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隋唐三省六部制知識考題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9小題)

1.(2010年遼寧省錦州市二模25題)中國歷史悠久,憑著相當完整的官僚體系,才能維持整個國家的運作,其運作模式基本上是專斷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運作是通過協商,而具有「集體領導」的性質(   )

A、秦漢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書省制

【答案】B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隋唐時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體現了分工合作,相互監督的集體領導機制。而秦的三公九卿、宋的三司使制、元的中書省制都是為了加強皇權的措施,軍國大事的決策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2.(2011年11月北京朝陽區期中16題)下列中樞機構的出現排序正確的是

       缺圖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答案】b 

3.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漢代宰相位高權重                 B.唐代宰相權力下降

    C.宰相數量逐漸增加                 D.皇權不斷加強

【答案】D

材料包括漢、唐兩個時期的有關情況,A、B項只分別說了一個方面,故不選。由「首長制到委員制」,看起來宰相數量逐漸增加,但這只是表象,題目要求說出反映的實質問題,故應該思考為什麼宰相數量逐漸增加?這種增加意味著什麼?由此可以推斷出是皇權在不斷加強。首長一般人數不多,權力較大,而委員不僅人數可以較多,而且上面應該還有一個委員長,可見到了唐代宰相的權力受到了限制。而歷代皇帝並非只是為了限制相權而限制相權,限制相權的最終就是要加強皇權,所以應該選D比較合適。

4.(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檢測1題)中國古代歷史上,君權與相權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下列選項中,體現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權力的措施有(    )

       ①秦朝設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實行三省制  ③元朝實施行省制   ④明朝設立內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D

行省制是加強中央集權,不屬君權與相權關係;明朝廢丞相,設內閣,與題干「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權力」不符合,故③④不正確。

 5.(2010年9月吉林市普通中學高三摸底3題)唐朝的中書省與元朝的中書省在職能上最主要的不同是          (    )

       A.唐朝的中書省是三省中的一省;元朝中央實行的是一省制

       B.唐朝的中書省是決策機構;元朝的中書省則是最高行政機關

       C.唐朝有中書省是審議機構:元代中書省則統領百官

       D.唐朝的中書省是執行機構:元朝中書省長官行使宰相的職權

【答案】B

解析:在中央,元朝實行一省制——中書省制,唐朝實行三省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為中書省,名同實不同。唐朝的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撰擬詔旨敕令,而審議、執行則由門下、尚書兩省分別執行,這叫分權制衡。分權往往帶來行政效率的降低,所以唐朝以後就逐漸過渡為一省制。當然,無論是三省,還是一省,其長官都是宰相。直到明初中書省和宰相才被朱元璋廢除。元代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在地方設立十個左右的行中書省,職官設置同中央,以總攬地方庶政。元代的行省制很好地解決了古代經濟文化落後條件下龐大帝國內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配問題,所以後來被長期沿襲。直至今天。

 6.(2010年12月江蘇三校期中聯考5題)孟德斯鳩說:「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它的原則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專制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證引文中「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的史實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廢除丞相制度                       D.清朝設置軍機處

【答案】D

「正好相反」表明專制統治達到頂峰,所以應該選D。 

7.「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8.「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9.(2010年5月北京市宣武區二模14題)「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的內閣制度

【答案】B

從題中信息可知,雖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的危機,但意味著丞相依然存在,故D項可排除;秦朝雖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但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無法體現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A項排除;C項雖進一步削弱了相權,但冗官現象的出現影響了行政效率,故C項排除。正確答案為B項。唐朝三省六部制在分化相權的同時,有利於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10.(2011年9月湖北重點中學起點考試2題)下列關於三省六部製作用的各項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分散了相權,加強了中央集權                 B.調整了地方與中央關係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機構                 D.保證了皇權獨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此題干簡單,難度也小,主要是仔細審題,注意限制詞:不正確。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制度,主要是解決專制主義中央集制中相權與皇權的矛盾,它把相權一分為三,起到了分散相權,保證了皇權獨尊的作用,也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機構,但並不能調整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因此,ACD描述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正確的,但因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就為B。

 

 

11.「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12.隋唐時期我國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是(    )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司二府制

【答案】C

四個選項中只有三省六部制創立於隋唐時期。

 

 

13.(2008年8月福建會考2題)圖1所示的中央機構創立於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答案】B

 

 

 

 

14.(2011年5月北京海淀區二模15題)「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具有此種行政審核功能的機構是(    )

A.漢朝的中朝   B.唐朝中書省     C.唐朝門下省      D.明朝的內閣

【答案】C

門下省的職責是封駁審議。

 

 

15.(2011年1月龍岩市高三質檢2題)某中學開展「古代中國政治」為題的研究性學習,擬定了下列論文題目,其中有明顯錯誤的是(    )

A.《淺談秦始皇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B.《試論內外朝格局的形成與皇權的加強》

C.《三省六部制與中央集權制度的完善》

D.《簡析清代皇權與相權的關係》

【答案】D

 

 

 

 

16.(2008年高考山東文綜8題)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於

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調

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於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尋找歷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鑒之處。賦予歷史以現實意義。唐朝中央官制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隸屬於尚書省。三省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

 

 

17.(2010年9月湖南雅禮中學高三月考3題)關於秦朝與隋唐時期的中央官制的說法最為準確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漸增多                B.唐代通過分權得以集權

       C.唐代尚書省權力最大                  D.太尉與御史大夫權力下放

【答案】B

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中央機構職能更加明確、細緻。丞相權力不斷分散,從而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18.(2010年9月湖南雅禮中學高三月考5題)「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以下各朝官職中,其職權權與引文所述的官職相符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書令

       C.明朝內閣首輔                                    D.清朝軍機大臣

【答案】B

秦朝御史大夫是監察文武百官,不是宰相,明朝內閣首輔和清朝軍機大臣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宰相,故屬於宰相之職務的只有唐朝尚書今。

 

 

 

19.(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16題)下列有關我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秦朝的郡縣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誌

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③元朝的行省制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④明朝的內閣不是中央一級正式行政機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20.(2010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聯考19題)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直接關係到行政效率和社會穩定,就中國古代三省制度與西方近代三權分立相比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唐代三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

       B.三權分立是指立法、行政、審議和執行

       C.兩者都體現了三權相對獨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D.兩者都通過分權和制衡達到民主決策的效果

【答案】D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三省制度與西方近代三權分立相比較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三權分立是資本主義民主原則,通過分權和制衡達到民主決策的效果;而唐代三省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強化的有效手段,通過分權達到強化皇權的效果。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D。

