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放映室·恭賀2011》解說詞轉載二

《第十放映室·恭賀2011》解說詞轉載二

 

  2010年的第二季度出現了一個值得中國電影市場警惕的現象,在三四月這個傳統的市場淡季中,卻出現了大批國產影片和引進批片蜂擁而至的情況,傳統淡季變成了一個檔期擁堵的季節。而這種大量影片競相上映導致檔期擁堵的現象,反應出中國電影市場數量過剩質量匱乏的現狀。為了躲避暑期檔好萊塢大片和國產大片,諸多對票房期望並不高的影片,都紛紛將目光瞄準了三四月這個傳統淡季。

  

  

  

  四月份:繼擁擠的3月份之後,4月份仍然有20部新片公映。但是在這20部公映影片中,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影片卻屈指可數,大多數倉促上馬的影片並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這樣一個競爭慘烈的市場。

  

  

  《葉問2:宗師傳奇》

  

  《葉問》可以說是2008年賀歲檔的一匹黑馬,憑藉獨到的功夫場面和精彩的人物刻畫,硬是從強敵環繞的賀歲檔中搶出了一億票房。對於一向題材匱乏偏好跟風的國產電影來說,這樣的電影顯然是模仿的好對象。但是在眾多跟風之作中,最根正苗紅的自然是《葉問2:宗師傳奇》這部原班人馬打造的「葉問電影」了。

  作為商業類型片,如果前作在市場上大賣之後,續集的開拍是順理成章的。但是在中國商業類型片中,特別是在內地市場中,這種續集電影的出現還是很少見的。《葉問2》的出現,證明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在商業性方面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而《葉問2》在票房上繼續獲得成功,對於功夫片這個中國獨特類型片的市場前景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2011年我們將會看到諸多賣座商業電影的續集出現在市場上,這種整合優勢資源、借力打力的創作趨勢,對於目前還稍顯浮躁的內地電影市場來說,是福是禍都尚待觀望,但從大的電影市場趨勢來說,這肯定是一種值得祝賀的現象。

  葉問作為一個電影形象,成功地在第一部《葉問》電影中被塑造成一個「富二代,愛老婆,懂武功」的完美男人,簡直是新時代好男人的完美翻版。到了《葉問2》,製作方無疑認識到了這個電影形象的商業賣點所在,於是在《葉問2》這部電影中,幾乎是照貓畫虎地又來了一遍,除了一些背景的變化外,整個故事的結構和人物設置,尤其是最後的高潮戲,幾乎可以說是完美地複製了一次《葉問》中最後和日本人打擂台的場面。而對於我們的觀眾來說,很明顯他們對於這種「中華武術發奮自強,揚我國威痛扁鬼子」的模式還是百看不厭,不管是東洋鬼子還是西洋鬼子,只要是我中華神功大展國威,觀眾就一定用熱烈掌聲回應。

  作為一部商業類型片,主創者精確地把握住了內地觀眾的心理,貼心周到地照顧到了幾乎每一處影片細節,功夫打鬥、喜劇橋段、溫馨場面、煽情落淚、民族情緒等等,諸多觀眾需求都被妥貼地照顧到了。而且對於前作中大受歡迎的元素,《葉問2》中還特地進行了放大和強化。

  功夫場面作為《葉問》系列的立身之本,在《葉問2》中進行了升級強化,動作導演洪金寶親自上陣,和主演甄子丹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圓桌打鬥,在沿襲前作動作風格的基礎上,在攝影、剪輯、音效等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可以說是近幾年功夫類型片中的經典場景。

  而在結尾的擂台大戰中,因為前作是詠春拳對空手道,所以《葉問2》就升級為中華國術對西洋拳擊,不但避免了觀眾的視覺疲勞,也在動作設計上做出了全新嘗試,還捎帶手提升了一下本片主題。相比《葉問》中葉問幾乎秒殺日本軍官的打鬥場面,《葉問2》中葉問大戰英國拳王的場面就堪稱跌宕起伏了。

