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負擔 太沉重
A君的父母開始年邁,不能照顧殘疾兒子一生,一家人也都疼愛這個兄弟,但是從不討論未來的規畫,以後將與誰住等等。我女兒對A君的家庭甚為同情,和A君也願意將來給予經濟支援,但他們將來婚姻的確會被影響。如何讓小女的婚姻將來不蒙上陰影?敬請指教。
2.我和先生婚姻平穩,兒女也都和樂。兒女大學畢業成家立業,每人都學有專長,獨立生活。沒有想到,婆婆就帶了有精神病的小叔來和我們生活之後,這幾年就完全破壞了我們原有的家庭生活。連兒女都不願意在家過夜。同住的婆婆不開心,又不準小叔獨立,天天大家都是說些不快樂的事,搞得我們都不高興。我也常想繼續維持我們中國舊道德,但真的是很累,很難熬,常會有想獨自走掉和先生分開的衝動。請問我們如何可以照顧他們?又可以退休享受餘生呢?
答:我把兩位的冗長問題縮短,並把重點提出。那就是當婚姻成立之後,立刻把兩家完全不同的家庭,合併成一個家庭。初時兩家家人之間可能是彼此禮貌和距離,不覺有衝突。但是一旦有其他親戚長期同住,壓力就會加大。久而久之,兩家人的平靜生活就會起了矛盾,遇到生活、個性和習慣的不同,第三者加入的問題混淆了原有家人的親密關係,就是另種三角習題的考驗。
第三者同住生活壓力大
第一封信,父母的確是未雨綢繆。如果感覺女兒和A君感情越走越近,不妨和女兒先談談你們心中的隱憂。甚至可以先告訴女兒,本心靈信箱也有類似的讀者來信,而且還是結婚數十年的夫妻。可見長期和第三者相處,夫妻之間一旦有了第三者同住生活,極細微的生活瑣事可能變成很大的壓力,都會因不同的想法所造成夫妻之間的齟齬和勃谿。如果有了他人的插手干預,更會怪罪對方,落得夫妻產生更多的嫌隙。
為了維護女兒的未來婚姻,不妨大家在婚前就計畫對策。也請A君在極為友好的場面,把這件事情好好的分析。當然先要好好的讚美他們一家的合心協力把哥哥照顧的如此好,絕對讓人覺得這家人值得尊敬,也才會想到跟這樣一家了不起的人家成親。
然後才談到親家的未來,兩人感情成熟成家,最要緊的就是彼此感情的維護和經營。當然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但兄弟姐妹的照顧只能輔佐。每個家庭的第一要務是有責任照顧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兒女。哥哥還在,如父母不能照顧時,該有什麼的安排,家人有無想過?也許他們家的父母也考慮過,譬如父或母老邁或不在,是需要尋求外界的護理人員的照顧。
照顧殘障家人可請幫手
母(父)子相依為命時,是否該要請幫手?在美國,很多殘障的人的保險都可以雇請幫手的。如果父母都去了天國,很多home health都會照顧孤老的病人。但是身為家人,可以常去看望他,這樣病人還持續保有最好的醫療看護。還有其他照顧方法,例如送去養老院,或是專門照顧殘障的家庭,很多細節應該先與兄弟姐妹好好討論。有各種可能,都可依病人需要設定。
至於第二個問題,來信者的確是個盡責的妻子和媳婦。但是一家的廚房,長期有兩個主廚遲早要產生問題的。設想如果在幾年以前,婆婆和小叔未搬來,就能夠如第一封信中提到的和先生先開誠布公地仔細討論,母親老去由誰照顧、如何照顧、母親走了誰來照顧小叔。甚至先探研不同照顧中心,如中途之家等等,和母親客觀討論分析利弊。中年的兒女該做的是當父母的教育分析師,鼓勵他們利用現有的資源。如果事先想好,做好準備,就不會像現在,自己臨老吃不消,還會衝動地想和老公分開了。
