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法在神經性皮炎中的應用

【導讀】最近小編也在治療一例神經性皮炎患者,用的正是刺血拔罐法。患者自述拔罐後頓時輕鬆,瘙癢也可以忍耐兩天。但兩三天過後還是很癢。所以,正如文中所提到的,本病很頑固,不好治療。其發病也是多方面的原因,應該綜合治療,找尋根本病機,內外治法結合才是治本之策。

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苔蘚樣變」,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以劇烈瘙癢及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為特徵,該病常反覆發作,纏綿難愈,一旦發作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精神因素、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飲食、局部刺激等諸多內外因素有關。

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神經性皮炎多是因風熱、濕熱蘊阻皮膚,或肝鬱化火,血虛風燥而致瘙癢。《內經》中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主神」的記載,說明古人早已認識到癢覺與人的心神有關,與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病名上中醫把此病稱為「攝領瘡」或「頑癬」。如《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雲:「攝領瘡如癬之類,生於頸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雲是衣領揩作,故名衣領瘡也」。又如《外科正宗》中記載:「牛皮癬如牛頸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對與此病的治療方法很多,現將中醫外治法在神經性皮炎中的應用綜述如下。

1 梅花針

1. 1 梅花針加灸或加拔罐

梅花針叩刺皮損至微出血後在叩刺部位行拔罐術後予灸法。黃冬娥等、宋玉華等用火罐留罐10~15 min,拭凈血跡後予皮損部分別貼棉灸或隔姜灸治療,總有效率為96. 19~100%。屈雲等在艾條懸灸後行閃罐,並留罐7~15min,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總有效率95. 65%。陳天韻梅花針叩刺皮損出血後行艾灸。胡津麗以皮膚針叩刺出血後塗以薑汁再行隔姜灸3~5壯,並配合體針印堂、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留針30 min,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共2療程,治療33例,總有效率100%。周佐濤等於皮損部用梅花針叩刺出血後,將脫脂棉扯成薄片如蟬翼狀,每片範圍不超過2 cm,用火柴將其點燃使之迅速從皮膚上一閃而過,共治42例,總有效率100%。

1. 2 叩刺出血加拔罐

用梅花針在皮損部叩刺出血後,在叩刺部位用拔罐法吸出血液。段引苗行罐,留置5~10 min後起罐。治療隔日1次, 5次為1療程,總有效率100%。嚴浩翔則用罐吸出20~30ml的瘀血, 3日1次,連續3次為1療程,總有效率60%。郝宏華認為除上法外,久病者應在陽陵泉、三陰交、血海、天樞、中脘、足三里、神門等穴位拔罐,與苦參和陳醋配好的藥液直接塗患處的方法交替使用,治療40例患者,總有效率100%。

1. 3 梅花針加灸加穴注

曾振秀採用梅花針從皮損向中心叩刺微出血後用艾條溫灸,並在病灶上、下、左、右各1穴用當歸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性皮炎52例,治療隔日1次6次為1療程,總有效率100%。

1. 4 梅花針加TDP照射加外塗

何敬敏用TDP照射加梅花針叩刺配合醋液外塗患處,治療31例,總有效率100%。

2 體針

2. 1 體針配合梅花針

胡瓊英以針刺曲池、足三里、大椎、風池、血海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29例,總有效率100%。王曉燕取血海、曲池、風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平補平瀉,留針30min,並用梅花針叩擊皮損以出血為度,每日1次, 10天為1療程,與中西藥組對比,總有效率90. 38%,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

2. 2 體針配合三棱針

孫書彥等以三棱針在皮損部位進行多點點刺,擠血數滴後選皮損嚴重部位圍刺,同時可針刺膈俞、膻中、足三里、曲池,用平補平瀉法治療35例,總有效率91. 4%。

2. 3 體針配合多法

盧澤強用頭皮針取頂顳後斜線(雙)、頂中線、額旁1線(雙),風濕化熱型配額旁2線,血虛風燥型配額中線,頭皮針均平刺,兩型患者分別用抽氣法、進氣法;體針在兩型患者中分別取風池、陰陵泉、太白、太淵與曲池、血海、三陰交、膈俞,均直刺,分別採用瀉法和補法;梅花針取阿是穴,在兩型患者中均適宜叩刺,而後加拔火罐3~5min。頭皮針、體針均留針15~20 min,拔罐後用自製的灸箱於阿是穴處施用艾灸10~15 min。頭皮針、體針、艾灸每日1次,梅花針拔罐2日1次。患者均用中藥液(木槿皮、土槿皮各30 g)浸泡於250ml 95%的酒精中, 1星期後使用)外塗阿是穴,每日2次, 10天1療程,總有效率95. 1%。

