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 111期子意:掌握這些技巧,你也能拍出溫暖的紀實作品!

子意

《用「心像」記錄真實影像》

一、與被拍攝者的溝通技巧

二、紀實中的構圖、光線、色彩運用

三、決定性瞬間

四、文字&組圖的重要性

五、《我的父親》作品解析

我的父親·牛九

        個人最新作品,如同連續劇一樣的人文紀實片。我近兩年使用手動鏡頭創作拍攝了大量紀實類作品,本篇筆記著重分享拍攝的心得和技巧。

        老家在甘肅的朋友和我聊起,他和他父親的經歷,希望我能夠幫他記錄父親在平凡生活中的影像。有好多人看到這套片子時都很震驚,問我是不是陝北、甘肅一帶的人,其實我本身是福建人。

        牛九-甘肅地區的一種紙牌,類似麻將也稱紙麻將。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鏡頭對準別人,對方肯定會感到非常不自在。

        朋友的父親不是專業的演員,我也無法像拍連續劇一樣安排劇本,到達現場後,我沒有提出任何拍攝要求,甚至沒有去跟對方溝通,而是告知對方拍攝一套專題片子。

        為了能夠捕捉到更多真實的表情和真實的畫面,我當時跟這個朋友溝通只是跟他的父親說,我是他的朋友喜歡攝影,會在他家裡住一段時間,看看風土人情。第一天我只在周邊轉轉拍風光而已。

        當然他們並沒有留意到我,只是看到我胸口掛著台相機,他們還是按照正常的節奏生活。第二天,村裡有鄰居們開始玩牛九,我也在一旁看著,相機事跟之前一樣,一直掛在胸前。

        他們用本地話在交流,我在等他們完全進入玩耍的狀態的時,悄悄用微單的背屏拍攝,尤其是有翻轉屏的機器,拍攝會比較便捷。

        微單和普通單反相比在拍攝時沒有那麼招眼,大家也沒有什麼防備的狀態。這個時候相機有靜音模式,建議大家一定要開啟靜音模式

        他們進入玩牌狀態時,根本就不會在意我了。由於是在一旁悄悄的拍。拍攝切忌過於著急,有許多精彩的瞬間,錯過了也無需在意。刻意的動作會讓你更引人注目,此時你就很難捕捉到一些動人的神情。

        你只需在邊上觀察,多觀察運動步驟及其流程,讓自己有一定的預見性,比如說在某些激動的時候,他可能會做一些什麼樣的動作,此時手動對焦會更有優勢!

        建議使用M檔全手動曝光,事先獲得穩定的曝光數據,光源足夠的情況下,ISO越低,畫面會越乾淨。

        此時要注意快門速度,通常我們的安全快門是指鏡頭的焦段分之一,比如我們用的是50mm的標頭,安全速度就是不能低於1/50秒。用的是24-70mm,放在24段,那麼你的快門速度就不能低於1/25秒;如果放在70端,那就不能低於1/70秒。

        如果我們的快門速度已經低於安全快門,重新返回ISO設定提高ISO。第二項我們需要調整的是光圈值,光圈主要是決定景深的重要參數,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

02

我的父親·陪伴

        景深的表現方式在人像拍攝中,是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語言,它能把背景和其他平面的一個元素都進行虛化,大光圈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的神情

        上圖室內的一境,背後的年畫,線條和色彩都非常多,如果都清晰的話,畫面就會顯得比較凌亂。

        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大光圈最早是為弱光而生,光源比較弱的環境裡面,我們第一參數就是把光圈開到最大,獲得更小的ISO和更快的快門速度。

        《牛九》是接近中午拍攝的片子,光源充足,哪怕是F8、F16都能正常曝光。

        《陪伴》是完全在室內拍攝,清晨的光源比較弱,我們就要通過大光圈,更低的感光度同時提升我們的快門速度,減少在安全快門出現的抖焦現象。

        這幾組片子里除了某些大場景,以外用的是小景深的表現方式,其餘用大光圈,幾乎都是光圈全開狀態下去拍攝。片子有很多特寫、局部的鏡頭,這樣的話會有更多的延續性,看作品的人有更多的想像。

