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真相08命運殊途

 狄仁傑第二次出任宰相,向武則天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立李顯為太子,這意味著在武則天死後,李唐就自然復國了。但在當時的朝廷,主張李唐復國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提建議,被武則天當成了耳旁風。

 

  像大臣劉仁軌,李昭德和魏元忠,他們都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當太子,但只有狄仁傑,最終成功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實現了李唐復國最關鍵的步驟,那麼狄仁傑是一個怎樣的性格?他為什麼能夠成功呢?

 

狄仁傑的性格像什麼呢?你要讓我總結狄仁傑性格的話,我就用一個字來總結,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的思想,柔弱勝剛強,你看這個水,表面看起來很柔弱,可是一旦確定了流向,它變得非常堅決。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它可能會推翻它,也有可能繞過它,也有可能幹脆來個持之以恆、水滴石穿。最後勝利的你去看,一定是水。

 

  所以說,狄仁傑一生,他就是像這個水一樣,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完成自己自人生目標,他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那就是李唐的復國,他在這個過程當中,狄仁傑採取的, 是有彈性的鬥爭,像水一樣。狄仁傑在這個鬥爭過程當中,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所以最終成功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那麼,狄仁傑具體是怎麼做的呢?陝西師範大學於賡哲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狄仁傑真相》之《命運殊途》。

 

  【狄仁傑第二次出任宰相,向武則天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立李顯為太子,這意味著在武則天死後,李唐就自然復國了。但在當時的朝廷,主張李唐復國的人有很多,有的人提建議,被武則天當成了耳旁風。+有的人還因此丟了性命,那麼狄仁傑為什麼能夠成功呢?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玄機?】

  

  我們先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做的,這樣有個對比,我們可以用物品來形容一下這些人,比如有的人像一陣風,風的特性就是來的時候,來的時候氣勢很大,狠有力量,但是也許一陣風刮過,什麼都沒有留下,比方說劉仁軌,這個人是宰相,臨退休時已經八十多歲了,當時讓他擔任西京留守,他不幹,他要退休,在給武則天上疏當中,他給武則天大講了一番故事,武則天在他的眼睛裡,無論是資歷也好,無論是年齡也好,都是小字輩,所以信寫的也不客氣,給武則天大講了呂后的故事。

  

  這個時候武則天開始掌權,武家子弟開始登場了,劉仁軌非常敏感,他已經發現武家子弟不是東西,開始勸武則天。漢朝劉邦死後,呂后掌權,給呂氏家族封王封侯,可是呂家子弟和武家子弟一樣,都屬於爛泥扶不上牆的人物,等到呂后快去世的時候,呂后知道,大臣肯定要對呂家不利,所以告誡有兵權的呂家子弟,不要來參加我的葬禮,要時刻保持警惕,當然到她死了,大臣果然發動兵變,把呂家徹底剷除了。

  

  這時候的武家子弟才露出一小爪,就給劉仁軌意識到了,武則天接到這封以後,滿頭大汗,但是也不好發脾氣,因為劉仁軌年齡大、資歷老、功勞大、又是她丈夫唐高宗生前,最信任的大臣,不能惹他,在加上老爺子馬上就要退休,沒影響力了,也沒必要惹他。於是武則天寫了一封措辭非常客氣的回信,而且派武承嗣拿著璽書回話,武承嗣當時官職是秘書監。劉仁軌諷刺的就是武承嗣,而她派武承嗣去回話,在璽書當中武則天說,你給我講的呂后的故事,我聽了深受教育,開始我悵然若是,仔細一想真是可為鏡鑒,您真是一位忠貞之士,您的話我會謹記於心的,西京留守這個職務還是您擔任起來吧。她讓武承嗣來回話,表示我對您的話很重視,表達我們謹記您的教訓,於是乎,老爺子就雄赳赳的去擔任西京留守了,不久就死掉了。

  

  【老臣劉仁軌的勸諫,就像刮過的一陣風,並沒有影響到武則天,而另一個大臣李昭德,他的辦法就是硬碰硬,像鋼鐵一樣堅硬,他堅決主張立李顯為太子,那麼他的這種做法,能對武則天產生影響嗎?李昭德最後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還有人像鋼鐵,鋼鐵的性質是硬的,可是鋼鐵也有弱點,就是在硬碰硬的時候,有可能會折斷的,武則天在立後,甚至當皇帝過程當中,朝中就有一些人,一定要正面去阻止她,但是正面對抗,這樣的效果並不好,除了在史書當中留下,大唐烈士的美名之外,什麼效果也沒有起到。

  

