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尋找聰明美麗的米脂婆姨

人民日報海外版:尋找聰明美麗的米脂婆姨

黑建邦文/圖

2007年06月28日13: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列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米脂婆姨群像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這一流傳久遠的民謠,唱響了黃河上下、大江南北。「米脂婆姨」在陝北就是聰明、美麗、勤勞、善良的代名詞。

  米脂是否還有如雲的婆姨?米脂婆姨是否真的如傳說中那樣美艷?作者對米脂進行了採訪和調查,所見所聞或許能解答這個疑問。

                   ――編 者

  米脂的小米粥,婆姨就是被這東西滋潤著

  我們一行3人駕車從延安城出發。沿著210國道,途經延川、清澗、綏德一路北上,踏上探尋傳說中的美女聖地之旅。10時20分,行程100公里進入米脂境內,稍加休息再次出發。在離縣城5公里的地方,我們沿著路標走了一條紅色旅遊專線,朝著楊家溝駛去。

  這是一個鑲嵌在大山中的小鎮,四面環山,一條小河穿街而過。鎮子上有不少的商鋪,而開門做生意的甚少,街上行人寥寥無幾。我們在小街上尋覓、排察,臆想能有米脂的俊婆姨定格在我們的鏡頭裡,而連轉三圈也沒能如願。在街中橋頭上倒是雲集了不少上了歲數的人,我們出於好奇湊上前去,這裡原來是一個賣小吃的攤點。在一塊彩條布搭起的棚下,一對夫妻正在忙碌著打油璇,這裡不時地散發出陣陣暖氣和一股股誘人的馨香,要不怎會聚這麼多的人在此說長道短、評古論今。

  油璇是米脂的地方名吃之一。做油璇就是將上好的小麥面和成團,放在案上用擀麵杖擀成薄長形,塗上食油,撒上鹽面、蔥花,在一頭捲起。卷時用力將面拉得薄如紙,一層層捲起,到尾部再用小刀將面片劃成細條狀慢慢卷完,放在掌心用力旋轉壓成餅狀,然後放在爐中烤制而成。看上去色美誘人,吃起來酥脆爽口。我們一行3人每人吃了兩個油璇,又喝了一大碗小米粥。米脂不光是出美女的地方,而小米粥也的確是非同一般。一大碗下肚,讓人不由想起已故著名作家柳青,在米脂寫過的長篇小說《種穀記》中有這樣的描寫:「米脂小米僅用涼水淘時,便可看出油脂似的汁液,再經過沸鍋熬煎,盛碗里即刻凝脂一層,且不說張口品嘗,僅此一見,足可令人垂涎三尺、浮想聯翩……」

  人群中的一個老者更是對家鄉的小米讚不絕口,他說:「現在城裡人時興吃這吃那,我看就是魷魚海參也難比我們的小米好。它能使後生體壯如牛,姑娘美似天仙,就是生了娃娃的婆姨,只要你不要放棄這天然補品――小米,一個月子下來保你還原當初,風韻不減、青春依舊,並可多得幾分姿色。即便是沒有奶水,也無須尋醫問葯,只要將小米放在鍋里稍加炒制,碾壓成面,放入水中熬煮成粥,不是奶水勝似奶水。要不李自成在登基之後,面對皇家膳食,依舊是眷戀家鄉的小米飯。」

  紅色楊家溝

  楊家溝,山大溝深,人們分別住在陽背兩面的半山腰間。據說清乾隆年間,馬氏家族遷居楊家溝,經世代經營,初具規模,清同治年間開始營造扶風寨,私宅建築形式是窯洞式四合院。

  明朝自永樂到萬曆年間,為防「胡騎」南下,統治者設立「三邊」鎮總兵拱衛京師。三邊戍卒,餉糧豐厚,吸引邊客增多,向這裡販運馬匹、牛羊、皮毛、手工藝品,使延綏一帶商業興旺起來。臨近延綏一帶的山西商人和無業者不斷移居延綏,遷居一時風行,山西臨縣與陝北隔河相望。馬林槐,於明朝萬曆年末或天啟年間由臨縣前來綏德馬家山,現已經相傳十五代,歷經明、清、民國和共和國。

  早先從山西遷往陝北綏德馬氏家族生意成功發家之後,又從綏德遷移到楊家溝村開始囤田,將原有的商業資本轉換為耕地形式的土地資本。18世紀中葉,馬氏家族的勢力不斷壯大,當時除楊家溝村的老住戶,同時也吸引了其他村落沒有土地的農戶人家前來攬工,這些人後來就在楊家溝定居下來,在村子裡也明顯地形成了陽面住的是富人,背面住的多是窮人。土地革命以前,在這個不大的村落里就出現了70多戶地主,成為陝北地區最大的地主村落之一。