        面對比較弱的光源,我們預先設定ISO的參數,比如我們進到室內環境里,當我們覺得這裡的光比較弱,可預先設ISO 400。

        第二項設光圈值,把光圈值設到最大,那麼此時剩下的就是確定快門速度。快門速度通過測光來完成,最終一個常數的數值,這時就需要配合測光模式。

        我比較偏好點測光,因為這種測光方式是最精確,或者應該是面積最小的一種,局部測光的方式。

        M檔全手動曝光的方式在場景,我們預先定好ISO,需要謹慎的表現方式,定好光圈,最後通過點測光獲得快門數值。

        實際上在同一個場景里,光源是比較固定和穩定。

        如果是窗外的光源,這個光源會持續地從窗外進來,所以我們基本上在場景里測完一次光後,幾乎整場在這拍攝都可這樣操去完成。

        M檔拍攝方法實際上要比A檔更穩定,也比A檔更簡便,只需一次測光。A檔可能由於移動測光位置不同、推廣模式不同,曝光會經常不穩定,有可能會過曝或者欠曝。

        建議通過M檔獲得穩定的曝光數據輸出,穩定的曝光適合後期統一色調和光影

        比如室內唯一的光源是背後的窗戶,我們正常對著臉部測完光後,整個場景的曝光差異應該不會超過兩檔。如果目測發現明顯有更暗的地方,只需重新測或者進行快門速度微調。

        第一次測完光後,有許多朋友會習慣性去看直方圖,熟悉直方圖的朋友參考直方圖的數據

       數碼攝影時代,直接從背屏上面就能看出曝光的直接實際效果。我覺得對於太熟悉直方圖結構的朋友,看直方圖有可能會產生誤導。

        逆光的場景,背後窗戶肯定過曝,有大量的區域會出現高光部分,也就是許多人常說的直方圖高光部分強。

        如果把直方圖控制在完整的區域里,人物臉部的細節會丟失,拍成剪影保留窗外高光的細節,但是室內場景所有元素可能都丟失。

    

        尤其是逆光情況下的直方圖,其實只能參考,我建議點測光以人物臉部曝光為準。因為我們拍攝的主體是人物,窗外過曝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

        如果在某些狀態下為了高光的細節,我們可以通過平衡曝光的方式進行去拍攝,平衡曝光需要你熟悉手中相機的單張Raw格式的寬容度。

        不同品牌的機器,甚至可能各廠商的鏡頭有不同的寬容度表現,可能都會有差異,當然與我們後期的技巧也有一定關係。

        寬容度是指單張照片中我們從直接拍攝結果里,有些細節可能看到的是欠曝的或者過曝的,有些我們根本就看不到的細節,可以通過後期技巧將其從Raw格式裡面提取出來。

        如果曝光過量會出現斷層色塊,層次太薄。有不少朋友也曾經面臨過這種情況,尤其在逆光時,天邊的雲層、太陽周邊發灰、色彩非常暗沉。其實極限已經壓到位了,出現斷層和細節丟失。

        寧欠勿曝,目前過曝的區域也有可能拉不回來。

        膠片時代,如果暗部欠曝,暗房技術再次進行增曝,但是高光部分溢出後,細節完全丟失。因為膠片是感光塗層,受光以後塗層會反應,會消失出現透明,也就是會出現比較亮的結果。

        數碼攝影中向右曝光,在直方圖數據並未溢出的狀態下,從拍攝結果里適當曝出。曝出的部分通過後期找回來,讓我們的拍攝空間更大。

03

我的父親 · 老窯洞

        場景或者風景拍攝中,我們會以主體的曝光為準去測光。

        風光拍攝中,比如主體是建築,對其測完光後正常曝光,發現天空是完全過曝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對天空進行測光,我們在主體上測完以後,將測光點移到天空時,發現是曝光加倉的狀態,也就是過曝三檔的狀態。

        實際上,我們就可以通過一張前置的光學漸變濾鏡漸變的區域擋住過曝三檔的地方,就正好將天地和主體曝光進行平衡,不失為一個前期優化和平衡曝光的好方法。

        人物拍攝中,我一般會對人物的皮膚進行測光,然後再看畫面現場結果。比如逆光區域,片子左上角天空的區域,那麼這部分過曝其實也是無所謂,因為它並不重要,主體是在人物上。

        人物臉部的曝光為準,片子里獲得細節層次最豐富的就是人物的皮膚,後期將這個層次處理得最豐富、最有質感,顯得比較通透。

        如果皮膚部分過曝太多,我們後期調回來就會出現類似之前提到天空斷層,如果欠爆會出現色彩暗沉。

        欠曝過暗的部分通過後期強行提亮,容易出現大量的雜色和噪點。最終紅色的部分很難變鮮亮,變成暗紅色,黃色的部分很難變得純粹,變成暗黃色。人像拍攝中,我通常會以人物皮膚的曝光為準,在後期將皮膚處理得白裡透紅