  這裡我們說一說李昭德,是個很精明強幹的人,年齡不大,就當了宰相,在行政方面頗有成就。他看武承嗣就不順眼,他和武承嗣的鬥爭方式,就是正面對抗,比方說,武則天拜武承嗣為文昌左相,李昭德就去提意見,他說武承嗣現在已經是親王了,再授予文昌左相這樣的職務,就不怕他另有所謀嗎?不要看他是你的侄子你就放心,自古以來,在權力的誘惑之下,父子相殘的事情就經常發生,別說姑侄了。就導致武承嗣的官沒當多久,武承嗣肯定很他,就到武則天面前告狀,說李昭德要謀反。武則天壓根就不信,武則天說李昭德當宰相我就高枕無憂了,他能幫我分憂,你不行。後來,武承嗣曾經唆使一個洛陽人,叫王慶之,率領一幫惡少,到武則天面前去進諫,要求立武承嗣為太子。提出了一通理論「神不享非類,今日誰國,而李氏為嗣也。」,意思是說神靈不會享用非我族類,貢獻上來的祭品,今天是誰家的天下,怎麼能立李家人為皇嗣呢?

  

  武則天一時之間也不知道答應他還是不答應他,武則天就給他一張通行證,結果沒想到王慶之就找個不停,而且是哭哭啼啼的,把武則天搞得煩的不得了,最後武則天乾脆把他交給李昭德,說你把他給我打一頓教訓一下,李昭德早就看王慶之不是東西,於是薅住王慶之群臣面前,說這小子要立武承嗣為皇嗣,而廢我皇嗣,一把就把他扔在地上,摔得很重,耳朵、眼睛都出血了,然後就是一頓杖打,結果把王慶之活活打死了,王慶之同黨嚇得一鬨而散。

  

  李昭德一心想立李家人為太子,他還給武則天做工作,應該說也是卓有成效的,他給武則天談靈魂問題,他說:「臣聞文武之道,布在方策,豈有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乎,以親親言之,則天皇是陛下夫也。皇嗣是陛下子也,陛下正合傳子孫,為萬代計,況陛下承天皇顧托,而有天下,若立承嗣,臣恐天皇不血食矣。」,就是說自古以來,哪有天子立廟祭祀姑母的,若果你立武承嗣為太子,就等於親手剝奪了自己在太廟享受祭祀的權利,話說的非常巧妙。裡面有兩層意思,我們分析一下。

  

  第一層用意:利用武則天的迷信心理,死後靈魂的歸屬問題,武則天也是非常在意的,李昭德就抓住這種心理,你和高宗皇帝是一條線上的,如果武承嗣當了皇帝,高宗就不血食矣,血食就是給鬼神上的祭品,高宗不血食矣,也就是你不血食。

  

  第二層用意:提醒武則天,在話里沒有明說,你可千萬別忘了武承嗣的父親是誰,武承嗣的父親是武元爽,武元爽是你害死的,現在武承嗣在你面前像哈巴狗一樣,那是有求與你,等你死了,他即位了,他在太廟祭祀武元爽,他怎麼對待你,怎麼樣評價你。這些話對武則天也是很有觸動的,武則天立李顯這件事情上,李昭德有很大功勞的。

  

  李昭德嫉惡如仇,比如說武則天喜歡祥瑞,就有些人拍馬屁,投其所好,在洛水當中看見白石頭,上面有紅點,於是就拿來獻給武則天,上面紅點說明赤膽忠心。李昭德當場就破口大罵,這石頭有紅點就是赤膽忠心,其他石頭沒紅點就是反賊嗎?舉坐是哄堂大笑。李昭德就是這樣一個人,性格剛烈火爆,眼睛裡揉不得沙子。

  

  他這個性格也得罪了不少人,比方說有人在武則天面前上疏,抨擊李昭德,說此人「性好凌轢,氣負剛強」,他這性格也太暴了,什麼事都想壓人一頭,處處剛強,所以說他得罪酷吏也不是偶然的。他看酷吏怎麼看也不順眼,對待酷吏的方式也是硬碰硬,正面上,酷吏大搞誣陷,每次搞出謀反案件,拿到朝堂上討論的時候,每每站出來對酷吏提出質疑的就是李昭德。而且能說,經常把酷吏搞得啞口無言,他還拿酷吏的婚姻做文章。比方來俊臣得勢之後,就瞧不上自家的黃臉婆了,於是把原配休掉,娶太原王氏女為妻,又過了一段時間,酷吏侯思止又娶趙郡李氏女為妻,太原王氏和趙郡李氏,幾百年前就是大貴族,當他們家女婿的人必須是人中龍鳳才行。來俊臣侯思止都是什麼貨色,肯定是強取豪奪了。李昭德聽說侯思止要結婚,鼓掌大笑,說大可笑大可笑,當年來俊臣娶太原王氏,就已經讓整個國家蒙羞了,侯思止又來這麼一下。李昭德發動能量,竟然把這事給攪黃了。最後在武承嗣,來俊臣等酷吏的一塊誣陷下,被投入監獄,罪名是謀反,後來過了不多久,來俊臣也被投入監獄了,這就發生了前面講的那一幕,在同一天李昭德和來俊臣一塊受刑。

