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四十二發勁

陳氏太極拳四十二發勁(上)

      張迎忠

陳氏太極拳是各派太極拳的始源。它是由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拳鼻祖陳王廷所創,歷經三百多年的傳襲,昌盛不衰,並以其獨特的技擊與健身功能,廣受中外人士青睞。太極拳流派甚多,就陳氏太極拳而言,也有好多套路,有新與老,大與小之分的拳勢。隨著時代的需求,大師們編了不少新的套路,其中四十二發勁是太極拳大師陳照奎所組編的。這套功夫架的特點為:動作技擊明顯,適用性強;剛柔相濟轉換快;圓方突變,慢走柔,快打剛。練此套路必須有一定太極功夫方可學練。

下面介紹四十二發勁拳勢動作及練習要求,望太極拳愛好者共同研習之,從習練中更快理解太極之理,增強太極功夫。

第一勢:腰攔肘

動作一(圖1)立身中正,二目平視,唇輕閉,舌抵上顎,齒輕合,面南背北而站。

動作二(圖2)身體緩緩下沉,腿微屈,氣下沉,兩臂上掤,左手逆纏,右手順纏,沉肩肘,手與眼平,眼視左手中指。

動作三(圖3)接上勢,重心先在左足,右腳腳跟抬起,劃外弧向身後退步。身體向左轉,軀幹旋轉帶動手腳,左手順纏,右手逆纏,雙手高捋,重心移至右腿,上下相合,定勢塌腰沉氣,目視正南方。

動作四(圖4)接上勢,虛領頂勁,身體向左轉,重心移至右腿,成弓步。同時上肢雙手相合,如抱球狀,左手在外,右手在里,手心相對。沉肩垂肘,含胸塌腰,目視前方。

動作五(圖5)接上勢,身體向左轉。隨體右腳外劃弧45度上一步,成右虛步。同時,雙手相合,互抓手腕,塌腰松胯,勁蓄右腹,意貫右肘,蓄勁待發,目視前方。

動作六(圖6)接上勢,重心前移至右腿,腰胯向左旋轉,蹬左腳助力,弓右膝,沉肩發右肘勁。發勁時襠勁應扣合,意貫肘尖,目視肘前。

第二勢:上挑肘

動作一(圖7)接上勢,身體向右旋轉,右腳隨體而轉,外劃弧後退;同時,雙手變高捋;前用捋手,後退打背靠。走柔勁,蓄勁待發,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8)接上勢,身體左轉,重心移至左腿,由捋勢變為右手外劃弧順纏,左手逆纏下劃弧落到胸前。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勁蓄右側,目視前方。

動作三(圖9)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腳,身體左轉。右腳上大步,向前45度落腳,成為右虛步。同時,右手指領勁向耳後穿,左手在右肘下微下按。塌腰松胯,勁蓄右側,意在肘尖,目視前方。

動作四(圖10)接上勢,身體迅疾左轉,左腳蹬地助力,前弓右膝。同時,右手快速逆纏,向右耳後猛穿,右肘挑打,左手下捋采,上下、內外要相互組合,意貫肘尖,目視前方。

第三勢:摘星掌

動作一(圖11)接上勢,重心不變,右腳踏實紮根。沉肩垂肘,塌腰松胯。右肘要與右膝相合。意在右肘下護脅,蓄動待發,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12)接上勢,重心後移至左腳,身體左轉,隨塌腰轉體,右肘下掛摔掌;同時,雙手手心朝下,捋抓猛摔。沉肩松胯相互配合,下肢襠勁合扣,目視右手。

動作三(圖13)接上勢,重心前移,轉換腰胯,體向右轉,成右弓步。隨轉體兩手變勁,左手順纏劃弧變前推,右手順纏變手心朝上,與左手相合,目視前方。

動作四(圖14)接上勢,重心完全移至右足,屈膝生根,提左膝上頂。同時,上肢雙手緊合。含胸塌腰,蓄勁待發,目視前方。

動作五(圖15)接上勢,左腳踹蹬,重心在右,成左虛步。同時,雙手如搓球狀,左手逆纏下采,右手逆纏上提,肩沉打肘勁。上下配合,迅速剛發,目視右手。

第四勢:穿心肘

動作一(圖16)接上勢,重心不變。雙手握拳逆纏,右手走上弧,左手划下弧,雙拳同開。沉肩,塌腰,氣沉丹田,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17)接上勢,重心完全放在右足,要紮根站穩。提左腳,膝蓋上頂里合,雙手順纏劃弧相合於胸前,雙手變掌相互抓握於手腕,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目視前方。

動作三(圖18)震左腳,同時出右腳,向右側橫跨大步。含胸塌腰,身體微向左轉,蓄勁待發,目視右肘。

動力四(圖19)接上勢,上下相合,身體快速向右側旋轉,蹬左足助力。重心移至右腿,上肢肘尖領勁,左手推送助力,意貫右肘尖,迅發剛勁。

第五勢:左背靠

動作一(圖20)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腿,雙手逆纏同開。虛領頂勁,開胸,開襠,塌腰松胯,氣沉丹田,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21)重心完全移至左腿,左足生根成軸心,提右腿,膝蓋領勁上頂並里扣,雙手順纏里合在胸前停,左上右下,如抱球狀。虛領頂勁,沉肩含胸,塌腰松胯,勁蓄左側,目視前方。

