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月6日花城歷 | 馬爾克斯:我們為何百年孤寂

3月6日·花城歷

馬爾克斯

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國立大學。1948年因內戰輟學,進入報界。五十年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 拉丁美洲的孤寂——  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演說

  • 〔哥倫比亞〕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 演講, 應小端 / 譯,本段為摘選,全文刊載於《花城》1983年第3期

我敢說引起瑞典皇家學院注意的,不僅是拉丁美洲的文學表現,還有這種異乎尋常的現實情況。

這種現實不是表現在紙上,而是活在我們內心,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死亡,都受這種現實情況的主宰。這種現實情況蘊育出一個充滿美麗與哀愁、難於滿足的創造力源泉。借著這種源泉,我這個流浪及念舊的哥倫比亞人,僥天之幸以濫竽充數的入選得獎,為呈現拉丁美洲的現實添加了一章作品。

在如此荒誕的現實里,充滿詩人和乞丐、音樂家和預言家、戰士和無賴、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要呈現這種現實,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想像力,因為我們最大的問題,正是找不到一種方式來使人們相信我們真實生活的情況。

諸位朋友,這正是我們孤寂的關鍵所在。

  • 爆發與反響——關於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 作者 舒大沅,本文為摘選,全文刊載於《花城》1983年第3期。

—九二八年三月六日,哥倫比亞共和國馬格達雷那省北臨加勒比海的熱帶小鎮阿拉卡塔卡,有一戶普通的人家添了個頭生兒子。在這塊盛產咖啡、稻穀、香蕉、甘蔗和綠寶石的疆土內,社會結構卻閉塞而落後,盲目生育導致人口出生率高至千分之三十以上,通常由於患傷寒、痢疾、破傷風和營養不足,竟使鄉村地區的嬰兒死亡率達到千分之四百。因此,這個男嬰的出世或其後可能發生的夭折,當然是不會令人覺得稀罕的。何況,他的父親默默無聞,以當報務員和醫生為職業,他的母親也象大多數哥倫比亞主婦一樣連續生育,讓他後來有了十五個弟妹。他呱呱墜地不久,就被寄養在外祖父家。耿直而倔強的外祖父作為參加過一八九九年至—九〇二年殘酷內戰的退役上校,雖然頗受鄰人敬重,但晚最寂寞失意,時常牢騷滿腹,喜歡回憶那些漂逝了的歲月,聊以自慰外祖母則愛講述印地安神話和各種傳奇故事,以及她與死去的親人聚談的神秘情形。在這兩位古怪老人的掌上膝下廝混過去的童年生活,教他最初體味到孤寂給人生施加的折磨,也養成了展開思想的雙翅飛往幻境的興趣。

△ 加西亞·馬爾克斯故居

阿拉卡塔卡的居民們決沒有預料到,這個孩子成年之後,在他的中篇小說《枯枝敗葉》(又譯作《落葉》)、短篇小說《格蘭德大媽的葬禮》和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又譯作《一百年的孤寂》)中,以故鄉小鎮為原型,描敘了一個令人驚異的村落「馬孔多」(又譯作「馬康多」)的百年興衰史。尤其是一九六七年發表的《百年孤獨》,竟然轟動了歐美兩大洲,造成了西班牙語文學界的一場「地震」,十多年間再版百餘次,且被翻譯成三十幾種文宇,發行一千萬冊以上,為拉丁美洲文學贏得了世界聲譽,從而使他在一九八二年十月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的諾貝爾文學獎,世界文學史也不能不載入他的名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1967年西班牙語版初版封面

儘管國際上許多文學評論家稱讚《百年孤獨》是二十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將它譽為當代的《堂·吉訶德》馬爾克斯本人也被他們認為是「繼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天才們之後,繼巴勃羅·聶魯達之後最偉大的天才」,甚至說「他對西班牙語的貢獻比塞萬提斯還要大」,充分肯定了他進入世界作家行列的資格,但馬爾克斯並不想陶醉在自己的輝煌業績之中,從他的領獎演說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最關心的仍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命運,是如何打破「拉丁美洲的孤寂」的境況。

馬爾克斯是一位博學而多產的作家。他七歲時便能閱讀《一千零一夜》,十二歲隨全家遷居首都波哥大,在耶穌會教會學校念書,十八歲入哥倫比亞國立大學攻讀法律(這是當時普通青年進入社會上層的捷徑),稍後又到卡塔赫納大學轉學新聞。一九四八年四月九日,著名的自由黨左翼領袖豪爾赫·埃利塞爾·蓋坦在前往自由黨報紙《時代報》辦公室接見古巴的菲德爾·卡斯特羅等拉美反帝學生代表大會的代表時,半途中被刺客殺害,由此導致了哥倫比亞當代史上最重要、最聳人聽聞的「波哥大事件」:自由黨與保守黨展開劇烈混戰,幾乎將首都夷為廢墟,餘波延至一九六二年,傷亡者達二十萬。