  

  【李昭德就像鋼鐵一樣,什麼事都是正面對抗,雖然看上去很有正義感,但是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喪失了對政治的影響力,他的做法並不明智,而唐朝的另一個大臣魏元忠他另外一種做法,那麼魏元忠的做法是什麼?他能對武則天產生影響嗎?】

  

  魏元忠像岩石,岩石的特性是硬,而且巍然不動,可是時間長了會風化瓦解的,魏元忠早年間是太學生出身,生性非常高傲,不肯低三下四,求別人推薦自己當官,所以好幾年他都沒事幹,在這幾年裡,他學了一些軍事,後來吐蕃進犯,他在高宗面前提了很多國防上的意見,高宗很欣賞他,於是乎,任命他為秘書省正字,這樣子,魏元忠一路高走,後來徐敬業叛亂的時候,魏元忠擔任了中央軍的監軍,在這場戰爭中立了很大功勛,最後他發現風向利於自己,而對方布陣在蘆葦盪當中,於是他採取了火攻,中央軍大獲全勝。

  

  魏元忠性格非常沉穩,是超乎尋常的,第一次下獄的時候,得罪了酷吏周興,當時被判處死刑,當他被拉到刑場的時候,一同受刑的還有好多其他的犯人。而武則天念魏元忠等平定徐敬業有功,所以在臨行刑的剎那決定赦免他們。拿令牌的使者,散腿就跑又怕自己跑的慢,離刑場還有老遠的對方就喊,有赦令有赦令,其他的案犯死到臨頭了,突然聽到有赦令,一個個是歡呼雀躍,你在看人家魏元忠,坐在那氣定神閑,就像這事和他沒關係一樣,監刑人都奇怪,魏元忠說又沒見到赦令,誰知道真假,不可造次。一直等使者跑過來,出示了赦令,魏元忠才站起來謝主隆恩。

  

  魏元忠和狄仁傑的交往,很有可能是從冤獄的時候開始,狄仁傑在獄中未經拷打就認罪了。而魏元忠是堅貞不屈,這時候看起來,魏元忠比狄仁傑硬氣多了,當時負責審訊魏元忠的酷吏侯思止,性格殘酷而且是個大老粗,一個字不識,審犯人的方式只有一個字,打,審訊魏元忠時說了「亟承白司馬。不爾受孟青。」純粹是侯思止胡轉詞,白司馬是個地名,全稱是「白司馬坂」,在洛陽以北,全稱是孟青棒,是個人名,當年李沖叛亂的時候,最後把李衝殺死的那個人就是孟青棒。意思是這樣的白司馬坂的坂的音,同叛亂叛字的諧音,你要是不承認叛亂,我就給你一頓棒子受。越沒文化的人越願意拽詞。

  

  魏元忠怎麼可能瞧得起他呢,所以魏元忠不說話,侯思止惱了,上去一把把魏元忠掀翻在地,然後拖著魏元忠在地上,然後,魏元忠不及不慌的爬起來,單單身上的灰塵說,我就好比從驢背上給掉下來,腳卡在腳蹬裡面,被驢拖著走,侯思止氣的不得了。魏元忠決心把這傢伙搞一下,就說侯思止你是國家御史,你需要懂得禮數,你想要魏元忠的人頭,拿去好了,幹嘛非得逼我認罪呢?張嘴還說白司馬孟青,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你麻煩大了去了,要不是我魏元忠提醒,你就惹大禍了。侯思止亂拽詞,不知道什麼意思,也不知道犯什麼忌諱了,一聽大驚失色,換了臉色,把魏元忠扶好坐好,說不知道我的話觸犯什麼忌諱了,您能不能指點我一下,魏元忠大大咧咧往那一坐,魏元忠也不知道他觸犯什麼忌諱了,魏元忠最後來了一句,我知道你在拽詞,我不知道你觸犯什麼忌諱了。

  

  把侯思止氣得,感情這傢伙戲弄我。後來這事情傳到武則天的耳朵里,是哈哈大笑。不過有證據表明,魏元忠還是在拷打之下認罪了,後來在朝堂上狄仁傑說他們認罪的原因,沒有說有人堅持不認罪,在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的過程中,魏元忠和狄仁傑是站在一起的,他也有功勞。但是經歷了多年的風雨之後,魏元忠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他的人生觀在改變。

  