  我們登上高高的扶風寨,很多地方都是人去院空,一派凄涼。而透過那些殘垣斷壁、歪扭風化的石獅、鏤空雕刻的龍門裝飾、獸面花卉筒瓦滴水、匾額題刻、石鼓護墩無不折射出昔日的富麗與輝煌。

  我們經過一番地毯式的搜尋,照樣沒有俊婆姨的出現,在一個舊的四合院里我們見到一姓馬的老者,我們說明來意,他輕輕地嘆了一聲:「唉,你們來遲了。」我們弄清楚了他的意思,他原來是給我們賣關子。

  他接著說:「你們要是在上世紀初來,這裡可不缺少美女,哪個大戶人家不是美女如雲。可是後來戰爭不斷,這裡的大戶人家就舉家帶口遷走他鄉,有的甚至跑到了海外,美女也就隨之煙消雲散。」

  我們隨他走進了家,一股馨香熱氣撲面而來,在瀰漫的熱蒸氣中,我們看到了一老一少兩個婆姨。老的盤腿坐在土炕上,小者當案而立,她們圍著一個面案做著過年吃的茶飯。一塊金黃的麵糰,包上煮熟的豇豆拌棗泥,在她們的手裡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個酷似黃土高原上獨有的山峁峁,他們管它叫――黃米饃饃。又是和小米有關,我不由聯想到,小米一定是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米脂婆姨不可缺少的天然滋補品。

  這個年輕的婆姨叫馬玲,1969年10月19日就出生在這個窯洞,那時由於父母常有病,家境貧寒,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1987年經人介紹同附近桃鎮一農民結婚,婚後生了一兒一女,女兒中學畢業就去西安找了一份工作,兒子今年到北京武警總隊當了兵,男人一年四季在外打工,現住米脂縣城,今天是專門幫父母做家務來的。她落落大方,成為我們這次探尋第一個上鏡的「米脂婆姨」。

  離開老馬一家,我們又在村子裡開始探尋美女,大半天過去了,我們的鏡頭還是只能對著那些荒棄的院落,敗落的山村,可總不能空手而歸呀,拍不到美女我們就去紅色旅遊一番。我們拾階而上碰到一口建造考究的水井,據當地人說,毛澤東就是吃這裡面的水度過了120個日日夜夜。再往上走,一個保存完好的晚清四合院窯洞建築出現在眼前,這是窯主馬醒民家的舊院,正面5孔窯洞及東西兩側的6孔廂窯,院子正中倒坐七間磚木結構房屋式建築,後來成為葉子龍、汪東興等和後勤處的辦公室,是著名的十二月會議舊址。

  1947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前委擴大會議在這裡召開,會上毛澤東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我看著這個布置古樸莊重的會議室,和掛在牆頭反映當時會議場景的油畫,彷彿還能聽到與會代表那雷鳴般的掌聲在縈迴……

  米脂最有名的婆姨――貂蟬

  19時左右我們的車駛進了瀰漫在煙塵中的米脂城。進入我們視線的到處是冒著黑煙的煙囪,我在暗自想,這渾濁的空氣對米脂俊婆姨的銳減也許有著一定的關係。

  次日,我們吃了早餐,問清了路線,再次踏上探尋之路。穿街道,過大橋,順著無定河向上走了約2公里,我們的車向左手山溝里拐進。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令米脂人自豪的貂蟬故里。

  車沿著水泥路將我們帶進一個臨時的停車場,一位老人帶我們來到了一個山溝旁,這裡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是陝西一個攝影家孫寶生的題字「貂蟬洞」。再往前走就是陝北人通常叫的紅崖圪岔,當地人給這裡起了個地名叫檀合焉,從上面再往下約20米左右,便是貂蟬洞了。我們跟著老人來到洞口,老人從腰間取出鑰匙將門打開。據老人說:「這個洞多少年來一直是裸露在外,近兩年為了開發旅遊,村上人和一個外地人捐資,在洞口搭建了一個約四五平方米的磚混拱頂式的小房子。並花了2000多元請當地一石匠,為貂蟬造像一尊。」透過造像能看到大約直徑為1米左右的洞口,從洞口只能向裡面看到約兩米多深,洞的走向就向下延伸了。老人在造像前點燃蠟燭和香火。

  原路返回,剛進村頭老人就下車,將村委會主任叫了過來。村主任大約40多歲,一看便知是個熱心人,我們向村主任提出讓他帶我們去村子裡拍幾個俊婆姨,他想了一會便說:「好,我就帶你們去上面住的一家,那裡有一個我們村最俊的婆姨。」我們再一次掉頭將車開上了村子的高處,主任帶我們走進一個院落。

