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餐後血糖還是飆升,為什麼你的500和1800原則不管用?

      傳說中的500和1800原則

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朋友可能會聽過控糖達人說,餐前大劑量不能靠蒙,得計算。很多公眾賬號或者控糖書籍會帶你了解傳說中的「500原則」和「1800原則」。比如像這樣:

根本不管用,為什麼?

糖友抱怨說,我按照這個公式計算了,端午節吃個粽子,餐後血糖還是飆升。這個公式不管用嘛!

其實公式部分管用,只是不一定適合你。簡單粗暴的公式並沒有考慮你的體重、胰島素總劑量(total daily dose,TDD)以及你最近的血糖控制情況。只要用速效胰島素,每個人吃一個粽子用的胰島素量都是一樣的,你信嗎?

只有找對了屬於你的胰島素碳水比值(ICR)和胰島素敏感係數(ISF),你才能有效而準確地計算餐前大劑量,做一個「略知血糖走勢」的神算手。不然,一切公式都是浮雲,可能還不如按照經驗來打。

我的ICR和ISF在哪裡?

如果控糖時間長了,糖友自己應該也有感受,一個人的ICR和ISF根本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波動的。

同一個人同一天裡面,在攝入同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早上用的胰島素量可能最多,中午可能相對最少。

同一個人同一天裡面,下降同樣血糖值所需要的矯正劑量,晚上用量可能會比白天小。

同一個人,如果最近血糖控制情況不佳,那麼即使吃的和往常一樣,也需要比往常更多的胰島素用量。

那我的ICR和ISF到底在哪裡?

只有先標定能夠維持血糖相對平穩的基礎量。

如果你的總劑量因為糾正高血糖老在變化,基礎量沒辦法維持血糖穩定的話,找到正確的ICR和ISF就會變得很困難。

怎麼做,才能做個快樂的吃貨?

這部分我們用一個實例來告訴您怎麼吃怎麼打。還在對端午節的粽子耿耿於懷嗎?我們就用粽子來舉例,當然你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如果你想吃粽子,或者你想吃其他你很害怕血糖飆升但又特別愛的高升糖食物,這個例子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感謝我們的用戶杜老(一個特別可愛的老先生)願意分享他的血糖數據用於本篇文章的撰寫。

杜老是一個南方人,愛吃糯米的粽子,雖然帶著胰島素泵,但他知道糯米做的東西血糖會飆升的,所以不敢輕易嘗試。端午節那天老伴熱了個粽子,他就默默的吃了一小口就停下了。

糖友都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和身邊的人一樣,想吃一些有著自己「專屬美食情懷」的東西。是的,這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這些東西不是飲食常規,但可能仍是我們割捨不下的「小癖好」。無論是使用胰島素筆還是胰島素泵,找一個最合適的方案去嘗試吧。

碳水總量算準確

碳水化合物總量的估算準了,才能打對大劑量。糖類密度是非常實用的單位,意思是一克食物含有多少克碳水化合物。

食物的碳水化合物量= 食物重量*糖類密度

查碳水計數器,粽子的糖類密度是0.31g/g。如果吃一個拳頭大小粽子(約200g,可用食物秤稱一下是最準確的,熟重剝皮稱),那麼碳水化合物總量= 200*0.31=62克。

大劑量施打時間做調整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吃普通食物(中等升糖水平),我們的血糖高峰大概出現在餐後1-1.5個小時。可是如果我們吃像粽子、甜點這樣的高升糖食物,峰值就會提前出現(在餐後1個小時之內)。

我們餐時大劑量用的速效胰島素起效時間一般5-15分鐘,峰值時間大概在60到90分鐘,對付中升糖食物理論上沒問題,因為兩個峰值基本重疊。如果對付高升糖食物,速效胰島素的高峰很有可能晚於血糖高峰。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你可能已經想到了,對了,我們可以根據餐前血糖水平和食物本身的升糖指數來調整大劑量施打時間。下面這個圖表幫助你來確定調整的時間。

餐前半小時來點小蛋白

這是輕糖生活附贈給大家的額外秘籍:在餐前半小時來一點蛋白質食物可以幫忙控制餐後高峰。理由嘛,簡單說四個字「先來後到」:)。什麼樣的食物合適?舉個栗子,一個白煮蛋或者一杯希臘酸奶。

杜老的粽子計劃對應的餐前大劑量方案是這樣的:起床測血糖,打計算好的大劑量,吃白煮蛋,然後刷牙洗臉熱粽子做西紅柿湯,20分鐘以後開吃。

我們發現峰值杜老吃完兩個粽子之後的峰值是10(不超過11我們認為非常理想),出現在餐後一個小時45分種左右(也比較理想,沒有太靠前出現),最後在餐後四小時回到餐前水平,整個過程都符合預期。

70%知識積累 + 30%經驗總結

在血糖自我管理的路上,你可能有羨慕過為什麼那些「控糖達人」的血糖會這麼平穩,期待經驗傳授。

輕糖生活會用事實案例告訴大家:系統的控糖知識學習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掌握了原理和原則,你就可以成為自己的專家,給自己調整胰島素泵這件事,世界上沒有人比你自己做的更好。你才是自己身體的第一責任人。

你確實同樣需要經驗,但你需要更多的並不是別人的經驗,而是通過自己嘗試得到的「經驗」。

「像胰腺一樣思考」課程內容

  1. 調整基礎率,看到傳說中的水平線

  2. 拋開500/1800,你的ICR和ISF在這

  3. 矯正劑量怎麼打

  4. 臨時基礎率調整

  5. 高級碳水化合物計數技巧

  6. 偶爾放縱,怎樣控制餐後高峰

  7. 帶泵運動指導

  8. 個性化問題解答

推薦閱讀:

血糖各階段分級,看看你在哪一級
低血糖昏迷怎麼辦
檢查空腹血糖前喝水會有影響嗎
減肥成功的前提:控制血糖平穩
體重和血糖 志明與春嬌

TAG:原則 | 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