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危機會以戰爭解決嗎?
伊核危機會以戰爭解決嗎?
類別:時事評論 瀏覽量: 222 版次:AA27 版名:南方評論 訪談 稿源:南方都市報 2012-02-26
作者:陳建利 陳彬 原創 http://gcontent.oeeee.com/d/3a/d3aeec875c479e55/Blog/a0f/5c2eb6.html 摘要:在美以、阿盟以及歐盟宣布進一步在經濟上制裁伊朗,並表示不排除戰爭選項時,伊朗也不甘示弱,近日宣布在南部進行大規模防空演習,斷絕與英法公司的石油貿易,並威脅對德意等其他歐盟六國停售。伊朗為何要堅持研發核項目?伊核危機是否會引發戰爭?(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伊朗核爭端 提供CFP 陳彬在美以、阿盟以及歐盟宣布進一步在經濟上制裁伊朗,並表示不排除戰爭選項時,伊朗也不甘示弱,近日宣布在南部進行大規模防空演習,斷絕與英法公司的石油貿易,並威脅對德意等其他歐盟六國停售。伊朗為何要堅持研發核項目?伊核危機是否會引發戰爭?各方打的是何算盤?敘利亞危機為何首先凸顯?對伊經濟制裁是否有效?中國都有哪些選項等,就這些問題,本報專訪了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先生。
危機關鍵是美伊互不信任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日前伊朗外交部邀你及其他學者和媒體人士去伊朗參觀訪問,是想增強中國對其的了解?
馬曉霖:是的。伊朗被西方的媒體嚴重「妖魔化」。伊朗方面希望中國的學者和媒體能了解一個真實的伊朗。我們這次主要安排之一是參加「伊斯蘭革命勝利」33周年慶典,目擊了近百萬人在著名的「自由廣場」遊行慶祝,也就是在這個集會上,伊朗總統內賈德宣布伊朗在核能上有重大進展。我們告別前,伊朗揭開了核進展面紗:一是伊朗自製的離心機投入運轉,新增3000台用於鈾濃縮;二是伊朗自製的核燃料棒投入使用。顯然,這意味著伊朗在核能技術方面有了較大提升。
南都:伊朗在這個時刻宣布,有何深意?
馬曉霖:伊朗一直強調它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說得比較籠統,躲躲閃閃。這也是西方國家,包括安理會屢次出台制裁伊朗決議的原因。根據我的印象,外部盯得緊,伊朗就說它是和平利用核能,盯得不緊,它就換套言辭,給人的感覺是多有矛盾。總之,伊朗沒有明確表示放棄研製核武。當然,伊朗有自己的核計劃和核進程,它通過這個舉動強調自己的主權與獨立。或許伊朗也看到,像它這樣被美國敵視的政權,即使棄核,也可能難逃伊拉克、利比亞這些國家的命運。
伊核問題是一個安全問題,說到底也是與美國的關係問題。美國遲遲不願與伊朗關係正常化,根本在於想顛覆伊朗現政權。從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起,伊朗這片土地就不斷地被外來力量入侵、征服、統治,但波斯民族生生不息,始終保持傳統,很了不起。近代以來,伊朗被列強進一步瓜分、肢解,以至於七零八落。所以,伊朗對外來壓力特別反感,特彆強調自身的獨立性。
南都:美國為何一直要顛覆現行的伊朗政權?(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馬曉霖:二戰前伊朗與德國的關係很好,因為同屬雅利安人的後裔。二戰爆發後,伊朗老巴列維國王宣布中立。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英蘇結盟。英國向蘇聯提供軍援,但需要波斯灣———裏海這個通道。英蘇擔心伊朗與德國藕斷絲連,要求將伊朗境內的剩餘德國僑民全部趕走。老國王不答應,英蘇兩邊出兵,南北夾擊,趕走老國王,扶植小巴列維登基。二戰後,英蘇雖相繼撤軍,但蘇聯一直覬覦伊朗,想把伊朗變成社會主義國家,迫使小巴列維投向美國懷抱,成為繼土耳其、以色列後,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國之一,扮演其與蘇聯爭霸中東的橋頭堡角色。後來,小巴列維改革與統治失敗,導致1978年爆發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成為伊朗新的領袖。
