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第六集)

 

凈空法師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3-06

 

【大教緣起第三】

 

別序就是發起序,說明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這一部經的因緣。從因緣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說這部經非常的不尋常,也就是不可思議。首先佛是放光現瑞,引起阿難尊者的啟請,世尊答覆阿難尊者的疑問,這才說出這一部廣大、圓滿、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的成佛法門。古德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真真實實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法門。這個說法實在講絕不過分,為什麼?成佛絕對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多。但是有緣遇到這個法門,換句話說,就得到成佛的機緣了,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一生決定成就,可見得這個法門確實是希有而難逢。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這是這一章經裡面的第一段,說明如來放光。『爾時』就是大眾集會的時候,世尊這一天他老人家的威德光彩特別的好。底下是幾句形容的話,三句。『如融金聚』,黃金光色確實是非常之美,人人都喜愛。黃金如果把它鎔化了,在高溫之下它鎔化,那個光彩特別好看。黃金鎔的時候,顏色光彩特別的好看,此地就把佛的光彩比喻做鎔金。『赫奕』是盛大的樣子。『又如明鏡』,像一面鏡子,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形容是『影暢表裡』。這三句是比喻。說『現大光明,數千百變』,佛不但放光,光會變化,像現在我們的霓虹燈一樣,許多顏色在那裡變化,尤其是美不勝收了。單單看了這一段經文,我們還不覺得希奇。往下面一段,我們才知道佛今天放光的瑞相,非常之希有了。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凈。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這個我們看出來,這佛今天的現的相不平常。阿難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常常侍候在佛的身邊。佛今天容顏光彩,阿難說他從跟釋迦牟尼佛以來,從來沒有見過佛今天這麼樣的歡喜。我們俗話也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要有很歡喜的事情,他這一天的精神特別的好。佛也是如此,佛也是遇到喜事了,這個喜事使他太喜歡了,他一生當中最歡喜的一天。所以他今天色相端嚴,阿難說從來沒有見到過的。『色身』是講佛的大的身相,『諸根』是講眼耳鼻舌,這是細的諸根之相。『悅豫』,悅豫是快樂、是歡喜。

佛為什麼會這麼歡喜?歡喜實在講是兩樁事情,後面經文說到。第一樁事情,是今天釋迦牟尼佛在念阿彌陀佛,所以非常的歡喜。這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神力也加持到釋迦牟尼佛身上了,所以釋迦牟尼佛這個相好就格外的殊勝了。第二個原因是念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了,這個得度因緣絕不尋常,而是一切眾生成佛的機會熟了。所以今天要跟大家開演即身成佛的法門,這是在世尊在四十九年當中所未曾有的一次,所以佛就特別的歡喜,特別的高興。

『光顏巍巍』,「光」是光明,「顏」是容顏、容貌。這是總表世尊德容超異,跟平常完全不相同。接著又說『寶剎莊嚴』,這是從佛的光中現出了十方佛剎。所以不僅是光中化佛,佛放光明,光中化佛,光中現十方諸佛的剎土。所以阿難看到都希奇!說『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已往阿難尊者沒有看到佛今天現的這樣的好相。『喜得瞻仰』,阿難尊者看這個相也看呆了,看不厭,佛今天這個相,現的相太好了,生希有之心。從來沒見過!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阿難一看到很希奇,這就請佛為大家說明今天世尊為什麼這樣愉快,這樣的歡喜。這段文裡面簡單跟諸位介紹一下。『即從座起』,從他自己座位站起來,這是請法的禮節,就是尊師重道。向佛請教,一定要從座位起來,要行禮。『偏袒右肩』,這是古印度的禮俗。『長跪合掌,而白佛言』。這幾句代表的是三業恭敬,向佛請法,三業恭敬。

下面是他的言詞。『世尊今日入大寂定』,阿難跟到佛時間很久了,對於佛法可以說是相當的精通。阿難是佛傳法之人,對佛法當然非常之精通,知道佛種種示現都離不開禪定,唯有從定中才能夠現種種殊特的異相。所以阿難就曉得今天佛是入大寂定。「大寂定」是什麼?我們中國古人講,這是無上甚深妙禪,就是念佛三昧。剛才說今天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念阿彌陀佛,所以他入的是念佛三昧。

『住奇特法』,「住」這個心,就是存心,心裏面所念的這就是住。「奇特法」,就是說明世尊今天將要為我們宣說平等成佛之法。諸位要曉得,在一切經裡面講成佛的法都不平等,唯獨這個法門是平等成佛之法。前面兩天曾經跟諸位報告過,聲聞、緣覺、菩薩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成佛道,都用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去的。我們六道凡夫用信願持名,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家是平等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平等成佛的法門,因此就非常非常的希有,不同於其它法門。

其它法門裡面雖然講成佛,的確有很多種佛。天台家講的「藏、通、別、圓」就四種佛,這四種佛不平等,有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圓教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成佛,所成的是究竟圓滿佛。這些理事我們真正明了通達,對於這個法門才能夠斷疑生信,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才不辜負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這一部經的恩德。

『住諸佛所住』,一切諸佛心安住在哪裡?給諸位說,念佛是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所住。我在前面跟大家講,《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請教釋迦牟尼佛:應云何住?這個心要住在哪裡?我們念佛的人說「南無阿彌陀佛」,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個住法是十方一切諸佛之所住,今天釋迦牟尼佛也住在這個地方。『導師之行』,導是引導一切眾生入佛道,也就是說引導一切眾生圓成佛道,這才叫做導師。

『最勝之道』,也就是說行彌陀之行,念彌陀之所念,這個就是一切佛法裡面最殊勝之法門。阿難見到佛現這個相,能夠說出這些話,可見得阿難也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來唱戲、來表演的。佛沒有說他都知道了,他都把這個消息透露給我們了。可見得他跟釋迦牟尼佛統統都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倒駕慈航,來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底下的話就說得更具體、更明白了。『去來現在』,「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在」,這就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佛佛相念』,諸佛都念佛,阿彌陀佛念一切諸佛,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佛佛相念!

