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0四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0四集) 2012/9/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二頁,我們從第四行科題看起,「踴躍禮念」,這是末後的一段。請看經文:
【阿難及諸菩薩眾等。皆大歡喜。踴躍作禮。以頭著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念老的註解告訴我們,『阿難及諸菩薩眾等』,這個眾裡頭有聲聞、有緣覺、有天人,還有八部護法神等。「阿難當機」。本經當機是兩個人,前半部是阿難,後半部是彌勒菩薩。這兩位上首含義都非常深,阿難是啟請大教,代表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一切眾生啟請這個法門,我們在第三品裡面看到的;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的教主,是繼承釋迦牟尼佛之後,賢劫第五尊應身的佛陀,與這個法門關係非常密切。彌勒做上首,我們就肯定將來他下生到這個世間,必定是弘揚這個法門,救度一切眾生肯定是以這個法門為主。正是像善導大師所說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意思很深,如來不是說釋迦佛一個人,所有一切如來出現在世間;也不一定在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一切諸佛應化在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就是宣傳阿彌陀佛,介紹大家往生極樂世界,到那邊去成就。
這個示現給我們看的,我們要細心觀察,要了解他示現的真實義,我們就得受用。這個示現裡頭呈現一個什麼?大公無私,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把所有一切功德推向給阿彌陀佛。並不是說阿彌陀佛做這樣事情,我們也是諸佛,我也可以做,你也可以做,他也可以做,那這就競爭、就鬥爭了,不是的。你看諸佛如來,只要你肯做,你一個人做,做得很好,大家全部都歸功於你,讓你來帶頭,一切諸佛來協助。諸佛怎麼協助?示現在各個世間講經教學,勸導大家往生凈土,這就是諸佛協助。像釋迦牟尼佛協助,你看多次宣講凈土經論,真的希望每個人都認識這個法門、都了解這個法門、都相信這個法門、都修這個法門,就成就了,不必要受很多辛苦。任何一個法門都要吃苦頭,斷煩惱、消業障,煩惱不斷、業障不消是不能往生的。凈宗帶業往生,一定要了解帶業真正的含義,帶舊業不帶新業。舊業是什麼?沒有遇到佛法之前,不知道造的,這個可以帶。接觸佛法之後,認識凈土之後再造業,這不能帶,這講不過去。真正慈悲!
今天的社會不是局部的,是全世界的,誰不造罪業?只有極少數真正修行人、真正明白人(這個明白最重要明白因果),他不造業,絕大多數的人都造業,社會整個風氣如是。有人問我如何解決這社會問題,我說不必問我,湯恩比已經說出來了,這是英國人,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講什麼?大家聽到孔孟學說,就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這正常現象;提到大乘一定想到《華嚴》、《法華》、《般若》、法相,想到這些,這都是正常的。正常的是好,那是儒佛的花果,美不勝收。學習的這些人,對湯恩比的話敢不敢相信?半信半疑,我們經歷過。我兩次訪問倫敦,跟英國漢學系學漢學的這些同學們、這些教授們交流,我就把湯恩比的話提出來,他們的反應是沉默,不說話,既不反對也不表示贊成,這也是正常現象。最後我告訴大家,我說湯恩比的話沒說錯,我們對他的話認知有問題,我們錯解了他的意思。孔孟這個花果從哪來的?花果從枝條上生的;枝從哪裡來的?枝從條長出來的;條從哪裡來的?條從干長出來的;干從哪來的?干從本;本從哪裡?本有根。就像棵樹木一樣,你慢慢找,找到根,找到根就明白了。
孔孟的根是什麼?孔子一生的學說不離仁,「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人家成為大聖人,一生守住一個字,永遠不改變,成仁取義是孔孟學說的核心。夫子之道,這個道是什麼?他走的路。這道是什麼?《論語》上說得好,「忠恕而已矣」。忠是什麼?忠就是至誠,佛法講的菩提心。忠這個字,它是會意的,心裏面一個中,不偏不邪,這叫忠。恕,原諒一切造作不善罪業的人。為什麼?他沒學過,不知者不能責怪。今天世間人造作嚴重罪過他不知道,他要知道他就不會造了,沒人教他。忠恕之道在我們本經上有,佛對於這些眾生有憐憫心,說他們這些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今天幹什麼罪業都不要責怪他。佛菩薩不責怪他,聖賢人不責怪他,那他造的有沒有罪?有,因果不能逃避,造什麼樣因有什麼樣的果報。這不是佛菩薩加給他的,也不是聖賢加給他的,也不是上帝加給他的,也不是閻羅王加給他的,是什麼?他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這一點辦法都沒有,自作自受!