 

 

 

21.(2010年11月山東濰坊市四縣高一期中5題)唐朝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於

A.機構眾多,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調

C.一官多職,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於上

【答案】B

三省六部制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政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的長官大都品級較低,這樣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制度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本題選B項。

 

 

 

22.「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23.(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區高三期中12題) 隋煬帝時,劉炫稱:「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選拔制度發生變化           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               ④相權不斷擴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說:以前州郡的屬員多由刺史和縣令自行辟除,有中央委派的很少。隋代起,地方的官員都要由中央吏部詮選,不能由刺史和縣令自行辟除。

 

 

 

24.(2010年海南高考歷史4題)唐代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均號稱宰相,共同承擔政務,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強化君主集權

    C.分割宰相權力               D.利於集思廣益

【答案】B

考查學生對封建專制制度核心與本質的理解,相權分散,相互牽制,強化了君主集權,分割宰相權力目的是君權的強化,君主專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25.(2010年11月揭陽梅州高三聯考15題)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對於上述說法不正確的是

A.漢代宰相位高權重              B.宰相的數量逐漸增加    

C.相權不斷遭到削弱              D.皇權不斷得到加強

【答案】A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王權和相權關係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漢朝宰相和唐朝相比在人數上有所增多,直接說明的是B項正確,反映到相權和王權關係的變化故C和D項正確,漢代宰相位高權重從題干並不能直接反映,而且根據所學漢朝設中朝削弱相權,皇權至上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根本,故A項不正確,所以此題應該選擇 A。

 

 

 

26.(2010年11月東北師大附中高三摸底3題)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    )

       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

       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

       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

【答案】C

從材料中「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可以看出A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三省體制下皇帝決策權,並未說明三省職能,故B項錯誤;三省制下是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最終決策權還是在皇帝手中,故D項錯誤。

 

 

 

27.(08廣州二模)「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漢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內閣制度

【答案】B

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批,尚書省負責執行,三部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28.(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區期中11題)從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變化。下列制度體現了這種變化開端的是

A.推恩令的實行        B.中朝官權力加強

C.三司使的設立        D.科舉制的創立

【答案】B

 

 

 

29.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

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A.調動宰相等大臣參政議政                           B.注重君權與相權的相互制衡

C.將中央的決策權轉移給宰相                        D.從紛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來

【答案】A

A 從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知,A正確。

 

 

30.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須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定其正確的運作程序(皇帝作用暫不考慮)是(    )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的運行機制和作用,中書省草擬,門下審批,尚書執行,工部具體主管工程。

 

 

31.(2010年11月山東濟南高三質檢5題)唐朝時劉晏長期掌管國家財政大權,為官廉潔,被稱為「工於謀國而拙於謀身的一代良相」。據此判斷劉晏供職的部門應該是

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中書門下

【答案】A

根據所學,唐朝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隋唐時期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後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材料「劉晏長期掌管國家財政大權」可以判斷出他供職的部門應該是尚書省,中書、門下省主要負責決策、審議。

 

 

 

32.(2009高考江蘇單科2)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了(     )

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剝奪相權的創新設計

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

【答案】C

三省六部制是為了加強皇權,A和D明顯錯誤;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B 「剝奪相權」說法錯誤。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了決策失誤。

 

 

 

33.(2011年3月莆田市質檢6題)下列歷史小論文題目存在史實錯誤的是(    )

A.《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代希臘文化》

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與君主專制的削弱》

C.《太平天國運動與中國近代化進程》

D.《巴黎公社與國際工人運動》

【答案】B

三省六部制使相權一分為三,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34.(2011年12月濟南月考1題)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內閣 ③宋朝在地方設置通判 ④清朝的軍機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35.(2011年4月鹽城市二模5題)中國古代歷史上,君權與相權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下列選項中,體現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權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設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實行三省制  ③元朝實施行省制   ④明朝設立內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D

行省制屬於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強中央集權,故③不正確;明朝廢除丞相,故④不正確,排除含③④選項。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負責監察系統,削弱丞相權力;三省長官屬於丞相,相權有所分散,故丞相權力削弱。

 

 

36.(2011年1月福州高級中學高一期末3題)「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是(    )

A.秦朝三公制        B.秦朝「朝議」制

C.隋唐三省制        D、明朝內閣制

【答案】C

本題考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三省六部。提取提干信息:引文中提及了中書省、門下省的職能和相互牽制的關係,由此分析是隋唐時期出現的三省六部制。秦朝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九卿以「朝議」的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供皇帝裁決。「明朝內閣官員稱大學士。

 

 

 

37.(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4題)「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須滅私徇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反映的制度應在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B

 

 

 

38.(2010年11月北京朝陽區高三期中19題)自秦建制以來,歷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為助手參與國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機制上削弱宰相的權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這一特徵

①西漢設置「中朝」                        ②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設立內閣                            ④清朝設立軍機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本題考察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權利演變。明朝時期的內閣在最初的時候只是秘書性質的機構清朝實權掌握在皇帝手中軍機處僅成為傳達皇帝諭旨、公布文告的機關。但名義上仍為清代最高級之官署。

 

 

 

39.(2011年11月蘇州市期中2題)文書這樣描述唐朝某中央機構的職能:「幾百官奏鈔,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牧宣行,火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此機構應是

  A.門下省    B.尚書省     C.中書省    D.御史台

【答案】A

 

 

 

40.(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區月考18題)圖示法是一種很好的歷史學習方法。右圖所示的中央機構形成於

    A.先秦時期         B.秦漢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時期

【答案】C

 

 

 

41.(2008淄博二模)唐初,突厥貴族對內地不斷侵擾。假如你是那時的一名中書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關於如何出兵防禦的作戰計劃,接下來你會(    )   

A.交皇帝裁定    B.交門下省審議    C.交兵部出兵    D.交內閣處理

【答案】B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其運作程序是: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根據這個運作程序,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答案。

 

 

 

42.(2011年1月佛山市質檢2題)學者錢穆指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認為唐朝(    )

    A.專制皇權達到頂峰            B.三省相互牽制

    C.三省擁有最終決策權          D.皇帝還未形成足夠的專制權力

【答案】D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和所學史實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終決策要受到三省的的影響。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D。

 

 

 

43.(2010年11月龍岩一中高一期中7題)隋唐時期,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個參與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權               B.防止宰相專權

