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藝術手法例舉
作者:楓香嶺
1、直抒胸臆 如: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呤留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
「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 (詩歌採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後的相思之悄表現得淋漓盡致。)
2、融情於景 如:
「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韓琮《暮春滻水送別》「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杜 甫《宿 府》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如:「千岩萬壑處深山,遠看方知出高處。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瀑布聯句》?李忱)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鬚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得很遠,並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托物起興 如:「一叫一春殘,聲聲萬古冤。」(《子規》余靖)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5、巧用襯托 如: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台城》韋莊)側面烘托 「紅籍香殘玉簞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剪梅》?李清照)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春雨》?周邦彥)
6、聯想巧妙 如:「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晚次鄂州》盧綸
7、細節逼真 如:「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約客》?趙師秀
8、欲揚先抑 如: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遊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這裡採用了欲揚先抑法。)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韓愈)
9、欲抑先揚 如: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論。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李商隱)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的《閨怨》詩人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上翠摟」,後面才寫她忽見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畫出少婦情緒的微妙變化,表現出她的感傷和哀怨。
10、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動態。如: 「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裡面包含著辯證法。)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王維)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王維)
11、以靜寫動 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王維。(全詩以落花、明月、鳥鳴點染雲溪山的夜景,以靜寫動。花落、月出、鳥鳴雖是動景,然而最終的目的是要寫出山間的幽靜。)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以夜晚的清凈(明月 清風) 來襯托鵲與蟬夜晚的鳴聲。
12、以虛寫實 如:「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雙調]水仙子?尋梅》喬吉)
13、以實寫虛 如: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詞中將抽象的「愁」化為具體可感的江水滾滾。
14、虛實相間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採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如: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西塞山懷古》?劉禹錫)前四句,只一句寫晉軍,往下全寫東吳,可實寫東吳,也虛寫晉軍。 15、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
《孔雀東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其場面寫得越熱鬧,其悲情越強烈。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時是歸年。」(《絕句二首》?杜甫)
「江上信美,終非吾土,何日是歸年。」(《越調?平湖樂》?王惲
16、巧用問答 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杜甫)
「何人一紙防秋疏,卻與山窗障北風。」(《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林景熙)
17、巧用比喻 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8、巧用諷喻 如「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19、巧用借代 如::「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度大庾嶺》?宋之問)「長沙」代賈宜
「住近湓江地低濕,終歲不聞絲竹聲。」「絲竹」代音樂(《琵琶行》?白居易 );再如。
20、巧用雙關 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晴"諧"情"(《竹枝詞》劉禹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李商隱)「絲」諧「思」。
21、巧用誇張 如:「白髮三千長,緣愁似個長。」(《秋浦歌》?李白);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
22、巧用擬人 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題都城南庄》?崔護)
「有請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春日》秦觀)
23、巧用對比 如:「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雁歌行》?高適)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店,只今唯有鷓鴣飛。」(《越中覽古》?李白);
24、巧用白描 如: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詞採用了白描手法,寫一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溫廷鈞)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鷓鴣天?代人賦》?辛棄疾)
25、巧用典故 (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0如: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文天祥。「舊家燕子」典出劉禹錫《烏衣巷》。「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詩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時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動而又貼切。
26、巧用象徵 如:「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踏紗行》賀鑄)再如:如 「紅豆生南國」(《相思》?王維)該詩首句托「紅豆」起興,暗喻後文相思情,用語...全詩選擇象徵赤誠友愛的紅豆來寄託情思,語淺情深,意味深長。
27、巧用反覆 如「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莫,莫,莫……錯,錯,錯。」(《釵頭鳳》?陸遊)
28、巧用互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再如「主人下馬客在船。」(《琵琶行》?白居易)
29、巧用曲筆 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再如「邯鄲驛里逢冬天,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邯鄲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30、言有盡而義無窮 如:「今夜未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債中行》?岑參)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31、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田園樂》·王維)詩人在這首詩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一個雨後的早晨田園生活的寧靜閑適而又美好的生活圖景,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2、開門見山 如:「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 藍。能不憶江南。」(《憶江南》?白居易)
33、卒章顯志 「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兒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來,天明去」,誰來誰去?讀到此不了解。最後兩句「卒章顯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顯現出來了。
34、首尾呼應 如:「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觀獵》·王維)首聯風起雲湧,與出獵緊張氣氛相應;尾聯是風定雲平,與歸獵後躊躇容與的心境相稱。
35、不著一字,盡現風流 如: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飲又能詩,座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南鄉子》?蘇軾?梅花詞,和楊元素)寫尋梅,全詩56字,竟不見一個「梅」字。正所謂「不著一字盡現風流」。
36、平中見奇 如:「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過山農家》·顧況) ; 詩句似不經意,敘述小事,而農家氣息、山農形象卻躍然紙上。
37、哀景寫樂 如:
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靜夜四無鄰, 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 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前四句描寫靜夜裡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通過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著辛酸和悲哀。後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採薇》) 一二句以樂景寫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寫樂情,情景強烈衝突,哀樂之情趣,遂更加雋永深遠、耐人尋味。
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絕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於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這是一首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徵到回家的詩歌。這四句,是詩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這兩組疊詞,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態、大雪的飛舞飄揚描繪得十分肯體、生動,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這一徵人的內心世界。「楊柳依依」表現他春天出征時對故鄉、親人戀戀不捨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們聯想到他在征程中經受的許多磨難,並襯托出他在返家時滿懷哀傷悲憤心情。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有老馬,不必取長途。」(杜甫《江漢》)落日、秋風是一種凄涼的感覺,但卻比喻了詩人正處暮年,並以「老馬」自喻,表現了積極入世的精神及老當益壯的情懷。
某種壯懷、豪氣,非要藉助哀境的反襯,不足以倍增光彩。 王維的《塞上作》:「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這是律詩的前四句,寫西漢時的「天之驕子」匈奴,正在白草連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獵示威,哀景寫得十分凄烈。但下面筆鋒一轉,別開洞天:「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這後四句,寫邊防將士的昂揚鬥志,風格豪放,氣宇沉雄,令人鼓舞,一點也沒有愁眉苦臉的樣子。但是,這樣的豪情正是藉助於前面的哀景反襯出來的。景象愈是凄烈荒涼,愈反襯出百折不回的英雄氣魄。若改成麗日晴天,春風和暢,反而襯托不出雄偉博大的氣象來。哀景對於反襯某些豪情是有特殊妙用的。
38、移情
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人沒有說怎樣惜別,卻把這種感情轉移到蠟燭身上,蠟燭無情,尚且替人垂淚,何況人乎?《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39、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的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雲的碧空,而是迷濛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麼黯淡,氛圍是那麼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40、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裡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41、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後兩句寫動態。) 42、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43、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覆等多方面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44、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蕭))(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45、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面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可分三種: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4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凄涼。)
47、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9個並列的名片語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出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