所以他就問了,『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他就曉得釋迦牟尼佛今天這光色容光這麼好,一定是念佛了。但是不知道是念過去佛?還是念未來佛?還是念現在他方佛?因為娑婆世界只有釋迦牟尼佛,沒有第二尊佛,佛要念現在佛,一定是念他方世界的佛了。這個就是極樂世界的佛,阿彌陀佛。『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光」是放光,「瑞」是瑞相,「殊」是殊特奇妙,『乃爾』,像現在所見到的樣子,從來沒有見過。『願為宣說』,願佛為大家宣說。這是阿難提出來啟請的這幾句話,這個啟請實在是非常的不可思議。

我們世俗間,現在這個世界,因為科技的發達,工商業的進步,帶給一切大眾生活上的富裕,就是物質生活富裕了。生活一富了,一天到晚就胡思亂想。所以窮人很老實,窮人他天天想著,我今天想辦法找一點飯來吃,吃飽了他就好睡覺了。富人天天吃,吃不完,穿也穿不完,一天到晚就動歪腦筋,就胡思亂想。所以現在這個世界上算命,看相的、看風水的這個不得了,行業生意非常之好,在外國也不例外。我在外國也常常碰到這些。我去講經還有人問我:法師,你會不會看風水?會不會算命?我告訴大家,這命相風水的確是有,但是你去給人看相、算命、看風水,大概十之八、九都會上當,都會被人欺騙了。

佛法裡面講求這些,承認這些東西有的,但是這些東西不是一定的,它會變。你看那看相的不是常說「相隨心轉」,它會轉!它會轉,可見得這就不是定命論。所以佛家承認有宿命,宿命不是定命論。命自己可以改造,自己可以創造。相貌也是如此,相貌,你要想好的相貌,每一個人都想好相貌,都不想一個很醜陋的相貌,都喜歡一個很美麗的相貌。美麗的相貌怎麼修法?要美麗的心,心好相就好了,相隨心轉;心不好,要想相好,怎麼想也想不到。還有一些愚人去美容,相貌是修好了,是滿好看了,但是不到一個禮拜毛病發作了,苦不堪言,得不償失。所以要想改變相貌,從心地裡面改變。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上,不就是跟我們講他改變了相貌,他今天的相貌比以往哪一天的相貌都好。他怎麼改的?念阿彌陀佛!沒有想到念阿彌陀佛會有這麼好的果報。所以大家要想健康長壽,要想相貌美麗,你就拚命去念阿彌陀佛,決定沒錯。這有經為證明,釋迦牟尼佛就是因為念阿彌陀佛,所以相貌才這樣的「光瑞殊妙乃爾」。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十方世界中,阿彌陀第一。你念阿彌陀,心就變成阿彌陀了,心變成阿彌陀,相貌怎會不像阿彌陀!相貌一定也像,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希望大家喜歡漂亮的人要念佛,不念佛就不漂亮了。

阿難尊者提出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非常歡喜。所以底下有一段話讚歎阿難尊者。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首先稱讚他:

【善哉善哉。】

兩個『善哉』,拿現在的話說「你問得好,問得非常好」,「問得好,問得好」。這個「好」裡面含義很深,第一個說你問得好,真正問到佛度眾生的本懷。佛出現於世,可以說他最大的一個願望是什麼?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這是佛的願望。佛今天就要跟大家宣說這個法門了,阿難尊者這一問,這問得當然好,一下就問到佛這個心愿上去了。第二個稱讚「善哉」,是稱讚你所問的現前這些大眾,與會的這些大眾。不僅是與會,乃至於到今天,我們展開這一部經典,在此地跟大家宣揚,就如同當年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沒有兩樣。你聽了這部經,你能夠相信,你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奉行,那就是你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所以阿難這一問,佛當然歡喜,連著讚歎「善哉善哉」。

【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微妙之義』就是度眾生圓成佛道,今天要說這個法門,也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所說的義理。所以這讚歎說,你為了哀愍眾生,利樂眾生,這是給一切眾生無比的利益,也可以說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第一利益,阿難問出來了。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這阿難修功德也是機會好,他一修就修這麼大的功德,我們怎麼修也修不到。他這個一修,修了這麼大的功德,這真正是了不起,所以阿難的機會好,被他碰上了。這一問的功德,超過了『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我們說供養一尊阿羅漢、辟支佛那個功德就很大,那是多少生多少劫不得貧窮苦難之報。這是佛在其它經裡面講得很多。這『一天下』,那還得了!「一天下」,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整個地球,這是假設的。我們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統統都證了阿羅漢了,都得了辟支佛了,這個供養功德不得了,這是假設的。又超過了,『布施累劫』,布施不是一天,不是一年兩年,時間是用劫算,「累劫」是不知道多少劫,無量劫。布施誰?『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這就是布施六道眾生。這個功德超過累劫布施六道眾生百倍、千倍、萬倍,這一問有這麼大的功德。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下面說:

【何以故。】

佛就跟我們解釋,為什麼他一問會有這麼大的功德。

【當來諸天人民。】

這個地方的經文大家要特別留意,他沒有說當來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沒有這樣說法,他說『當來諸天人民』。

【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那個功德就在此地,就是因為你這一問,當來所有諸, 天人民,這六道眾生,都有因緣而得度脫。這個度脫不是普通的度脫,是究竟度脫。所以他這個功德超過供養聖人,布施一切的眾生,他的功德是從這裡來的。這一段話真正的意思就是說,一切眾生都因信、願、行念佛而得往生不退成佛。往生不退成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因為他此地講「諸天人民」,我們是人民,我們有分。所以他沒有說是菩薩、緣覺、聲聞,沒有說這些。說那些,我們看了,那隻好嘆息,沒分。現在一看「諸天人民」,則我們歡喜,我們人人有分。換句話說,這個經就是為我說的,你們諸位要直下承當。佛講這個經是為我說的,我今天遇到這部經,我這一生決定往生成佛,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所以這一問真是把佛度眾生的本願問出來了。

