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怎麼建?專家:別又「攤大餅」

  2015年7月,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說,早在2004 年修訂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時,就有計劃地在通州預留了大量行政辦公用地。圖為位於通州北苑的樓盤建設工地。《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攝

  通州行政副中心怎麼建

  北京市政府智囊建議:提升居民本地就業率,減少與中心城區的人口潮汐式流動;爭取成為全國示範樣板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實習生 吳文征 | 北京報道

  3個月前的7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正式公布,通州將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7月14日,北京市規劃委明確表示,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

  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對通州無疑是歷史性機遇。不僅是北京,目前,我國特大城市普遍存在主城區人口壓力偏大,功能過度集中,已超出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等問題。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應運而生。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提出,為引導人口和產業由特大城市主城區向副中心疏 散轉移,急需尋求和樹立一個成功的國家特大城市副中心建設示範區,以引導全國特大城市副中心的高效優質發展。「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在全國重大戰略的實施推 進過程中應該承擔示範引領作用。」

  不再當「睡城」

  促進產城融合和職住均衡

  一走出北京地鐵6號線的終點站潞城站,荒涼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工地上巨大的土堆和成片的麥田,感覺就是到了農村;只有眼前的這座嶄新的地鐵站,和地鐵站旁停滿小汽車的停車場,能夠顯露出一絲城市的味道。

  乘坐地鐵的人流不少,因為這裡距離河北燕郊只相隔一條潮白河,每天都有很多人從燕郊拼車來到這裡,再換乘地鐵去北京市區上班。

  在出口處,聚集著一些售樓人員,一見到行人就拿出手中小廣告硬往手裡塞。他們清楚地知道,趁著北京市政府即將搬遷的熱乎勁,要抓住機遇趕快賣房。「某樓盤一夜之間每平米漲了5000元」、「兩個月的時間均價漲了4000元」……類似的傳言在這裡口耳相傳。

  其實在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塵埃落定之前,通州「睡城」早已名聲在外。每天清晨,數以萬計的上班族們擁向通州的地鐵站和公交車站,擠上開往北京城區的班車;晚上,這些人再坐上通往通州的公交車擠回來。

  劉燕就是擠公交大軍中的一員。她家住通州北苑,工作單位在北京城的核心地帶前門附近,每天從家趕到單位,最少也要花上一小時。「早晨出不來,晚上回不去。」這是包括劉燕在內幾乎所有在通州居住的上班族的共同感受。

  多年以來,通州區除了房地產以外,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支柱產業,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極為有限。因此,通州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滿街的房地產中介,「有城無業」是業內人士對通州的共同認知。

  「通州區主要承擔著以居住功能為核心、以生活型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功能,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卧城化』跡象。」李國平的評價切中要害。

  不過,這種情況將隨著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建設發生改變。 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日前表示,未來將通過中心城存量功能的疏解,促進通州的產城融合和職住均衡。通過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宜居宜業的通州,讓就業、居住和生活都在通州。

  按照北京市的規劃,通州既要承接北京市公共行政功能疏解,又要建立功能完備、品質優良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宜居宜業環境,這個行政副中心將怎麼建?未來依託什麼產業發展?

  「依託具有較強吸引力的行政機關單位,大力發展為公共行政配套的服務功能,如金融、諮詢、辦公、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同時針對遷入的大量行政工作 人員和高級人才,建設高檔次的購物、休閑、康體、娛樂等設施,配套優質公共服務設施,使通州成為宜居宜業的行政副中心。」李國平說。

  目前,通州人口已經超過130萬,大量人口轉移至此,是否會成為另一個擁堵的區域?李國平認為,通州距離北京主城區太近,不能無限擴大,要避免之前攤大餅的城市發展方式,否則大量人口聚集,還是不能起到疏解分擔功能,區域內的發展壓力並不能得到緩解。

  「要避免『卧城化』發展,就需要積極推動和實現產城平衡。」李國平認為,要提升居民本地就業比例,吸引外遷就業人口在通州居住,以實現產城平衡為目標,減少與中心城區的人口潮汐式流動,在疏解中心城區城市功能的同時,有效、有序地分擔其人口壓力。

  副中心不能繼續「攤大餅」

  北京應有多個副中心

  早在通州成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面紗還未揭開之時,與之相鄰的河北燕郊、大廠等地的房地產開發建設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當北京行政副中心塵埃落定,無疑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區域高地;但是,周邊的區縣利用通州的配套進行發展,也將給通州帶來壓力。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副中心的建設是為了化解城市病,但如果副中心也盲目無序發展恐怕又會帶來新的城市病。這是讓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最為擔憂的。他指出,要認真總結北京中心城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副中心發展也要控制城市邊界,防止在行政副中心「攤大餅」,避免與朝陽、燕郊等地成片式發展。

  作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趙弘最近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進行了一周的考察。

