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筆下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張愛玲筆下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深圳新聞網-晶報夏麗檸2015-11-01 11:03我要分享22

[摘要]書中並未提及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本名,取而代之的是少帥和周四小姐。

《少帥》 張愛玲 著 鄭遠濤 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5年9月版

張愛玲在《燼餘錄》里寫道:「我沒有寫歷史的志願,也沒有資格評論史家應持何種態度,可是私下裡總希望多說點不相干的話。現實這樣東西是沒有系統的,像七八個話匣子同時間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

這話像條小徑,我們順路便抵達了《少帥》。張愛玲寫愛情小說不足為奇,寫史則不然。本來《少帥》想以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故事為藍本,寫一部歷史愛情小說。張愛玲從1956年移居美國時就有此念頭。1961年在台灣,還想過去採訪張學良。可惜少帥仍在軟禁中,最後未被允許。怎料天意弄人,斷斷續續地寫了十年,只寫成二萬三千字的英文稿,譯成中文也不過七八萬字。

儘管媒體說這是「張愛玲最後一部未刊遺作」,可我心仍惶惶然,覺得它也許是被張愛玲中途廢棄的小說之一。張愛玲離世十幾年,先出版了《小團圓》,然後是《少帥》,勾引得「張迷」漸漸起了念頭:或許還有別的小說未被發現。眾所周知,張愛玲在美國有段時間常搬家。她說「三搬當一燒」,搬家丟東西是她頂懊惱的事兒了。沒準哪天哪個「美國人」會撿到張愛玲的「半成品」,也不好說。

對一部未完稿妄加評論是不適當的。可在閱讀之後,至少能看到張愛玲在創作此書時所遇到的阻力:意願和能力。

先談意願。張愛玲以「難民」身份赴美之後,生計一直成問題。她在給夏志清的信里寫道:「我並不光是為了沒有學位而心虛,不幸教書不僅是書的事,還是對人的方面,像我即使得上幾個博士銜也沒用。」顯然,清高內斂的張愛玲,在美國教書、做研究都陷入困境。用英文改寫的《怨女》和《半生緣》又不合美國人口味。除了皇冠的稿費,便沒有其它經濟來源了。幸好申請了一筆錢,可以翻譯《海上花》。她必須考慮,如何向當地讀者兜售中國味的「西餐」,這便是她潛在的創作意願。

從本書來看,如果說開篇第一句,「府里設宴,女孩子全都走出洋台看街景」,還是她原汁原味的筆觸的話。那麼,隔後幾段的「她們也許不曉得誰是大總統,但是永遠清楚哪個人實權在握,而且直呼直名。在一個名義上的共和國里,這是民主政治的唯一而奇特的現象」,是顯而易見的「美國范兒」的表達方式。閱讀至此,我便知道滬上的「張愛玲」走失了,欲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EileenChang」的美國女作家。

接下來的行文里,更加印證了這一點。書中並未提及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本名,取而代之的是少帥和周四小姐。反倒是對如英國作家貴甫森、新聞記者羅納等幾個外國人著了不少筆墨。就連過去手到擒來的兩情相悅的段落,落筆時也不那麼堅決。添了幾處性描寫,好像也貼不上美國人的審美。從意願上來說,張愛玲此番轉型是頗費氣力的。

說到能力,便是指張愛玲駕馭歷史題材的能力。從歷史小說創作到把控張學良這個人物形象,張愛玲都有力不從心的表現。有評論說,因為張愛玲是李鴻章的曾外孫女,她對北洋時期的歷史自有理解方式。可我們知道,她幼年家道中落,父親嗜煙成癖。在《對照記》里,她也承認過對祖上家世頗不了解。從本書伊始,她的歷史視角就顯得不那麼開闊,幾個場景變換下來,都是蜻蜓點水地浮過時局的變幻莫測。

張愛玲素有潔癖,對自己的作品亦然。張迷們還是不要將這本書當成張愛玲遺作為好,這就是一個叫EileenChang的美國女人寫的!(文/夏麗檸)

推薦閱讀:

趙四都有哪些作品?

TAG:張學良 | 張愛玲 | 趙四 | 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