罪業能不能化解?能,大乘佛法有徹底化解的方法,就在這部經上。只要對凈土真信,真願意求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罪業統統能化解。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經講到這個地方,阿難以及與會所有大眾,你看都在那裡作禮、磕頭、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所以要認識這句名號,這句名號叫萬德洪名,念一聲佛號就具足萬德。要用什麼心念?真誠心念,真誠到極處就起作用。不誠,有口無心,那個沒有用,那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這一生當中得不到利益。什麼時候有真誠心,什麼時候利益就現前,這不能不知道。所以這個經不能不細講,不能不認真學習。這句阿彌陀佛包括一切佛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阿彌陀佛的,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之法都在這一部經裡頭,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前面我們剛剛說過,好像昨天早晨,我們讀這個經文深深體會。事實真相在禪宗叫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大乘叫深解義趣,願解如來真實義。深解不能靠意識,意識沒有辦法,意識是妄念、是妄心,妄心怎麼能懂得真實?妄心只能得到知識,學佛能得到知識,經典里的知識,不開智慧。真心開智慧,用真心來讀誦會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起這個作用,用妄心不起這個作用。妄心是世間所謂記問之學,你看得多,你記的東西很多、很豐富,能講得天花亂墜,也能幫助你著作等身;你能寫,寫上幾百萬字的著作,知識,不是智慧。那是世法,不是佛法,爭取世間名聞利養有用處,你能辦得到,了生死出三界不行,完全用不上,這點不能不知道。我們學佛到底是為什麼?為世間名聞利養最好不要用佛法做為手段,為什麼?以佛法做為手段這是褻瀆,這是有罪的。為什麼?讓社會一般大眾誤會,原來這就是佛法。你把一切眾生引到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去,把佛法的知識當作智慧,錯了,把研究經教以為是修行也錯了;佛法一定要走戒定慧的道路,不走戒定慧的不是佛法,這總得搞清楚、搞明白。
戒定慧三學是大乘佛法建立的,佛法傳到中國,這種方法儒接受了,儒家也講戒定慧,道家也講戒定慧。而戒定慧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遵守的一條道路,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經教,《四十華嚴》經題裡面,就是玄義裡頭,清涼大師說過,這話是世尊的話,他當年在世跟大家說,他一生所說的法不是自己的,全是古佛如來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如來所說經教上多加一個字。比孔子的態度還要嚴肅,孔子只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釋迦牟尼佛居然說出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真的是假的?真的。為什麼?諸佛如來都明心見性,你也明心見性,你所說的跟他說的是一樣的。明心見性,這東西你親眼看見過,他也親眼看見過,大家說的不都是一樣的嗎?所以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真話!不是謙虛,一絲毫謙虛沒有,也沒有誇張,這真語者、如語者,事實真相確實如此。所以你要問這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你問他有什麼?他什麼也沒有,跟你說的是真話。你悟的什麼?不都在面前!沒有絲毫秘密。
自性在哪裡?自性無處不在,自性無時不在。明白的人,它就在眼前,而且得受用;不明白的人,它也在眼前,它並沒有迴避他,但是你不知道,你不認識它,所以你會做許許多多錯事。這些過失一定要自己承當,沒有人能代替的。覺悟的人,一定是隨順自性。自性是什麼?我昨天說得很清楚,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四科是自性,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那就是自性,不要人教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而且都把它做出來。大乘佛法是自性,你要問自性是什麼?十善、六和、四無量心、六波羅蜜,也四樣。這四樣,十善是根;中國傳統這四樣,五常是根,五常跟佛法裡面講十善業道幾乎完全相同。五常,仁義禮智信,跟佛法的五戒對應,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後面信不妄語,完全對應。本經把五戒裡面的不飲酒開出不貪、不瞋、不痴,把不妄語裡面開之為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就是十善業道,這是根本!沒有這個根,其他德行你做不到。這個根得從小紮起,中國人講胎教,小孩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紮根教育,學什麼?就學這個,這叫根本戒。這個根紮好了,以後就成聖、成賢,成菩薩、成佛,這他有分;不在這個根上下手全是假的。
