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四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4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四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4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一十三面,從九十八條看起:
【觀經曰,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
這是說十念往生。一般來講,這是在臨終的時候,它的關鍵在『至心』這兩個字,就是以真誠之心,一心念佛,求願往生。這樣子十聲佛號不間斷,這就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所說的,《觀經》也是這樣說法,可見得與彌陀的本願是相應的。十念法雖然是說在臨終的時候,但是在一般同修當中,工作特別繁忙的,沒有時間讀誦受持,沒有時間做早晚課,也可以採取這個方式。前清初年,慈雲灌頂法師告訴我們早晚十念,他教的方法是盡一口氣為一念,這一口氣不論佛號長短,盡一口氣叫一念,這個樣子修十念法。他說如果一生當中,早晚都無間斷,也符合《無量壽經》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符合一向專念的經義,必定得生。這是十念法用在日常課誦當中。
前些年,我們提倡一天九次的十念,這個十念只是十句佛號。這個方法如果要不間斷,效果也非常顯著。因為十念容易攝心,念佛如果不能攝心,就很難成就念佛三昧,所以攝心就非常重要。我們看底下這一段。
【羅什大師曰,譬如有人,於曠野中,值遇惡賊,揮戈拔劍,直來欲殺,其人勤走,視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領難全,爾時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江岸,為著衣渡,為脫衣渡,若著衣衲,恐不得過,若脫衣衲,恐不得暇,但有此念,更無他意,當念渡河,即是一念。】
這一段是個比喻,說明『一念』,這個一念就是講的一心稱念。心裏面這個時候只有一個念頭,除一個念頭之外,別無二念,這才叫一念。十念,每一念都必須如此,這個十念才有功夫。這段的比喻好懂。它是譬喻有一個人,在野外遇到強盜土匪,遇到這些惡人,這些惡人拿著兵刃要來殺害他。這個人就快走,走到一個河邊,他就想,如果不過河必定就被殺。在這個時候,他的念頭就是一心一意想渡河,只有這一個念頭。渡河怎麼渡法?一個是穿著衣服游泳過去,一個是把衣服脫掉游泳過去,他就想這個。總而言之是渡河,其他的念頭都沒有,這個比喻也好。他說如果穿著衣服,衣服很笨重,游水不方便。古時候的衣服跟現代的衣服不一樣,尤其是印度人穿的衣服,是一塊很大的布纏在身上,那渡河的確不方便。像我們中國古時候,要穿上海青這樣的衣服,渡河也不方便。如果要脫衣服,恐怕時間來不及,後面盜賊追他追得很急。所以,這個時候只有這一念,並無餘念,這是比喻這一念。
【此等十念,不雜余念,行者亦爾。】
這是解釋前面所講的具足十念。這個十念,情形也像這樣,念念之中決定不雜妄想。
【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無間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
『念佛名』,此地是講的念,諸位要記住,念跟稱名不一樣。稱名是把名號念出來,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叫稱名。念是心上真正有,就是思念、憶念的意思。心上確實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念念不忘,沒有其他的雜念,這個叫一心念;如果念出聲音,叫一心稱名。可見得稱是說出來,念是心上真有。只要心上有,不念出來沒有關係;如果稱而沒有念,那沒有用處,那就是口裡頭有佛,心裡頭沒有佛,這個沒有感應;必須要心裏面有佛,才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所以無論是佛名也可以,『佛相』也可以,佛相就是常講的觀想,心裏面確實有相。『無間念佛』,要緊的是不能間斷,一句接著一句,十念當中都沒有夾雜,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要符合這個標準。『如是至心,名為十念』,以極真誠之心。
這一次我們在洛杉磯這幾天,深深的感觸到學佛同修們所遇到的困難。困難就是功夫不得力,修學不相應,依舊離不開煩惱、離不開業報,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實在說自古以來就存在。雖然祖師們說念佛法門,十個人修十個人去,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去,所謂萬修萬人去,理事都是正確的、都是真實的。為什麼現代人,一萬個念佛人當中難得有兩、三個往生?這是事實,為什麼?不相應。為什麼不相應?沒有做到。我們看《觀經》,《觀經》裡面告訴我們,修行的基礎是凈業三福。這是
