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路求愛」引出的聯想

我二十歲那年在博物館作講解員,我的同事多是漂亮的女孩子。一天,女孩子A向我講起她數次遇到馬路求愛者的經歷,談吐間透露出得意。A還神秘兮兮地對我說:「B(另一個女孩兒)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那語氣與神態是憐憫的。

十多年後的今天我才真正讀懂了A當年講述時的心態。雖然她拒絕了每一個馬路求愛者,但內心是竊喜的,因為她女性的魅力受到了肯定。這種對男性肯定的需要,從青春期開始便在女孩子的心中紮根了。

青春期的到來,對於男孩子和女孩子是同等重要而結果不同的。男孩子被告知,他們將成為男人了,要擔負重要的使命;女孩子被告知,她們成為女人了,需要面對女性所面對的一切,而這一切,我們已經知道多是負面的了。女孩子的自然本性受到抑制,女性弱人一疇的概念一點點侵入心靈深處,此前她們是自主的,而此後她們是被動的了。

甚至對於身體的變化,女孩子和男孩子的自我感受與評價也是不同的。我是六十年代晚期出生的,我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正值八十年代初。記得十二三歲時的一天,小便後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陰莖有了很大的成長,一種莫名的喜悅與自豪感湧上心頭。陰毛的出現也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大人了。

然而,我同齡的女孩子們肯定有不同的感受。記得班裡淘氣的男孩子曾嘲笑某個女生的胸部太「鼓」了,而絕大多數的女生都看不出胸部的任何變化,不是沒有變化,而是她們通過著裝將這種變化掩蓋了。更多的女孩子開始佝著肩走路,為了不讓別人發現乳房的變化,她們可能會付出駝背的代價。青春期身材的變化,使女孩子們害羞,而月經初潮帶來的則是恐懼。這便是兩性在進入青春期時不同的自我評價:男性感到驕傲,女性感到羞愧。男性威望越來越顯現出來了。

在這個春心萌動的季節里,女孩子們開始夢想男人。我們的文化通過各種渠道強化著女性依賴男性的概念,她們無需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只需將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於是,是否能夠受到男人的愛戀便顯得格外重要。尋求戀人,有時是在找保護人,所謂「一生的幸福」便是如此。男孩子們也夢想女人,但女人從來不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們被告知:「好男兒志在四方。」

我便不難理解女孩兒A的得意了。馬路求愛是對女性魅力的最大嘉獎,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們留戀於鏡前的時光,正是幻想男性對她們投以熱烈注目的時候。戀愛時期的女孩子們,相互間存在著隱秘的競爭,她們表面上可能親密無間,卻會因為某個女孩兒獲得男性太多的青睞而疏遠她,因為,這意味著對其他人女性魅力的否定。

儘快有男朋友,對戀愛期的女孩子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哪個女孩子到二十歲還沒有追求者,她自己便會感到危機四伏。表面看是對戀愛、親密關係的渴望,實質是對歸屬感、安全感的渴望,因為愛情與婚姻已被看作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了。即使是擁有大志向,並且努力有所建樹的女孩子,戀愛也不可避免地使她們將更多的情感與精力轉入到愛情中,從而疏忽了她們的事業。但是男人絕不會如此,事業永遠是他們最重要的。

所有這一切都是父權文化造成的,對於男人和女人來講都是一種不幸。

其實馬路求愛本身也是父權文化的產物,很少有哪個馬路追求者是女性。男人總是充當性的主動者、進攻者,女性永遠是等待者,等待一個帶給她安全的男人。

  
推薦閱讀:

地支十二詠聯想悟象

TAG:馬路 | 聯想 | 求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