前幾天清華大學有些人來訪問,他們在做扶貧工作,也辦學校。我跟他講,物質上的貧乏不可怕,精神上的貧乏是最可怕的,扶貧要重視精神教育,要重視聖賢教育。十幾年前,我們在提倡《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儒釋道的三個根。北京有些學者到香港來看我,問我為什麼要提倡《弟子規》,儒釋道的東西,精華的東西太多了,好像我找這個都是沒有人要的,甚至於他們說這是教小朋友的,這沒用的東西。講教小朋友這話講得沒錯,說沒有用,這話值得商榷。我回答他們,我舉了個比喻,譬如我們這擺個天平,天平這一邊是《弟子規》,這一邊放的是五經、十三經,甚至於《四庫全書》一大堆,我說它在天平上是平等的。他聽了我的話非常疑惑,他不能理解。然後我就告訴他,儒家所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就是這一堆;《弟子規》呢?篤行。如果這一大堆到最後都不能篤行,不就等於零!還不如《弟子規》。《弟子規》起作用時,他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個裡頭沒有。所以這邊是學問,這邊是落實,知行要合一;知,不行沒有用,還不如能行他不知,這有好處。這他聽懂了,行重要!孔老夫子做到了,你看他處事待人的態度,這是他的學生說的,夫子待人接物表現出的德行,溫良恭儉讓。我們讀孔子書的,學儒的,這五個字有沒有?如果沒有,那就不如天平上這一份《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比不上!這一千零八十個字,總共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做到了,別人都讚歎你;你沒有做到,你再好的學問,人家也瞧不起你。「能說不能行」,連修無師都說,「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說到一定要做到。
我今天早晨跟幾個同學說,真正要傳凈土宗、要修凈土宗,我們這一代的人,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教我的時候告訴我,他說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我介紹一個老師給你,你好好跟他去學。那是誰?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往生了,不在了,印光大師的書在。當時他就把《印光大師文鈔》正編跟續編,那個時候只有這兩部,一共四冊,現在有全集了,那個時候只有這兩編。六十年前,叫我讀《文鈔》,依照《文鈔》裡面所說的去落實,真管用。老師沒有限制我們要讀多少遍數,我們自己也就疏忽了,讀的遍數不多,我大概只看了三遍,不夠,我今天勸別的同學至少要看三十遍。如果背誦,背《菁華錄》好,因為那是《印光大師文鈔》的治要,從它那裡節錄出來的,就像《群書治要》一樣,那份東西可以要背誦,最好能背誦。時時刻刻來檢點自己,改正毛病,這叫真修,這管用。
《無量壽經》,真正弘揚凈土宗,這部書一定要能背下來,至少要熟讀一千遍。我曾經遇到一個居士,大概那個時候他將近五十歲,非常發憤,用了好幾年的時間,他讀了六千遍,會背了。他天分不高,記憶力也並不很好,你想想看,念到六千遍才背下來,毅力可嘉,這不能不佩服他,鍥而不捨,就這一部經。背是學習第一個關口,這一關通過之後,下面第二個是解,如果不解不得受用。解了之後要落實到行,從行裡面去證。都要熟透!你真的要萬緣放下,嗜好太多,樣樣都想學那就不行,為什麼?你的精力、你的時間全分散了;分散了,縱然你有很好的天分,你所學的是知識。為什麼?戒定慧三個字你都沒有,你也不可能有。在社會上做一個佛學家可以,做個佛學的學者、大學教授,像我們在倫敦看到的漢學系的教授,這個沒有問題,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做為名教授,做為名漢學家,於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你問他佛法,他給你講得頭頭是道,那是學術。
今天佛教在這個社會,有很多人問我,我說至少有六種形式,不同的形式,在這個社會上。第一種,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沒有了,像印光大師這些人承傳的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第二種變質了,宗教的佛教,這個很普遍。釋迦牟尼佛的佛教本來不是宗教,本來是教育,我稱它為佛陀的教育,它變質了。第三種就是學校裡面所學的,教學的,學術的佛教,所謂佛學,把經典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多半在哲學系裡頭開課,佛經哲學,這第三種的。第四種這是最新的、最近的,佛教變成觀光旅遊,寺院庵堂變成了名勝古迹,這在中國很盛行,在外國也不例外。第五種,企業的佛教,佛教興辦企業,在世界各國道場很多,就像分店一樣,企業化了。最後一種,邪教的佛教。我們要認識清楚,這麼多種,都打著佛教的名號,到底是誰真誰假。