現在妳和婆婆、小叔已經同住多年,是該好好想想,如果兩家住在兩個鄰近的單位可能更為理想了。妳還是應該趁早和老公出去約會,大家心平氣和之際,妳拿起這篇「心靈診所」問答文章,念一遍給老公,說這兩位讀者令自己想起自己的無助和沮喪。請先生一定要做直接的調停人,未來的安排都該是先生和他的母親和弟弟的事,不管妳會做得多好,還是不應插手去談。
不要只想這是對婆婆不起。妳心中的積怨和不快又常想離家,不快情緒想來已經充滿在整個家庭之中很久了。婆婆當然不會快樂,只覺仰人鼻息及由不得自己的無奈和委屈。因為一家人,有一人長期鬱悶,遲早影響全家人的情緒。要知美國的福利制度就是鼓勵人人有養。現在要討論的一切做法就是為了想到小叔的未來。兄嫂年長,將來不可能終身照顧小叔,一定要政府的福利機構來安置,越早準備越好,大家才能放心,走出各自的人生。
所謂的三角關係,大家常常只看到母親的不放心,將全部心力放在一個兒子身上。母子相依為命,自然產生難捨又難解的糾纏關係。其實不只於此,很多時候也是兒女(或兒媳)不忍割捨,又覺自己罪惡和不孝,想丟下的母親或婆婆可憐,勉強地湊合共生,卻常常吵鬧。老的一代不放心小的一代,難以割捨;同樣地小的一代也沒法和老的一代分開,代代都埋怨,都不開心!
筆者曾經看過一家華人移民家庭案例。女兒、女婿、孩子一直和女兒的父母同住,直到女兒的父親過世,家中瀰漫著鬱悶的氣息,女兒才肯替母親申辦華人老人公寓。老太太過了80歲才申請到,開始只搬去住兩三天,就會吵著再回女兒家。逐漸地,老太太開始認識了公寓的朋友,看到大家都有交通車帶他們去老人活動中心。她試著也跟去上課、買菜,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活動。每周女兒依然帶她出來購物、吃飯、甚至回家打牌。常常打晚了,就留在女兒家住了一夜。
有天母女為小事鬥嘴,母親不快吵著要回老人公寓,說「我要回我自己的家去休息,不要住別人的家!」女兒說這也是您的家,父母都住過十多年了。母親說:「不是,這是妳們的家。我的家是美國政府配給我的家,才是我的窩。」女兒在診所告訴我,這是她頭次感到母親真正地在美生根,得意的享受自主權了。她也因為母親真正走出「喪夫」陰霾,做女兒的她才開始真正感到解脫。
你們夫妻現在就是一家之主,不論中美學識和歷練都比母親和小叔豐富很多。你們要學會同心協力,有責任和義務解釋清楚所有的未來可能安置。然後你先生才能明智又客觀地解釋給母親聽,美國的中產家庭如何妥善地安置小叔的餘生。
徹底溝通諮詢醫護社工
妳的先生應明白,他必需和母親徹底地溝通,絕不是趕他們走,而是要明白小叔的未來遲早都得面對和應付他不熟悉的社會。如果小叔一直依附著這個家和母親,他肯定不會有自主能力來處理外面的世界。不如及早給他機會,給他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里程。
請先生平心靜氣的分析給母親面對未來的問題。先生肯和婆婆溝通,大家才有可能快樂起來。婆婆年邁不懂美國的福利制度,會錯失很多小叔老年的理想安置。小叔需要時間調適,如此地不理想,趁大家還健康可以改選其他地方,更可以去找諮詢醫護和社工團隊,妥善地處理。這樣大家分開一點距離,依然可以天天見面,都可以獨立成長,又能互助,快樂參與,勇往直前。祝福妳們全家!
推薦閱讀:
※[汀若?接龍大賞]緣起
※所謂愛一個人
※「想當年,我上東北...」 —懷念我那走南闖北的爺爺!
※所謂父女一場,最終演變成相互隱瞞和欺騙
TAG: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