社會資源,能夠讓歌壇重量級導師轉身的唱歌水準也非同凡響。

現在的《超級女聲》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了。粉絲經濟時代,要讓偶像和粉絲的互動性更強,距離更近,互聯網提供了一切便利的手段,下一步就要考驗湖南衛視強大的運作能力了。

一板一眼的選秀沒有出路了,

不如試試少女養成計劃?

這一次,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終於不是獨自戰鬥了。今年還有一些節目也將它們的目標瞄準了少女們,包括因為黃段子意外火起來的費玉清領銜的《國民美少女》,和正面對抗《超級女聲》的同檔期節目、來自浙江衛視的《蜜蜂少女隊》。同時,《夏日甜心》和《元氣少年》兩檔偶像養成綜藝也將於今年在湖南衛視和觀眾見面。

這些節目共同之處在於,玩的都是「少年偶像養成計劃」。

以剛播出不久的《蜜蜂少女隊》為例,節目和韓國娛樂公司合作製作,計劃從100人中挑選出7個女生最終組成女團lady bees,計劃使之成為「國內最好的女團」。而觀眾需要做的則是在電視機前見證這些少女如何從默默無聞到榮譽加身,進入光怪陸離的娛樂圈。

和《超級女聲》相比,《蜜蜂少女隊》依舊沿襲了傳統的播出模式,主要播出平台為電視。從首期播出的收視率來看,在晚間不同時段的綜藝大戰中勉強能擠進前十位,也並未在網路世界激起太大的波瀾和討論。

《蜜蜂少女隊》節目組的一大噱頭是背後強大的護航陣容,除了謝霆鋒和吳奇隆兩位兼具商人和藝人雙重身份的明星,另外還有來自編舞、造型、推廣、音樂製作等不同領域的精英提供指導。

導師制似乎成為國內綜藝節目的標配,成為節目控場的利器,展現出專業的態度。

不過,在刺蝟君看來,對於少女偶像培養這樣的節目來說,大牌導師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好處在於明星的確能吸引眼球,增加節目看點;隱憂在於他們身上自帶的光環可能會吸引太多的焦點,卻模糊了參賽少女們的性格特點和個人魅力,最終培養出的這個團體的關注度可能會被大大沖淡。

 

女團養成選秀《蜜蜂少女隊》,吳奇隆擔任導師之一

同樣是少女團體養成,《國民美少女》走的是日系偶像培養路線,摒棄導師設置了「校長」費玉清這樣一個引導節目流程的角色,邀請叫獸易小星等名人參與表演,將36個少女分為幾隊進行戶外遊戲、歌舞表演等方面的競賽,給參賽少女足夠的空間展現自身的個性和才藝。

《國民美少女》並沒有選擇電視而是轉投網路平台,顯然已經有了相對固定的收視群體。單期播放量均突破三千萬,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了,要知道現象級純網綜藝《奇葩說》的新一季節目,單期播放量也只是在三千萬上下徘徊。

節目組的聰明之處在於,《國民美少女》本身的培養計劃有一個已經相對成功的商業化模板SNH48少女組合,這個團體為節目培養出的女團類型減少了許多不確定性。每一期節目的主題也相對鮮明,節目擅長展現她們的魅力,這就足夠成為一個精彩節目的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該節目雖然網路點擊量高,但話題性和新聞性方面還較為薄弱。作為網路節目,《國民美少女》沒有引發網路熱議未嘗不是一種遺憾。

 

偶像養成綜藝《國民美少女》

湖南衛視的《夏日甜心》和《元氣少年》兩檔節目還未露端倪,不過據說走的也是偶像養成的路子。

似乎進入2016年,綜藝節目的焦點從親子類、歌唱類、遊戲類,轉移到偶像養成類,從《超級女聲》的全新選秀形式中也可以觀察到。

眼球經濟、粉絲經濟時代,綜藝也不甘落後,粉絲引起的高話題度和高購買力,成為製造偶像團體的原動力,不過單單依靠一檔綜藝節目想要成功,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05年的《超級女聲》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面對選擇更多、審美更挑剔的觀眾和粉絲,綜藝節目組遭遇的挑戰可能遠比他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都在計劃組建女團,

日韓原版偶像是如何養成的?