我還聽說(有人跟我講),大概海內外都有這個情形,有同學來介紹,介紹人跟我見面、跟我照相,要我寫幾個字送給他,聽說都要花錢的。也許說法師會要用錢,那錢都在他手上去了。這種行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德一個字都沒有了,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真正所謂是利令智昏,怎麼會幹出這種事情來?這些事情早年我就聽說,我也做過好幾次的聲明,希望同學們不要送錢給我,有人說我要錢全是假的,大概錢都被他們拿去了,你們都被騙了。學佛的人怎麼能幹這種事情?這真的叫不怕因果。造這種罪業,如果不認真懺悔,果報都在地獄,何必!這是真正叫不自愛。為的是什麼?小名小利。
我相信我們道場人都不是要錢的。我們的道場,我這一生當中最信得過的,是台灣台北的佛陀教育基金會,這個會是我建立的。這裡面的工作人員跟我都差不多將近三十年,老朋友了,個個清白,不要名、不要利,全心全力為大乘佛法服務。小乘找我們,密宗找我們,我們也兼顧,我們有力量都會盡責盡分。我們做的事情就一樣,印送經書。印送經書,人家捐給我們的錢我們都有收據,我們沒飯吃也不可以拿這個錢來花,那是背因果的。人家委託我們希望做什麼,這個錢一定拿去做什麼,不可以做別的用途,這我們做到了。就這一家,這我敢保證的,其他道場我不敢保證,那裡面有為非作歹的,他自己負責任。佛陀教育基金會成立三十多年,我們還就那一點點房子,沒有擴充,工作人員不多,住得很擠,大家都滿心的歡喜。這是什麼?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明了因果報應,相信因果,不敢有惡念,不敢有錯誤的行為。世間我們什麼都不要,我們這些人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就這一個願望,所以萬緣能夠放得下。希望同學們好好念佛、好好聽經,現在聽經很容易,網路、衛星可以收到,我們的衛星電視用網路的網址也能收到,非常方便。想到香港來看看我,還被人家把錢騙去了,這是錯誤的。在電視機屏幕上我們天天見面,何必要到香港來?旅途辛苦還不算,還受人騙、還上當,還叫別人造罪業。別人造罪業雖然是他自作自受,但是我們給他做增上緣,我們也有過失,我們不想來香港,他就沒有這個機會。我寫的字是寫了一些,現在在網路上都有,大家可以下載,寫的無非是警惕的話,提醒我們自己的話,沒有別的。所以我們讀這些經文感慨很多。
這些大眾真的是蒙恩睹瑞(瑞相),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以及菩薩大眾圍繞,看到這個怎麼能不五體投地?自自然然的,這個相現前你會五體投地,你會至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地方,『阿彌陀三藐三佛陀』,這是梵文音譯,下面有註解。「三藐三佛陀」,這是梵文的音,三翻成中國字叫正,藐翻作等,平等的等,佛陀翻作正覺。三佛陀,三翻作正,佛陀的意思是覺,就是正等正覺。舊譯翻成「正遍知」,新譯翻成「等正覺」,就是正等正覺,這是佛的十號當中第三號。「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就是六字洪名,我們今天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完全相同。以清凈心、真誠心念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同修有很多人告訴我,念佛念了很久,心還是很亂,沒有辦法攝心。這個問題不是現在才有,古人也有。印光大師有很好的開示,教導我們為什麼念佛念力不能集中?是我們沒有真誠心;真誠到極處,念力就集中,不會有妄想雜念夾雜。大勢至菩薩講得好,你看在念佛之前先叫你都攝六根,攝是收心。孟子也講過,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心都往外跑,眼往色上跑,耳往聲上跑,鼻往香上跑,舌往味上跑,它都往外跑,你要把它收回來。觀世音菩薩他有本事,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修耳根圓通,他的耳不聽外面的,聽裡面的。耳聞,聞裡面什麼?裡面聞自性。念佛法門確實就是反聞聞自性。什麼是自性?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自性的德號,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名號。世尊為我們解釋為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是表空間,無量壽是表時間,時空之內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統攝一切,它怎麼不是自性?