經裡面第一個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真做,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不能往生這是事實,經上講,我們每一位同修,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念佛,為什麼沒往生?沒有在基礎上做功夫。所以,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只是種善根而已。這一生不能往生,也是種善根,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所種的善根,無量劫至今天,善根很深厚,能不能往生就看我們這一生肯不肯做,肯做,決定有分。從第一,第一條是「人天福報」,以這個為基礎,再建立佛法,「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佛法的入門。再以這個做基礎,這才建立大乘佛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十一句是根本的根本,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不管你修哪一宗,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你要沒有這個基礎,你修學任何法門,怎麼勤奮用功,都不可能有成就,都是屬於善根福德邊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往生,這比什麼都重要。
這一次還有個同修來跟我說,他說他每天持《無量壽經》,持很多遍,已經念的超過三千遍。我就告訴他,我說你是讀經,你讀了超過三千遍,受持,你一分也沒有。他聽了很奇怪,聽的人也很多,大家現在是持經跟讀經分不出來,以為讀就是持,錯了。我們在講《金剛經》的時候,講得很多、很透徹。持是做到,你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你做到沒有?我問他一句話,《無量壽經》講我們修行的綱領上的三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做到沒有?他也很老實,他說我沒有做到。你沒有持,你沒有做到。讀經是第一個階段,希望你讀得很熟,把佛的教訓都記在心裡。當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就要想到佛教我們怎麼做,佛教我做的我就要做,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我就不做,這叫做持經,這叫受持。受持跟讀誦不一樣,讀誦是受持的前方便,必須要受持才有真實的功德利益。如果沒有受持,只有讀誦,是屬於口善。這個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要認真努力修學,改過自新,我們這一生才有成就。
這一次我住在印海法師那個精舍裡頭,這也是老朋友,印海跟我也同年,我住的房間,從前是雲霞法師住的,雲霞法師過世整整一年。晚上天氣很熱,我們在院子坐坐,閑談,無限的感慨。他出家比我早,在台灣許多的老法師跟他都有同鄉的關係,這是江蘇的法師。講到證蓮老和尚、智光老法師、南亭老法師,還有好像是悟峰法師,東北人,這些我都認識、都很熟悉。這麼多人都是在七十五歲死的,再看看我們今年七十歲了,來日不多。雲霞法師希望他能活到七十五歲,結果去年走了,七十三歲。古人講「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話沒錯,所以我跟大家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還能活幾年?看到表面身體很好,大陸上真禪法師身體多好多壯,走路身體是挺直的,個子比我高,也比我胖,音聲洪亮。過八十歲生日,過了生日之後十八天死了,誰都想不到,真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照我們以前一般的看法,總認為明陽會先走,明陽法師身體很衰弱,顯出老相。沒有想到明陽還在,他先走了,出乎人意料之外。
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認真努力,一定要抓住寶貴的時光,時光就是命光,要干真的。夏蓮
【宗要曰,今經說十念,具此隱密、顯了二義。】