  作為一部商業類型片,《葉問2》這部電影把觀眾給照顧的非常舒服,幾乎無可抱怨。就連前作中偶然顯露的喜劇元素,《葉問2》都仔細地加以放大。本片中很多喜劇元素的加入雖然稍顯刻意了一些,但對於觀眾來說,能在功夫片中看到喜劇元素,簡直就是買一送一的意外驚喜。

  除了這些精準到位的商業元素之外,《葉問2》在電影層面的進步其實並不明顯。對於功夫片愛好者來說,只要功夫打鬥場面足夠精彩,對於功夫片的故事層面其實要求不高,如果能順帶講述一個結構完整、人物清晰、情感到位的故事,那他們簡直是喜出望外了。《葉問》和《葉問2》作為商業類型片,就屬於功夫打鬥十分精彩,而在包括導演、劇本、攝影等電影技術層面的元素也都做到了足夠精良。雖然和《葉問》相比,《葉問2》只是準確地複製了前作成功的元素,但是對於商業類型片來說,續集能夠保持前作的水準,甚至還略有進步,就已經是很大成功了。

  

  

  《A面B面》

  

  寧瀛作為一個曾經執導過《找樂》、《民警故事》和《夏日暖洋洋》「北京三部曲」的導演,她也曾經拍出過《無窮動》,現在她又拍了《A面B面》這樣一部電影。

  這是一部從導演到演員,最後到觀眾,全都處於狂躁狀態的電影。用精神病人這個題材,來做這樣一部嘲諷現實的影片,不但需要勇氣,還需要技巧。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被嘲諷的對象。本片雖然主題表達的很明確,但最後的效果卻是混亂和憋屈的。這是一部導演的美學認識體系和當下市場之間的徹底錯位的電影,也是表達技巧和當下趣味之間的相互誤讀。商業片不是碼幾個所謂的明星就能立刻變得商業起來。而這部電影除掉那些糟糕的商業包裝後,剩下的,並非都是藝術。

  

    

  《東風雨》

  

  《東風雨》這部電影,雖然攝影、美術、特效等等環節都非常好,但是,本片真正需要的,其實還是一個好編劇和一個好導演。

  本片故事並不是太複雜,但卻有大量觀眾反應沒看懂,其實是因為故事講的太擰巴,有點成心不想讓觀眾看明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導演的敘事能力出了問題。

  本片導演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特別擔心觀眾看不明白某些故事情節,明明銀幕上剛剛展示了一遍劇情,他非得讓演員再親口複述一遍。於是,這部電影在很多時候都在表演「真心話大冒險」,演員是過癮了,但是觀眾就擰巴了。這部電影也就在大量的獨白和對白中,開始向一部電視劇悄然演變了。

  從敘事角度來說,本片很奇怪地保留了大量完全獨立於敘事之外的鏡頭,從敘事節奏來考慮,差不多全是可以剪掉的鏡頭。由於這些鏡頭的存在,原本就支離破碎的劇情,就徹底變成了碎片拼貼式的結構,觀眾還得自己花功夫把這堆碎片給拼起來──可關鍵是無論你怎麼拼,都有幾塊兒裝不上,這個故事怎麼看都有很多邏輯漏洞。對於觀眾來說,他們肯定不會相信是自己的理解力有問題,那最後的結論就是故事講的太自戀,觀眾看到的全是「拗造型」,唯獨故事本身,被淹沒在華麗的朦朧畫面中。

  

  

  《杜拉拉升職記》

  

  《杜拉拉升職記》雖然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它作為一部電影來說,其實乏善可陳,無論導演手法還是演員表演,都僅僅只是合格而已。作為一個流行文化消費產品,《杜拉拉》光鮮亮麗,每一格畫面都充滿了肉慾氣息和物質符號,對於任何試圖想和這種生活沾邊的觀眾看來,看這部電影的過程都會是一次性價比不錯的「中國夢」虛擬體驗。