印老教給我們,他說古人德行厚、妄念少,心細,所以一般念佛他就得力,功夫就得力。現在人心思很亂、妄念很多,外面的誘惑力量非常強大。印祖指他自己,他說他不是上上根人,下根,他自己承認他是下根,那怎麼念法?他有個十念法,不用念珠,用念珠分心,用真誠恭敬心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都行,就是念十句。十句,心裡頭每一句都記得很清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管念多少都是從一到十,這個方法可以攝心、可以養性,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這種念法跟禪定的功夫很接近,就是讓心不散亂。佛號從心裡生出來,從口裡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這樣就能夠攝心,而且一句一句很清楚。
如果十句覺得困難,可以分為兩段,這兩段,第一段從一到五,第二段從六到十;不能從一到五,又從一到五,這個不行。再不能夠攝受的話用三段,三三四,三三四一定也是要記得,第一個是一二三,第二是四五六,第三個是七八九十。清清楚楚,你就沒有時間去想別的事情,這樣子妄想雜念不容易進來。一天念得愈多愈好,隨時隨地都可以念。千萬不要用念珠,念珠撥珠的時候分心,這個不分心,精神完全能集中,這方法好!關鍵就是一定是一到十,再從一到十,永遠是一到十,分三次、分兩次都行,一次最好。有一個妄念進來就斷掉了、就破壞了;破壞,再從一開始,養成習慣好!他自己在《文鈔》里講,他用這個方法非常得力,這我們可以效法,這個不難。但是要成就,關鍵還是在放得下,不能萬緣放下非常可惜,這一生不能往生。你對世間,你搞名利,做了全世界的大法王,最後還搞六道輪迴。世間人尊重你、禮拜你,到地獄沒有人尊重你,也沒有人禮拜你,連小鬼都欺負你。世間的歲月很短,地獄的時間很長,人只有想到地獄苦,真誠心才能生起來。所以不相信有地獄、不相信有因果的人,這個人誠心永遠生不起來。
唐太宗為我們示現的這個光碟,他自己說,他希望他的光碟廣泛流通,能度很多人。讓我們看看身為帝王,而且在歷史上是個好帝王,大家沒有不尊敬、沒有不讚歎的,還是墮無間地獄,你想想這個事情多可怕。他護持佛法,當代這些高僧大德都封為國師。他不是不懂,經教他也聽,譯館翻譯經典他也常常去看,為什麼還墮地獄?他有信、他有解,他沒有行;他懂得,沒做到。雖然是佛門護法,也是宗教裡面的護法,在他的時代,基督教傳到中國,伊斯蘭教傳到中國,他都下令為他們建教堂,聽他們的經典,對宗教一律平等看待,還墮地獄。這次能離開地獄,得力於《群書治要》重現在人間,這是他的功德,他告訴我們,這本書能救全世界。所以我把它比喻,四天王當中廣目天王,廣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龍,龍代表善變,今天這個社會變化太大了,真的像龍,龍蛇,會變;可是另外一隻手拿了個珠,那個珠是什麼?不變。以不變應萬變,取這個意思,你才能夠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諧。這個珠就是《群書治要》。所以我告訴很多外國朋友,我把這本書介紹給他們,這套書是中國智慧的精華,它裡面的內容包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世界上古往今來每一個政治家他們所嚮往的,這些智慧、理念、經驗、方法、效果全在這書裡頭,真是寶!修身之寶、齊家之寶。
今天的家可以解釋作團體,你有個公司,那就是個家,你有個團體、有個組織,這就很像中國過去古時候的家。你能治家就能治國;你能治國,你才能幫助化解國際上這些衝突,促進國際社會的安定和諧。這部東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只有五十萬字。今天講管理,學管理必讀這部書,不能不讀,你才能把人管好,人管好了事就管好了。那在今天的社會,中國傳統的東西學什麼?對症下藥就是這部書,這服藥非常有效,等到你健康恢復了你再去讀別的。中國東西太多、太豐富了,大乘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決定不虛。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六道沾恩」。請看經文: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念老的註解,「右段經文復明」,就是再明了、再說明阿彌陀佛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之成就」。這一品,「禮佛現光」,我們在這段經文看到了,阿難跟一切大眾禮拜阿彌陀佛,禮拜極樂世界的聖眾,看到佛光,佛放光明,看到極樂世界樹木花草沒有一樣不放光的。「願文中」,這是第十四願裡面說的,「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光有這麼大的威力,有這麼多的好處,能夠叫你接觸到光明你就感覺到安樂,今天我們講磁場,這磁場好,慈心作善這個念頭自然就生起來,就是這段經文裡頭所說的,『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又《光明遍照品》云: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能不能見到光?有緣的都能見到。可見緣多重要,與佛要有緣。經上常說緣成熟的人,成熟的人他不但歡喜,他完全落實,他會認真做,這就是成熟,成熟的人決定得生。不成熟的人,他歡喜,但是沒有辦法完全依教奉行,他能不能往生是未知數。這裡頭也有臨命終時覺悟,臨終時候懺悔,這些人如經上所說的,往昔、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現前業障深重,迷惑在塵境之中,臨終的時候他一念善心興起,真正希求往生,得到一切諸佛的加持,他能往生。