動作三(圖22)接上勢,震右腳,重心下沉。同時,開左腳向左側橫跨一大步,雙手相合成十字,落於腹前。塌腰松胯,蓄勁於右側,意貫左肩背,蓄勁待發,目視前方。

動作四(圖23)重心快速移至左腳,蹬右腳助力,身體向左側旋轉。雙手握拳同開,左拳順纏外挒,右拳逆纏向身後猛擊。勁由左後背發出,內外相合,發勁應速,目視前方。

第六勢:左挒

動作一(圖24)接上勢,重心不變,身體向左側微轉,松左胯;右手由下劃弧順纏向左掤接,與左肩平,手心朝上。虛領頂勁,塌腰松胯,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25)重心移至右,身體向右旋轉。上肢隨體變高捋,含胸塌腰;下肢襠應合扣,目視前方。

動作三(圖26)重心在右腿,放穩踏實。隨塌腰松胯,雙手由上向下劃弧采按。沉肩垂肘,目視前方。

動作四(圖27)重心不變,右手順纏變手心朝上,與左手照應。腰襠勁要轉換過,勁蓄右胯根,意貫掌側,襠部應圓扣,蓄勁待發。

動作五(圖28)重心快速移至左腿,蹬右腳催力,身體向左側旋轉;雙手隨身體而轉,沉肩肘,打挒發勁。兩手如抱球狀,左、右手勁貫小指外側,目視左手。

第七勢:右背靠

動作一(圖29)接上勢,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向右旋轉。雙手握拳同開,右上左下劃大圓,沉肩開胸,塌腰落胯,氣沉丹田,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30)重心完全移至右腳,提左腳,膝頂里合,身體微向右轉。兩拳繼續順纏劃圓相合。虛領頂勁,沉肩含胸,塌腰松胯,目視前方。

動作三(圖31)接上勢,左腳下落震腳,改換重心,右腳向右側跨大步。同時,雙拳相合為十字,下按腹前。身體左轉,勁蓄左側,目視前方。

動作四(圖32)接上勢,重心快速移至右腿,蹬左腳助力,弓右膝,身體右轉。雙手隨體而開,右拳順纏外克,左拳逆纏下采後打。內外相合,意貫右肩背,突發剛勁,目視前方。

第八勢:右挒

動作一(圖33)接上勢,重心不變,身體向右側轉。隨體轉左手變掌順纏由下向上劃弧掤引,與右手相合。右拳變掌逆纏,與左手相合。沉肩塌腰,勁蓄右側,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34)重心移至左腿,蹬右腳催力,弓左膝,身體向左側旋轉。左手逆纏,右手順纏變高捋勢。沉肩垂肘,塌腰落胯,氣沉丹田,目視前方。

動作三(圖35)重心不變,沉肩塌腰。雙手隨體向下沉落,左手變順纏,手心朝上;右手逆纏手心朝下,勁蓄左側,上下相合,內外合一;襠要圓撐,蓄勁待發。

動作四(圖36)接上勢,重心快速移至右腿,蹬左腳助力,弓右膝,身體向右側疾轉;以身帶手,雙手發右挒勁,勁貫兩手小指外側,目視右手。

第九勢:右上摜拳

動作一(圖37)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腿,右腳變成虛步,身體微右轉。同時,右手順纏向下劃弧;左手先順後逆纏,由下向上變手心朝下,落在胸前,與右手相合。

動作二(圖38)重心不變,身體向右側旋轉,右腳隨體劃後弧收回變虛點步。雙手變拳相合,左上右下,如抱球狀。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勁蓄左腿,面向西南。

動作三(圖39)接上勢,重心在左腿,右腳劃弧上大步,成弓步,與左腿相合。右拳隨體轉,先右後左旋轉,右拳由下向上逆纏,劃弧與頭部齊平;左拳順纏沉落後拉,落於左腹。勁貫右拳背,目視右拳。

第十勢:外擺拳

動作一(圖40)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右轉。雙手隨體而動,右拳順纏,下劃弧落於右腰間;左手先順纏再逆纏,手心朝下,落於右肩頭,兩手相合。沉肩垂肘,塌腰松胯,目視前方。

動作二(圖41)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腿,右腳收回點地成虛步,身體左轉。同時,兩拳上下相照,含胸拔背,塌腰松胯,勁蓄左腿。

動作三(圖42)右腳里劃弧上步,方向朝東南,重心前移,身體右轉。同時,雙拳同開,右拳由下向上外擺發剛勁,高與頭平;左拳下劃弧後打,目視右拳。

第十一勢:里合拳

動作一(圖43)接上勢,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左轉。同時,右拳下劃弧落於腹前,左拳劃外弧,向上合與肩平,目視東南。

動作二(圖44)重心後移,右腳劃里弧收到左腳旁,腳尖點地。同時,隨體轉雙拳上下相合,勁蓄左腿,目視東南。

動作三(圖45)接上勢,身體向右轉,右腳劃外弧上步,落到東南方向,成右虛左實弓步。同時,右拳隨體後拉,左手在胸前,目視東南。

動作四(圖46)重心前移至右腿,蹬左腳助力,前弓右膝;同時,右拳劃弧里勾發剛勁,左手捋採下按,內勁發至擊點,目視右拳。(責編:高生)
推薦閱讀:

純太極拳格鬥的困難
再談《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道雲龍
楊式太極拳為何強調內功訓練
陳鑫太極拳解

TAG:太極拳 | 太極 | 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