那時已加入自由黨的馬爾克斯不得不停止學業,並為自由黨喉舌《旁觀者報》(又譯作《觀察家報》或《目擊者報》)工作。他的十幾篇早期小說都是在這家報紙上發表的。一九五五年,《旁觀者報》派他任駐歐洲記者,使他在法國、英國、義大利親歷了歐洲文明的薰陶,還採訪過東歐的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一九五七年,任該報駐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記者。一九五九年,改任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駐波哥大聯絡處負責人。一九六〇年,任該社駐聯合國記者。一九六一年後,到墨西哥從事新聞、時事評論、電影編劇和小說創作等項活動。迄今還住在墨西哥城。馬爾克斯從學生時代開始寫作小說,進入報界後更加刻苦筆耕。他的重要作品除了《枯枝敗葉》(1955)和《百年孤獨》(1967),還有中篇小說《惡時辰》(1961)、《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1),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1975),短篇小說集《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以及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82)。

哥倫比亞殖民地時期的文化傳統,給了它以「南美洲的雅典」的稱號,浪漫主義在作家們中間有著深厚的勢力,馬爾克斯自然要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他所使用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即帶有濃烈的浪漫色彩。馬爾克斯在創作過程中還吸取了卡夫卡、喬依斯、福克納、海明威等歐美現代派文學大師的某些哲理性觀點和表現技巧。馬爾克斯努力開拓拉丁美洲文學的新路,終能趕超前賢,推出《百年孤獨》,與墨西哥作家胡安·魯爾弗的名著《佩德羅·巴拉莫》並列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經典作品。

馬爾克斯的主要小說化現實為幻境而不失其真,常常運用時空錯置、交叉獨白的結構,追求類似於巴托克弦樂四重奏里的對稱和畢加索立體主義繪畫的表現效果。他似乎將時空視作膠凍般的東西,可以隨意掰開,把過去、現在和未來重新加以各種組合。他喜歡混淆人鬼界限,讓氛圍顯得若夢若真。他善於施展準確、簡約而精彩的白描,使貫串於人物動作線的一個個小場景的變換節奏相當快,決無巴爾扎克式的贅述。他的語言幽默俏皮,隱喻深廣,詭譎多變,又有十分嚴肅的底蘊,敢對拉美社會的落後習俗和反動統治者的劣跡極盡抨擊之能事,筆鋒犀利,入木三分。他創造了人類在自我欣賞和自我完善的不斷選擇中值得驕傲的新的精神能力,並以此嘲笑著作繭自縛而又妄自尊大的守舊者。馬爾克斯的文學成就受到國際文壇的高度重視,曾使他獲得哥倫比亞全國文學家和藝術家協會獎、美國埃索石油公司在波哥大舉辦的埃索獎、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文學獎,並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稱號,還應邀擔任了法國——西班牙語國家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馬爾克斯身負殊榮而不驕奢,拒絕接受自己作品的巨額版稅。他熱愛祖國,堅持人道主義立場,始終為窮人和弱者仗義執言。他對為變革社會而淪入官方監獄的拉美各國政治犯寄予真誠的同情和抜助。他對智利前總統阿連德頗有好感,曾為阿連德的被害舉行過長達五年的「文學罷工」,以抗議超級大國干涉拉丁美洲內政所帶來的罪孽。可見,馬爾克斯不僅是優秀的作家,更是嫉惡如仇的戰士。

馬爾克斯在沉默中爆發了,反響是非常熱烈的,因為他的作品獨特地表現了人類迄今未曾擺脫的某些異化狀況,並且譴責了這些狀況,要求改變它們。可惜,過去我國對拉丁美洲現代文學的譯介工作做得較差,國內很多讀者不知馬爾克斯其人。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幾年,包括他在內的許多拉美作家的作品進入了我們的新華書店、圖書館和私人書架。中國人民與拉丁美洲人民的精神聯繫愈來愈緊密了。有志於刷新我國文藝創作記錄的後起之秀們,一定可以從馬爾克斯的創作道路得到激勵和啟示,至少在藝術形式上,會產生突破舊套的衝動。

關注《花城》雜誌

獨立精神  人文立場  新銳主張


推薦閱讀:

土豪,我們做朋友好不好。土豪笑話段子大全
我們的婚姻,該打多少分?
我們的錢包原來是這樣丟失的 (抓拍小偷行竊瞬間)
新觀察:我們其實最願意為貪官設想
VR/AR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賣車?

TAG: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