我們在《凈土聖賢錄》看到一個明顯的例子,宋朝的瑩珂法師,這是個破戒、不守清規的出家人。他有個好處,他怕因果,所以他自己想想他自己出家之後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他自己心裡很明白,他造的是地獄業,命終之後一定墮阿鼻地獄。想到地獄他就嚇到了,所以向這些同學們去請教,有沒有方法能救他,讓他不墮地獄。同學當中就有個人送他一本《往生傳》,他認真的把這《往生傳》看完,看完之後流眼淚,非常感動。他對西方極樂世界他真信,所以他把寮房門關起來一心專念,那是真誠心。為什麼?他面前就兩條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無間地獄,沒有當中路可走。不想墮地獄就拚命念佛,念了三天三夜阿彌陀佛示現了,真誠心的感應。
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講到這個地方問大家,你們想不想見阿彌陀佛?大家想見,好,我們大家面向西方,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佛號才念完,佛就現前,極樂世界現前,大家都看見了。大家看到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的大眾也都看到現前釋迦牟尼佛講經這個境界,他們也看見,無量的歡喜!所以心不誠、功夫不深沒用處,一定要知道那只是結個善緣而已。這個善緣我們生生世世都在結,這一生又遇到了,這一生去不了,這個善緣就又加一點。遇到了,換句話說就是你有往生的機會,這個機會你遇到了,願不願意去在自己,不在別人。說實在話,任何人都不能障礙你,別人誘惑你,你動心了,你被他障礙了,不是他障礙你,是你自己障礙自己,你為什麼動心?你為什麼起念頭?不動心不起念頭這才行。
前面我跟大家說過,大乘教裡頭,《華嚴》、《法華》告訴我們,此處就是常寂光,常寂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六祖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宇宙。大乘教裡面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這就是自性所現的,一個自性,沒有一法離自性。這給我們透的什麼信息?要知道,給我們透出的信息是清凈、平等、覺悟。眾生跟佛平等,佛跟一切眾生平等,蚊蟲螞蟻、蜎飛蠕動,無一不是諸佛如來。它是真的,只是它迷得比我們重,它跑到這一道去了。這一道我們也去過,六道裡頭哪一道我們都去過,我們迷了不知道,有分別、有執著,覺悟了之後原來完全相同,沒有兩樣。
所以經上講,「當相即道,即事而真」,真平等、真清凈。清凈就是沒有污染,在染中而不染,為什麼不染?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染是什麼回事情?你的念頭在裡頭,只要你有念頭你就染污。念頭是假的,自性本定。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我們才動、才搖就壞了,就墮落了。不動、不搖那是自性本定,《楞嚴經》上所說的首楞嚴大定,凈土經典裡面所說的常寂光凈土,常就是不動,不生不滅。動是妄心,不是真心,動是阿賴耶,一念不覺就動了,覺就不動。那惠能大師開悟是怎麼回事情?就是從動回歸到不動,這就叫明心見性。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起心、沒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性見,見性見色性,叫明心見性。見性是性,色性也是性,性與性之間沒有妨礙,《華嚴》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得契入境界才行。於是我們就曉得什麼叫罪、什麼叫業?起心動念是業,分別執著是罪。為什麼?因為這法是假的,它存在的時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真正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生滅已經一千六百兆次,這裡頭的一次你能捕捉到嗎?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來不及。