3 磁化針

盛麗等對磁化針治療神經性皮炎進行了臨床療效觀察,穴選風池、曲池、內關、足三里、豐隆,針刺得氣後,於曲池、內關、豐隆穴針柄上套磁化針器,留針30 min,每天1次,共2療程14天,總有效率85. 4%。

4 火針

潘書林等選用直徑為0. 80mm的火針,在患部周圍以2 cm左右等距離進行局部點灸,並在中心點灸1針,如皮損已呈苔蘚樣改變,瘙癢頑固而劇烈者,採取密刺法,治療隔3日1次, 15次為1療程, 2療程間隔5~7天,總有效率97. 8%。殷風新等運用中粗火針,密刺法,深度要穿透皮損部位的皮膚,而後拔罐,留罐3~5 min,控制出血量每次最多不超過10 ml隔3日治療1次, 10次為1療程, 3療程後評定療效,總有效率98%。

5 藥罐

姜慧晶等運用羌活、白附子、白芷、桑葉、菊花、刺蒺藜、白鮮皮、防風、茵陳、土茯苓等量用布包好投入鍋中煮沸,將竹罐投入沸騰的藥液中,使其充分預熱,然後趁熱撈出吸拔患處阿是穴、曲池、血海、風池穴上, 15 min後取下,隔日1次, 10次為1療程,治療30例,總有效率86. 7%。

6 灸法

6. 1 直接灸

曾志平以艾炷直接灸患處後塗抹自製「絲瓜葉膏」治療該病29例,總有效率93%。

6. 2 隔物灸

曠秋和運用隔蒜灸在皮損處進行治療並與0. 1%亞甲藍2 ml加2%普魯卡因5~10 ml患部皮下注射治療作對比,結果隔蒜灸總有效率為73%,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6. 3 發泡灸

姜雪原運用自製斑夏膏貼在皮損處,致水泡形成後除去藥膏,用注射器吸出水泡中的液體,並配合辨證給予中藥湯劑服用,每日1劑,總有效率為100%。蘇秀貞等將斑蝥浸於95%酒精中製成斑蝥酊劑塗抹患處致患處起泡,治療1~3次,總有效率83. 9%。

7 治療機理

7. 1 梅花針

梅花針叩刺可通過皮膚神經的調節作用,激發調節臟腑經絡功能,活血通絡,溫養經脈,改善皮損處的微循環,有利於炎症代謝物的吸收,抑制介質的合成與釋放,促進組織再生,提高患處皮膚免疫、抗炎作用,從而達到消炎、止癢的目的。

7. 2 灸法

灸法在治療本病所起的作用,不只是溫補,還起到解熱抗炎、引熱外出等瀉的作用,而隔蒜灸方法即有艾灸的溫經宣透作用,也有發泡灸的宣散解毒作用,還有大蒜的殺蟲解毒作用,貼棉灸有清泄熱毒壅滯、消腫止痛之功效,使毒氣隨火氣而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而隔姜灸通過局部熏灼熨燙,給人體以溫熱刺激,溫經通絡,調理氣血,通行十二經之力,以清理血中之邪熱,祛除蘊阻肌膚之風寒濕之邪。

7. 3 罐法

由於本病由熱毒蘊積、血熱血瘀等因素所致,因此在患處直接拔出瘀血,可起到清泄血分之邪熱、移毒瀉毒作用,並有增強其養血和血通經活絡之功。

7. 4 火針

火針能溫通經絡,行氣活血,使氣血旺盛,局部血運加速,改善局部皮膚的營養,加速其代謝,使皮損處瘀積的氣血得以消散,使病邪無處存留,促進了組織細胞的再生,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癢的目的。

8 討論

目前的臨床研究還暫時處於初級階段,大量的文章報導均屬於病例報告類型,報道對於皮損部的大小、位置以及皮損程度,皮損觸摸的軟硬情況的報道均不明確,對其瘙癢程度以及苔蘚化程度更缺乏確切資料。對於部分進行對比觀察的報導也未說明其分組、是否隨機、是否盲法等情況,從文獻報導可以看出,針灸治療神經性皮炎是有效的,但由於研究的不完善和不正規化,導致其結果的可信度並不高。由於本病的特點便是纏綿反覆且與季節、精神因素等各種因素有密切關係,所以應該根據疾病的特點制訂觀察指標。因此,如何對本病進行完善而規範化的科學臨床研究是一個值得深思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TAG:中醫 | 神經 | 神經性皮炎 | 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