C.擴大中央官員的民主權利     D.便於向地方派 出高級官員

【答案】B

 

 

 

 

44.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或等同於宰相的長官議政。這樣做的目的是(    )      

A.確保君權的穩固         B.完善中央集權 

C.加強對地方控制         D.擴大民主權利

【答案】A

君權和相權鬥爭的角度去考慮,其目的在於牽制相權,防止宰相專權。

 

 

45.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決定法典能否在全國頒布的審批權在於(    )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負責法令的草擬,門下省是審核機構,尚書省負責執行,皇帝有決策權,因此③④正確

 

 

46.(2010年11月山東濟南高三質檢3題)《資治通鑒》載:「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監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確立於秦朝,漢武帝時期完善             B.標誌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C.削弱了君權,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極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答案】D

本題考查了在唐朝完善起來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進行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中書省的決策,門下省認為有不當可以回駁要求重新修改。這一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牽制了丞相的權利,鞏固了皇權;提高了行政效率。A項說法錯誤;B項指的是清朝雍正年間的軍機處;C項說法錯誤,作用正相反。

 

 

 

47.(2011年1月珠海市質檢1題)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說:「隋及初唐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面有關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進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相權三分,獨立施政             B.中央集權,地方分權

C.分工明確,相互牽制             D.完善機構,皇權頂峰

【答案】C

根據所學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實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書省(隋稱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合稱,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尚書省下設六部,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處理日常事務。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於加強皇權,本題選C項。A項中「相權三分」和B項中「地方分權」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說法,D項「皇權頂峰」是指清雍正帝時期軍機處的設置。

 

 

 

48.(2010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擬25題)讀下面的三幅圖,其變化最能反映出(  )

A. 中央機構精減取得較大成就          B. 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C. 六部的設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 相權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權不斷強化

【答案】D

圖一表明,丞相位高權重;圖一表明,丞相的權力被一分為三;圖三表明,丞相被廢除,由皇帝直接掌控六部。反映了相權由削弱走向取消使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49.這些官員或者機構,職能與監察無關的是(    )

A.尚書省      B.都察院      C.御史台     D.刺史

【答案】A

尚書省是行政機構,BC是監察機構,刺史也有監察功能。

 

 

50.(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區期中12題)下列關於三省六部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體現了君主制中的三權分立         ②有利於決策時的集思廣益

③標誌著中央集權制度走向衰落       ④對隋唐的政治影響深遠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B

本題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提高了辦事效率;在封建君主統治時期,始終是君主專制,皇帝把握著決策權,故應排除①,三省六部制標誌著中央集權制度的成熟故應排除③,此題應該選擇B。

 

 

51.(2009年浙江會考2題)下列各項中,反映中國古代君權加強、相權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設立          

B.分封制的創設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創立

【答案】C

 

 

 

 

5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4題)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內閣

       ③宋朝在中央設置中書門下,在地方設置通判  ④清朝的軍機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53.(2010年12月廣東揭陽梅州聯考12題)下列是中國古代中央機構的示意圖,其演化的先後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答案】C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歷代加強古代中央集權制措施沿革歷史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①出現在秦朝;②出現在元朝;③出現在明朝;④出現在隋唐時期;按先後順序是①④②③,故此題正確選項是C。

 

 

 

54.下列是在某電視劇中出現的皇帝處理朝政的情景

    電視劇甲:「三公」坐著議事,對自己所管轄的事務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皇帝聽取三人的情況彙報,當意見相左時,大臣可與皇帝據理力爭。

    電視劇乙:皇帝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他把想法告訴中書省,由中書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門下省審核,門下省官員認真審核後,認為還有不合理之處,便將之駁回,由中書省再次請皇帝修改。當門下省再次審核通過後則交給尚書省,尚書省再按事情所屬部門交給六部辦理。

    電視劇丙:皇帝在一個房間中處理軍國大事,幾個大臣只能跪受筆錄傳達執行。

    按甲、乙、丙順序排列上述場景發生的朝代應是(    )

    A.漢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漢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

【答案】C

「三公」說明應該是在秦漢時期,「軍機處」應該是在清朝時期,綜合兩者可得出結論。

 

 

 

55.(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17題)台灣學者許倬雲在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說:「帝國時代延續兩千年的奧秘即在於,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高度流動的柔性相結合。」與這一論斷無關的歷史事件是(       )

A.確立王位世襲制度         B.創立郡縣制

C.確立三省六部制           D.開創科舉制

【答案】A

 

 

 

 

56.(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9題)中國古代通過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

①漢武帝實行「中朝」制度  ②西漢設刺史 

③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設立參知政事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57.(2011年3月洛陽市統考24題)「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該材料所述中國古代機構應該是(    )

A.唐朝門下省  B.宋朝中書門下   C.元朝中書省     D.明朝內閣

【答案】A

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由此可見,該部門負責政令的封駁,應該屬於門下省的職責。

 

 

58.(2010年11月杭州市蕭山區高三期中5題)隋唐時期確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機構分工明確,當時人們根據具體職能把「六部」分別概括為「富」「貴」「威」「嚴」「貧」「賤」六字。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分析 「貴」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禮部           C.戶部           D.吏部

【答案】D

此題考查的是對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故應該反映的是「貴」;戶部掌握財政、國庫應該是「富」 ;禮部:負責貢舉、祭祀、典禮故應該是「貧」;工部:負責工程建設故應該是「賤」 ;兵部:負責軍事應該是「威」; 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應該是「嚴」 。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D。

 

 

 

59.按唐制,中男(男丁l6歲以上至21歲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歲以上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議,得到太宗許可。但是,魏徵不肯簽署文件,並指出這是竭澤而漁的做法。最終此提議沒有通過。據此可知,當時魏徵供職於(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兵部               D.門下省

【答案】D

門下省的職責是審議封駁,魏徵不肯簽署文件正是在履行門下省長官的職責。

 

 

 

60.(2011年4月北京東城示範校)錢穆在《中國歷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漢宰相是採用領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則採用委員制。」唐代宰相的委員制指(    )

       A.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B.相權分立制衡

       C.削弱了相權                            D.行政權實現了真正的三權分立

【答案】B

本題考查了三省六部制的特點。材料中錢穆先生認為:漢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大權,而唐代則把相權分別操掌於幾個部門,由許多人來共同負責,凡事經各部門之會議而決定。漢朝只有一個宰相,但遇政府有大政事,亦常有大會議,這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會議。唐代則把相權劃分成幾個機關,一中書省,二門下省,三尚書省,這幾個機關相互分立制衡,共同商討來決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唐代宰相的委員制」指相權分立制衡。