【阿難。】

佛在叫著他的名字,叫名字是提醒他,下面所說的開示就非常的重要。這叫著阿難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佛說出他出現在世間的本願。佛為什麼到這個世界上來?佛到這個世間是乘願而來的。不像我們,我們是業力而來的,不來也不行!想不來也不行!甚至我想來,想來也來不了!你自己不能作主。佛菩薩是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他想來就來,想不來就不來。他這一次為什麼要來?他來是看到這個世間的眾生,有一些真正覺悟了,知道這個世間苦,想出離世間,想永遠離苦得樂。但是找不到方法,找不到門路,不曉怎樣才能永遠脫離輪迴,永遠脫離苦海。

佛看到這個情形,這才出現到世間。所以說『如來以無盡大悲』,大慈悲心,「矜哀」就是憐憫三界眾生,三界就是六道眾生,所以才『出興於世』。出現在世間,就是把這些方法教給我們,就是離苦得樂的方法。離苦要永離諸苦,得樂要得究竟之樂,這是佛的願望。為了這個目標,所以佛一生教學。『光』表智慧。『闡』是闡揚,闡說。『道』是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理。『教』是教學的方法,教是方法。

用這些理論方法來教導我們,目的是『拯濟』一切眾生,『群萌』就是指一切眾生。『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我們,給我們什麼?給我們真實的利益。諸位要曉得,這一部經就是如來給我們的真實之利。在一切經裡面,這一部經是真實當中的真實,了義當中的了義,再沒有比這個經更真實了。諸位如果要是深入經藏,廣讀大乘,你就會覺悟,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決定成就。你修學其它的法門,你一生當中不一定能成就,這個法門決定成就。而且不是普通的成就,決定圓成佛道,所以是不可思議的成就。

『難值難見』,「值」是遇到,確實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見到。說得更簡單、更具體,就是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的方法,成佛的秘訣是什麼?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是秘訣,一切眾生成佛的秘訣。你看連本師釋迦牟尼佛都念。他不是說教我們念,他不念,他也念。他怎麼才成佛的?他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所以他把成佛的方法教給我們,這是凡聖念佛平等。

到將來佛法會滅掉的,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一萬年以後就沒有佛法了,到一切法滅盡的時候,佛還留這一部經多住世間一百年。你看看,這是多麼慈悲!所以這一部經在佛法滅的時候,它是最後滅。最初滅的,第一部滅的是《楞嚴經》。《楞嚴經》最先滅,這一部經最後滅。顯示出佛救度眾生的悲願,所以說非常非常的希有。

我們能夠讀到、能夠聽到,確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我們自己得到了,自己非常的慶幸,慶幸的是自己這一生在無量劫以來,在六道輪迴裡面,我們這一生是最後身。為什麼?來生不再輪迴了,六道輪迴到這一生為止了,沒有了,來生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不再干輪迴了。這不得了!這個真正是希有。

但是希有值得慶幸是沒錯,我們想想怎樣報佛恩?佛度了我們,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佛的恩德?給諸位說,唯一能夠報答佛的恩德,就是把這個法門快快的轉告給別人,勸勉大眾統統念佛求生凈土,這才是真正報佛恩。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總是一個人去的,總是不太好意思,我們多帶幾個去,帶得人愈多,佛菩薩看到也歡喜,我們自己也很有面子。

要想多帶人,一定要弘揚這個法門。弘揚這個法門,有很多同學說:我不會講!不會講不要緊,印經。這個本子我們在台灣印,這是去年印的。這個本在台灣印,台灣的錢是六塊錢一本,要合新加坡的錢,大概新加坡一塊錢可以印兩本,你們一塊錢可以印兩本。去年我印了六萬本,這個本子印了六萬本,還有大本的,差不多在這幾年當中,我們這個經總共印了有十萬本,印了十萬本。

今年我又發了個心,去年是三、四年印了十萬本,今年我準備一年就印十萬本,今年我要再印十萬本,印的比這個大一點。這個有人說太小了,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歡。為什麼?我這是供給國外同修用的,他們可以裝在口袋裡、可以放在錢包里,隨時拿出來念,所以印小本有很多的便利。年歲大的人,眼睛不太好了,我們有大本子,你看像我這個印的就是大本子。我們大本的、中本的、小本的很多,都很多。所以大本的最近我們又印了一萬本,現在還沒有出版。我離開台灣的時候,那個樣子送過來,我看過了,樣本看過了,我想可能一個月之後就會印好,我們印一萬本,大本一本是台幣是三十五塊錢。

除了經文之外,後面有「凈修捷要」、「寶王三昧懺」。就是你拿到這一本,前面經文可以讀誦,後面那個懺是修行的,專門修凈土的一個懺法,都是夏蓮居老居士編的。所以我們把這三種東西印在一起,便利大家專修凈土。所以發心印這個經就很好了。你們諸位供養我的果儀,我平常沒有用錢的地方,所以所有這些供養全都印了《無量壽經》了,我無量壽,你們大家各個都無量壽,咱們統統無量壽,這就是報佛恩!

還有一點,就是有些同修說:我們拿到這個經本很多字不認識,想念也念不下來。這個問題我們老早就想到了,所以我們現在有錄音帶。錄音帶就是這個經典念誦的錄音帶,從頭到尾整個念一遍,我的國語不標準,所以我特別請一位廣播電台的廣播員,替我念了一遍,他們的國音很標準,念得也很好聽,我們錄成錄音帶。這帶子第一批做了三千套,就是三千部有聲的《無量壽經》,有聲音的,這是有文字的。我們還有有聲的《無量壽經》,我們有三千套。這個三千套我們這次來只帶了幾套來,帶得不多。最近我打電話到台北,讓台北寄五十套來,五十套母帶,到此地來拷貝,普遍的來流通,使每一個人都會念,這樣才能報佛恩。要不然,我們沒有法子報佛恩。

這樣做我相信這是最近我們這一代的同修福報大,比從前的人福報都大。為什麼?以前你們想看這個經看不到,你到哪裡去看?你找不到這個經。現在不但這個經書我們大量在流通,而且我還特別編了一部《凈土五經讀本》,也是專門為修凈土同修而編的。這個書今天寄到了,今天來了一大批,我不曉得「凈土五經」有多少?我想想至少有一千本,同修們如果需要的,可以到道場來取。凈土五經的內容,《無量壽經》有九種不同的本子,我們全收在讀本裡頭,讓你對於《無量壽經》自古以來各種本子,你統統都見到了。這些本子你通常找都找不到。