『今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所講的十念,因為這是「發大誓願第六」,這是第六品裡面,就是註解四十八願的。這個地方『十念』,裡面包含了顯、密兩種意思。說了顯密,『隱密』是密,『顯了』是顯,就把世尊一代時教統統包括在其中,這是實在的。所謂一字一句含義都無量的深廣,廣,是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這是從廣上說的;深,一直到等覺菩薩都不能夠窮盡,顯示其深。無論哪個字、無論哪一句皆如是。所以經要怎樣體會?要真修,你有一分真誠,你就有一分體會,你有兩分真誠,你就體會兩分。如果不是用真功夫,你讀經體會有限,你完全是在表面上,不能夠深入。讀經是看表面,聽經也是聽表面,不能夠契入。契入一定要靠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這樣才能契入進去。契入,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證,證果,信解行證。我們翻過來,這一段講得好,一百零一段。
【義寂雲,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慈等十念。】
這個『十念』就是前面我們念的彌勒菩薩的十念,我們也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跟諸位報告過了。至心一念,這一念決定具足彌勒菩薩所講的十念。你要說為什麼?因為至心是真心,真心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時間雖然短,但是這短時間所用的心是真心。像我們現在所提倡的,一天九次這個十念法,時間雖然只要一分鐘,你一天才修九分鐘,但這九分鐘是真心,九分鐘的時間是至心,念念相續,這是很大的功德。念久了,自然功夫會成片,功夫成片,你二十四小時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用真心,都用真心就成片了。現在一天九次,不成片。成片不是講我念佛二十四小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斷,不是這個意思,這個不叫成片。這叫成片的話,古人為什麼說「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話行不通。成片是心成片,不是佛號不間斷,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把真誠心念出來,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對待什麼人一片真誠,這叫功夫成片。
要知道,一片真誠這不是凡夫,是佛菩薩,佛菩薩是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的真誠心也念出來,可見得跟佛菩薩就靠近了。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沒有關係,要曉得,他繼續搞六道輪迴,我們今天覺悟了,我們要超越六道輪迴,不再干這個事情。所以決定不要管人,人家用什麼心對待我,都好、都不介意,《金剛經》上講的,「大而化之,若無其事」,這個要緊。我們這一生才有救,這一生才不至於像過去生中一樣又搞錯了。由此可知,『一一念中,自然具足此慈等十念』,「等」是無量無邊。下面一段。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獄不疑,云何為五,謂殺父,殺母,害阿羅漢,斗亂眾僧,起惡意於如來所。】
這是大小乘經上都常常說的阿鼻地獄的業因,五逆十惡,五逆罪重。這一段經文雖然不多,意思都說出來了。『族姓子、族姓女』,男子、女人。古時候的印度分四個階級,中國在古代大致上也分為四個階級,但是中國四個階級不像古印度這四個階級不平等,中國四個階級是士農工商。無論是哪個階級,男子、女人要造這五種罪,必定入阿鼻地獄。『云何為五』,下面說出了,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是殺母親。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不孝,罪就很大了,若再加以殺害,必墮阿鼻地獄。
這個事情,自古以來不能說沒有,很少,可是在現前的社會裡面,幾乎常有所聞。從前造五逆罪的人少,現在造五逆罪的人多了。過去我們讀歷史,看到歷史上所記載的別報,現在造罪業的很多,好像沒有看到報應。造罪業的人多了,可能有總報。所以現在這個社會,諸位稍稍留意一點,每一天世界上不知道哪個地區、什麼時間,人一堆一堆的就這麼死掉。不學佛的人也許感到驚訝、感到莫奈何,學佛的人看到這些現象一定深深的警惕,知道世出世法「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個定就是果報。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回什麼事情?你真的要看穿了,就是無量因緣業因果報的剎那相續循環的現象而已,真相就如此。