  斯德哥爾摩是一個擁有200萬人口的風景秀麗的城市,中心城區人口78.3萬,城區周邊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衛星城,還有其他類似於衛星城的大社 區。這個城市讓趙弘留有深刻印象的是擁有大量的生態屏障,從主城到衛星城穿越十幾公里都是大型綠化帶,生態環境優美,其間沒有任何建築,沒有成片的城市連 接帶。這些衛星城和大型社區都是通過市郊鐵路聯繫起來。

  「斯德哥爾摩的規劃建設順序是先建設火車站和市郊鐵路,其次建設公共服務和醫療教育,最後建設住宅區域,這種建設格局使得新城、衛星城具有很強 的吸引力,因為很方便大家出行,市郊鐵路也就十幾分鐘的車程,直接和地鐵相連。」趙弘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他對斯德哥爾摩城市建設的讚譽。

  在他看來,我國城市病普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城市規劃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沒有充分考慮城市多中心格局的規劃,都是一種『攤大餅』式的單中心的蔓延,國家的規劃理念和思路需要進行重大調整。」

  一個城市要發展,要解決的最大的突出矛盾,就是集聚和效率的矛盾,而這個矛盾需要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上得以解決,「一般採取主城和衛星城格局來進行空間安排,一開始就要考慮多中心思路,不是等城市發展受到嚴重製約時才開始考慮多中心。」趙弘說。

  和趙弘同樣持有「多中心」觀點的,還有北京大學教授楊開忠。在他看來,不要過分強調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北京作為這樣一個超級的都 市,應該有多個副中心,「比如說,東京至少有10個副中心,所以建議北京在做好通州副中心建設的同時,應該規劃建設其他的副中心,比如說昌平科教副中心、 懷柔文化副中心、亦庄大興高端產業副中心都應該提到日程上來。」

  「多中心」規劃相對更為長遠,眼前的問題是,如何做好通州的城市規劃。這個問題,官方也有回應。

  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曾表示,通州下一步要大力發展以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為主體的郊野公園環、以北京周邊地區為重點的環首都公園環,實現城市組團之間的有效生態隔離。

  據黃艷介紹,未來的通州肯定是一個獨立的新城。重要的前提是要加強軌道交通建設,地鐵將在已有的6號線和八通線的基礎上,7號線還要繼續東延。 區域快軌將實現與機場、周邊新城、周邊河北區域的便捷聯繫。道路網密度將達到每平方公里9公里,是目前中心城道路網密度的1.8倍,林蔭道比例達到 70%。

  搬遷需漸次進行

  公務員肯定要優先進入

  按照北京市規劃委的表態,「將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從字面上理解,似乎並非所有的北京市機關和事業單位都要搬遷到通州。

  據知情人士透露,儘管北京市政府搬到潞城是定了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北京市機關和事業單位都搬過去,目前還不得而知。

  「據說職能部門,比如工商、稅務部門都要搬,但是像我們做宣傳工作的,有可能就不搬,迄今我們從來沒有召開過關於搬遷的會議,單位高層領導在正 式會議上也沒提過這事。」在《北京日報》工作的李菁(化名)告訴記者,她對單位是否搬遷到通州「無所謂」,「我剛在南五環附近買了一套新房,如果要搬,從 南邊往東邊的通州方向比較好走,直接上五環就行了。」

  相對李女士的「豁達」,張琳(化名)卻有些惴惴不安。博士畢業分配到北京行政學院,孩子剛滿2歲,馬上面臨上幼兒園和小學,單位是否搬遷她挺在意。

  「我現在居住的房子地理位置不錯,附近有一個很好的學校,有利於孩子上學;如果搬過去,也不知道通州配套的學校會不會建起來,我就是希望孩子能上個好一點的學校。」

  和李菁一樣,張琳說他們單位至今也沒有搬遷的任何消息,她推測,如果他們單位要搬,也可能是最後一批。「我們私下會議論,估計會按照和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密切程度來決定是否進行搬遷,畢竟日常工作中單位的緊密配套很重要,將相關單位放在一起,方便工作,效率也會提高。」

  「行政副中心來了,公務員肯定是要優先進入的。」李國平向《中國經濟周刊》直言搬遷一定是漸次推進,而不是「一蹴而就」。行政副中心的建設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李國平甚至認為,「不是三年、五年,建成和完善可能需要十年 。」

  關於搬遷的最新進展,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通州的行政副中心建設還處於規劃和土地拆遷階段,動工建設和完善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今年是不可能有什麼動作的,但現在已經在向這方面努力了。」

推薦閱讀:

講政德如何落到實處(專家觀點)
日本專家話技術|澤田育久:用心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
專家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著名養生專家樊正倫教授妙語精言漫話中醫② 中醫養生 | 39康復網 | 醫源世界
英專家:愛港愛國人士任港首符合一國兩制

TAG:行政 | 北京 | 專家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