  請不要將《杜拉拉》這部電影當成一部職場科教片,它的故事雖然發生在辦公室環境里,但它其實和個人夢想、職場奮鬥什麼的並無關係。《杜拉拉》只是一個現代版灰姑娘的白日夢,白領也好外企也好,都只是這個白日夢裡華麗的景片,觀眾最後看到的還是灰姑娘在聚光燈中翩翩起舞,和或邪惡或愚笨的姐妹們虛情假意地鬥爭,最後有驚無險搞定白馬王子的故事。

  對於這樣的一部電影來說,如果把那些文藝青年們基於電影本身出發而頑固堅持的小眾審美趣味排除掉後,《杜拉拉》無疑能夠在當下的市場上受到歡迎,並獲得一個還不錯的票房成績。環顧當下的國內電影市場,對於這種能夠拉下臉面放下身段全身心投入去娛樂觀眾的產品,毫無疑問是會得到相應回應的。考慮到《未來警察》和《越光寶盒》這樣的電影最後都能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杜拉拉》這種精心迎合觀眾的電影,自然也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期望。

  作為一種翻版「中國夢」的精緻模仿,《杜拉拉》中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徐靜蕾或其他明星,而是片中無處不在的廣告植入。它們或含蓄或奔放,出現在影片的每一個細節和背景中。在影片所設定的這個世界中,口香糖一定是維繫這個世界運轉的最重要的物品,因為任何時候車窗前和辦公桌上都會有一瓶口香糖,即使片中主人公萬念俱灰了無生趣準備離家出走或率眾造反的時候,都不會忘記在鏡頭前順手帶上一瓶口香糖。類似的植入廣告在影片中見縫插針,雖然試圖潤物細無聲,但其實它們每一次在畫面中出現都在無聲無息地提醒著觀眾:這是一個物質的時代,如果你不擁有這些代表和象徵著你存在的符號,你就可以去死了。

  

      

  《諸神之戰》

  

  作為一部偽3D電影,後期匆忙轉為3D格式的《諸神之戰》的立體效果實在是只能用「糟透了」來形容。有許多觀眾反映他們是摘了立體眼鏡看完了全片,更有觀眾形容本片只有字幕是立體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糟糕的立體效果,和本片後期製作時匆忙決定轉為3D格式有著密切關係。由於《阿凡達》的票房成功,好萊塢對3D電影市場所表現出來的票房潛力垂涎三尺,於是大批倉促上馬的偽3D電影被推向了市場。之前在國內公映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也是一部後期轉制的偽3D電影,國內觀眾剛剛吃過一次虧,於是將所有的怒火全部都發泄到了《諸神之戰》頭上。

  從題材和故事來說,這個蒼白無力的故事,明顯是好萊塢在「哈利波特」之後的奇幻題材饑渴症發作了。不過對於美國人來說,把本來就混亂不堪的希臘神話通俗化、簡單化的結果,就是懂希臘神話的嫌棄本片淺薄,而不懂希臘神話的更加不懂這個混亂的電影故事。

  

  

  

  五月份:本月繼續有17部影片公映,五一小長假給電影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刺激作用。為了在即將到來的暑期檔里爭奪觀眾,諸多好萊塢大片開始進行熱身,本月值得關注的重點影片基本都是好萊塢引進片。

  

  

  《馴龍高手》

  

  2010年立體電影乘著《阿凡達》的春風可謂是紅遍全球。夢工廠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夢工廠宣布今後的所有影片都將以3D的形式推出。作為一部夢工廠出品的3D動畫片,《馴龍高手》可以說是給觀眾提供了一次自《阿凡達》之後最愉悅的3D電影觀影經歷。