        曝光是件比較複雜的事,尤其是優化曝光方案。曝光要結合相機的寬容度、後期的技法。我們前期對器材的熟悉和對於我們曝光方案的優化和選擇,對我們長期拍攝是非常重要。

        我經常發布後期對比的照片,很多人會感慨廢片變大片,其實在前期拍攝時用了最佳的曝光方案,給後期留了足夠的空間。才能讓片子看起來是起死回生,其實在拍攝前期和後期之前我都是胸有成竹。

        窯洞門口拍攝的,大場景的紀實和風光非常相似,拍攝時使用小光圈啊才能讓前景的麥子依然是清晰。光圈都是設置在F/8以上,為了保證足夠的景深。

        逆光拍攝可以利用樹葉或某些元素去遮擋高光部分,有效減少過曝的區別,讓整體多曝些,展現更多主體細節。

        主題場景中拍攝沒有人物的元素,能夠更細膩的反映現場的生活狀態。比如門框上的符咒、鍋蓋以及電閘的閘刀。

04 

我的父親 · 清晨

        窯洞、陪伴、牛九幾次不打擾的拍攝方式結束以後,我就做了一些適當的溝通,了解父親整天的生活習慣,可以開始記錄一日三餐的片段。

        清晨,第一灶堂的火開始拍攝,依然沒有任何主動的要求,讓他無視我的存在,開始他正常忙碌的生活。

        這個時候有一個技巧,就是我們不能一直盯著被攝者拍攝,也盡量不要用太過於廣的鏡頭,靠近拍攝。雖然廣角能夠有更多的張力,但是會讓被攝者有不適感。

        拍攝小景,比如說鍋蓋或者柴堆,我在拍這些的時候,他就能夠真正地放鬆下來,去生火做飯。

        清晨中,室內的光源是非常弱,光圈全開以後,快門速度放到了極限,感光度超過了1000。

        這樣的高感下,建議適當多曝,比如說過曝在正常測光時過曝0.3的或者過曝0.6檔,這樣呢我們畫面中的暗部噪點會更小

        噪點如果在後期做一些懷舊的色調,部分的顆粒也能增強畫面的滄桑感,甚至能成為質感。

        M檔曝光的方式比較抽象,我畫了一個圖紙模擬相機取景的狀態。

        單反相機尤其是全畫幅的機器,其實大部分對焦點都是居中,也就是正好在畫面中間。如果場景比較大的時候,主體就在對焦點範圍中。上圖的焦點落在了人物臉側面肩膀的部分。

        測光時在室內,第一張拍攝的時候是用點測光,測臉部區域。獲得右上角的數據RAW格式,快門速度是1/200秒,光圈是F/1.2,ISO320。

        左側有兩個圖標,左側第一個M代表的是M檔,全手動曝光,第二個是框,中間一個小點代表是使用點測光

        底下有曝光表格/指針,測光時候正好將這個指針指在零的位置,獲得以臉部當前區域為標準曝光的拍攝方式。

        小景或者細節的表現,比如這張鍋蓋,焦點往前面一點或者往後面一點,其實沒有太大差異,都能很好地表現出畫面的大致內容

        拍特寫鏡頭時,包括前面的陪伴片子,為了更好的去突出人物的神經神態,我的拍攝中會把構圖會更飽滿,去掉多餘的元素。

        建議巧妙地去尋找焦平面去對焦,巧用對焦點,我們能拍攝大膽的構圖方式。新手會習慣性依賴對焦點的位置構圖,反而會讓構圖變得約束

        同一個場景里以第一張片子的測光數據為準,光源是穩定的,無論是正面、側面或是手部特寫,曝光都不會變

        大膽使用開放式構圖,掐頭去尾,目的是去掉帽子上的區域,構圖也做了取捨,很好地把奶奶的身影納入畫面,前景奶奶虛化的手得到更完整地表現。

        手動對焦可以減少對焦點對構圖的影響,也能更隨心的進行構圖。

        一開始拍攝有大量失焦的片子,時間長了就有非常強烈的焦平面意識,對人物動作的預見性得到了提升,通過這樣的預見性,能夠更好地去抓拍精彩的瞬間。

05

我的父親 · 午後

        很多人說過如果學過繪畫呢對於構圖更有經驗,我在藝校學過繪畫。繪畫給我帶來更多的是對每一寸光影,更認真的觀察總結和描繪。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靜物繪畫,一個蘋果在底下放個盤子,再放一把水果刀。用一盞聚光燈打在蘋果上,表現出光影的色彩和質地,我花半個月從新鮮的蘋果一直畫到乾癟腐爛,完整地在紙上表現出整個過程。

