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野蠻綠化「會把城市建設引入歧途

參考消息網3月10日報道 德國《世界報》網站3月8日發表一篇文章,題為:我們需要綠色城市?——胡說八道!文章對盲目的綠化提出了質疑,全文如下。

 

綠色的就是多福的這個法則是錯誤的。它將城市建設引入歧途。地球上的確有很多地方飽受荒漠和乾旱之苦。地球的未來、氣候都取決於使這些森林綠地免遭破壞、砍伐和徵用。

但是,在城市裡就必須充滿責任感地來斟酌考量了——眼下某些城市規劃部門似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錯誤的綠色和近年來就可以看到的「野蠻(綠化)趨勢」可能對社會和環境有害,甚至達到氣候目標可以容忍的極限。

當然城市裡的「綠肺」不可以放棄。其維護成本很高,需要特殊投入。沒人會否認外牆和屋頂的綠色豐富了城市的景觀。但城市的緊湊性和密度不能受到威脅。打著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氣候平衡旗幟的人必須清楚,城市的鬆散化是違背更重要的生態節約目標的。

鬆散的、一片綠色的城市是20世紀的一個錯誤學說。它宣揚這樣會讓城市更加人性化,但實際上卻會讓城市解體。人們希望把光、空氣和陽光帶入「石屎森林」,並以這種方式建立健康、衛生和鄉村的居住環境。這個基於衛生和「人民健康」的構思值得讚賞,但結果卻毫無意義。這點人們直到今天才明白。

規劃鬆散和一綠到底將撕裂城市,使得路程更長,行駛時間更長,汽車油耗更高,排放了更多的廢氣,顆粒物增多,患病人數增加。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無法在財政上和後勤上控制基礎設施開支,人滿為患的城市的大規模消耗對保護農業與自然景觀、節約資源以及維持生態等所有目標不利。因為停滯不前的是「有成效的綠色」,這是真正抑制地球變暖的唯一因素。

10年前末世論者信誓旦旦地描繪了地球城市化令人類滅亡的恐怖景象。今天人們知道:城市作為定居模式和文化遺產是最生態的定居方式。它將所有消耗捆綁在一起,連成網路併合理化,同時它以永遠不會在農村實現的方式使人類的家庭管理更為高效。但它必須具備緊湊的規模,人們必須將空地和綠化面積的比例控制在理性範圍內。開放的建築方式和隨處可見的獨立屋不是符合生態的建築形式,不能允許它們蔓延。

「鬆散的」建築方式和額外的綠地只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可以理解的居住願望,這種說法也很奇怪。人們想去城市是因為他們想過城市生活,因為他們看重城市文明和出行路程較短,他們希望走路就可以到達商店、酒吧、體育俱樂部或醫院。認為必須將已被放棄的鄉村綠色田園打包帶入城市的人無疑是在撬動大城市的功能神經,從而犧牲了使城市之所以成為城市的東西。

覺得城市「太硬太冷漠」的人應當遷到鄉下。但城市必須是城市。


推薦閱讀:

城市綠化為什麼不用果樹?
全國國土綠化和森林防火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醫院綠化設計的重要性
立體綠化還在用爬山虎、紫藤、常春藤...何不試試苔蘚?
我眼中的垂直綠化的發展

TAG:城市 | 城市建設 | 綠化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