  本片最值得令人稱道的,除了賞心悅目的3D電影效果外,夢工廠傳統的勵志和成長主題仍然能夠跨越文化和種族的隔閡,讓各個國家的觀眾都能伴隨影片主人公的冒險歷程而一同歡呼。兩個無論是心理還是生活都表現出殘缺的個體,因為與對方相遇相識,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樣的主題對於當下的國內觀眾來說,無疑是在內心上是相同的。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每一個觀眾都可以從自己的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隱秘回憶,並將其投射到這個電影故事中。《馴龍記》不需要再像皮克斯作品那樣捎帶上現實的殘酷,只需創造一個屬於兒童,卻同時能讓成年人感到愉悅甚至感動的夢,那麼它就成功了。

  

  

  《鋼鐵俠2》

  

  作為一部續集電影,《鋼鐵俠2》真的很2,屬於典型的看不看其實都無所謂的電影。本片中雖然繼續出現了許多明星,個個貌似都很有來頭,但到了影片結束後,你發現你根本誰都記不住。而在動作場面上,《鋼鐵俠2》和《變形金剛2》正在向同一個趨勢演化:簡單粗暴、橫衝直撞。

  對於那些美式動作片愛好者來說,《變形金剛》系列導演邁克爾·貝雖然不能提供一個精彩嚴密的故事,但他無論如何每次都會提供足量甚至超量的爆炸場景,就算當作看煙火都會比較開心。而《鋼鐵俠2》最後的決鬥場面最後只剩下一堆鋼鐵撞來撞去的,撞到最後你只盼著電影趕緊結束。

  

  

  《三笑之才子佳人》

  

  作為一部「導演」郭德綱自己都公開說「我還真沒把拍電影當成一回事兒」的所謂「電影」,我們要把它太當成一回事兒,貌似太抬舉它了。

  作為一部奇葩片,它在國產奇葩片的花園中都顯得是如此平庸。這部所謂的「電影」其實是對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品牌價值的一次性消費,各個參與方都在處心積慮地想從中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這樣一個完全以扎錢為目的的破玩意兒,最後被鼓搗成一部平庸無奇的奇葩片完全是必然的。

  

  

  

  六月份:作為暑期檔的開幕,本月共有22部影片公映,中外不同類型影片在影院里一團混戰。從國產電影派出的代表隊來看,它們的表現只能用「不給力」來形容。

  

  

  《功夫夢》

  

  本片是根據好萊塢1984年的同名電影翻拍而成,由好萊塢影星威爾·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和功夫明星成龍主演。作為一部中美合拍片,《功夫夢》呈現出了標準的好萊塢流水線作業的模樣,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都中規中矩,自然也沒有什麼驚喜。唯一能夠讓內地觀眾感到些許興奮的,或許是電影中所表現出的2008奧運會之後的北京,當然,它仍然是美國人想像中的東方奇觀,和真實的中國或者北京並無什麼直接關係。

  鳥巢、長城、武當山、功夫、紅領巾,諸多中國符號最後虛構出來的這個世界,其實還是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只不過是一個模糊的北京。真正能夠讓他們在電影院里大呼小叫的,還是賈登·史密斯換了一個方式講述的美國夢: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你就能成為你想成為的英雄。

  

  

  《決戰剎馬鎮》

  

  作為一部廣告導演的電影處女作,本片的製作質量是近年來國產電影中較為精良的,也呈現出了一種中國觀眾可能會感到陌生的癲狂氣質。如同早年的香港電影一般,本片整體上呈現出了一種「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感覺,雖然影片本身的精神內核是非常小眾的,但影片的包裝卻試圖將自己打扮的通俗易懂。從娛樂性的角度來看本片,《決戰剎馬鎮》起碼能夠讓很多自認為精英的城市白領從中獲得某種程度觀影快感。

  本片導演李蔚然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廣告導演之一,《決戰剎馬鎮》這部電影處女作可以說交出了一份還算合格的答卷。自從當年《瘋狂的石頭》開創出一種中國類型片的道路之後,之後諸多跟風影片沒有一個真正能走通這條道路。《決戰剎馬鎮》此次的嘗試可以說是值得關注的。本片在電影本體上做出了諸多積極探索,但最後仍然在敘事節奏和故事模式上留下了遺憾,過於依賴段子堆積和誇張表演,讓原本出色的創意在執行階段被打了折扣。