從少年偶像TFboys,到引起全民熱議的Sunshine組合,再到韓國歸來的小鮮肉,國內偶像團體市場的供不應求以及話題度顯然吸引了資本的關注。有自媒體統計稱,目前市場上的女子團體已經達到近30支,日系女團、中國風女團、遊戲宅男女團、星座女團等等。

雖然偶像團體數量種類繁多,但大多數都未能真正掀起波瀾。

 

近幾年爆紅的小鮮肉TFboys

相比橫空出世的偶像團體,通過綜藝出道似乎是一種相對速成的培養方式。時長跨越一季度,在電視或網路平台博得高且密集的曝光率,節目結束可以直接出道,高效又節約成本。從這個模式來看,不就是《超級女聲》最初的造星模式嗎?差別在於,現在培養對象從個人變成了團體。

《蜜蜂少女團》號稱利用三個月的時間打造國內最好的女團,真的能夠實現嗎?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在短時間內通過一檔綜藝推出一個偶像團體,在日本韓國相對成熟的造星工業下,也鮮見這樣的節目形式。即使娛樂公司為偶像團體開播了固定的綜藝節目,也是長期的,更注重展現團體成員的個人生活、成長經驗,而不僅僅是選拔過程本身。

引進日韓養成模式並進行本土化改造的做法是否真的能達到日韓偶像團體的培養效果?知己還得知彼,我們不妨先討論一下日韓所謂偶像養成計划到底是啥樣的。

韓流這幾年在國內風行,相信你即使不太了解,也應該對韓國目不暇接的男團女團有所耳聞。韓國殘酷的練習生培養制度雖然飽受詬病卻也效果顯著。

往往在小孩十多歲的時候就會被星探選到公司作為練習生,出道前進行高強度的才藝訓練,從唱功、舞蹈、綜藝、演戲甚至舞台禮儀,練習時間短則兩三年,長的可以達到十年之久。從身體到心理都要經歷嚴苛的考驗,所以我們才能看到他們幾近完美的演出。

 

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

另外一大特色則是強勢的經濟公司。

韓國的SM、JYP、YG、FNC等幾家娛樂公司巨頭幾乎壟斷了所有的偶像團體資源,彼此之間派系分明,同樣對旗下藝人的控制和壓榨也是不言而喻。今年在韓國國內一度升至CPI(內容影響力指數,由韓國CJ E&M和收視率調查公司NielsenKorea聯合發布)第一的少女偶像養成綜藝《PRODUCE101》,就是不少小經濟公司打破界限,聯合起來合作推廣自家少女優秀練習生,對抗幾大巨頭的實踐。

將偶像工業發揮到極致的,當屬日本的Johnnys事務所,這個幾乎輸送了日本所有男子偶像團體的經濟公司,同樣是在很小的年紀就把成員招進事務所,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公司和電視台之間有良好的合作關係,練習一定時間後,優秀的小練習生可以上綜藝、演戲、為偶像前輩的演唱會和演出伴舞,從而提高曝光率,測試初期粉絲吸引力,再通過不同的機會以偶像組合或者個人的形式出道。

這樣的團體往往出道時就實力強勁且人氣高漲,團體的穩定性也極強。比如木村拓哉所在的smap團、松本潤所在的arashi團都是出道已經二十幾年或者十幾年,依舊可以被稱為日本「國民偶像」的團體。

 

日本國民偶像男團Arashi(嵐)

宅男們喜歡的AKB48則是日本偶像文化的另一種創新形式。該團體人數眾多,分為不同的隊伍活動,形成嚴格的競爭模式,只有人氣高的成員才有上綜藝、上專輯封面、出演mv和電視劇的機會,年紀大的成員會逐漸畢業,將機會留給後來人。

AKB48主打「可以面對面的偶像」,AKB系的女孩子們都是從地下小劇場一步一步走上大熒幕的,而一年一度的「總選舉(即由歌迷選出人氣最高的成員擔任當年的center)」也是AKB的創舉。

日本偶像團體AKB48部分成員

總的來說,日韓式的偶像培養呈現出這樣的特點——時間長,粉絲忠誠且有參與感,背後是演藝公司強大的資源、成熟的體系、專業的指導作為支撐。

不妨帶入一下,不論什麼時候粉上偶像,你都能從影像資料中看到他是如何從一個小小少年或少女成長,褪去青澀,在舞台上光芒萬丈,這種時間積累起來的感動是觀看一個短時間的綜藝節目難以帶來的;再不妨帶入一下,你是一個不太喜歡跟人聊天的宅男,喜歡熒幕前那個活潑可愛的女偶像,於是你可以去小劇場看她演出,去參加握手會和她近距離接觸、合照,甚至可以購買專輯投票決定她的排名,作為粉絲的存在感和參與感是不是瞬間變強許多!