我們所見所聞、所接觸的境界,是無量無邊無數生滅幻相聚集在一起產生的妄相,相似相續相。我們用電影的屏幕比較容易體會,現在用數碼式的不太容易體會到,過去的電影是幻燈片做成的,幻燈片一張一張,我們就很容易體會。我這是電影的底片,這個影片,一張一張的幻燈片,張張獨立,張張不一樣,沒有兩張完全相同。在放映機裡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所以我們看到銀幕上的相是假的,是這些幻燈片的影像,不是真的。而且是重疊在一起的影像,不是一個單獨的,單獨的你見不到,它速度太快了,你感覺到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已經不存在了。這叫業相,這種波動頻率叫業相,我們誤會了,把這東西當真,當作真有,所以在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還在計較,起了貪心,佔有的念頭、控制的念頭、支配的念頭,起了這些,統統是假的,這叫罪業。
你要問諸佛菩薩,諸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他看、聽,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為什麼?他知道全是空的,能見所見了不可得。雖然了不可得,一點妨礙都沒有,這些妄相不妨礙真性,真性也不妨礙幻相,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叫真相!所以修行人在這個現相裡頭,他心是定的。明心見性了,他的心如如不動,外面清清楚楚,像鏡子照外頭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用心如鏡,這佛菩薩。凡夫跟著外面境界轉,生什麼?生喜怒哀樂,七情五欲生起來了。七情五欲也是假的,也是了不可得,一定要曉得都是跟著波動頻率在產生變化,這個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樣的速度在波動。沒有一樣是真的,你把它當真,錯了。這裡面有沒有生死?沒有生死;有沒有苦樂?沒有苦樂;有沒有禍福?沒有禍福。什麼都沒有,完全是常寂光。所以說「當相即道」,道就是寂光,所有現相全是寂光,「即事而真」,所有一切事相都是真如、都是自性。自性有沒有變?沒有。所以有本事從現相上見到自性,從一切現相裡面看到真性,這個人是菩薩、是佛。菩薩裡頭是大菩薩,小菩薩見不到,大菩薩見到了。
我們自己,如何能把我們的身心跟常寂光融會在一起,迷的時候就這個現相,覺悟的時候一片光明。現相也放光明,光明大小與你迷悟有關係,你迷得愈深光愈小,迷得愈少光就愈大,到完全沒有迷惑,光是圓滿的,就這麼回事情。融入,這就是契入境界,就是大徹大悟,入佛境界,就是入他的磁場、入他的光明。光明是永恆的,沒有生滅,不生不滅。光裡頭沒有染污,光裡頭沒有高下,光裡頭沒有迷悟。好比一個大講堂,這裡面有一千支燈光,當然它有按鈕,一個燈泡一個按鈕,按下去它光明出來了,跟其他的光融合在一起,這叫證入常寂光。那個按鈕沒有按,它不放光,它也在這個常寂光裡頭,只是它不放光而已,它沒有在外面。它放光就叫佛,不放光叫眾生,眾生跟佛完全平等,沒有兩樣,我們有高有下就造業,要知道完全平等。造業,凡夫,墮落了;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菩薩;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阿羅漢光放得小,放出來不足,一點點,菩薩光大一點,到佛才圓滿、滿足,全放出來了。光光互融,哪一個光是你、哪一個光是他?分不開。這說明什麼?融入寂光之後,寂光就是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寂光是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切諸佛寂光當中有我,我的光中有一切諸佛,是一不是二,真平等、真自在!《華嚴經》上講的四無礙法界,那是一法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在哪裡?就在面前,就不見,你只要放下你就證得。
六十一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真話,一點都不假,放下你就看破,看破你真放下。他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愈放得多智慧增長,你就愈看得破,愈看得破你愈放得下。今天我們遇到凈土,我們讀到這部經,我們一心求生西方,其他的統統放下。我們知道,西方在我寂光之中,我也在西方寂光當中,寂光是一不是二。得不得到一切佛的加持?得到。不僅是釋迦、彌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在加持,他根本就沒有離開。只是我們自己有沒有障礙,除掉障礙完全得到,所以我們放下的是障礙。障礙沒有形相,如果形相有障礙,理跟事就有礙,事跟事就有礙;事事無礙,理事無礙。所以障礙是什麼造成的?妄念造成的。這就是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之外沒障礙。佛這句話說得好,色由心生,全體是心,遍法界虛空界全體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如何把它證得,如何得到受用?那就是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真的,古人這個比喻好,用心要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絲毫不染。鏡子沒有染污,鏡子沒有執著,不落痕迹,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落痕迹、不受染污,這是自性起用。法身菩薩、一切如來無一不如是,這叫究竟圓滿。
