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些年,我們都有過沈佳宜

那些年,我們都有過沈佳宜

2012-01-27 13:23:03

歸檔在 書評影評 | 瀏覽 5834 次 | 評論 7 條

那些年,我們都有過沈佳宜

——謝謝你,《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

 

    沈佳宜改梳了馬尾辮,低頭微笑著,慢慢走過,用手輕捂一下嘴唇。美得像清泉流過。一群男孩子痴呆地看著她,都想像著她的髮型「為我而變」。

    這個場景讓我心裡酸酸的,有點嫉妒。中學時代的我,學習成績不足以吸引女孩,又不像某些調皮搗蛋的男孩能逗女生開心。普通導致被人忽視,那時候,沒有哪個女孩為我改變過髮型。想及此處,未免傷感。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女孩的名字叫沈佳宜,或者李佳宜、王佳宜,或者其他。也許由於懦弱而沒有敢去追過,但心裡大都曾經有過。

 

 

     一個老男人,眼神迷離地回憶起初戀。經常見到的這種場景,並不讓我感到做作,相反,我很感動。被別人感動,或者,被自己感動。(我覺得自己接下來寫的東西會很酸,我幹嘛要寫這些呢?)

    「戀愛中最美好的是曖昧的時候」。那時候的曖昧,無知而純情。不像成年人那挑逗式的曖昧。那些年,我們會為對方的一個眼神而興奮不已,也會為一句話而悄悄哭泣。

    中學時,男生會喜歡兩種女孩:漂亮的,成績好的。成績好的女孩氣焰都比較囂張。男生們議論起囂張的女孩,幾乎沒有什麼好話。其實,多數男生是希望以此促使其他男生討厭這個女孩,好給自己留出空間。這種小孩子的計謀,一般沒什麼效果。

    可惜,女孩子總是比同齡的男孩成熟很多,這種成熟讓男孩難以招架。大意如此。女孩子往往喜歡比自己年齡大一些的男生,甚至是大很多的男人。這讓男生很嫉妒,很鬱悶。如同電影最後,沈佳宜終究嫁給了一個老男人。

 

 

     這時候的沈佳宜,完全沒有了美感,不對,應該說是沒有了讓人心動的那種美感。少婦自有少婦之美,但我不大能欣賞當年女孩如今的少婦之美。對於當年的女孩,我是不變的蘿莉控。

   那時候,我們內心蠢蠢欲動而又缺乏勇氣。10年,20年,30年之後同學聚會,大家最熱衷的,就是說當年暗自喜歡哪個女孩。最好能上去擁抱一下,彌補當年的缺憾。

    台灣比大陸開放一些,他們即便不敢瘋狂去追哪個女孩,至少能經常跟那個女孩說說話。而我們當年,最興奮的,就是給哪個女孩傳個小紙條。如今的孩子,他們上學時可以跟女孩子說話,放學後可以發簡訊。他們很幸福,同時,也失去了傳紙條的出樂趣。

    敢寫小紙條,但很少有膽量去寫信。「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為你做的嫁衣?誰看了我給你寫的信,誰把它丟在風裡?」大陸這曲《同桌的你》讓我想像自己寫過的長一些的紙條就相當於一封信。

 

 

      無論什麼時候的男生,能被心儀的女生不斷地用圓珠筆捅後背,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很遺憾,我沒有被捅過。但我被心儀的女孩多次說過「你真笨」,「笨死了」。笨笨的我很享受。

    很遺憾,我心儀的女生沒有忘帶英語書。即便她忘記了,可能我也沒有勇氣去把我的書遞過去。不是怕老師批評,而是怕那個女孩笑話。如今看完了電影,我多希望自己當年曾經用英語書上演過英雄救美——男人永遠的夢想。

 

 

    後來我們考上了大學,坐著火車跑來跑去。可惜,沒有像他們這樣在鐵軌上走一段。兩個相互動心的人,各走一條鐵軌,想像著以後能一直走在同一軌道上。

    在一個下著小雨的季節,在一個剛剛熟悉的城市坐上火車,去到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去見當年那個女孩。至今想起這兩座城市,總是下雨的印象。

    總是想起那時的歌,比如,「面對面兩列火車,擦肩各奔東西,也算是命運註定,有相聚就有分離,歐,憂傷的一齣戲」。

     為了見心目中的沈佳宜,會花很長時間,在某個她可能會出現的地方傻傻地等待好長時間。其實,即便終於見了,也就是看一眼,說一兩句話而已。已經很滿足。

    很多青春電影,其實是拍給成年人看的。開啟成年人的回憶。將心比心,如果我們的孩子是沈佳宜,或者是追沈佳宜的男孩,請對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呵護。

 

   沈佳宜的形象,總是讓我想起奶茶MM,感覺他們有點相象:

 

 

     這張照片顯得很自然,很隨意。清純漂亮的女孩,加上背後隨意的男生、黑板、教室慣有的標語……每一次我的感覺都是「美得讓人心碎」。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還讓我想起同樣來自台灣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後者更虛幻唯美一些。輕舞飛揚那詩一樣的語言讓人流淚:

     如果我還有一天壽命,那天我要做你女友。  

     我還有一天的命嗎?。。沒有。

     所以,很可惜。我今生仍然不是你的女友。

 

     如果我有翅膀,我要從天堂飛下來看你。

     我有翅膀嗎?。。沒有。

     所以,很遺憾。我從此無法再看到你。

     

    如果把整個浴缸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焰。

    整個浴缸的水全都倒得出嗎?。。可以

    所以,是的。我愛你。。。

 

       《第一次親密接觸》讓我們在虛幻中感動。死亡與愛情碰在一起,往往能創造出讓人哭泣的效果。《那些年》,則更接近真實,更能喚起我們當年的記憶。從這個角度講,我更喜歡《那些年》。喜歡在平淡中的那份青春,那份遺憾,那份憂傷。

     青春的我們,有時真憂傷,有時故做憂傷。今天的我們,一直都是真的憂傷。

     我們回憶當年的女孩,其實也是在回憶我們自己的青春。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上大學之後比中學時少了一份清純,多了一份嫵媚。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如今只能在記憶中回味了。

     那些年,沒有哪個女孩為我改變過髮型。

     那些年,我干過太多的傻事。如果時光重新來過,我希望,我還能把那些傻事,再做一遍。

 


推薦閱讀: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李白?
我們的婚姻,該打多少分?
那個一年賣3億的包子鋪,又讓我們腦洞大開了!
判決之外,仍需吶喊!但是面對規則,我們選擇沉默!
3.8女權日 | 為了這一天,我們歷經艱辛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