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以德治國的特徵

文 | 史斌傑

  

  今天的主題是中國古代德治與人治。我先從一段故事開始,說說什麼叫人治。

  

  宋英宗治平四年,皇帝去世,太子趙頊繼位,是為神宗。神宗一上位就看上了一個名垂青史的大臣。司馬光,神宗詔司馬光延和殿答辯,請教治國策略。司馬光向皇帝說了這麼一番話:臣有六條,前三條是您怎麼對自己,後三條是怎麼對別人。修身:仁,明,武。治國:任人,信賞,必罰。您爺爺在的時候我講了六條,您爸爸在的時候我還這六條,而今天同樣如此。

  

  司馬光這六條是封建社會儒家知識分子拿來教育皇帝的模板,概括起來兩點:做好人,用好人。有用嗎?有。幾乎歷朝歷代的名臣宿儒向君主所言,都不過如此。問題在哪?不好用。

  

  這就是人治,是德治的本質。

  

  下面講講德治的幾個特徵。

  

  其一,德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具有絕對優先性與支配性。所謂的德,就是自孔子提出,孟子發展,董仲舒完善確定,宋明理學家因時更新的儒家倫理道德。比如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是糟粕,起碼太過分了,因為現代社會講求的是人人地位平等思想自由,至於五常,可以用的尤其注入時代精神再推廣很有必要。

  

  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說過:人類的內在缺陷是最基本的問題,文明僅僅是努力克服人性問題的不完善辦法。就像我們今天所認識到的,現代人類使用制度和法律來維持秩序,只是向人性弱點的妥協,最徹底的辦法是使人類都變成道德君子,可是這不現實,從辯證法來講又很恐怖。我們不得不把一切規則量化,即建立明確制度。

  

  這是人治與法治的一個區別,但不是根本的,根本的是古代維護的是等級社會。而今天強調人人平等。古代國家元首與法衝突時,前者會幹預並壓制後者,而今天則是每個平等主體都一律得守法,無論什麼社會地位的人,也無權強行抗法,或干預法治。孔孟與後來的大儒存在兩個大問題,第一是他們以道德為出發,以道德為歸結點,但是忽視了現實操作困難。第二是他們處於等級社會,沒有平等的依法治國,不可能等同於現代法治。

  第二個特徵,儒家要求國家最高元首必須是道德完人與政治權威的結合。中庸里說: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也。沒有德怎麼辦,孟子說:誅其君,吊其民。荀子說:從道不從君。孟子的意思是什麼?他沒道德這不像話啊,起來造反,幹掉他呀。荀子就更是毫不客氣,他說我跟從的是君王的道德,你沒有我跟你幹嘛,我有病啊?

  

  電視劇里我們看有些太子吃喝嫖賭,為非作歹,很多以反派的形象出現,但是歷史或許並不如此。至少絕大部分太子從出生到被冊立,再到承繼大統,他們過的是囚犯一樣拘束的生活。舉幾個例子,宋神宗二十歲的時候,還在東宮,有人送他一雙漂亮的舞靴,小夥子長得高大帥氣,得到這禮物自然非常開心。可是他的老師韓維,也是王安石最好的朋友,說話了,他義正辭嚴說到,君王需要這東西嗎?神宗馬上面露愧色,讓人拿走靴子。

  

  宋哲宗還很小的時候,和老師大儒邵雍一起在御花園學習,小孩兒愛玩,順手在花叢里採下一朵鮮花,邵雍就板著面孔教訓他:天地萬物是有天命的,四時運行是有規律的,花兒開的生機盎然,你摘它幹嘛?宋哲宗聽了很不高興。

  

  明朝萬曆皇帝小小年紀就受到良好教育,可以寫一筆好的書法,小孩自己也喜歡炫耀,媽媽常常誇獎他,但是有一天老師張居正就來潑冷水了,他說陛下的字已經相當不錯,從今以後不要再花時間學了,需要繼續學習孔孟之道,這是你以後一輩子的課程。

  

  上面幾個例子可以說明中國古代對於國君道德的要求,嚴苛的簡直有些過分,那成果如何?大部分君王雖然做不到聖人,但還是可以確定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合格的國家元首。問題是,離經叛道和教壞了的也並不罕見,這就是依賴道德輕視制度化的弊病。還有提一點,當皇帝老師並不算是個好差事,宋神宗繼位以後貶了韓維的官,萬曆皇帝繼位以後抄了張居正的家,將他兒子流放千里。這就是人治的問題。

  

  第三個特徵,以道德感化為治國方略。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我品德高尚,他人格卑劣,我一吹,他那亂七八糟的想法就沒了。對於這一點,老夫子實在太自信了,我覺得這個實在是因人而異,有些那個頑固者運氣還很好,幹了一輩子壞事,死不悔改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你拿他沒一點辦法。而且如果君子之德有這麼大力量,東周和宋國又怎麼會滅亡,這可是戰國里品德最高尚的,他應該把秦國吹倒啊,但是沒有。

  

  不過孔子另一觀點則很有道理,也有很大實際意義。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通過教育把人往善良的軌道上指引是重中之重,這和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的。所以人治與法治不同,但是改變了社會背景的德治卻與法治並不矛盾。

  

  下面說說我們歷經千年的德治,既有針對全民的道德教化,又有約束不法分子的成文法典,為什麼依然不能演變為現代法治?

  

  因為皇權,因為特權。還是以宋代為例,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在大宋國內轟轟烈烈拉開帷幕,王安石想任用自己的學生李定進入御史台,但是元老重臣都不同意,因為李定有一個缺點和一個污點,缺點是他沒中進士,污點是他曾經不守母喪。神宗皇帝把任命詔書交給了中書舍人蘇頌,被退了回來,神宗無奈交給宋敏求,被退了回來,神宗無可奈何又把詔書送交給李大臨,李大臨依然封還任命書。這是不是很制度化,是不是尊重法律規定。看上去像,但它還不同於現代法治。因為什麼?

  

  故事結果。宋神宗直接罷免三位中書舍人,把任務交給了原則性不強的王珪。這是證明,皇權可以干預製度,而現代的民主,就是說美國總統想對外開戰,國會不同意,他也無權罷免議員,他只得尊重國會決定。

  

  法治與人治相比,無非是更加依賴制度,更加敬畏制度。

  


推薦閱讀:

中國占星七政四餘星曜吉凶變化
【美文】中國傳統農曆月份的別稱,名字簡直美到醉
為什麼中國領導人到各地視察愛坐小巴車不坐轎車?
中國裁判文書網
端午節到了,你聽過小端午和大端午的說法嗎?

TAG:中國 | 古代 | 特徵 | 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