我們今天用心像什麼?像照相機,以前的照相機,不是數碼的,用膠捲,照一下你看就落印象,照多了就一塌糊塗、就染污了。能用像鏡子一樣,照得很清楚,不染污、不著相,那就是佛菩薩,那就是會用心。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生,有一句口頭禪說「你會么?」意思就是這個,你會么?你六根接觸六境的時候,就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會了,會了的人,他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叫佛事。佛是什麼?覺悟,事就是你辦事,你辦事都是覺的,不是迷的。覺悟的事情叫佛事,不是迷惑顛倒的。
覺悟的事情必然跟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的四德相應,自然相應,不是去學的,用不著學,決定是「隨緣妙用」,應化在世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第二個,一定是給大家做最好的榜樣,「威儀有則」。我們起個念頭,想這個念頭,如果眾生都有這個念頭,好不好?好,要起。起個孝順的念頭,好;恭敬的念頭,好。如果起個損人利己的念頭,這不好。所以念頭要想到什麼?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對一切苦難眾生負責任,這菩薩,不為自己,來到這個世間為眾生的,念念要給眾生做好樣子。換句話說,用中國傳統的標準,這四科必須念念不舍、行行不離。
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它沒有時間限制,它沒有空間限制,萬古常新,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上都受歡迎。這是我做了實驗,最近這十幾年參加很多國際活動,特別是宗教、族群,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我都接觸,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問他,你們接不接受?都接受,沒有一個提出反對的。仁義禮智信,個個都歡喜;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沒有一個反對的,這就超越時空,這就是真理。那在佛法裡面,十善誰反對?找不到人反對。六和也沒有人反對,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沒有人反對,菩薩六波羅蜜沒有人反對,不同宗教的人他也喜歡,你告訴他,他歡喜,都能接受。什麼原因?它是性德,自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違背它錯誤,違背是錯誤,它本來這個樣子。所以這些東西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不是哪個人提倡的,不是的,自性本來具足,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不是什麼封建時代,不是,搞錯了,都是我們自己生出許許多多的知見把它歪曲了,擺在面前都看不到,看錯了,讓我們社會產生這麼多災難,受這麼多冤枉苦頭,真的是錯了,這不是假的。
末後這底下一句說,故今云:『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今天的佛光在哪裡?統統都收集在經本裡頭。什麼時候能放光?學習的人依教奉行就放光。我能做到我就放光,你能做到你就放光,你放光就感染別人。我們這些年把宗教團結起來,把族群團結起來,靠什麼?就靠這個,慈悲之光、愛之光。說得詳細一點,五倫之光、五常之光、四維八德之光;大乘裡面,十善業道之光、六和敬之光、慈悲喜舍之光、六波羅蜜之光,夠了,這社會就擺平了,所有災難都沒有了。誰放光?覺悟的人放光,覺悟的人他真干,真學、真干。如理如法的學習,不偏不邪,光明就放出來了,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你不知道,接觸到你的人他感受到,我們中國人講氛圍、氣分,外國人講磁場,自然不一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0九集)
※凈土探究(二十八)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九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四九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