我們凈土五經第一版印了三萬本,三萬本現在不夠用,一散立刻就散完了。我們贈送大陸同胞一萬本,也是最近寄過去了,送給他們一萬本,海外流通一萬本,在台灣本島流通的也是一萬本。希望大家真正對於這個法門建立信心,依教奉行。這就是希望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個人去,我們是組團去的。我們這個團體很大,人很多,我們是組團去的,西方世界也是非常歡迎。末後一段這是世尊非常歡喜答應阿難尊者,為他說了: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這一句是講佛的智慧,我們一定要相信佛的智慧能力不可思議。如果我們對佛的智慧懷疑,那我們的損失就太大了。所以對佛的智慧德能決定不懷疑,我們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非常順利;如果對於佛的智慧懷疑,即使是發願念佛求生凈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地方叫「邊地」,會生到那個地方,五百年不能見佛,不能聞法,那是個障礙,毛病就出在不相信佛的智慧。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戒除。第一個就是我們自己曉得,承認自己愚痴、愚昧,對佛的智慧決定不懷疑。如果要有懷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要斷疑生信,我們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才一帆風順,沒有障礙。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

這一句是講佛的德能。『念頃』是時間短暫,我們講一剎那,是極短的時間。在極短的時間當中,他能夠『住無量億劫』,這就是時間,短時間他能夠變成長時間,長時間他能夠變成短時間。所以「念劫圓融」,念是一念,劫是一個大劫,長時間,他這個長時間、短時間他能夠圓融,他能夠得自在。尤其是難得的,『身及諸根,無有增減』,這個了不起,這是我們大家很樂意聽到的。「身」是身體,「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無有增減」就是不生不滅,永遠不壞,再說得清楚一點,就是永遠不老。所以「菩薩菩薩年年十八」,他不老,永遠不老。這個好!

世間人想長壽。說實在話,我就不想長壽,為什麼?長壽有什麼好?老苦!牙齒也掉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耳朵也聽不見了,活受罪!在這個世間免不了老苦。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無量壽好不好?好。好在哪裡?不老,不老這就好了。如果我們壽命長,不會老,那當然好,我們當然喜歡。佛就是永遠不老,佛永遠不老的。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所得到的跟佛一樣。佛這個地方所說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馬上就得到這個好處。底下要敘說原因,佛為什麼不老?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能能力?

【所以者何。】

這句是問話。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可見得這是有理論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有事當然有理,有理一定有事。這個「理」就是『定』與『慧』,定慧達到究意圓滿了。『究暢無極』,究是究竟,再沒有比它更高的、比他更上的了。因此佛法的修學,可以說這就是修行的總綱領。我們凈土法門裡面修行要求的是一心不亂,「一心」就是定,「不亂」就是慧。可見得這一個法門,它的標準、它的方向與如來果地沒有兩樣。

【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自在』,簡單的說就是隨心所欲,我心裡想怎樣就能夠怎樣,這才叫自在。我們想不老,他偏偏老了,這個不自在;我們想不生病,他偏偏有毛病,這個不自在;我們想不死,偏偏要死,這個不自在。這世間常說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之八九都不如意,就是不自在。佛菩薩就得大自在了,尤其是成了佛,他得的是最殊勝的自在。《華嚴經》上講有十種自在。

十種自在的第一種就是「命自在」,壽命。如果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了,願意長壽就長壽,願意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他自在。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是自在遊戲神通,是講「心自在」。一切障礙他都沒有,心裏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心就自在了,這樣的人在世間就跟佛菩薩差不多了,在這個世間上遊戲神通!這些都是我們應當努力修學的。其餘的我就不多說了,我們要趕經文。因為這部經,我們這次三十天要把它講完,要趕進度,所以不能跟諸位細說,也不能深說。如果明年有機會,明年從頭再跟諸位講,講的跟今年就不一樣了,會遍遍不一樣。

【阿難諦聽。】

『諦聽』就是囑咐他,你好好的聽,你仔細的聽。

【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向下就是世尊給阿難的答覆,也就是對我們的開示。阿難尊者是代表我們啟請的,佛跟阿難尊者講的話,就是給我們大家講的話。好,請看第四章。

 

【法藏因地第四】

 

從這個以下是本經的正宗分,就是正式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了,這是講到主題了。在這一章裡面,首先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當年在因地學道發心的因緣。阿彌陀佛成了佛了,他在沒有成佛之前也像我們一樣,凡夫!他在作凡夫、作人的時候,他是怎麼樣發心?怎麼樣修學的?這些地方我們要留意、我們要學習。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

這句話是講的時間,這個時間太長太長了,我們今天的話叫天文數字,這我們沒法子計算的。『無量不可思議』,沒有辦法想像,沒有辦法說得出來的這個『無央數』的劫數,很長很長過去的時候。

【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

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這尊佛的名號叫『世間自在王如來』。我們曉得佛出現在世間,他的名號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同名同號的。諸位要曉得,諸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怎麼樣建立的?就是怎麼起的這個名號?現在有很多人非常之迷信,那個人都很可憐。怎麼說他很可憐、很迷信?他要找個算命先生、風水先生替他改名字,這個是迷信,這很大的錯誤!這在我們中國文化傳統裡面講,這是大不孝。諸位要知道,古時候人起名字,名字是父母給你起的。父母給你起的名字,就是他一生對你的期望,對你的希望。你把名字改掉了,那你是違背了父母的願心,這是大不孝,所以名不可以改。