  剛進院子,一個中年婆姨出來,村主任說明來意,她將我們領進了他兒子住的窯洞。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電視、傢具、沙發應有盡有。坐在炕上的年輕媳婦,見來了這麼多的人有些不知所措,她趕緊起身下炕,知道我們的來意後她看上去輕鬆了許多。她叫常秋玲,1982年農曆八月二十出生於米脂龍鎮鄉皮條峁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兄妹五個。2000年初中畢業,2004年經人介紹嫁到這個村子。他的男人叫杜永飛,也是初中畢業,除了每年農忙時在家外,基本是一直在外打工。剛結婚時他們夫婦一同去東勝打過一段臨時工,沒過多久由於不習慣那裡的生活就回來了。後來,男人學會了開車,但自己買不起車也派不上用場,只好在附近干一些零活,一年下來能賺五六千元。

  臨走時我們給她拍了幾張照片,走出院子,再也沒有信心尋覓下去了。當下已是下午14時左右,我們踏上了歸途。

  李自成行宮留下一個英雄的足跡

  回到米脂城內,趁著時間還早,便來到了位於老城北邊的盤龍山下李自成行宮。不巧這裡正在整體維修,我們只能在外圍拍一些照片。據史料記載:它興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位於盤龍山山腰。後有群山環抱,前有飲馬河迴繞,真可謂虎踞龍盤,氣勢非凡。山下建築有樂樓、梅花亭、捧聖樓、呂祖祠、娘娘廟、石坊。拾階而上有二天門、前樓,頂層中軸由前至後為玉皇閣、牌坊、啟祥殿、兆慶宮。東西兩側分置鐘鼓樓、前廂、廊廡、後廂殿。總佔地面積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1760平方米。是一處至今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群。崇禎十六年(1643年),已在西安建大順朝的李自成率軍返回故鄉,在此駐蹕,因此後人稱其「李自成行宮」。這一古建築經過歷代數次修繕,它已成為該縣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名勝古迹,每年吸引著不少中外遊客到此觀光旅遊。

  「米脂婆姨」的金字招牌就是由她們支撐著

  賀國建是米脂的文化名人,拜訪他時,他把一本米脂文史資料第二輯《米脂婆姨》遞給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它,很快就被目錄上的人物吸引住了。這裡有貂蟬傳說、闖王夫人高桂蘭、雨花台烈士杜煥卿、塞上女傑尤祥齋;這裡有雷鋒式戰士高東麗、巾幗英雄杜瑞蘭、愛國教育家杜嵐、建築學家高亦蘭、《兄妹開荒》原型馬杏兒;這裡還有全國三八紅旗手掌秀英、信息時代的弄潮兒賀彬等,40多位不同時期的米脂婆姨代表人物。我的心在震撼,彷彿對「米脂婆姨」的概念有了新的詮釋。現在說起米脂婆姨,不該停留在美女的層面,以上這些赫赫有名的米脂女性,是她們架起「米脂婆姨」這塊金字招牌的鋼筋鐵骨!

  在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全國各新聞媒體對「米脂婆姨」的相關報道。「延安一家政學校異地申請『米脂婆姨』商標」、「米脂女縣長赴京搶注『米脂婆姨』商標」;有「延安米脂搶注『米脂婆姨』」、「『米脂婆姨』走天下」、「喜聞『米脂婆姨』成名牌」;還有「米脂縣職業中學依託『米脂婆姨』文化品牌創辦米脂女子家政學校,累計向北京、上海、西安、深圳、蘇州等大中城市輸出學員3900多名」、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一些媒體的報道。

  事實上,這幾年從米脂出去從事家政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姑娘非常多,出去的「米脂婆姨」秉承當地人的踏實品性,服務質量整體水準很高,在外地享有聲譽。有人稱,「米脂婆姨」的出門打工與陝北的特殊歷史有關:當年在陝北出生或戰鬥過的高級幹部進城後,自然非常希望陝北當地人幫忙料理家務,一時間,「保姆」、「家政」就成了許多「米脂婆姨」出門掙錢的主打業務。

  為什麼在今天的米脂,年輕婆姨的身影那樣稀罕?這和米脂婆姨走出米脂謀生賺錢不無關係。看來,要領略米脂婆姨的風采,真不一定非得在米脂。


推薦閱讀:

李小萌是如何變成美麗辣媽的?
小氣泡 | 深層清潔,美麗肌膚無負擔!
亞運賽場上女孩們的美麗定格
美麗鄰居介紹?
轉載[圍巾·披肩]鉤針編織的美麗披肩編織花樣

TAG:聰明 | 美麗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海外 | 尋找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