  

  

  《海洋天堂》

  

  如果單從故事上來看,《海洋天堂》應該是一部典型的通俗劇: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自知時日無多,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把患有孤獨症的兒子照料好。而這個患有孤獨症因此生活無法自理的兒子,因為已經成年,所以他和父親都尷尬地陷入了社會保障體系的空白處。

  毫無疑問,僅僅憑藉這個故事,相信很多觀眾的眼眶就已經開始濕潤。這個故事集合了太多的催淚通俗劇的因素:死亡、親情、絕望,以及若有若無的希望。只要稍微煽情一點點,這個故事就能拍成《爸爸再愛我一次》,觀眾無論男女老少,只要進了電影院就一定會被這個淚彈擊中,哭到撕心裂肺。

  但是本片編劇和導演薛曉路並沒有讓自己陷入到這個明顯的誘惑之中,她用一種明顯的剋制態度,在影片諸多可以催淚的細節上,都作了淡化處理,沒有用電影技巧來控制觀眾情緒,而是讓觀眾完全憑藉自己的觀影感受對自己的情感判斷做出了選擇。對於這樣的一個題材,導演薛曉路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和處理,從藝術上來說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態度。雖然從市場角度來說,這種反通俗劇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本片損失票房,但對於本片的主題和孤獨症患者以及他們的親人來說,這種淡淡的關照可能更符合導演本人對這個故事的意圖。

  本片編劇和導演薛曉璐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老師,同時她還是一個參與幫助孤獨症患者公益活動十多年的志願者。正是因為她的這種生活經歷和背景,所以《海洋天堂》這部電影中所有涉及孤獨症患者的細節都如同紀錄片般真實。也正是因為這個公益性的故事主題,本片才能請到李連杰這樣的電影明星,以及許多幕後電影工作人員不計報酬地參與到了這部電影中。

  以這樣的故事主題和這樣的製作團隊來說,把《海洋天堂》拍成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並不困難。但是,這部電影就在這樣的一個主題之前面臨著另一個選擇:這部電影是為導演而拍還是為觀眾而拍?

  為觀眾而拍,就要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費訴求,通俗點說就是要滿足觀眾進電影院大哭一場的慾望。但是為了做到這一點,足夠煽情的電影技巧和敘事方式就必不可少。對於本片導演來說,可能正是因為她對孤獨症患者的了解,以及她對相關公益事業的參與程度,決定了她無法採取這種方式來表現這樣一個主題。

  因為將真實生活中的痛苦作為電影觀眾消費的元素,是一個在道德和技術上都非常兩難的決定。如果《海洋天堂》是一部紀錄片,這種道德模糊地帶的抉擇會容易很多,因為紀錄片拍攝的是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生活,不去傷害被拍攝對象是一個基本的紀錄片道德底線。在這樣的一個準則之下,如何處理片中的人物關係和生活細節,導演可能很容易就做出自己的選擇。

  但是現在的《海洋天堂》是一部虛構的劇情片,而且是一個商業投資行為,除非投資者對本片的市場回報並無所求,否則導演還要面臨劇情片導演所要肩負起的責任:謀取票房。對於這樣的一個題材來說,之前已經有許多商業類型片做出了示範,對於一個成熟的電影創作者來說,如何有效地運用電影敘事手段來影響觀眾的觀影情緒也並非難事。但《海洋天堂》最後還是選擇了一種克制的敘事手法,在許多關鍵場次的描寫刻畫上,都採取了相對冷靜的客觀視角,用拉開距離的方式,表達出導演本人對於孤獨症患者以及親人們的尊重。