  就像岩石一樣,開始出現裂紋了,唐中宗推翻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當天唐中宗就下令,將魏元忠從高要縣召回來,官拜宰相,狄仁傑已經去世幾年了,滿朝上下都對魏元忠抱有極大的期待,但是大家失望了。《舊唐書》說:「元忠作相於則天朝,議者以為公請,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傾屬,冀有所弘益。元忠乃親附權豪,抑棄寒俊,竟不能賞善罰惡,勉修時政,議者以此少之。」就是說此時的魏元忠,變得趨炎附勢,巴結權貴,也不提拔人才了,賞罰也不再公平了,人們逐漸對他失望了。

  

  後來中宗的太子,李重俊叛亂,魏元忠的兒子也參與了,魏元忠雖然反對武三思,但魏元忠表現的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最後李重俊成功殺死了武三思,可是李重俊攻打宮廷失敗被殺,事件被平息之後,魏元忠受到武三思餘黨的攻擊,又被流放,這是第四次流放,就死在流放的路上。當時唐朝人對他是這樣總結的「外示貞剛,內存趨附,首鼠之士,進退兩端,亂朝敗政,莫非斯人。」。魏元忠一生像一塊岩石一樣,剛開始顯得龐然大物,巍然不動,硬氣。到後來,在多年的風浪當中首先被磨平了稜角,然後出現裂痕分化瓦解了。

  

  【像大臣劉仁軌,李昭德和魏元忠,他們有各自的命運,也有各自的表達方式,都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當太子,都沒有影響武則天,但只有狄仁傑,最終成功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實現了李唐復國最關鍵的步驟,那麼狄仁傑是一個怎樣的性格?他為什麼能夠成功呢?】

  

  狄仁傑的性格像什麼呢?你要讓我總結狄仁傑性格的話,我就用一個字來總結,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的思想,柔弱勝剛強,你看這個水,表面看起來很柔弱,可是一旦確定了流向,它變得非常堅決。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它可能會推翻它,也有可能繞過它,也有可能幹脆來個持之以恆、水滴石穿。最後勝利的你去看,一定是水。

  

  所以說,狄仁傑一生,他就是像這個水一樣,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完成自己自人生目標,他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那就是李唐的復國,他在這個過程當中,狄仁傑採取的, 是有彈性的鬥爭,像水一樣。狄仁傑在這個鬥爭過程當中,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所以最終成功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狄仁傑的鬥爭策略有以下幾點:

  

  第一:逆境自保。狄仁傑與人爭鬥都是把保護自己放在首位,這也是他下獄之後,未經拷打就認罪的主要原因。他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只有保護自己,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第二:有理有節。狄仁傑與人爭鬥,他從來不去主動的攻擊對方,除非迫不得已,從來不去稱口舌之快,不在嘴頭上占人家便宜。他堅決反對武家子弟,可是你在任何史料當中,找不到一句,直接罵武家子弟的話。他明白,只要說出你自己的主張就可以了,何必主動去招惹對方呢。尤其是招惹武家子弟,那不是惹武則天生氣嗎,對待酷吏也是這樣,他不主動去攻擊他們。

  

  第三:原則性始終不變。李唐復國這個目標,狄仁傑始終堅持,絕不動搖,而且復國的手段也能體現出狄仁傑的性格,他是試圖通過立太子,和平手段達到目的。歷史上曾經有些人,站在正統的封建士大夫的氣節觀上,來評價狄仁傑,說他做的不夠好,為什麼不夠好呢?你作為士大夫怎麼能接受女人當權呢?那麼武則天當了皇帝,你應該去隱居,不去當官,等武則天死了,你再出來收拾殘局,站著說話不腰疼,說的容易。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就反駁過這個觀點,他說武承嗣、武三思都是些狂妄小人,其實成不了大事,狄仁傑在世期間就可以用常規手段制住他們,為什麼一定要等他們勢力做大再來收拾他們呢,何苦呢?王夫之說:「秉正治之而有餘,何為棄可為之時,任其爚亂,以待南陽再起,始梟王莽於漸台,而貽中原之流血乎?」。王夫之舉的是王莽的典故,既然可以用常規手段制止他們,為什麼不去制止他們呢?難道一定要等到王莽篡漢一樣,篡奪了整個天下,然後再向劉秀起兵一樣,發兵去攻打他們?那樣你不是陷這個國家與人民與水火之中嗎?所以說狄仁傑,採取立太子或者宮廷政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這是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勝利,因此,王夫之感嘆說:「嗚呼!斯狄梁公之所以不可及也。」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原則之下,狄仁傑將採用那些具體的辦法來勸說,武則天立李家人為太子呢?下次再講。

推薦閱讀:

翁帆為什麼會嫁給比自己大54歲的楊振寧?終於真相大白了!
刁大明:還原一場更為接近事實的選舉真相
追尋真相的實際意義到底有哪些?
如何評價bili CEO 徐逸?關於惡俗wiki所說是否是真的?
有哪些被廣泛採用的名人名言其實是被誤會,斷章取義,濫用甚至有可能是被捏造的?

TAG:命運 | 真相 | 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