從中國的古禮上來說,這個「名」,你在小孩的時候,大家都可以稱你的名;到你成年了就不稱名了,稱名就很不恭敬了。成年是什麼?男子二十歲成年,行冠禮,就戴帽子。從前人一看戴帽子,那他是成年、他是大人,他不是小孩,我們對他要客氣要尊重。對小孩可以稱名字,叫他名。女子是十六歲行髻禮,髻禮就是梳頭了。女子十六歲成年,男子是二十歲成年。成年的這一天,就是他生日這一天,同輩分的,他的兄弟姊妹、他的朋友,送他一個「字」,所以有名有字,送他一個字。從這個時候起都稱「字」,不稱「名」了,這是對他的尊重。

從成年之後,什麼人稱名?只有你的父母,一生稱你的名,除父母之外,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跟父母完全是相等,老師一生稱你的名。你在政府做事情,皇帝召見你,都稱你「字」,都不稱你「名」,對你客氣。你的祖父、你的伯父、叔父統統稱你「字」,不稱你「名」。所以成年以後,這個「名」只有兩個人叫,一個父母,一個老師。如果皇帝叫你「名」,那你是犯罪了;犯了罪的時候才稱「名」,不犯罪不稱「名」。不像現在,現在沒有禮了,人見了面,連名帶姓的叫,哪有這種叫法?從前不可以的,從前那是罵人,那是太不客氣了。

所以佛的名號從什麼地方起的?諸位要曉得,佛的名號是因教化眾生而建立的。所以佛沒有名號,也就是教學的目標,把教學這個目標就作為名號了。這個目標是因時因地而不相同。所以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成佛,示現成佛,他的名號就一定要叫做「釋迦牟尼」。為什麼?這個名號就是治我們這個地區、這個世界眾生的毛病。「釋迦」是仁慈的意思,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缺少慈悲心,所以叫一個「釋迦」。想到這個名號叫釋迦,能仁,能夠仁慈,所以是他教學的目標,對治我們的毛病。第二個,他的名字裡頭有「牟尼」,牟尼是寂靜的意思,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心裡不幹凈,心定不下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牟尼,牟尼是什麼?牟尼就是清凈,牟尼就是清凈心。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裡教化眾生,他對治我們毛病,就用兩個名號當中現出來,一個是慈悲,一個是清凈。教給我們一定要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要慈悲,對自己要清凈。所以名號是教學的目標。

你比如假如說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跑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去作佛了,他能不能用釋迦牟尼嗎?不能用。為什麼?那個地方的人,各個慈悲,各個清凈,這個名號用不著了,所以一定要用「阿彌陀」,阿彌陀是無量壽、無量光,一定要用這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跑到我們這個地方來成佛的話,他也不能用阿彌陀佛,一定要用釋迦牟尼佛。

諸位要曉得,舉一個例子,佛菩薩的名號是因為度化眾生而建立的,他沒有一定的名號,沒有一定的名號,這個諸位要曉得。我們看到這一個佛的名稱,你就會想到這一尊佛出現在世間,他的名號叫「世間自在王如來」,可見得那個地方的眾生一定是相當的不自在。所以佛提倡自在,提倡自在,大家才歡喜!才願意跟佛學,提出自在的口號。尤其是「自在王」,王是比喻,王是一個國家裡面最自在的人了,發號施令,大家都要聽他的,他不必聽別人的,這個是最自在了。

底下這是如來的十號。十號是說佛的德能,只要是成佛,統統都具足十號,所以十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稱號。十號裡面,第一個是「如來」,第二是「應供」,第三是「等正覺」,第四是「明行足」,第五是「善逝」,第六是「世間解」,第七是「無上士」,第八是「調御丈夫」,第九是「天人師」,第十是「佛」,所以一共十種稱號。這是屬於佛學常識,佛學裡的名詞術語。

有很多人對於佛法不知道。諸位要曉得,學佛的人很多,你要真的問他什麼叫做「佛」,他說不出來。還有很多人誤會了,他誤會什麼?我常常都聽到人問我:法師,到底是釋迦尼佛大?還是如來佛大?這大概都是看《西遊記》看多了。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他認為「如來」是一個佛的名字,搞錯了,他不曉得每一尊佛都有如來的稱號。簡單的說:

【如來。】

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佛的智慧德能完全一樣,現在出世的佛跟過去古佛是完全平等、完全一樣的,如同古佛之再來,這個叫『如來』。《金剛經》裡面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它說的很好,「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意思就說得非常之高,這個意思是萬法平等,萬法一如,這個意思很深很高,這個叫「如來」。佛證得了這個境界,所以稱如來,證得了萬法平等。

【應供。】

就是應當接受一切眾生的供養。這個一切眾生裡面就包括菩薩,佛是最高的,包括九法界的眾生。佛應當接受大眾的供養,為什麼?佛是無上福田,供養佛我們有福。供養佛,佛決定不會白受你的供養,佛一定為你說法,一定為你祝福,你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我們是以財供養佛,佛是以法來教導我們,這是等於供養老師,是一個道理。

【等正覺。】

『等』是平等。這一句話實在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個略稱,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明行足。】

『明』是智慧,『行』是戒行,這個意思也講戒定慧三學他圓滿了。『足』就是圓滿了,三學圓滿,是指的這個意思。

【善逝。】

這就是講的涅盤,入大涅樂。大涅盤是什麼涅盤?《般若經》上所講的無住涅盤,才真正叫『善逝』。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盤,他生死、涅盤兩邊都不住,這叫「善逝」。不像我們凡夫住生死,阿羅漢住涅盤。所以佛菩薩他兩邊都不住,他沒有生死,他也沒有涅盤,所以他才得大自在,這個叫做善逝。

【世間解。】

這個名詞容易懂,就是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不知道的,他完全知道。

【無上士。】

『士』,在我們中國是讀書人的稱呼,也就是講知識分子。在知識分子當中,他是至高無上,就是取的這個意思。

【調御丈夫。】

『丈夫』是大丈夫,大丈夫的定義是別人做不到的,他可以做得到。所以大丈夫跟我們中國人稱「大英雄」,這個稱呼的意義是相同的。所以佛的大殿我們叫「大雄寶殿」,這大雄就是大英雄,意思就是說一般人、世間人做不到的事情,佛可以做到。你看斷煩惱,一般人斷不了,佛能夠斷煩惱。一般人不能夠了生死,佛能了生死;一般人不能出三界,佛能出三界。所以說的確一般人做不到的,佛是統統可以做到,這稱為大丈夫,稱為大英雄。『調御』就是他能夠調理一切眾生,能夠訓導一切大眾,都教我們能夠上軌道。