  當然,這種創作態度必然要付出損害商業性的代價。作為一部李連杰主演的情感類型電影,李連杰在本片中做出了足夠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了表演而融合進了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本片的其他演員如文章、桂綸鎂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所有電影元素也都在國產中低成本電影做到了相當品質。這樣一部真情實感、品質上佳的電影,最後在市場上面臨的卻是觀眾相對的冷淡。這和本片採取的敘事策略有一定的關係,因為這種在通俗劇軀體之下包裹著文藝之心的電影,對於大多數只想來電影院做一次娛樂消費的觀眾來說,無疑有著一定的距離。

  但即使是這樣,《海洋天堂》對於導演一直在強調的「公益性」也起到了足夠大的幫助。如果這個故事有生活原型,如果最終以紀錄片的方式來拍攝,這部電影給觀眾所能帶來的力量和情感衝擊,無疑會更加強大。但是如果這是一部紀錄片,又有多少人最終能夠看到它呢?

  今年出現了好幾部關注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的電影,如蔣雯麗導演的《我們天上見》,岸西導演的《月滿軒尼詩》,以及羅啟銳導演的《歲月神偷》,現在又有一部《海洋天堂》。它們都將視角轉向了普通人有笑有淚的平凡生活。對於長期以來一直刻意漠視現實的國產電影來說,這種積極的轉變是我們應該給予鼓勵的。對於一個正在逐步擴大的電影市場來說,各種飛天遁地爆炸追車的大片可能是大部分觀眾所喜聞樂見的,但如果市場上只有這種一味講究感官刺激追求最大商業利益的影片,對於另一部分已經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可忽視的觀眾來說,則是不公平的。只有像《海洋天堂》這樣的電影最終能夠在市場上獲得一個相應的票房成績,我們作為觀眾才有希望繼續看到類似影片的出現。

  

  

  《打擂台》

  

  雖然很多觀眾都以為《打擂台》是一部類似《葉問》那樣的香港功夫片,但實際上它卻是一部講述導演往昔情懷的文藝片。如果觀眾帶著娛樂和消遣的心態去觀看這樣一部電影,失望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你是一個對老式香港武打片很熟悉的觀眾,如果你的青春歲月曾在黑漆漆的錄像廳里混跡過,那麼《打擂台》就會是一部讓你感動的電影。

  影片開場故意作舊的老膠片效果,刻意復古的出字幕方式,以及片中經常出現的快速推拉的變焦鏡頭,對於那些曾經看著邵氏功夫片長大的觀眾來說,應該是會讓他們感到內心澎湃,熱血沸騰。隨後片中多場功夫打鬥場面,梁小龍和陳觀泰這樣的老演員都親自上陣,雖然二位年歲已高,但所有的拳腳來往都一板一眼毫不馬虎。對於那些老港片迷來說,僅僅在銀幕上看到梁小龍和陳觀泰就足以值回票錢。

  但是對於那些不是非常熟悉邵氏功夫片的觀眾,未必能從《打擂台》這部電影中得到足夠的觀影快樂。作為一部有觀影門檻的電影,在現在這個觀眾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電影市場來說,註定不會大賣。這樣一部掛著功夫片的幌子,賣的卻是導演個人情懷的文藝片,在市場上遭受冷遇似乎並不奇怪。在大部分影院,《打擂台》的排片量和上座率都很可憐。

  對於年輕觀眾來說,光有「情懷」是不能賣錢的。如果你自己心中沒有這種情懷,那你從這個電影中也一樣看不出來。《打擂台》是一部典型的「文藝有餘、類型不足」的電影,影片故事以一個典型的功夫類型片模式開頭,當觀眾開始對這個「傻小子拜師奇遇記」產生期待的時候,影片故事忽然急轉直下,變成了一個緬懷功夫片往昔歲月的情懷文藝片,雖然中間不時出現兩場打鬥,但很明顯導演的敘事意圖志不在此,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刻畫香港版「逝去的武林」,最後的結尾乾脆變成了兩位往昔大俠的精神勝利。對於那些有著豐富觀影經驗的觀眾來說,這種夾帶私貨的敘事類型非常有個人情懷,甚至可以將本片上升為「邪典文藝」片的範疇;但是對於那些懷有類型片觀影期待的觀眾來說,一部類型片忽然變身為文藝片,卻是讓他們有些猝不及防。