 

 

61.(肇慶市08屆高三第二次統測)下列機構的設置,體現了通過分化事權來加強中央集權的是(    )

①漢朝設置「中朝」    ②唐代設置三省六部    ③宋代設置「二府三司」  ④元朝設置中書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漢朝設立「中朝」是為了加強皇權,不存在分化事權的問題,故排除①;元朝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也不存在分化事權的問題,故排除④。

 

 

 

62.(2010年1月山東會考2題)下列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漢代廢除宰相制

C.唐代開始建立監察制度           D.清朝設立軍機處

【答案】D

 

 

 

 

63.隋唐時期我國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是(    )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司二府制

【答案】C

四個選項中只有三省六部制創立於隋唐時期。

 

 

64.(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聯考2題)據《隋書·百官志下》,門下省置給事郎之職,「置員四人,從五品,審讀奏案。」《資治通鑒》在評述唐朝中央機構時寫道:「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以上材料說明(  )

A.中國古化的宰相制度因權力的分割面臨瓦解

B.隋唐時期,中央強化了對各部門的監察力度

C.門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結構中的樞紐地位

D.各種權力之間已形成比較完備的牽制和監督

【答案】C

材料反映的是隋唐中央機構三省之間的權力構建,未涉及對各部隊監察、且此時的宰相制度趨於完善,排除AB項,D項中的各種權力表述不當,以偏概全。中書草擬政令、門下審核、尚書執行,門下省可以駁回中書草擬的政令要求重新擬定,故可見門下在三省中處於樞紐地位,選擇C項。

 

 

65.(2011年9月福州三中月考2題)政論家認為,唐宋以後,丞相制度最好的時代是唐代。這主要是因為(    )

       A.任命一人當宰相,避免紛爭                   B.三省分權,相互牽制

       C.宰相與樞密院分掌政軍大權                   D.尚書台掌管軍國大事

【答案】B

 

 

 

66.(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調研2題)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說:「隋及初唐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列有關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進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相權三分,獨立施政                 B.中央集權,地方分權

C.分工明確,相互牽制                 D.完善機構,皇權頂峰

【答案】C

此題考查的是對中國古代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隋及初唐時政治制度的「突破性進展」和所學史實應該指的是三省六部制,而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權力的制約且平衡。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

 

 

 

67.(2007年高考廣東單科4題)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實行分封制 ②西漢設置刺史 ③唐朝實行三省制 ④宋朝設立參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屬於容易題。本題考查對事物發展歷程的概括表達能力。「直接變革宰相制度」指的是削弱相權以加君權。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權利;宋朝設立參知政事作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權利,二者都有利於加強君權。選項區分度很明顯。

此題考查考生的再認、再現歷史事實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國封建社會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秦始皇確立到辛亥革命結束,歷代王朝沿用了2000多年。這一制度內部隱含有兩對矛盾:一是中央與地方,二是皇權與相權。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就是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歷代君王主要通過削弱相權甚至廢除宰相來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那麼,主要歷代君主主通過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來削弱相權呢?考生只要回憶課本知識,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確答案了,答案是D。

 

 

68.(2011年10月萊蕪一中測試13題)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速的法典。決定法典能否在全國頒布的審批權在於(    )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69.(2011年10月廈門外國語學校檢測6題)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說:「隋及初唐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面有關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進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相權三分,獨立施政         B.中央集權,地方分權

C.分工明確,相互牽制         D.完善機構,皇權頂峰

【答案】C

 

 

 

70.(2009高考遼寧、寧夏文綜28)明朝「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決策         B.行政               C.監察             D.司法

【答案】B

中書省的職責是行政,明朝「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因此六部掌握的也是行政權。

 

 

 

71.(2011年5月濮陽市二模27題)「凡百司奏抄,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該材料所述中國古代機構應該是

A.唐朝門下省     B.宋朝中書門下     C.元朝中書省       D.明朝內閣

【答案】A

從材料的「駁正」等可知該機構有封駁職權,為A項唐門下省。

 

 

72.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下列選項與此相符的有(    )

   ①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②北宋樞密院的設置  ③元朝設立中書省  ④清朝設立軍機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C

對比唐和北宋,元朝實行一省制,丞相權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等,經常造成政局動蕩;清朝設立軍機處可以加強皇權,但明朝就已經廢除丞相制度,故與題乾的敘述並不相符。

 

 

 

73.(2009年廣東會考2題)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權     B.縮小地方許可權     C.加強皇權      D.擴大地方許可權

【答案】C

 

 

 

 

74.(2010年1月山東會考2題)下列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漢代廢除宰相制

C.唐代開始建立監察制度           D.清朝設立軍機處

【答案】D

 

 

 

 

75.封建中國政治傳統中,君權和相權的關係,是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整的歷史,下列有關朝代加強皇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漢武帝為加強皇權設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C.宋代設置樞密使掌管財權      D.元朝廢除三省,只設中書省

【答案】C

樞密使掌軍政,三司使掌財政。其他正確。

 

 

 

76.「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77.(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聯考6題)從封建政治制度的發展來看,你認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點是(    )

   A.綜合了漢魏以來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牽制監督

C.明確了部門職權的劃分      D.打擊了士族門閥的勢力

【答案】B

 

 

 

78.(2011年3月衡陽市一模25題)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   )

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

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      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

【答案】C

錢穆先生的觀點反映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皇帝沒有絕對的決策權,三省的職權較大。本題選C項。

 

 

 

79.「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80.(2011年11月孝感市統考3題)唐中宗不經中書省和門下省而徑自封拜官職,因心怯,故他裝置詔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發,而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也不敢用硃筆,而改用墨筆,當時稱為「斜封墨敕」,這表明

A.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權力髙於皇權   B.唐朝中樞機構的行政決策具有民主性質

C.唐中宗時期皇權有所弱化         D.國家制度對皇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答案】D

 

 

 

81.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是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內部潛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舉措旨在分割相權的是(    )

①漢初分封同姓諸侯王②唐代設三省六部③宋朝設「中書門下」④清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

【答案】C

①體現中央和地方的關係,④體現滿洲貴族集體議政特點。兩者與分割相權無關。

 

 

 

82.(2007年高考全國文綜Ⅱ卷14題)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職能是(    )

A.尚書省和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執行     B.中書省決策尚書省和門下省執行