【天人師。】

佛是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不但是人間的導師,也是諸天的導師,所以稱之為『天人師』。

【佛。】

這個字前面說過,就是「大智大覺」的意思。

【世尊。】

具足上面十種號,在這世間那是最尊最貴,我們稱他為『世尊』。世尊是總稱,其餘的十號是別稱。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可見得這個時候比我們現在娑婆世界這個時期福報要大。從什麼地方看?壽命長,那個時候佛的壽命跟一般眾生壽命決定是相同的。像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三千年前他的世壽八十歲,跟我們一般人是差不多的。這一尊佛出現在世間,他的壽命四十二劫,可見得那個時候的人福報很大,壽命長遠,有這麼長的壽命。

【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住在世間沒有別的事情,就是教學。每一天跟大家說經講道,幫助大眾斷疑生信,明理修行。佛對眾生,他這個工作、他的事業就是如此,所以就是教學的。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

佛是經常不斷在這世間講經說法,聽眾裡面有一位國王。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到處講經說法,在印度有十六大國王都是佛的護法,也都是佛的學生,常常跟到釋迦牟尼佛聽經聽法。世間自在王佛他這個會眾裡頭,也有一位大國王。『國主』就是國王,大國王,名字叫『世饒王』。「世」是世間,「饒」是豐饒。可見得他這個國家一定是有相當高度的文明,一定是出產豐富。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文化大國、經濟大國,有這個意思味道在裡頭。世饒王,文化水平高,經濟非常的發達,這樣一個國家的國王。

這一位國王悟性很高,聽了佛說法之後,『歡喜開解』,「解」就是解悟,我們一般人講開悟;「開解」就是開悟的意思,他聽經開悟了。開悟之後,他就發心出家了,他國王不要做了。『尋發無上真正道意』,這句就是我們平常講「發無上菩提心」,他發了這個心,他不要做國王了,他要作佛。也就是說,他要發心作佛,像世間自在王一樣廣度眾生。他發了這個願,這個願很希有,很了不起。『棄國捐王』,他王位不要了,捨棄了。

『行作沙門』,「沙門」是出家人通稱,作了沙門。現在一般人說是一出家,就說「某人去做和尚去了」,這個話說得不恰當;「某人去作沙門」,這話說得很恰當。不能說是這一出家就作和尚了,和尚還得了?和尚不得了!出家不一定做和尚。「和尚」是印度話、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親教師。一間寺院,這個寺院裡面的住持,這一個人稱「和尚」,其餘人都不能稱和尚。就好像一個學校,校長好比是和尚,其它的人不能稱和尚。所以一出家就作和尚,那還得了!這不得了,這是恭維到了頂處。

出家人裡面,「和尚」第一大,和尚是老師、親教師,主持教學的。所以他這個地方沒有講作和尚。「行作沙門」,「沙門」也是梵語,是出家人通稱,他意思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就叫做沙門。這一出家好好的學戒、學定、學慧,把自己的煩惱要把它斷除掉,這樣的人就叫做沙門。所以「和尚」是諸位一定要知道的,不是隨便稱的,不是隨便叫這出家人叫和尚。為什麼?我們沒有那麼好的關係,沒有那樣關係。和尚,簡單講就是老師,我們中國人普通講稱老師。稱老師,當然我是他的學生,他是我的老師,我才稱他老師。他沒有教過我,我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去叫他老師,我們沒有這個名分存在。通常稱「法師」,法師就好像我們稱「先生」這種意思,好像學校裡面稱教員、教授。他是個教授,但不一定是我的老師,他是學校教員也不一定是我的老師,我們稱他先生,對他很尊敬。所以一般稱法師而不稱和尚,和尚的關係太密切了。

像我們皈依,皈依的候時給你傳授皈依,這個人我們可不可能稱他作和尚?不可以。稱什麼?佛門裡稱阿闍黎。「阿闍黎」就等於我們平常稱先生、教授一樣,不能稱為和尚。什麼人才稱和尚?我的佛法跟他學的,他傳授佛法給我,這個人是和尚。所以再跟諸位說,和尚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也做和尚。為什麼?他拿佛法教學,把佛法傳給別人,他的學生稱他就是和尚。

所以諸位要知道,我的佛法是跟在家人學的,所以我也有和尚。我的和尚是李炳南老居士,我稱他稱和尚,他是我的和尚,我的佛法是他教給我的,我跟他十年。所以諸位要曉得,和尚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傳持佛法的,他就是和尚,和尚是親教師。所以只有比丘、比丘尼這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不能稱。和尚、法師、阿闍黎,在家人都可以稱。所以有些人,這個年輕人學佛,家裡父母就恐懼了、害怕了,怕什麼?怕去做和尚了。做和尚這很平常,做和尚好事情。他誤會了,把出家當作做和尚,這是錯誤的。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做和尚的很多。這個名詞、意思一定要懂,我們學佛才不至於外行。

世饒王出了家,出了家他的法名叫做『法藏』。所以以後我們就稱他法藏比丘,比丘是出家人的專稱。這一位法藏比丘,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這是講阿彌陀佛當初出家發心的情形,他是聽講經說法,真正聽明白了,聽開悟了,他就發了大心,他要去成佛、要去教化眾生,不當國王了。因為當了國王還是免不了生死輪迴,免不了六道。國王不要了。

【修菩薩道。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者。】

法藏比丘就是世饒王,他在家的時候,他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當然是聰明,當然他做事情必定是認真負責。為什麼?你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做給自己部屬的表率;換句話說,你總得做別人的榜樣。如果國王天天睡懶覺,不上朝,那大臣不各個都偷懶了。所以做國王很辛苦。從前做皇帝的時候,五更,天還沒亮就要上朝,要處理政務大事,那就等於現在講工作會報,各部門的首長都要來到大殿上來會報,早朝就是會報,所以他相當辛苦。他這種習慣也養成了,所以他一出家他這修行也是非常的認真,決定沒有放逸。