這恰恰是偶像的魅力所在,永遠和粉絲捆綁在一起。偶像的培養是一個相互的長期的彼此馴化的過程。

中國目前意識到了這一領域的市場空缺和明朗前景。TFboys起源於互聯網,通過粉絲的推動逐步走到台前,走的也是日式偶像培養的路子。SNH48直接是日本AKB48分屬海外的姐妹團體,可以直接套用現有的培養模式,最早更有AKB48的成員前來中國對SNH48進行指導。

綜藝對於日韓偶像來說,和演唱會一樣,是展現自身多樣魅力的形式之一。刺蝟君並不想給我們不斷嘗試創新的偶像培養類綜藝潑冷水,作為一種全新的綜藝形式,它的確吸睛,也可以做得有趣,但這可能只是一個開端。前期需要更多的努力,後期需要更多的資源。

站在長線的角度上看,節目組和製作公司能從中獲得的價值可以遠遠不只一檔綜藝所能帶來的。需要體諒的是,國內衛視節目眾多,本身資源方面就存在先天不足,想要打造國內頂級女團,要走的路還很長。

選秀3.0時代:

為什麼傳統草根選秀不好看了

說回選秀本身,從05年《超級女聲》選秀的萬人空巷,那幾年各大電視台衍生出數量眾多的草根選秀類節目,到近幾年草根選秀節目越來越少,話題度大不如前,收視疲軟。電視人心好累:觀眾越來越不好伺候了。

觀眾的口味越來越挑剔,注意力被不同類型的綜藝分散的確是事實。

一方面傳播渠道更多樣化了,全網綜藝崛起,觀眾收視習慣變化,電視的打開率越來越低。

以愛奇藝《奇葩說》、騰訊《我們十五個》、中國版《拜託了冰箱》為代表的只在互聯網播放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容易受到網友的關注和好評,其點擊量和話題度也是不容小覷。純網綜藝和傳統的電視綜藝相比,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能出現更多的亮點和火花。講隱晦的黃段子,提及敏感詞,提及LGBT群體的相關話題,公然賣腐,各種互聯網亞文化得到包容,這樣的形式在電視上播出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版《拜託了冰箱》邀請何炅和韓國男團GOT7的中國成員王嘉爾共同主持

另一方面,國外資本和優秀文化產品的衝擊,也讓中國綜藝製造者頭腦中迸發出新鮮的點子,合作和借鑒都是創新的起步。

互聯網的發達帶來眾多國外優秀綜藝產品,網路原創優質內容的崛起,兩者作用下觀眾的口味變得挑剔,簡單重複的形式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對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外國綜藝進行本土化,網路受眾的詬病更少了,關注的重心逐漸走入正軌,關注到節目本身的質量和話題上。

傳統的選秀模式已經很難滿足觀眾的需求了,正如《中國夢之聲》總導演王磊卿在媒體採訪中說到的那樣:「現在的選秀已經不再只是草根的平台,節目需要藉助評委和成名歌手製造話題,需要高品質的表演吸引觀眾。」

就選秀本身來講,選出來的明星同質化、表現疲軟也是不爭的事實。

看看此前的一些選秀草根歌手的現狀如何,不難發現,能依舊有一定大眾知名度的無一不是以鮮明個性著稱的,從好聲音的吳莫愁到快樂男聲的華晨宇。而另一些選秀明星,則是靠著走出「選秀」「歌唱」圈,選擇走入更廣闊的銀幕,為觀眾展現個人魅力而圈粉。李易峰、井柏然、馬天宇,當年從好男兒走出來的選秀明星因為出演熱播影視劇而大火,陳翔、於朦朧等則是憑藉出演電影、電視劇甚至網劇,在年輕人中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

這種畢竟是少數,不妨礙觀眾對選秀本身產生厭倦情緒。實際上,我們的選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有媒體人將選秀劃分為兩個時代——

選秀1.0:引發全民狂歡的05年前後的《超級女聲》時代。

選秀2.0:以好聲音為代表的,重視專業性,提倡導師和選手平等交流的選秀方式。

在刺蝟君看來,越來越多的偶像培養綜藝即將把我們帶入選秀3.0時代——互聯網成為選秀的主陣地,選秀的操作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直播、VR技術、偶像團體養成,即時互動、參與感才是互聯網選秀的精髓。

縱觀這十年來一夜爆紅的超女們,李宇春走向世界舞台,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張靚穎演唱了多個影視劇主題曲,成為歌壇的「30億姐」;周筆暢出了7張唱片,幾乎拿遍了華語樂壇所有的專輯獎項。

但之後的幾屆超女發展卻遠不及05年超女的風光。迅速躥紅之後,不少人選擇繼續完成學業;有的則尋求安穩工作退出娛樂圈;也有的改變發展方向,轉型求得演藝圈生存之路。就連爆紅的李宇春等超女們也紛紛表示不願再被貼上選秀出身的標籤。

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娛樂方式與十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數倍增長,媒體平台的信息飛速膨脹,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已不再有當年那樣「萬人空巷」的收看熱情,新一屆超女,將靠什麼突出重圍呢?

《超級女聲》的歸來能引發多大的熱情,還能復刻當年的光榮嗎?我們不妨期待一下它的新生,畢竟它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推薦閱讀:

暴走大事件終於回歸,那麼回歸後的暴大會有什麼不同?
地球南北回歸線42°與二十八宿的關係(續)
71歲吳宇森回歸《追捕》?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隆重舉行
回歸自性-華嚴經文摘

TAG:審美 | 選秀 | 超級女聲 | 疲勞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