  《打擂台》的結尾,就暴露它其實是一部「文藝片」的本質。只要你被它感動了,你可以從中得出無數種解讀,反正最後的目的都是要你相信感動你的就是你自己。但如果你沒有被它感動,那就什麼都沒了。

  

  

  《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在劇情和劇作結構上,非常類似一部1987年的美國電影《飛機、火車和汽車》。不過在具體的情節和對白上,本片還是進行了不錯的本土化改編,沒有搞成那種不倫不類的生吞活剝,而是和中國現實社會做到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結合。

  作為本年度的國產黑馬之一,《人在囧途》成為2010年少數幾部賺錢的國產中低成本電影之一。這是一部超過了多數觀眾預期的喜劇片,它讓觀眾笑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一些溫暖。作為一部低成本喜劇,這種溫情喜劇路線可能會又開創一種新的類型片市場。

  抄襲一定不是中國電影的出路,但合理地模仿和借鑒成熟的類型片模式則是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的。中國電影的創作現狀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一片狼藉都是一種客氣的修辭手法。泥沙俱下的淘金時代里,要想脫離我們生活的這個現實,忽然旱地拔蔥憑空出來一個絕世天才之作,無論藝術性還是商業性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平心而論,球迷們不會這麼要求中國足球吧?

  小眾的藝術電影或許還有某種可能性出來一部世界水準的作品。但要說在商業類型片方面,中國電影過去欠的帳實在太多了,在整個電影工業體系什麼都缺的情況下,基本沒可能忽然冒出來一部驚天神作。即使是寧浩,即使是《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再加上絕大多數人都沒看過的《無人區》,把它放在世界電影的範圍里來看,它們的水準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我們應該對其要有清醒的認識。

  在剛剛開始起步的階段,模仿和借鑒可能是我們現在只能面對的一個現象。抄襲是一種醜陋的偷懶,因為抄襲的動機在於急功近利,只想多快好省地趕緊摟錢回家。而模仿和借鑒則是蹣跚起步階段的必經之路,好萊塢研究了近百年的商業類型片的電影敘事技巧,我們難道還要再重新把輪子發明一遍嗎?

  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給我們的創作者提供了一種可能。他們能夠通過不斷地嘗試,儘快擺脫這個階段,從掌握最基本的敘事技巧開始,然後逐步結合中國本土的文化特點和市場特點,最後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本土觀眾的類型化敘事模式。

  重新學習和掌握類型片的敘事技巧,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沒有機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完整的電影敘事技巧。中國電影就像一個可憐的孩子,不停地在大人的毆打下渡過了悲慘的童年,等他長大後才發現,當他需要獨自謀生的時候,他竟然沒有學會什麼可以養家糊口的一技之長。

  當下中國電影市場所表現出來的高速增長,並不是靠中國電影人自己的本事掙來的,而是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面對這筆天降橫財,是該貪婪地吃了這頓沒下頓,還是抓住機會趕緊學點養家糊口的本事,那不是我們觀眾所能操心的事情。但對於那些長久以來一直在喜愛電影的人們來說,當然應該抓緊時機長點本事,同時也別被這個淘金時代迷惑了雙眼。蹣跚起步階段,行走的姿勢不夠優美,我們可以諒解;但如果以為人傻錢多的時代永遠都不會結束,那就是記吃不記打了。

  

    

  結尾:2010年第二季度的國產電影在市場上成功應對了同檔期好萊塢大片的挑戰。但如何在即將到來的暑期檔這個陣地中獲得屬於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電影在2010年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推薦閱讀:

(12)[轉載]子平真詮評註三(徐偉剛)
【轉載】如何擇吉日吉時優生?
[轉載]欽天--來因宮 (20
[轉載]《禮佛大懺悔文》的理解與背誦(轉載)
[轉載]玄空風水概論

TAG:解說 | 轉載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