霍梅尼上台推動伊斯蘭革命輸出,不僅與美國快速分道揚鑣,而且反目成仇,伊朗隨後長期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採取「遏制兩伊」戰略的美國直接或間接扶植伊拉克消耗伊朗,美國海軍甚至一度擊沉伊朗艦艇,擊落伊朗民航客機。孤立無援的伊朗被迫於1988年接受停戰。在此後的海灣戰爭中,伊朗保持了中立。隨著溫和派人物拉夫桑賈尼、哈塔米相繼上台執政,伊朗一度積極、主動與美國改善關係,甚至提出進行「文明對話」。「9·11」襲擊發生後,伊朗曾主動向美國示好,表示慰問和願意幫助美國反恐。但是,在強硬派勢力唆使下,布希總統不但不領情,反而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之一。伊朗的熱臉遭遇美國的冷屁股後,刺激了伊朗的民意和輿論,造成溫和派威望受挫,內賈德為首的強硬勢力逐步佔了上風,在核政策上也日益強硬。(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各方合力顛覆敘利亞政權
南都:伊朗現在究竟有無造核武的技術和能力?
馬曉霖:事實上伊朗沒有,甚至其提煉的濃縮鈾的純度都達不到20%.達到這個標準,才可以進行科學試驗,進行放射性治療等。要達到武器級的90%以上的純度,需要更多和更高速的離心機。獲得足夠了核裂變材料後,還需要核爆試驗,隨後還要把武器小型化,用導彈可以發射,用飛機可以投擲。伊朗距離這個技術水準還差得很遠。
南都:為什麼各方都在渲染伊核危機?
馬曉霖:阿拉伯世界、美國、以色列,甚至伊朗自己也都在有意渲染核危機,各有所圖。伊朗在外交上強調獨立自主的核權利,不能因為外部力量的反對放棄。二是它故意模糊核政策,是為了將來發展核武預留空間。三是它要製造外部緊張,才能形成內部團結和向心力,確保政權和社會的穩定。外部的壓力一旦失去,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會內鬥。
美國渲染伊朗擁有核武,一則的確擔憂它成為現實,二來是美國政黨鬥爭需要,更重要的是,把伊朗描述成「魔鬼」,可以加劇伊朗周邊國家持續依賴美國,無論是以色列還是阿拉伯國家,都離不開美國,最起碼得不斷購買美國軍事裝備。如果沒有伊朗的核威脅,美國力量在中東存在的理由就不充足。
以色列渲染也不無道理。內賈德聲稱以色列不該作為獨立國家存在,否認猶太大屠殺,他的國家又長期培訓、武裝、資助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南北夾擊、騷擾以色列,對其安全構成現實衝擊。同時,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威脅到阿拉伯溫和政權的安全。以色列通過製造伊朗威脅論來削弱伊朗的影響,確保自身的安全。同時,它一樣通過製造外部緊張來達到內部團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轉移熱點,來迴避對巴勒斯坦的和平談判,將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
對阿拉伯國家來說,以色列擁有核武它們或許不擔心,因為以色列國教並非伊斯蘭教,也不輸出意識形態和體制模式,更不是中東主體民族阿拉伯人,不具備統治整個中東地區的條件,更不會去策反、顛覆阿拉伯世界的王權傳統,其危險性其實不大。伊朗若擁有核武,對阿拉伯世界可謂是滅頂之災,各國為自保也必然紛紛加入核競爭。波斯人與阿拉伯人,歷史上有世仇,宗教派繫上彼此排斥,雙方還一直爭奪在海灣地區、中東地區的控制權,甚至爭奪在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更何況伊朗與部分阿拉伯國家還有領土爭端。基於上述原因,阿拉伯國家當然也要渲染伊朗核威脅。
南都:現在在顛覆敘利亞政權上,阿盟、美國、以色列和歐盟利益達成一致,其實是想把伊朗和什葉派的勢力壓縮到波斯灣甚至是伊朗本土。
馬曉霖:的確如此。阿盟部分國家、以色列和美歐在打擊和壓縮伊朗勢力這個問題上,利益上是一致的,都在積極推動,但阿盟是主導。伊朗和敘利亞問題是「一個棋盤上的兩步棋」。現在推動敘利亞危機背後的力量,其共識是:變更大馬士革政權,讓遜尼派掌權,進而拆散在西亞地區存在幾十年的以伊朗為核心的什葉派聯盟,最終把伊朗的影響力壓縮到波斯灣一帶甚至封殺在伊朗本土。以敘利亞做切入點有利於西方、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相對容易地最終解決伊朗核危機。
所以,在阿拉伯國家中,近日同情和支持伊朗的什葉派力量也在反擊。巴林什葉派人口居多,近日騷亂再起;沙特東部的什葉派示威活動死灰復燃。此前,伊拉克什葉派總理馬利基總理要求逮捕遜尼派的副總統,指責其捲入恐怖襲擊,宗派之爭第一次公開化,伊拉克政府也反對干涉敘利亞內政。近日則有報道傳出,伊朗派出1.5萬人的精銳部隊到敘利亞鎮壓反對派,伊朗和敘利亞並不接壤,如果屬實,只能借道伊拉克,如果伊拉克什葉派幫忙,是完全有可能的。黎巴嫩一半人口是基督徒,一半信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徒又以什葉派為主,並擁有真主黨這樣的強大政治和軍事力量。最近,黎巴嫩南部親敘利亞和反敘利亞的兩派力量又開始交火……這些都是敘利亞———伊朗棋局引發的外溢效應:阿拉伯世界的什葉派少數派與伊朗的什葉派主體同病相憐、抱團取暖。