C.門下省決策,中書省和尚書省執行     D.中書省和門下省決策,尚書省執行

【答案】D

唐朝三省的職能是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布皇帝的詔令,門下負責審核,尚書執行。

 

 

83.(2010年9月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2題)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速的法典。決定法典能否在全國頒布的審批權在於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本題目考查三省的職能。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故審批權在門下省和皇帝手中。

 

 

 

84.(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聯考5題)唐中宗不經中書省和門下省而徑自封拜官職,因心怯,故他裝置詔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發,而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也不敢用硃筆,而改用墨筆,當時稱為「斜封墨敕」,這表明

    A.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權力高於皇權

    B.唐朝中樞機構的行政決策具有民主性質

    C.唐中宗時期皇權有所弱化

    D.國家制度對皇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

【答案】D

本題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使相權一分為三,削弱相勸,加強皇權,黃泉不可能削弱,故排除A和C。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間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唐中宗改用斜封及用墨筆,都體現了三省六部制這一機制對皇帝的制約,而不能說明具有民主性質,排除B。故選D。

 

 

85.有位學者指出:「中國傳統政治中,君權和相權的關係,是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整的歷史。」下列有關歷代宰相制度演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漢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C.宋代設置三衙,分割宰相的財權

       D.元代廢除了尚書省和門下省,而將尚書省的六部移至中書省,並掌管一切政務

【答案】C

宋代三衙與樞密院分掌軍權,三司掌財權。

 

 

 

86.(2007年高考寧夏文綜28題)北宋前期繼續設置三省六部,但其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仍與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長官均為宰相                  B.設置「中書門下」為宰相的辦公機構

    C.由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聲審議      D.尚書省統領六部,為全國最高的政務部門

  【考查點】三省六部制     宋分割相權

【答案】B

宋初不斷加強皇權,分化、削弱相權。宰相併不是一個官名,實際上是一個群體,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領導層。宋初實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職權被一分為三。中央雖設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長官不經特許不得管理本司事務,成為閑職,實際權力歸屬「中書門下」這一機構,管理國家行政事務,這一點和唐朝是一樣的。樞密院為中央最高軍事機構,與中書門下合稱「二府」;戶部、鹽鐵、度支主管財政,稱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構成最高輔政機關。這些明顯與唐朝不同。

 

 

87.(2008年連雲港市高中學業水平調研測試)下圖所示的我國古代中央機構分別出現於(    )

A.秦朝和西漢

B.西漢和東漢

C.秦朝和唐朝

D.唐朝和宋朝

【答案】C

左圖反映的三公九卿制,右圖反映的三省六部制

 

 

 

88.(2011年江蘇會考3題)唐朝元和年間,中書省丞相皇甫鎛奏請減少內外官俸錢,門下省官員崔祐認為此法不妥,封還詔書,皇帝採納了崔祐的意見,皇甫鎛的建議作罷。由此可見

    A.唐朝時期的丞相權力大於皇權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權作用

    C.唐朝門下省許可權高於中書省       D.唐朝的中樞機構具備君主立憲制特徵

【答案】B

 

 

 

89.(福建師大附中2011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3題)《朱子語類》云:「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削弱皇權加強相權                     B.體現三權分立的原則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強中央集權

【答案】C

材料所述是唐三省六部制之三省職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長官都是丞相,這樣相權一分為三,相權削弱,皇權加強,因此,ABD三項說法錯誤;三省各司其職,分工,具有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90.圖甲、乙是秦與隋唐時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圖,比較圖甲與圖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

A.唐代中央官吏陡然增多

B.唐代中央機關機構龐雜

C.唐代尚書省職權比秦代丞相擴大

D.中央集權的不斷完備

【答案】D

圖甲和圖乙相比,首先得出的結論就是後者通過分相權進一步加強了君權,使中央集權的體制更加完備。

 

 

 

91.(2010年5月廈門外國語學校高考模擬14題)台灣學者許倬雲在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說:「帝國時代延續兩千年的奧秘即在於,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高度流動的柔性相結合。」與這一論斷無關的歷史事件是

A.創立郡縣制                       B.確立三省六部制

C.開創科舉制                       D.確立王位世襲制度

【答案】D

 

 

 

 

92.(2011年東北爾雅高考預測卷13題)「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 (錢穆《國史新論》)文中「委員制」指當時的(   ) 

A.三公九卿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

【答案】C

考查古代政治制的演變。本題難小。三公九卿製為秦確立,A排除;郡縣製為地方行政體制,與題意不符,B排除;內閣製為明制,D排除;三省六部制是唐制,三省長官都為宰相,C項正確。

 

 

93.(2011年5月濰坊市二模9題)唐高宗時,弘文館直學士劉之、著作郎元萬頃等翰林院待詔(官名),入禁中撰書,時奉詔草制,密令參決,參預機要;因常於皇宮北門進殿,故時稱北門學士。由此可見,北門學士實際上

    A.掌握中書省的最高職權                 B.屬於門下省的最高長官

    C.成為尚書省的最高官員                 D.分割了三省長官的權力

【答案】D

分析材料可知北門學士並非常設的官職,只負責臨時性的草擬詔書、決策、參與機要等。結合各選項說法,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合作,職責明確,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頒發皇帝的詔令;門下省是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是執行機構,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而北門學士負責的權力較廣,分割了三省的權力,本題選D項。

 

 

94.(08山東文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於(    )

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調

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於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尋找歷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鑒之處。賦予歷史以現實意義。

 

 

95.(2010年5月珠海市高三二模文綜14題)觀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體制的圖示,對其異同分析最為準確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屬於三權分立的民主政體,不同的是首腦稱號     

B.相同的是都體現了分權,不同的是主權的歸屬

C.相同的是都體現了專制集權,不同的是權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體現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權力

【答案】B

無論三省六部制,還是美國三權分立的政府機構,都體現了分權,這是相同之處;最大的不同是以三權分立為原則建立起來政府是「主權在民」的,而三省六部制是維護君主專制的。

 

 

 

96.(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8題)假設在唐太宗時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請問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運轉 (      )

A .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 .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D .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答案】B

 

 

 

 

97.(2011年高考上海文綜9題)如圖為中國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體制示意圖,該朝代是 (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C

示意圖內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選C。

 

l0.【選擇題】(2011年高考上海文綜10題)右圖是中國近代史上某革命組織機關刊物的書影,該組織是(    )

 

A.興中會

B.光復會

C.強學會

D.同盟會

【答案】D

圖片信息顯示的是《民報》,而《民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故選D。

 

