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九宮山-闖王李自成魂歸之地

九宮山是湖北省六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因南朝「晉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宮殿於此山,遂以為名。」此後,多朝皇帝封山賜匾,歷代文人作賦題詞,延至南宋名道士張道清赴九宮山開闢道場,香火遠播,九宮山便成為全國五大道場之一,特別是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殉難於九宮山,從此九宮山聲名遠播。如今闖王陵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農民起義領袖陵寢。

九宮山雄奇險峻,景色迷人。春可賞花,夏好避暑,秋看紅葉,冬覽雪景,既有南國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國風光之壯美,是華中地區聞名的避暑遊覽勝地。主峰海拔1656米,盛夏季節日平均氣溫21℃左右,最高氣溫不超過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後似秋、晚如初冬,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稱。山上海拔1230米的雲中湖為我國最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國落差最大的大崖頭瀑布(落差420米);還有面積6萬多畝、分布近千種名貴動植物、近百種珍稀瀕危物種、擁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第四紀冰川遺迹的省級森林保護區———九宮山森林公園。 2007年8月1日,九宮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道教名山。位於湖北省通山縣城東南。綿亘百里,主峰海拔 1,543 米,境內千峰爭翠,萬壑竟幽,峰、嶺、岩、台、洞、泉、池等奇麗景物引人入勝。《太平御覽》卷四十八引《武昌記》:「九宮山西北陸路去州五百八十里,其山晉安王兄弟九人造九宮殿於此山,遂以為名。」宋代淳熙十四年( 1187 ),道士張道清又于山上建造九座道觀,遂成為道教勝地,元明各代屢有修葺,後大多建築被毀。現僅存九王廟、真牧堂、石城門、一天門等建築,並留有宋、明、清三代文人墨客摩崖題刻十餘處。

自1994年九宮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來,通山縣加大了旅遊景點開發力度,擴建了真君石殿、雲關古寺,開發了雲飛洞天、石龍溝等新景區。現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板塊,即雲中湖遊覽區、石龍溝遊覽區、銅鼓包遊覽區、森林公園遊覽區、闖王陵遊覽區。

開放時間:8:30-17:00
位置:位於湖北東南部通山縣境內,橫亘鄂贛邊陲的幕阜山脈中段
面積:210平方公里

主峰老鴉尖海拔1656.7米,被稱之為鄂南第一峰。這裡春天,林木滴翠,繁花以錦;炎夏,清風徐徐,涼爽宜人;秋季,紅楓耀腦,山清水秀;深冬,銀裝玉樹,似北國風韻。相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湖廣著名道士張道清尋山傳道選中此地。自此,來自湖廣、江西和河南的香客長年絡繹不絕,九宮山是成天香火繚繞,給這座名山塗上了神幻的色彩。明末以後數百年間,由於連年兵亂頻繁,山上名勝屢遭破壞,九宮山道場從此一蹶不振。建國後,黨和政府多次撥款開闢九宮山風景區。1984年12月5日,胡耀邦總書記視察鄂南時,興緻勃勃地登上九宮山,對九宮山的自然風光給予高度評價。九宮山的自然風景觀,富有濃郁的神幻色彩。如今,主要勝景有八處:青松迎賓、雲湖夕照、泉崖噴雪、雲海波濤、真君石殿、伏虎天門、雲關石刻、陶姚泉洞、奇觀異景,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九宮山餐飲有著自己的特點,清新、自然、山菜野菜當家。吃過大魚大肉的城裡人,上山絕對要以品野山菜為樂。尤其是以不同時期竹子為原料的佳肴更具特點,如竹筍燒肉、筍乾湯、竹筒飯、竹筒里蒸菜等讓你覺得好有味道,山上的菜味道較重,干豆角、厥菜、小乾魚、干蘿蔔、平豉等這些菜對爬了山、出了大汗的人來講,會胃口大開。