對伊戰爭並不是最佳選項
南都:其實對美以來說,只要確保伊朗不擁有核武,不再輸出伊斯蘭革命,留住伊朗,對制衡阿拉伯人是有好處的。
馬曉霖:對。在中東地區,猶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構成了一串完整的地緣政治生態鏈。這些力量相互制衡,美國才可以從中漁利。切掉任何一塊,平衡就會被打破。美國打垮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客觀上幫了伊朗的忙,伊朗勢力向東擴展。美國端掉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使得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掌權,造成伊朗影響力西進。美國發動的這兩場戰爭,有得有失。所以對美國來說,最好是保持各方力量均衡發展,互相牽制,哪一股力量都不要做大,最後也都才能有求於美國。
南都:伊朗為何一直不忘輸出伊斯蘭革命?(南方都市報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馬曉霖:伊朗只有輸出伊斯蘭革命,只有抓住巴勒斯坦這張牌,才能抓住整個中東的政治議題,才能充當地區政治和宗教領袖。它強調巴勒斯坦是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而不僅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每個穆斯林而不僅是阿拉伯人,都有義務來幫助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這種超越的背後是伊朗對自身領導地位合法性與合理性的追求。
南都:以色列高層內部空前團結,調門很高,自去年以來不斷表態要打擊伊朗。伊朗不甘示弱,近日又高調宣布進行軍演。其外長薩利希發出警告:「任何針對敘利亞的軍事干涉,都將導致整個地區發生爆炸」,對伊戰爭真的會打起來嗎?
馬曉霖:戰爭,雙方的代價都是比較大的,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伊朗面積大,人口8000萬,在整個中東,其常規武器裝備僅次於以色列,其影響力也不局限於伊朗本土。同時,它對岸的美國盟國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都很弱,而伊拉克也肯定不會站在美國一邊與伊朗為敵。美國可以輕鬆地襲擊伊朗,伊朗雖然夠不著美國本土甚至在中東的遠距離目標,但是,它可以收拾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小夥伴。所以,這戰爭輕易是不能打的。現在只能靠外交施壓,靠經濟制裁爭取出路。伊朗也認識到,對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手、不敢動手。所以,伊朗在不斷探測美以底線,在核問題上不斷往前推進。當伊朗發現對手真要動手時,它可能就會往後退。波斯民族的一個特點就是多謀而善變,固執但也易妥協,不按常規出牌。無論是商業談判還是外交博弈,一定要爭取利益最大化,手裡的籌碼一定要用足。伊朗骨子裡其實很渴望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
攻打伊朗最積極的是以色列,它倒有可能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攻擊,但美國一定會想辦法把以色列按住。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也不允許它再打這麼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且又到了選舉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美國要按得住以色列,前提是幫以色列解除伊朗核威脅。
美國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
南都:不先把敘利亞的親伊朗政權顛覆掉,美國是不會動手打伊朗的?