 

98.(2011年9月廈門雙十中學月考25題)從秦朝到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影響了中國近2000多年。你認為下列中的一項制度最能體現「皇權下的民主」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漢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軍機處

【答案】C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理解。回答本題「皇權下的民主」是關鍵,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確,相互牽制又相互補充,其分工體現了民主思想,三省有一定的權力但最後的決策權掌握在皇帝手中,體現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本題選C項。

 

 

99.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

構,按制度規定其運作程序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這說明唐朝中央職能部門(    )

A.既分工明確又相互牽制和監督         B.中國古代中央君主專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強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則的體現             D.唐朝通過三省六部制廢除了宰相的權利

【答案】A

從興修水利工程中央機構的運行程度上看是有分工有監督的。中書省草擬,門下審批,尚書執行。BCD不符合題意。

 

 

100.(2008年江蘇高考3題)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他主張(    )

A.發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       B.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

C.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君主不應實現專制統治

【答案】A

題干中唐太宗的話的意思是發揮宰相和諸位大臣的聰明才智,全盤考慮,以防止決策的失誤。因此應選A項。

 

 

101.按唐代有關兵役法規定,男子二十一歲為成丁,開始服兵役,六十歲免兵役。有一次簡點使右僕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當年徵兵範圍擴大到十八歲,雖然唐太宗已同意,詔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徵的堅決抵制。「敕三、四齣」,魏徵拒不署敕,嚴辭反駁唐太宗說:「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 最終此提議沒有通過。由此可以看出(    )

A.當時唐朝已具備君主立憲制的特徵      B.中書省草擬的詔敕超越其部門許可權

C.當時魏徵供職於門下省                D.體現了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原則

【答案】C

唐朝的三省有明確的分工,其中門下省屬於審核機構,材料中的事例反映的正是這一點。

 

 

 

102.7~9世紀末,日本先後派遣13批「遣唐使」來唐。接待這些人的唐朝政府機構是(    )

A.工部    B.戶部    C.禮部    D.吏部

【答案】C

日本是外國,接待「遣唐使」屬於「外交」範疇。顧名思義,應該是禮部管理。

 

 

 

103.(2010年12月廈門市三校聯考2題)從秦朝到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影響了中國近2000多年。你認為下列中的一項制度最能體現「皇權下的民主」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漢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軍機處

【答案】C

該題目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理解。理解「皇權下的民主」是關鍵,三省六部制下,各省分工明確,既相互牽制,又相互補充,其分工體現了民主,但最後的決定權掌握在皇帝手中,這又體現了皇權的至上,因此是「皇權下的民主」。

 

 

 

104.(2009年6月福建會考2題)圖1所示的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在歷史上稱為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行省制    D.內閣制

【答案】A

 

 

 

 

105.(2011年9月廈門雙十中學月考13題)下列措施不屬於削弱相權的是(    )

   A.秦朝實行九卿制度                    B.漢武帝設置中朝

  C.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設置「中書門下」和樞密院

【答案】A

根據所學,BCD三項都是封建君主為了加君權削弱相權而實行的措施,A項說法錯誤較為明顯,秦朝實行三公九卿制,九卿由丞相統領,不存在削弱丞相地位的情況。

 

 

106.(2010年9月安徽百校論壇高三聯考2題)假設你是唐太宗時的一名中書令,為挫敗突厥貴族對內地的掠奪,起草了一份關於如何出兵防禦的詔令,接下來你會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門下省審議     C.交兵部出兵     D.交內閣處理

【答案】B

唐朝時,中書省負責草擬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而題中涉及出兵的命令,由具體交由兵部來執行。B項正確。內閣設立於明成祖時期。

 

 

 

107.(2011年1月紹興市高三期末質檢2題)某學者研究了古代中國政治從「三公九卿」發展到「三省六部」的歷史,認為古代中國政治有了一定的「現代屬性」。其主要依據是(    )

A.部門有所精減、名稱得到更改          B.三省體制下,大臣議政可以集思廣益

C.皇室事務逐漸從政府部門剝離          D.六部直接隸屬於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C

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針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處理皇室事務。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

 

 

108.(2010年3月天津市和平區高三第一次質檢2題)隋唐時期統治者解決「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問題的重要舉措是

    A.廢分封,置郡縣             B.建立法律體系

    C.確立三省六部制             D.實行科舉制

【答案】C

注意材料信息「隋唐」、「官僚體系內部的權力制衡」,是指三省之間的分權與牽制,可知D正確。

 

 

 

109.(2011年4月揭陽二模13題)《資治通鑒·唐紀》記載:「每議政之際,是非蜂起,上不能決也。」這表明唐朝時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現                   B.皇帝大權已旁落

C.三省體制存有弊端                 D.社會紛爭錯綜複雜

【答案】C

本題考察古代中國主要政治制度。唐朝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尚書省負責執行。三個部門之間相互牽制,因此出現題干中「是非蜂起,上不能決」的現象,因此C項正確。

 

 

110.(2011年1月汕頭金山中學高一期末4題)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於(    )

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調

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於上

【答案】B

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官員分工明確,相互協調,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111.(2010年11月南京師大附中高三期中2題)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須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定其正確的運作程序(皇帝作用暫不考慮)是(    )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答案】B

本題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書、門下、尚書職權分別為草擬政令、審核政令、執行政令,尚書下轄六部,故選擇B項。

 

 

 

112.(2011年1月福師大附中高一期末4題)唐朝與宋朝加強君主權力的措施中最為相似的是(    )

A.設立六部                             B.分化相權

C.分散地方官的權力                     D.解除統兵大將的 兵權

【答案】B

本題考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唐宋的表現。最相似的為B項,唐設三省分化相權、宋則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化相權。A項為唐朝措施、C、D兩項為宋代措施。

 

 

 

113.(2010年9月廣州市海珠區高三測試12題)《隋書》記載,隋煬帝時牛弘引(劉)炫修律令。劉炫曰:「……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從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選拔制度發生變化           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 

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             ④相權的不斷增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從材料我們可以看出這裡是地方官員的選拔和任用制度的變化,不涉及中央官制的變化,所以排除④。

 

 

114.(2011年11月晉中市聯考5題)唐朝元和年間,中書省丞相皇甫禣奏請減少內外官俸錢,門下省官員崔祐認為此法不妥,封還詔書,皇帝採納了崔祐的意見,皇甫鎛的建議作罷。由此可見