我們在《般若經》裡面讀下來,《金剛經》這四個月講下來之後,認識更清楚了。生命在哪裡?剎那之間,真的是剎那不住,這是事實真相。如果以為真的有這些事實,那沒有不造罪業的,造了,自己還要受。佛這兩句話含義太深了,必須要曉得,佛為什麼把這兩句話說在前面?須知,沒出六道輪迴的眾生,成為一家人,佛講了,什麼因緣成為一家人?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佛講這四種緣才成為一家人,沒有這四種緣不會遇到。由此可知,成為一家人,過去生中恩恩怨怨,討債、還債,攪成一團。如果過去是有怨的,來報怨的,那就變成殺父殺母,來報怨的。
我們佛門裡面常常引用這一類的,都引用方孝孺,明朝初年,方孝孺是來報怨的。方孝儒的祖父葬他曾祖父的時候,這個事情好像在《安士全書》裡頭有記載。他祖父葬曾祖父的時候,看了一個墓地,是一塊好的墓穴。要挖這塊地了,他連續三個晚上作夢,夢到一個穿紅衣服的老人懇求他延緩幾天,他看準日子了,請他延緩幾天。他說他的家族在這個地方,他們願意搬家,把這個地方讓出來。結果他的祖父大意了,沒有把這個事情當作一回事情,還是照他選的日子去挖這個穴,造這個墳。結果挖下去之後,下面是一窩的蛇,大概有七、八百條小蛇,就被他害死了。方孝儒就是蛇來投胎的、來報仇的。人非常聰明,傳記上講,方孝儒的舌頭是蛇的舌頭,蛇的舌頭是裂開的,不是完整的。燕王篡位時候,下命令給方孝儒,叫方孝儒給他寫詔書,方孝儒抗旨,不肯給他寫。燕王說,你要不服從命令,我滅你九族。他說你滅我十族,我也不在乎。人哪有十族?最
不要以為我們今天人的勢力強,欺侮弱者,欺侮這些小動物沒有關係,它並不甘心、並不情願,一投胎一轉世,他就來整你。所以佛經上常講,這個吃肉,雖然佛沒有那麼嚴格的說,嚴格的說大家都不學佛了。佛教化眾生有方便法,教初學的沒有那麼嚴格,也不給你講真實的,講真實你嚇跑掉了,不來學了。所以初學叫你吃三凈肉、五凈肉。到菩薩法裡面才給你講真實,實在講,那個時候你自己已經覺悟、你明白了,明白了你不敢,還敢造業嗎?還敢去損害眾生嗎?那必定是自食果報。
一家人怨親關係最密切,所以擺在第一。即使過去有再大的怨恨也要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化解,他那邊不化解,我這邊化解了,有沒有用處?有用。兩邊若能化解,那就沒事了。一邊化解,縱然受報,他也甘心情願,他曉得這個帳到此就了結了,不再有報復的念頭。如果有報復的念頭,這個事情就沒完沒了,而且一世比一世殘酷,到最後必墮阿鼻地獄,瞋恚墮地獄。這些事情,在經裡面講這些因果講得很多,《法苑珠林》、《經律異相》裡面所節錄是經論上所講的。因果感應這些書,像《歷史感應統記》、《感應篇彙編》裡面所摘錄的有許多是歷史上的事實,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活生生的教訓。教我們對於所有一切加害於我的人、陷害於我的人,我要知道業因果報,甘心承受,不生報復的念頭,這個帳才能了。一心念佛才能感得佛來接引,這一生永脫輪迴,這比什麼都要緊;不脫輪迴,這個報來報去決定不能避免。但是要想在這一生脫輪迴,你就要真干,真干就是讀誦、稱名不行,一定要受持,要把佛的教訓盡心儘力去做,這樣才有指望。
第三是『害阿羅漢』。阿羅漢,實在講是證了果的聖人,我們在一生當中遇都遇不到,你怎麼會去害他?但是與阿羅漢同等的這個罪是老師,阿羅漢在世間是老師的身分,教化眾生的。所以這一句就等於現在害老師。一個好的老師,教化一方,一方人得利益。你要是陷害他,實在講,結罪不是跟他一個人結罪,是跟一方眾生結罪的,所以這個罪就重了。這一方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機緣被你破壞了,這個罪就重了。
第四『斗亂眾僧』,也就是常講的「破和合僧」,破壞僧團的罪很重。因為僧團,團是團體,僧是指修六和敬的團體。此地這個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稱僧。只要四個人以上住在一處,遵守佛的教誡,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遵守這六條戒條,這個團體就叫做僧團。所以僧團不一定指出家的。如果是在家人,他一家四口,他四個人都遵守佛這個教誡,他那個家庭就是僧團。如果你惡意破壞,這個罪過墮阿鼻地獄。因為僧團是一切諸佛護念,一切善神擁護,它是世間所有一切團體的榜樣,是一切團體的模範,因此結罪就重了。世間人不能夠離開社會獨立生存,人是個社會的動物,他一定參與社團,最小的是家庭,家庭也是社團。這是所有社團的榜樣,社團的典型,你害它、去毀它的話,這個罪重。換句話說,如果這個團體,即使出家人團體,它沒有遵守六和敬來修學,那它不是僧團。不是僧團,你去斗亂當然也是有罪過,沒有這麼重,不是墮地獄罪。如果是修六和敬的,決定是墮地獄罪。
末後一句,『起惡意於如來所』,就是以惡意對佛。佛是人天導師,是世出世間第一大善人,佛有護法神擁護,任何人害不了佛。所以說你對他起了惡的念頭,這個罪也是墮阿鼻地獄。我們再看底下一條,底下一條跟這條有關係,也講五逆。
【又華嚴孔目章三曰。】
《華嚴孔目》也是屬於《華嚴經》的註解,『三』是第三卷。
【五逆,謂害父,害母,害阿羅漢,破僧。】
這前面講了,末後一條:
【出佛身血。】
