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皇帝非常勤勉 為什麼還不能挽回明朝的命運

核心提示:明亡,天災外敵是其次,內患才是第一位,而造成內患主要原因就是崇禎。首先崇禎本人非治國之君,國內長期緊縮,苛捐雜稅;其次是疑心重,殺害袁崇煥;賞罰不明,囚禁孫傳庭;聽信楊嗣昌之言,導致眾叛親離,讓李自成得以喘息;不懂謀略瞎指揮,最後造成孫傳庭兵敗;

崇禎皇帝雖然節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之一。

然而他專橫獨斷,剛愎自用,殺害抗清英雄袁崇煥,致使朝廷內部人人自危,最終眾叛親離;又橫徵暴斂,向人民徵收「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諸如此類種種原因,終於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大明最後的滅亡與崇禎的死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崇禎當時向南宋的趙構一樣,棄北京向江南逃去的話,大明還是有一絲的希望。不說復國,至少能在江南割據和北方的清對峙,就像之前的金和南宋對峙一樣。

趙構之所以能在南方站穩腳跟,主要原因還是他是皇室的正統,有足夠的號召力,像張邦昌之流也只能俯首稱臣,雖然他名聲有夠臭,但是不可否認就穩定抗金民心的方面功勞是絕對有的,說趙構是抗金的中流砥柱亦不為過。事實上,趙構的運氣也不錯,要是宋皇室全被擄走了宋自然就被滅了,要是留下了兩個或者更多王爺,南方便會陷入割據,同樣會被金各個擊破而滅之。不多不少就留下一個宋皇室的後代正好延續了宋的命運。

再看崇禎,他死後中國其實就已經分裂了,東北的滿清,北京附近的李自成,四川的張獻忠,江南更是建立了福鄂魯桂4個分裂的南明政權,互相之間也沒有合作,難免會被滿清都消滅掉。

那麼崇禎棄北京而走能不能保大明江山呢?答案是肯定的。北京城破的時候明朝的軍隊還是很強大的,各路軍隊都還在勤王的路上,崇禎這時跑路完全可以一直到江南,在南京定都,建立一個南明政權與北方農民軍以及滿清相抗衡。崇禎作為正統皇帝,完全可以號召明朝的各路軍馬而不必像之後那4王那樣各自為戰了,正如趙構的南宋一樣,軍隊和政權的統一了對抗農民軍和滿清也肯定不是問題了。況且這個時候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北京後,只是享樂而不思進取,更沒有攻取全國的雄心,農民軍可沒有什麼推翻封建制度的偉大理想,一旦達到了目的,農民軍便迅速腐化墮落。崇禎完全可以和北邊的吳三桂聯合起來和勤王軍一起攻打李自成,恢復大明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就算崇禎想偏居一隅,當時也完全有這個環境,明朝政府雖退到了江南但是手裡還是有百多萬的軍隊,李自成不想去也不敢去南下打明朝,他只會在華北建立割據的政權。明朝完全可以在江南發展自己,甚至比英國更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至於東北的滿清也不必擔心,就算滿清入關了先和李自成血拚,再和大明南北對峙,明朝可以絲毫不落下風,南宋能和金對峙,強大的明朝當然也可以。

可是崇禎帝非要等待1644年3月,李自成提兵50萬兵臨北京城下,(弔死煤山的崇禎皇帝為何死前殺了眾子女妃嬪?)自己絕望地登上煤山自縊,上演了「國君死社稷」的悲情一幕!後人讀史不禁重複一個問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南遷呢?其中原因很複雜,既有政治集團內耗,也有崇禎帝本人的因素,使得明朝最終喪失了南遷的時機。不談政治因素,單單從軍事角度入手,分析一下崇禎不南遷的原因,以及李自成怎麼「絕殺」崇禎帝的?