闖王殉難九宮山      九宮山,方園二百平方公里,山峰重疊,林海茫茫,自古為兵家要塞。李自成在武昌被圍,戰敗後東下,又在九江上游的富池口受重創。宋獻策、劉宗敏等大將被俘殺。李闖率殘部萬餘急退九宮。而清軍先期到達,預伏在九宮山麓李家鋪,闖軍遭伏擊而慘敗,屍橫遍野,血流地,戰鬥十分激烈。李自成帶著二十八個親兵向西突圍,當他到達三十五里外的小源口時,又遭到鄉勇程九伯的襲擊,二十八騎被鄉勇包圍潰敗,李自成單騎突圍而出,但程九伯尾追不舍。過了大屋場,山勢緊鎖,兩壁如削,這就是兩里長的葫蘆糙深谷,接著拉馬攀越牛跡嶺。李自成艱難地登上了牛跡嶺這個半山上的小村,再登上小月山頂,山下就是僅隔一里的山裡朱村寨。李自成逃脫了險境,甩掉了如狼似虎的清兵鄉勇,如果他過山裡朱繼續西行,僅走三十里就到了遠離順清戰場的寧州地域,這樣,他可重整旗鼓,也將會改寫中國的歷史。沒想到他在小月山下,又遭到了朱鄉勇堵截,而程九伯又從牛跡嶺帶鄉勇追至,前擋後截,闖王如龍困淺灘,慘烈犧牲。      李闖未死在清兵之手,幸虧是路旁有個「黃土洞」,這個洞,就是在鄂南廣為流傳的「皇躲洞」。    原來,李闖在從李家鋪逃奔小源口途中,人餓馬困,實在跑不動了,而清兵鄉勇又在四處追捕,他聽到馬蹄聲由遠而近,可四周無處藏身,只是路旁有個無遮無蓋的小黃土求同中。闖王只好下馬擊馬一掌,自己彎腰入洞,馬識人意,沿山路疾馳而去。洞前是膝深茅草,闖王過時踩倒一片,他伸手欲扶,但見這茅草嘩啦啦全都豎起,不見半點痕迹。清兵轉眼追到,看到洞口即下馬搜尋,但見洞口被蜘蛛封織,又聽到前方馬嘶,也就不再猜疑,立即策馬前追,闖王終於脫險,後人把這個黃土洞稱為「皇躲洞」。如今,九宮山旅遊公路飄臨洞口,「皇躲洞」成為一顆閃耀著歷史之光的明珠。  李自成殉難記     北京景山那棵崇禎皇帝自縊的老槐樹,是中外遊人分外關注之地。而推翻明朝政權,迫使崇禎皇帝自縊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更為世人熟知崇敬。天安門前石獅的劍痕就是他的將士攻破京城,追殺明朝官臣時留下的痕迹。李自成的死地、死因也是中外遊人學者關注的熱點。透過這個熱點的三百年歷史煙塵,我們可看到一幕幕悲壯的刀光劍影。九宮山是他抗擊清兵最後一戰的古戰場,也是他悲怨的長眼之鄉。李自成,這位傑出的中國農民起義領袖,大順皇帝,於1644年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由於山海關大戰失利及種種原因,他急匆匆退出北京,南下長江,在武昌揮師南京受阻,即從江西武寧取道太平山入通山,最後在長江中游的崇山嶺中倒下了魁偉身軀。誰想到,這位指揮千軍萬馬,橫掃整個中國的大順王最後孤身隻影慘死於鄉勇之手,成為一曲千古悲歌。九宮山麓,掩埋著闖王英骨,九宮山水,流傳著闖王的故事。當你聽到九宮山的萬頃林濤,就像聽到闖王戰馬的悲戚長嘯。    三百年來,李自成墓僅一石壘荒冢,因他被歷代封建統治者污衊為賊寇,建國後由地方政府保護,1965年列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後由國家拔款建陵,於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唯一的農民起義領袖的陵寢。


推薦閱讀:

李自成行宮【圖文】
鴻門寺被毀,李自成從陝北轉移桂北,創建洪門天地會
李自成得了天下,會不會比滿清更好?
連敗吳三桂李自成張獻忠的常勝將軍,鰲拜為何多次論死對抗多爾袞
明清中間的李自成,以百姓之力起義,卻親手毀了百姓的信任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