  A.唐朝時期的丞相權力大於皇權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權作用

  C.唐朝門下省許可權高於中書省      D.唐朝的中樞機構具備君主立憲制特徵

【答案】B

 

 

 

115.(08山東文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於(    )

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協調

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於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尋找歷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鑒之處。賦予歷史以現實意義。

 

 

116.(2011年3月汕頭市一模13題)唐中宗曾未經三省同意封過一些官職,事後,這些官員大都被人瞧不起。這說明(    )

A.唐代君主專制高度強化           B.皇權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約

C.三省六部制加強了君主專制       D.唐代出現君主立憲制的雛形

【答案】B

判斷各選項,D項較容易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唐代未經三省同意而受皇帝直接封賞的官職被歧視,反映了當時皇權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約。本題選B項,AC項未反映材料。

 

 

117.「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該制度應該

始於下列哪個時期(    )

A.漢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從中書、門下的名稱及其職能可判斷是三省六部制,出現於隋唐時期。

 

 

118.(2010年11月華南師大附中高三測試13題)「省」這一行政建制在中國古代各時期有不同的職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隋唐的三省又稱「計相」,總管國家財政

B.宋朝的三省長官權力進一步加大

C.元朝以行省作為常設地方行政機構

D.明朝以內閣取代中書省的職能

【答案】C

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計相」,總管國家財政是在宋朝,故應排除A;宋朝加強中央集權制採取削弱相權,故應排除B;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取代中書省的職能,故也應排除D;所以此題應該選擇C。

 

 

 

119.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

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A.調動宰相等大臣參政議政                           B.注重君權與相權的相互制衡

C.將中央的決策權轉移給宰相                        D.從紛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來

【答案】A

A 從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知,A正確。

 

 

120.我國古代專制皇權不斷加強,中樞權力體系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

       A.漢武帝時建立「中朝」決策機構,廢除了秦以來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書省起草詔令,直接傳遞給尚書省具體執行

       C.宋朝時設樞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軍權和財政權

       D.明太祖時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

【答案】C

漢武帝沒有廢除秦以來的「三公九卿」制,詔令由中書省起草後,需要門下省審核,再交給尚書省具體執行;明太祖設內閣大學士,以備皇帝顧問,不能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只有C項對。

 

 

 

121.(2010年6月福建會考2題)圖1 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機構,其積極意義是

 

A.有效地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B.有利於選拔人才,保證了政治清明

C.中央機構分工明確,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與地方機構的不同職權

【答案】C

 

 

 

122.(2011年10月望江縣月考3題)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

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了                 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

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不受任何牽制的專制權力   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

【答案】C

 

 

 

123.(2010年11月福州市八縣高一期中3題)歷史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再現皇帝處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著對自己所管轄的事情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皇帝只是聽取情況彙報。②中書省按照皇帝的決定起草文件,交由門下省審核,通過後交給尚書省,尚書省再按事情所屬部門交給六部辦理。情景①、②分別反映了哪個朝代的中央官制 (  )                                                  

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漢朝、宋朝     D.秦朝、漢朝

【答案】A

 

 

 

 

124.政論家認為,唐宋以後,丞相制度最好的時代是唐代。這主要是因為(    )

A.任命一人當宰相,避免紛爭    B.三省分權,相互牽制

C.宰相與樞密院分掌政軍大權    D.尚書台掌管軍國大事

【答案】B

唐朝實現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互牽制,又互相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

 

 

 

125.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決定法典能否在全國頒布的審批權在於(    )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負責法令的草擬,門下省是審核機構,尚書省負責執行,皇帝有決策權,因此③④正確

 

 

126.(2008汕頭模擬)史載「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方可奏行。一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與此相符的措施是(    )

    A.建立中朝    B.設三省六部    C.設三司使    D.設立軍機處

【答案】B

關鍵詞「百司商量,宰相籌劃」集中體現了處理全國政事時的分工合作,符合材料意思的只有B。

 

 

 

127.(2009年江蘇高考2題)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了(    )

  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剝奪相權的創新設計

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

【答案】C

此題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時期的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門下省掌封駁審議,中書、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執行,三省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故C項正確。

 

 

128.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須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定其正確的運作程序(皇帝作用暫不考慮)是(  )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答案】B

本題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職能。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尚書省下轄六部,其中工部掌管山澤、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項工程等等。

 

 

 

129.(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聯考2題)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

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 

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        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

【答案】C

根據題干決策不單純是皇帝的個人行為,可排除A;此題是考查的唐朝皇帝和三省的聯繫,故排除B;根據古代中央集權制的特點最終決策權在皇帝,故排除D;根據門下省可以封駁審議皇帝經中書省起草的詔令,故應該選擇C。

 

 

 

130.(2011年1月福州市質檢4題)隋朝時尚書省下轄吏、禮、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時尚書省下轄吏、禮、兵、刑、戶、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稱變化反映了(    )

         A.丞相權力的削弱                                             B.避諱制度的沿襲

         C.中央集權的加強                                             D.民本思想的強化

【答案】B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材料中的民部改為戶部,是因為唐太宗名字中有「民」字,所以為了避諱的需要 。

 

 

 

131.(2011年4月湖南高考模擬27題)《宋代宰輔制度研究》一書指出:宰輔是歷代帝王治理國家的輔佐大臣,在古代政治體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中國古代宰輔制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這三個階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軍機制    B.三公制、六部制、內閣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內閣制

【答案】D

三公和三省長官都是宰輔大臣,而六部長官只是三省的下屬,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選項B、C;清朝的軍機處則純粹是一個秘書機構,軍機大臣只是提出建議、執行皇帝的決策,決策權都在皇帝,軍機處以「君權附庸」的地位,成為凌駕於內閣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國政務的總匯機關,軍國大計,無不總攬。內閣大學士雖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輔佐大臣。所以選D。

 

 

132.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

構,按制度規定其運作程序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這說明唐朝中央職能部門(    )

A.既分工明確又相互牽制和監督         B.中國古代中央君主專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強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則的體現             D.唐朝通過三省六部制廢除了宰相的權利

【答案】A

從興修水利工程中央機構的運行程度上看是有分工有監督的。中書省草擬,門下審批,尚書執行。BCD不符合題意。

 

 

133.(2011年1月寧波市高一期末2題) 下列是有關加強我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後順序排列的是(    )

①設置參知政事 ②廢丞相、設內閣 ③設立軍機處 ④創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D

北宋設置參知政事;明朝明太祖時期廢丞相、設內閣;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隋唐創立三省六部制。本題選D