1、崇禎帝的自信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誓師北征,此時的崇禎帝心裡有數,他手裡至少還有兩張底牌。

其一,北京城防堅固。自永樂帝遷都以來,北京城遭遇過四次兵臨城下,但都安然無恙,京城九門城高池深,無論是蒙古騎兵還是八旗鐵騎,都只能望城興嘆;

其二,京城附近有四支精銳邊軍。明朝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北方設立許多軍鎮,統稱為」九邊「。京城附近有大同、宣府、薊鎮、遼東四鎮,邊軍戰鬥力極為強悍。

正是基於上述因素,因此崇禎帝才有了自己的判斷。他認為李自成的大軍即使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後,「必不犯天下重兵處(指大同、宣府)以入「,畢竟宣大的邊軍不是吃素的,李闖只能從河北進京,因此」朝廷之憂則在保定,不在宣大」。基於這種判斷,崇禎做出了軍事部署,他派遣內閣大學士李建泰「代朕親征」,」統禁旅出保定「。

2、三個「萬萬沒想到」

崇禎帝的計劃很圓滿,但現實很骨感,崇禎帝至少有三個」萬萬沒想到「!

第一,沒想到李自成這麼厲害。李自成雖然出身農民,但畢竟是從屍山血海裡面爬出來的,經過十幾年戰爭洗禮,成長一員優秀的軍事將領;而崇禎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於軍事只能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因此兩人的軍事才能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李自成的這次北征只用了一招「劍出偏鋒」,就讓崇禎帝看似」完美「的計劃付諸流水。大軍渡過黃河後,李自成第一次分兵,他親率主力北上,攻打山西中部、北部,另一路由劉芳亮率領數萬人,攻取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北部一帶,然後在向北進軍河北中部、山東東部地區,切斷崇禎南遷之路。

李自成攻佔太原,他並沒有按照崇禎的設想,攻取河北中部,而是率主力揮師北上,直取大同、宣府;同時進行第二次分兵,派部將馬崇禧率領萬餘人,東出井陘,攻擊李建泰所部,同時再設出一道防線,攔截崇禎帝的南遷。此時的崇禎即便是想南遷,也已經無法動彈。

第二,沒想到民心、軍心已散。李自成率大軍北上時,除了在寧武關受到阻擾外,其他各地紛紛不戰而降,崇禎帝依仗的宣府、大同也是如此。李自成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明朝廷在京城西邊的防線輕鬆搞定。崇禎沒想到,此時軍心、民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其實這種變化在1643年孫傳庭敗亡之後,就已經悄然發生。

第三,沒想到勤王軍不來。當宣府、大同失陷的消息,傳到北京,崇禎這才意識到世態的嚴重性,他急忙下詔調遣兵馬入京勤王,但結果又讓他失望了。寧遠總兵吳三桂率軍踟躕不進;山東總兵劉澤清謊稱墜馬負傷,率軍南逃;密雲總兵唐通倒是來了,可直接率軍投入李自成的懷抱;至於江南的勤王軍也已經不可能來了,因為南北交通線已經被切斷,崇禎帝聖旨已經出不了北京城了。

應該說崇禎的計劃也並非完全沒有成效,因為當北京陷落時,保定還在明朝的手裡。但李自成劍出偏鋒,直接攻取宣、大地區,這讓崇禎帝措手不及。最終崇禎帝輸掉了一切,但他也用生命贏得了後世的尊重!

自古有不少的君王有過城破身亡的,但那都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像崇禎這樣有活路不走,非得尋死的傻瓜,真得算上「千古一帝」了。有人認為崇禎是明朝的好皇帝之一,我卻不知好在哪裡,先是聽讒言殺掉的大明的長城袁崇煥,後來乾脆自縊結束大明的社稷。大明亡於崇禎這樣的君主身上只能說是大明的悲哀,中華的悲哀。


推薦閱讀:

崇禎皇帝的不歸路(4)
明朝覆滅真相?松錦之戰滿族男丁只10萬 明朝沒有直接亡於崇禎與滿族 明朝直接亡於南明內耗 屠夫李自成張獻忠
一個偏遠山村現崇禎後裔,至今還拿出尚方寶劍作證
崇禎太子飄零何處
李自成打到北京,給崇禎挽救大明最後機會,崇禎卻錯失良機

TAG:明朝 | 挽回 | 命運 | 皇帝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