『出佛身血』就是「起惡意於如來所」。「起惡意於如來所」這是通論,「出佛身血」是別說,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講,什麼人乾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那個時候想害釋迦牟尼佛,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雖然是兄弟,看到釋迦牟尼佛的成就得到許多人的稱讚、恭敬、供養,他起了嫉妒心,很是不平,時時刻刻想害釋迦牟尼佛。把佛害死,他再成佛,他作新佛。他跟阿闍世王商量,你把你父親害死,你作新王,我把釋迦牟尼佛害死,我作新佛,咱們新王、新佛統治世界,豈不快哉!所以他就設下了圈套,他知道世尊每天到舍衛大城去托缽,要走哪一條路,他很熟悉。有一個地方,好像是個懸崖的地方,他就在那個上面堆了一堆大石頭,等佛從底下走過去,他把石頭推下來,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剛才說了,佛有護法神,石頭推下來的時候,護法神用金剛杵攔住,這一攔,石頭就變成碎片。碎片有一片砸到佛的腳,佛流了血。這是出佛身血的一個典故,這就是形容提婆達多起惡意於如來所,乾的這麼一樁事情。以後五逆罪裡面,就有出佛身血這一條。這個裡面有結罪的。
【初二背恩養。】
害父、害母,父母對你有養育之恩,無論過去世有怎麼樣過不去,但是這一生養育之恩你應當要報。從前教育,它的宗旨、它的中心,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這是從前教育的宗旨,著重在倫理道德。就是教小孩要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應該如何相處,這是古時候教育的中心。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君臣的關係,君臣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你在社會上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朋友的關係,這叫五倫。可是現代人,現在學校不講這些了,今天社會這樣亂,其來有自,不是偶然的,不是沒有原因的。古時候受過這個教育,他知道有『恩養』,有養育之恩。父母對於我們有生身養育之恩,老師對於我們有法身養育之恩,我們開智慧了、我們明白事理了,這是誰的恩德?老師教誨的恩德。
【次三壞福田。】
就是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三條『壞福田』。這三條是世間真實的福田。一切眾生對阿羅漢、對於僧團、對於佛恭敬供養,必定得福。而你把一切眾生的福田毀掉,令一切眾生沒有地方種福;換句話說,一切眾生都沒福了。我們看看現代的社會,眾生有沒有福?確實是沒福,即使是大富大貴,大富大貴也沒福。為什麼?沒有地方種福。那他的富貴從哪裡來的?富貴是過去生中種福所修積的,這一生他得的是報,享受,享受再不曉得種福,這個福享完了,來生沒有了。不但來生沒有,有很多人福報在一生都不到頭,中年享盡了,晚年就沒有了。諸位如果細心觀察一下,好多!中年的時候發達了,無論在哪一個行業當中,成就了、發達了。到晚年的時候衰了、衰敗了,甚至於很多破產了。這就是什麼?福報不到頭。這些事情稍稍留意,在現代這個社會,無論哪個地區,可以講太多了。世間人在觀念當中,是他經營不善,哪裡犯了過錯,這樣子失敗的;某個人怎樣成功的。他所看到的是表面,他所看到的是緣,他沒看到因,緣淺近,因深遠。所以,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這些事情唯有佛法講得透徹,儒家也講得很多,決定不是虛妄的。所以後面這三條壞一切眾生的福田。
【故名為逆。】
這稱之為五逆罪業。再看下面這一條重要了。
【往生論註上曰。】
這是曇鸞法師著的,曇鸞是生在我們中國南北朝的時代,是慧遠大師以後,專弘凈宗、專修凈宗,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他說:
【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
這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決定不能夠疏忽。『誹謗正法』,即使其他的罪業統統都沒有,你只有這一條,犯了這一條你就不能往生。怎樣毀謗正法?我們修凈土的讚歎凈土,毀謗參禪的、毀謗學密的。禪跟密都是佛傳的,毀謗修學其他法門的,你要記住,雖然你自己修凈土,覺得凈土好,別人都不如我,你要曉得,你起這個念頭不能往生,我們在過去講席當中都曾經說過。為什麼原因?毀謗三寶,那些法都是佛說的,你是謗佛;那些經典都是正法,你謗法;依照那些經論法門修學的人,那是僧。你謗佛、謗法、謗僧,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這個道理,實在講並不很深。做人都不應該毀謗惡人,真正的惡人也不說,成就你自己的厚道、德行。何況要不是一個惡人,看到人家有一點點錯誤,大肆渲染,這還得了!這個不得了。人,沒有說一個人沒有過失的,古人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失是人人都有的。