 

 

 

134.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或等同於宰相的長官議政。這樣做的目的是(    )      

A.確保君權的穩固         B.完善中央集權 

C.加強對地方控制         D.擴大民主權利

【答案】A

君權和相權鬥爭的角度去考慮,其目的在於牽制相權,防止宰相專權。

 

 

135.(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質檢6題)《朱子語類》云:「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存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體現三省分權制                 B.完善中央監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答案】B

本題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運作流程及作用。材料的大意是:事情先上報到中書省進行擬定,然後上報到皇帝處,皇帝批閱後再發還中書省,中書省交給門下省審議,如果可行又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的職能是執行機構。由以上分析三省的主要職能是行政機構而不是監察機構,ACD三項說法均為正確。

 

 

 

136.(2011年4月陽泉市一模24題)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內閣

    ③宋朝在中央設置中書門下,在地方設置通判  ④清朝的軍機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材料黃宗羲的話反映的就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分化事權的特點,最高統治者為防止官員權力太高威脅統治往往通過設置多名官員相互牽制的辦法,涉及此特點的就是B項。

 

 

137.(2010年高考福建文綜14題)《朱子語類》云:「唐事,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若有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體現三省分權制                 B.完善中央監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答案】B

此題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顯然根據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D均是正確的。B選項轉換換了概念,它不屬於監察範疇。新課程一標多本,但歷史基本概念是不變的。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後高考必然會考到的。

 

 

 

138.唐太宗時期,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

構,按制度規定其運作程序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這說明唐朝中央職能部門(    )

A.既分工明確又相互牽制和監督         B.中國古代中央君主專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強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則的體現             D.唐朝通過三省六部制廢除了宰相的權利

【答案】A

從興修水利工程中央機構的運行程度上看是有分工有監督的。中書省草擬,門下審批,尚書執行。BCD不符合題意。

 

 

139.(2010年11月龍岩一中高一期中26題)國學大師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錢穆先生得出這一結論的最主要的歷史依據是  

A.漢代宰相位高權重            B.唐代宰相人數減少 

C.唐代宰相數量增加           D.皇帝權力不斷加強

【答案】C

 

 

 

 

140.(2010年12月山東菏澤高三聯考2題)一位歷史學家曾說:「類似西方的分權制衡的政體,在(中國)古書上,亦未嘗無相類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

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軍機處

【答案】C

此題考查的是對東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分權思想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中國古代的分封制度開始出現的集權趨勢而清朝的軍機處更是把集權發展到頂峰故應排除A和D;而西周宗法制是在家族內部依據血緣關係區別親疏故也應該排除;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工協作提高了辦事效率在這一點上與西方的分權制衡政體有相似之處。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C。

 

 

 

141.(2011年4月烏魯木齊三模24題)「史實」「史論」「史識」是構成史學的「三要素」,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史識即是以科學的史觀作指導,來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實,然後得出的科學結論。下列對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敘述屬於「史識」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運作程序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並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此後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答案】D

據材料推斷A、B屬於史實,C屬於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論。只有D屬於史識。故選D。

 

 

142.(2010年9月浙江溫州高三返校聯考2題)下列關於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漢武帝時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書省起草詔令,直接傳遞給尚書省具體執行

    C.明太祖時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

    D.清朝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

【答案】D

問題的指向「中樞權力」,選擇時可用排除法進行選擇。選項A三公九卿制是秦朝開創,B中書省草擬政令需門下省審核通過才能交由尚書省執行,C明太祖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內閣。只有D的表述符合史實,可選。

 

 

 

143.(青島市2008年高三教學質量檢測)「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作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朱子語類》)上述材料說明(    )

A.唐朝中央審議機構是中書省      B.唐朝中央機構相互牽制和監督

C. 唐朝中央執行機構是門下省      D.唐朝中央決策機構是尚書省

【答案】B

材料信息體現的是唐朝三省之間的互相牽制和監督。

 

 

 

144.按唐制,中男(16至2l歲)不服兵役,成男(22歲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

出中男服役的提議。得到太宗的許可。但是,魏徵不肯簽署文件,並指出這是竭澤而漁的做法。最

終此提議沒有通過。據此,你認為魏徵供職於(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兵部            D.門下省

【答案】D

門下省的職責是封駁審議。

 

 

145.(2010年11月山東聊城高三期中8題)觀察下面反映中兩政治體制的圖示,對其異同分析最為準確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屬於民主政體,不同的是首腦稱號

    B.相同的是都體現了分權,不同的是主權的歸屬

    C.相同的是都體現了集權,不同的是權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體現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權力

【答案】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國的三權分立確實都有分權,但是三省六部制不過是專制皇權的一個工具,而美國三權分立主權在民。

 

 

 

146.(2010年廣東省肇慶市高三一模)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設置中書門下,在地方設置通判

③明朝的內閣        ④清朝的軍機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此題考察引文中所說的對中國中央政治制度中相互牽制情況。首先要讀懂引文中的內容,引文總體體現了官職、部門官員劍的相互牽制情況。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權利。宋初,為了加強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職權過重,專擅作大,宋太祖創設「通判」一職。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輔佐郡政,可視為知州副職,但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明代之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實有宰相之權,沒有體現「權利牽制」清代軍機處完全聽命於皇帝,因此不符合題目引文。

 

 

 

147.(山東棗莊市2008屆高三第一次調研)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來的中央集權制,其(    )

       A.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B.加強了專制皇權

       C.通過分工與制約,提高工作效率        D.有利於選拔人才,保證政治清明

【答案】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積極作用主要在於通過分工與制約,提高工作效率。

 

 

 

148.(2010年5月廈門雙十中學高三熱身考試16題)假設你是唐太宗時的一名中書令,為挫敗突厥貴族對內地的侵擾,起草了一份關於如何出兵防禦的詔令,接下來你將

A.交唐太宗定奪            B.交兵部出兵攻擊

C.交門下省審議            D.交內閣裁定處理

【答案】C 

149.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

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A.調動宰相等大臣參政議政                           B.注重君權與相權的相互制衡

C.將中央的決策權轉移給宰相                        D.從紛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來

【答案】A

A 從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知,A正確。

 


推薦閱讀:

周易大師知識-斷卦定準斷卦決竅
新華社公布第二批媒體禁用詞
【企劃小哥哥】知識不成體系沒有力量
紅地星紀年
14、親近善知識後該如何修行?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