        這半個月我一直在觀察蘋果的紋理質感,每一個紋理中的光和影的關係。包括每個蘋果有哪些缺陷,讓我就練成對所有的光影和自然事物有更細微的觀察習慣。

        繪畫帶來的作用就是你會更細緻的去觀察一切,等你看清楚了再下手去拍。關於曝光對焦技巧,多拍拍就能上手,包括上文提到的優化的曝光方案。

        構圖這方面,我一直覺得每個人對於美的觀察都是不一樣的。之前有朋友跟我說攝影一定要有思維,一定要有想法。我覺得可想法和思維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能夠觀察到位,才想到要記錄下來,才能更深入去思考以什麼方式記錄。

        關於觀察,也許每個人出生後在懂事那天起,都有一套自己觀察事物的方式。人們在景區翻上一座高峰,都會對自己腳下的景色感慨太美了。

        如果你細細的去詢問每個人說到的美都是不同,可能她會告訴你一條河流很漂亮;也有人告訴你那個村落很漂亮,也有人可能看到對面樹林很漂亮,也有人看到雲海很漂亮,也有人看到的是日出。

        每個人看到的美是不同,構圖就是讓自己用更細心的方式去觀察事物。

        你在觀察完後,反覆的問自己第一眼觸動你的是什麼,什麼讓你覺得很美,然後你用相機把美的這一部分框出來,我將整個過程就稱之為構圖

        並非是刻意的去尋找某些點線面或者他人總結的規則,觸動自己的更能讓自己的視角由心而出。

        有許多新手經常會問我應該配什麼鏡頭,拍什麼題材應該用什麼鏡頭。起初我都會問主要拍什麼題材,然後把我喜歡的鏡頭推薦給他們。

        直到後來我發現自己更偏好手動鏡頭,用的更多的是超廣角鏡頭,這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鏡頭猶如戰場上的兵器每個人都有自己更順手的武器,也許是一桿長槍,也許是一對短斧。長槍有更大的作戰空間,攻守兼備可在百米之外製勝。長焦就有這個特性,需要你具備對更遠物體的觀察力。

        不同的作戰距離,熟悉器材的距離感方可得心應手,而我個人更偏好中端鏡頭和廣角端鏡頭。

        

        仔細回想,可能是因為我從小近視,對於太遠的物體觀察起來會比較費勁,習慣性放棄135以上的焦段。

        我會選擇走近拍攝,喜歡超廣角,比較擅長的兵器應該是短斧,適合近距離作戰更有爆發力。

06

我的父親 · 午後

        如果非要給新手推薦兵器,建議使用50的定焦標頭,50定焦視角和肉眼相比非常相近。我不太建議新手們直接上手200mm,雖然變焦非常便捷,但很容易讓人依賴在目鏡里觀察事物

        我經常發現一些新手朋友從70-200上手,然後從目鏡里選自己比較滿意的構圖,這時他忽略在生活中去觀察事物。

        50定焦的方式會跟我們用變焦的方法完全不一樣,從目鏡里你會發現跟預想要拍的東西不太一樣,需要重新調整你的步伐。你可能會放下機器,再往前走一點,或者往後退一點,反覆的尋找到你想要的畫面,才會釋放快門。

        大家會發現這兩個拍攝方式一種是舉起相機,從目鏡選擇畫面,另一種是自行走位調整。定焦鏡頭適合新手平常練習觀察事物的方式,也能更好的把控鏡頭的視覺差。

        如果你已經越過了新手階段,你可以去選擇更便捷的變焦,更輕鬆地為自己的視角去服務。

圖片&教程/子意 

編輯/Maisy Lau

?精彩筆記回顧?

CharlesBi:風光攝影必知3大要點,方可出大片!

MELO筆記:航拍遇上無限少女風光

CharlesBi筆記:怎樣選器材?3個要點解決困惑

一鏡收江南筆記:山海星月行,探尋攝影的意義

李忠榮筆記:放慢心情看世界,打造極致慢門風光

?? 想閱讀更多 ??

公眾號菜單欄 >耐司寶典 >搜索文章(搜你所需)

長摁關注NiSi  · 喜歡就來撩


推薦閱讀:

給我深愛的你:聖誕老人和我和奇蹟(1)
柑普茶是我對溫暖的一種詮釋
hi,我真的不愛你了呀
【張梅】葦花溫暖(11.12.2)
母親節丨「她不是逼婚,只是希望你嫁給愛情」

TAG:筆記 | 溫暖 | 技巧 | 作品 | 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