世出世間聖人教學,都教導我們要能夠包容人,寬宏大量,要能夠包容、要能夠饒恕,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成就自己的德行,避免自己的冤冤相報。你不能原諒別人,人家不能原諒你,一定的道理,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我首先應該怎樣對待別人。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說,這是世間人沒法子理解的,決定沒有吃虧上當的,決定沒有佔便宜的。這隻有我們學佛的人才懂得、才相信。「因果通三世」,你看三世你才曉得冤冤相報原來如此,哪有什麼吃虧上當的!我這一生佔了他的便宜,來生他占我的便宜;這一生他吃了我的虧,來生我要吃他的虧,全部都拉平了。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是世出世間的真理,永恆不變,成佛也不能更改。不但對於學佛不同宗派的人,決定不能毀謗,要學《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他們所修學的法門不同,彼此互相讚歎,他是個參禪的,我讚歎禪,自己要謙虛。儒家的禮教給我們「自卑而尊人」,佛在《華嚴經》教給我們「自謙而尊人」,自己謙虛,尊重別人。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對善財說,無量法門當中我只知道這個法門,我修學這個法門,其他許多法門比我更殊勝、更高的,你請教某某善知識,你去請教他,我不知道。自己謙虛,讚歎別人。佛不但教我們,還在《華嚴經》上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表演給我們看,佛法裡頭決定沒有毀謗人的。
佛法裡面規勸大眾,某人有過失,我勸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勸他,一年只有三天,除這三天之外不許可。這三天不犯戒,除這三天之外,你就犯戒了。哪三天?自咨圓滿,僧團裡面自咨圓滿,這個時候容許說別人的過失。但是聽到的人要接受,知道他是善意的,不是惡意的,一年只有三天。除這個時候之外,你要勸人也可以,你說他的過失絕對不可以有第二個人聽見,這行,這是你善意的規勸。為什麼?人沒成佛、沒成菩薩,人都有面子,關起門來你勸他,行,這是真正善知識,真正的同參道友。如果另外有一個人在,這就不可以。儒家也如此,不但對同學,老師對學生的教誡也如此。我們在台中,
我們所修積的許多的功德,從哪裡漏掉?從嘴巴上漏掉了。今天跟這個人講,我跟你講,你可不要告訴別人;再跟那個人說,我跟你講,你也不要告訴別人。他到處亂說,還說不要告訴別人,不要告訴別人,你何必跟他講?所以,無量無邊的功德,口業裡頭流掉了,身業跟意業流失的說老實話都少,口業裡頭流失的太多了。一生的修學,最後是一場空,什麼也得不到,落了一身的罪業。這一條注意到,這曇鸞法師說的,這是口業,雖然其他的罪業都沒有,『必不得生』,你看看這個多嚴重。下面說:
【何以言之。】
就是何以故?
【經雲,五逆罪人墮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劫重罪。】
這是無間地獄裡面,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就知道。「但劫盡得出」,實在講,大經裡面講的還不是劫盡,你這劫盡了,你的罪還沒有盡,轉移他方世界。必須你的罪報盡了,你才能夠得出。
【誹謗正法人墮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盡,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
這是前面講你造五逆罪,劫盡你這個罪也就盡了,你就可以出了。可是毀謗正法的罪,這個麻煩,這個罪超過五逆罪,超過太多了。『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也說不出他什麼時候能出來。但是這種罪業,實在講,我們如果仔細觀察一下,造的人太多了,比造前面五逆罪的人多。大家不曉得這一條重,不知道,太可怕了。
【又曰,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從無正法生,是故謗正法人其罪最重。】
這個說得好,真的把它的原因說出來。世間人為什麼會造五逆罪?沒聞正法,所以他才造這麼極重罪。今天你毀謗正法,你等於說是幫助一切眾生造無間地獄罪,你這個罪重。這一條說得好,說得非常之好。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靠這個,美國就能弄死中國製造?
※雖然長期美債利率升破3%,但後市上揚幅度有限,美國實際利率才是
※被遣返就是因為隨身攜帶常用藥?這些國內常用藥為美國非法藥物!
※移民美國,我最大的失敗竟然是路考
※O編輯總結: 寫在2.20之後的一些個人總結和想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