馬曉霖:對,這是我一直在說的,這是一盤棋上的兩步。美國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對伊朗實行更嚴酷的經濟制裁。過去幾十年的美國制裁,基本沒有傷及伊朗的石油貿易,這次動真格了。美國首先開始,歐盟各國要在今年7月份後陸續跟進。現在美國也在動員日本、韓國、印度等加入對伊朗「斷油」的行動行列。石油貿易占伊朗70%的外匯收入,是其國民經濟的命脈。這次我們去伊朗,已明顯感覺到制裁帶來的後果,物價上漲30%到40%,一公斤羊肉賣到25美元,一些好一點的餐廳,只有有錢人才能消費,失業率據說也上升到20%.
南都:伊朗被制裁多年,這次能奏效嗎?而且伊朗近日宣布停止向英法公司出售石油,並威脅要向德意等歐盟六國停售。
馬曉霖:石油價格高漲對歐盟現在的經濟狀況影響很大,尤其是主權債務危機還沒有結束,所以,歐盟宣布從今年7月份才能開始在石油貿易上制裁伊朗,就是要有一個半年的緩衝期,伊朗也看到這一點,才敢先下手為強,威脅提前斷油。但斷油是雙刃劍,雙方都在博弈,在打心理戰。
伊朗會發展核武,但不會這麼快。我個人的判斷是它發展核武的速度趕不上制裁所引發的效應。伊朗會做出讓步,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考察、監督。這次內賈德宣布實現重大核進展,也聲稱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進行的,符合國際法,遵守核不擴散條約。
南都:在對伊朗問題上,中國的選項呢?
馬曉霖:中國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外交策略還是不錯的。首先不干涉地區國家內政,不參與複雜的民族、宗派及國際爭鬥,僅僅是講友誼,做貿易,互惠互利,誰都不得罪。內賈德3月份應邀訪華,說明中國和伊朗之間恢復高層互訪。這不容易,因為近10年都沒有高層互訪,這本身就說明中國在處理與伊朗關係時是有所忌憚的,是考慮美國面子和擔心美國的壓力的。我認為,從戰略角度看,中國應逐步減少從伊朗的石油進口,早做其他準備。同時,中國也應陸續減少對整個中東的石油份額依賴,從拉美、北美、非洲和俄羅斯增加進口,現在中國對中東石油的的依賴達到60%,美國才10%,風險大小一看便知。
當霍爾木茲海峽「風起浪高」,戰爭陰雲密布之時,溫家寶總理去伊朗對面的沙特、阿聯酋和卡達訪問,強調與三國的「戰略」關係,中石化也在沙特的延布建立煉化廠。同時,溫家寶也明確告訴伊朗,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我理解,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照顧美國、阿拉伯和以色列等朋友的面子和顧忌。中國當然要護利益大盤,中國與美國的利益依存度多高自不待言;中國與阿拉伯20多個國家的經貿額去年是1500億美元,三倍於與伊朗之間的貿易。因此,中國不可能為了伊朗傷害自己在中東的外交大局,更不會為此損害中美戰略關係大局。
◎南都評論記者陳建利
推薦閱讀:
※發財致富的機會革命:超投必投
※地理天機會元夾竹梅花論二十四龍斷
※近幾年大運傷官旺,生兒子機會大的生肖
※今年有婚戀機會,婚緣旺盛的人
※怎樣才能成為不被時代拋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