何況他世間的學術非常之好,佛法聽久了,佛法的修養也好。所以這裡說『修菩薩道,高才勇哲』,這是讚歎他的才華、他的聰明、他的智慧。「哲」是講他的聰明智慧。「勇」是說他勇猛精進,修學他認真。『與世超異』,超過一般修行人,就是在同時跟他在一起同修修學的,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真正是勇猛精進。

『信解明記,悉解第一』,「信」是信心。信心的建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必須要對於事理真正透徹了,信心才不動搖,才真正的堅固,真實的堅固。「解」是理解,一聽他就能夠明了。不但明了,而且他有很好的記性,「明記」,就像阿難尊者一樣,聽完了之後他能夠記得,他不會忘記。如果聽了之後就忘了,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一定要能夠記住,要能夠記得住。如果實在記不住,記不住的人很多,這裡聽,聽得不錯,出了大殿就忘掉了,這樣的人也有。自己一定要曉得,這是自己業障很重,記不住。

記憶力可以恢復。一般來說,年輕的人記憶力好,年歲老了記憶力會衰退,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記憶力是可以能保持的,什麼方法保持?清凈心。老年人為什麼記憶力差了?沒有年輕人記憶力好?就是年輕的時候他妄念少,老年人想得太多,又想過去,又想未來,又想現在,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他記憶力就不好了,他想得太多了。年輕人、像小朋友小孩,他沒有什麼,他除了肚子餓了想吃飯之外,別的就想去玩去了,所以他沒有什麼妄念,因此他的記憶力就比較好。法藏比丘記憶力是非常之好,由此可知,他妄念少,心地清凈光明。『悉皆第一』,「信解」與「明記」都是第一,樣樣都第一。

不但如此,又有『殊勝』的『行願』,這就是指後面要給我們講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度眾生。『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念慧力」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五根五力。此地是講力,五力,五力是「信、進、念、定、慧」。這地方講了一個念,講了一個慧,其餘三個就省掉了。由此可知,不僅他有五根,而且他有殊勝的五力,這個五力能夠增上其心,這是精進修學佛道之心。

『堅固不動』就是不退轉。我們一般學佛所以說要很長的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要無量劫。為什麼要這樣長的時間?就是進進退退。實在講進得少,退得多,他會退轉,所以所學的東西不能夠保持。他的好處,他不退,不退他所學得的統統能夠保住,只有進沒有退,他學的進步就快了。何況他很勤奮,『修行精進』,就是非常的勤奮的修學。『無能踰者』,「踰」是超過,沒有人能夠跟他相比,沒有人能夠超過他。所以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面前修學非常的用功,非常的認真努力。這一段是敘說他最初發心修學的情況。

【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贊佛。發廣大願。頌曰。】

這是說有一次法藏比丘到佛的面前,先跟佛行禮,行了禮之後就讚歎佛。『贊佛』也是禮節,贊佛裡面就宣說,把自己的願望向佛說出來。這個願就是以後他所發的四十八願的依據,四十八願是詳細的說明,這個地方只說他成佛度生的願望。底下偈頌一共是有十首,十首,前面兩首是贊佛,從第三首到第九首是發願,末後一首是請佛給他證明。

【如來微妙色端嚴。一切世間無有等。光明無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第一句是讚歎佛的相好。佛的相貌端正、莊嚴,我們常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的標準,世俗人看相,相書裡面說哪一種相好、哪一種相好,凡是那個相好的,佛統統具足,非常端正,非常莊嚴,相好很重要。佛的相好,實在講相好是修來的。一般經上常說,我們成佛之後,成了佛以後,還要以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為什麼?相是福報。專門修福,一百劫修福。修福的原因就是要相好。這樣說起來,佛為什麼還要特別用這麼長的時間去修相好?諸位要曉得,沒有相好就不能度眾生。如果人一看到佛,佛是醜八怪,馬上就離開了,就不去了。如果佛的相貌非常好,他一看,看了愈想看,不想學也跟他學了。所以相好是接引眾生的手段,所以他不能不要相好。相好不是佛自己要的,是因為一切眾生要,一切眾生要,佛就恆順眾生,你要相好,我就修一個相好,天天讓你看,永遠看不厭,眾生就都來親近佛了,就是這麼個意思。

『一切世間無有等』,「一切世間」就是講六道,講九法界。九法界都沒有一個人相好能夠跟佛一樣的,佛在九法界當中,相好是第一。

『光明無量照十方』,這一句裡面有如來的智慧光明,有佛的放光,有身光有放光,佛的光明。『日月火珠』,這都是放光的,日月火珠在佛光之下都顯不出來了,都匿曜了。『匿曜』就是顯不出來了,就好像我們晚上,你看這個燈開了之後很亮,可是白天出了大太陽,你把所有燈打開,燈光顯不出來了。為什麼?日光蓋過了它。佛光大,佛光一出現,太陽光也黯然失色,也顯不出它的光明了。這是讚歎佛光普照。

【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

這是讚歎世尊的語言之德,他的說法太妙了,妙到我們現在是不可思議。也許將來計算機再發展,可能會有一天,我們不需要用人翻譯了,我們說話的時候,計算機會給我們翻成各種不同的語言,那就跟這個一樣。佛是一個聲音說法,在會的大眾每一個人都聽得懂。中國人聽的,釋迦牟尼佛講中國話;日本人聽的,他講的是日本話。每一個人聽得佛都是用他自己本地的語言,這個很奇妙!所以佛說法用不著翻譯。天人來聽是天人的話,餓鬼來聽是餓鬼的話,這個就是佛能以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這是語密!

