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難,民族之殤:士大夫到奴才的蛻變之路
崇禎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率軍攻入彰義門;十九日凌晨,崇禎皇帝朱由檢與於煤山自縊;享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四月下旬,睿親王多爾袞在前明總兵吳三桂的引導下,于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的大順軍,並趁勢南下。四月二十九日,敗局已定的李自成在武英殿即皇帝位後於次日匆匆向關中撤離;五月二日,多爾袞率軍進入北京城,從此開啟了滿洲對漢地的血腥統治。
睿親王多爾袞
滿洲入關後,當時的漢地除了李自成和滿洲兩支強大力量,另還有偏安東南的南明小朝廷和固守西南的張獻忠勢力。滿洲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主要對手李自成,極力拉攏南明,聲明自己是在為崇禎復仇,腐朽的南明朝廷竟然相信了滿洲的謊言。順治二年正月十二日,尼堪攻陷潼關,清軍湧入關中,大順軍大勢已去;五月初,李自成在九宮山犧牲,不管民間怎麼傳說李自成的死,滿洲在北方最大的威脅消失了,北中國被滿洲收入囊中。
李自成
潼關之戰後,滿清開始露出其猙獰的嘴臉,他們之前一度承認南明朝廷的存在,現在突然話鋒一轉,宣布南明是非法的不義政府,於是,清軍打著「正義」的旗號南下「討伐」。同時,重申了臭名昭著的「剃髮令」和「易服令」,這兩條詔令的用意在於從心理上征服漢人,摧毀漢人的民族自尊心。四月二十四日,「南伐」的清軍攻破揚州城,鎮守於此的南明弘光朝廷督師史可法不屈就義,隨即展開了對揚州連續十日的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史可法
江北重鎮揚州的淪陷使得弘光朝廷的首都南京無險可守,五月十五日,清軍攻破南京,不久,外逃的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並於順治三年五月被斬首於北京菜市口。弘光朝廷滅亡後,漢地的人民並沒有屈服,許多不甘亡國的士大夫先後擁立了一系列南明小朝廷,以與滿清抗衡;但皆因難以醫治的黨爭痼疾而在內部分裂和外部進攻下走向滅亡。康熙元年夏,平西王吳三桂在昆明篦子坡勒死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滿洲基本徵服了漢地。
吳三桂
入關之初,人口極少的八旗騎兵憑藉著精悍作風橫掃漢地;但是,若干代之後,承平日久的滿洲人是否還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以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滿洲貴族心裡沒有底。那如何才能讓滿洲的統治萬世長存;他們給出的方案便是弱化對手,即從心理上徹底征服人口龐大的漢人,將漢人變成俯首帖耳的奴才。
八旗軍
入關之初,滿洲便宣布了「剃髮易服令」,上文已經提到;衣冠髮飾是一個民族認同的外在標誌,中原自古號稱衣冠上國,衣冠髮飾除了在形成民族認同方面的作用外,還有另一種文化象徵,孔子即以「左衽」作為夷狄;在此,夷狄更多的是文化含義,「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即是佐證。強令漢人「剃髮易服」,無疑是要在文化上佔優勢的漢人自認自己為與滿洲相同的夷狄,可以想見當時漢人的反抗程度。當時,很多有骨氣的漢人為了守護民族自尊與文化尊嚴,選擇了「留髮不留頭」,於是方有「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和「崑山之屠」等慘劇。
孔子
滿洲奴化漢人的另一個方式即是大興文字獄,這是專門針對士大夫的奴化政策;士大夫是一個民族的的精神脊樑,是一個社會的構建者與領導者。他們有義務進行文化的創新、弘揚與繼承;他們有責任與皇帝共治天下,更有責任批判時政。但是,在滿洲統治之下,一切都變了,士大夫的言論不敢稍有逾矩,思想自由更是不許,否則,輕則徒刑流放,重則滿門抄斬;轟動一時的「明史案」和「王錫侯案」便是例證。更別提與皇帝共治天下,士大夫成了皇帝的家奴,動輒稱「奴才」,天下成了滿洲的家事,而主人的家事不需要奴才插嘴,於是以「經邦濟世」為己任的士大夫蛻變為以苟且營私為目的的奴才,吏治日壞,遺患至今。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
滿洲的目的達到了一半,如魯迅所言,漢人確是被奴化了,但這並不能保證滿洲統治萬世長存,它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有漢人同它作對外,同時還有崛起的西方世界。但是,不管怎樣,漢人都被血腥的滿洲統治拖入墮落的深淵。若說滿洲的統治摧毀了幾千年漢人所有高貴的品格,破壞了漢人悠久的文化傳統,倒退了漢地幾百年的發展進程,一點不為過。
魯迅
推薦閱讀:
※怎麼和一群普通,沒追求的室友生活!?
※滿洲人屠殺了那麼多漢族人,蒙古人和壯族人,他們後代的內心會有愧疚感嗎?
※近代史上,回民學者是怎樣對回族進行建構的?
※民族特色中醫藥
※為什麼說民族主義是現代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