【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

這一句是講佛的身密。佛的身相各人所見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給諸位說,每一個人審美的觀念不相同。我喜歡看那個人臉圓圓的,我看佛臉就是圓圓的;他喜歡看臉是長長的,他看佛,那個臉就是長長的,每一個人看都不相同。所以佛的身相,佛到底是什麼身相?佛沒有身相。佛是隨一切眾生心理變化,你喜歡佛的臉色紅一點,就紅一點;喜歡白一點就白一點;喜歡看金色的它就現金色的;黑人喜歡看愈黑愈好,看到佛是黑人,佛比他還黑。所以佛的身妙!所以每一個人看得都不一樣。總而言之是你最喜歡看的相,他示現出來。這個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成佛?自己有這種能力,真是自在,自在極了。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受歡迎,為什麼?會給他現同類身,同類身裡面而是那個眾生認為最美的身、最好的身,他現這個身。佛是不是有心現的身?不是的。《楞嚴經》上說的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的現身,眾生心裡起什麼念頭,他自自然然就跟著他的念頭就變身了。佛沒有心的,佛沒有想「我要變個什麼」,不需要想的,自自然然眾生見的色相,就是他心裏面所想像的那個相貌。佛有這種能力,『普使眾生隨類見』,這是不可思議。這八句兩首偈是贊佛,贊相好光明,圓明具德。下面亦贊亦願,他要發願了:

【願我得佛清凈聲。】

『我』就是法藏比丘自稱。自己發願希望我也能夠得到佛的『清凈聲』,學佛說法,佛是會說法。說經講道這是法藏出家一心一意想學的,所以他第一個願望就是學佛講經說法。

【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

這首偈裡面也說出來佛說法的內容,就是宣說戒學、定學。『精進』,不僅僅是講三學,也包括了菩薩的六度。六度裡面有戒、有定、有精進,這就是很明顯的告訴我們所宣揚的是大乘佛法。『通達甚深微妙法』,一定是先通達,然後你才會講。如果你對於佛法不通達,那你怎麼能講得出來?先要學對佛法通達了,然後要會講,像佛一樣講得好。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凈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這六句是求自利之德,也是自己要成就的,希望佛教給他、幫助他,達到這一個目標。這六句諸位要仔細看清楚,是以『智慧』擺在第一,是以禪定擺在最後,『三昧力』,三昧就是禪定。你看,「智」擺在前面,「定」擺在後面,這個用意非常之深。沒有智慧,不但出世間事情不能辦,世間的事情也做不圓滿。所以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有了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才樣樣圓滿、樣樣成就,所以智慧第一。

『智慧廣大深如海』,智慧從哪裡來?智慧不是學來的,諸位要記住,如果你學得再多,你知道的再多,你是學來的,那就是我們中國儒家所講的「記問之學」。你記得很多、聽得很多、看得很多,記得很多,儒家說「不足以為人師」。為什麼?你能夠說出來的不是你自己的,全是別人的。可貴的是從你內心裏面悟出來的,那是你自己的,所以要講覺悟。開了悟,這個智慧是真實的智慧,不是記問之學。沒有開悟以前,那些你所知道的東西,佛經里叫「世智辯聰」,那個不能起作用,不能解決問題的。因此,內心清凈重要了,清凈心能生智慧。

所以第二句說『內心清凈絕塵勞』,「塵勞」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煩惱、憂慮、牽掛、妄念。這些東西統統都沒有,他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妄想,心地清凈才能生智慧,這是第一個要求的。

『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惡趣」,諸位要知道,我們通常一聽到惡趣,三惡道。但是看看底下一句,「菩提究竟岸」,這個惡趣就不只是三惡道,六道統統是惡趣,六道是惡趣。為什麼?六道雖然三善道比較好一點,三善道不長遠。你在六道裡面,就決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你不出輪迴,六道統統是惡趣。不但六道是惡趣,再告訴諸位,阿羅漢也是惡趣,辟支佛還是惡趣。為什麼?剛才跟諸位說過了,這九十六種外道,佛把阿羅漢列入在第九十六種外道,叫門內外,跟諸位報告過了。再有,權教菩薩也是惡趣。為什麼?著相修行。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還算在惡趣裡面。『超過無邊惡趣門』,那就成佛了!

所以底下講「速到菩提究竟岸」,他是希望趕快成佛,不但六道他不要,聲聞、緣覺、權教菩薩統統都不要。你看,人家這個志向太大了。我們現在入佛門,叫你證個阿羅漢,可以!阿羅漢我已經不得了了,我已經很滿足了。人家不滿足,人家要成佛才滿足,叫他成菩薩他還不滿足了。所以你從這裡看看,他發的心的確是偉大,決定不跟一般人一樣。可是要真正到達這個地步,這修德很重要。

『無明貪瞋皆永無』,這就是永斷煩惱。此地講的「無明貪瞋」就是貪瞋痴,絕對不是阿羅漢所斷的見思煩惱,不是的,是菩薩所斷的無明。菩薩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這裡講「皆永無」,換句話說,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斷了。所以你從這一句看,前面這個「無邊惡趣門」,就決定不是三惡道。

要證無上菩提,能夠做到這個,就是永斷無明。破盡四十一品無明,要靠什麼?要靠『惑盡過亡三昧力』,要靠這個力量,這就是把修行的樞紐給我們說出來。用什麼方法?用定。所以到最後的關頭,破最後一品無明,用什麼方法?首楞嚴大定,佛在《楞嚴經》里所講的。首楞嚴大定是什麼?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就是講的念佛法門,用念佛法門成就無上菩提。大勢至菩薩一開端就講「與五十二同倫」,同倫就是同志。什麼叫同志?大家修一個法門的叫同志。五十二從哪裡算起?從初信位算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等於說從初發心到成佛道,用什麼方法?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這是講念佛三昧。

「惑盡過亡」,惑是迷惑,就是根本無明。所有一切過失統統離開了,遠離了,這是成了究竟佛果,無上菩提。你看看,法藏比丘在佛面前發的大願,說出他心裡所求的是這樣的願望。絕對不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來學佛,求佛保佑我家裡平安、保佑我發財就好了。人家一發心就是要成佛,連做菩薩都不要,要成佛,這是我們要效法、要學習的。

 

 


推薦閱讀:

證嚴法師《佛門大孝地藏經》序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七十一集)-凈空老法師
慧律法師開示錄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定弘法師主講  (第二集)
凈空法師:念佛的真實利益(第一集)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