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淺談 - 炎黃春秋

三、四象二十八宿

宿,音xiu,《說文》釋曰「止也」,也就是宿舍的意思。二十八宿,簡而言之就是日、月、行星在運行途中的二十八個宿舍,事實上也就是二十八個星區。

二十八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二十八宿,僅僅是二十八個星座,而廣義的二十八宿,則是以這二十八個星座為主體的二十八個非常廣闊星域,每一宿下都至少包括了十多個星座,每個星座少則一星,多則數十星。

由於二十八宿佔據了天球的大部分,所以又被劃分成東西南北四個區域,分別被想像成四種動物,是謂四象,分別是東方青龍之象,西方白虎之象,南方朱雀之象,北方玄武之象,每象七宿。

二十八宿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夏商之前,《尚書?堯典》中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等句,鳥、火等宿名赫然在焉。西周、春秋時期的《詩經》中,星宿名已經大量出現。而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帶有二十八宿完整名稱的文物,說明二十八宿體系最遲在戰國早期已經形成。

1、東方蒼龍七宿

東方蒼龍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同組成以條蒼龍,角宿為龍角,亢宿為龍頸(亢,《說文》釋曰「人頸也」),心宿為龍心,尾宿為龍尾。

角、亢宿為列宿之首,故此又被古人視作壽星,《爾雅》曰:「壽星,角、亢也」。氐宿古人又謂之天根,稱「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國語》曰「天根見而水涸」,意為氐宿在天空中出現,則標誌著已到深秋,河澤開始進入枯水期。房宿又稱天府、天駟,因為房宿有四星,而古代亦是駟馬駕車,故此以房宿主車架。《國語》稱「駟見而隕霜」,是稱房宿在天空出現,則開始降霜。

心宿包含的星座最少,只有兩個,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宿。心宿第二顆星,即心宿二(天蠍座α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大火星,古籍中凡是提到「火星」時,基本上都是指這顆星。古人曾用這顆星來計時,4000年前曾設有「火正」一官,專門來觀測這顆星以預告季節。《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 。《詩經?七月》雲「七月流火」,按照朱熹的解釋,即是說夏曆七月,大火星開始離開中天,向西方流去,標誌著夏天已經結束。

尾宿即龍尾,因處於蒼龍尾部而得名。《左傳?僖公五年》敘述晉獻公假途伐虢,戰前占卜,卜者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這段話中的「龍尾伏辰」指龍尾,即尾宿,「伏」為隱藏,「辰」為日月交會之意,這裡是說日月都運行到尾宿。「龍尾伏辰」意思是說,由於日月都運行到尾宿,光芒強烈,故尾宿隱藏不見。而「天策焞焞」之天策,則是尾宿中的一個星座,又稱傅說。傳說殷商名相傅說死後,升天成為星宿,即此。「焞焞」亦光澤黯淡之意,是說由於日月同在尾宿,所以尾、傅說等星座都光輝黯淡。

箕宿是東方蒼龍的最後一宿,又稱龍尾(尾宿已經是龍尾巴了,箕宿尚在尾宿之後,自然更加是龍尾了)。它由四顆星組成,形狀如同簸箕,因此稱箕宿。《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翻譯過來就是:「南方天空有個箕宿,卻不能用來簸谷糠,北方天空有個斗宿,卻不能用來舀酒漿。南方的那個箕宿啊,舌頭伸得長又長,北方的那個斗宿啊,把柄指向西方。」這裡所說的「斗」,不是北斗,而是南斗,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我們在下文詳述。而箕宿的「舌」,其實就是指箕宿的口。因為箕宿的口張得很大,所以古人有認為箕宿主口舌,認為它是搬弄是非者。

2、北方玄武七宿

北方玄武七宿,即斗、牛、女、虛、危、室、壁。

斗、牛二宿自古並稱,王勃《滕王閣序》曰:「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龍光即劍光,傳說西晉時張華見鬥牛之間有紫氣,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得知是有寶劍將出世。後來雷煥果於豐城得二寶劍,一為龍淵,一為太阿。蘇軾《前赤壁賦》亦云:「少頃,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這是因為鬥牛二宿相近之故。斗宿由六顆星組成,其形狀酷似北斗,而斗宿又稱為南斗,因其在北方玄武七宿中,因此亦可稱之為北斗(和北斗七星同名,當注意區分)。《古詩十九首》中有「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之句,所謂玉衡,即指北斗七星,而後文所謂「南箕北有斗」,則是指箕宿、斗宿,至於牽牛,自然是牛宿了。

牛宿中有兩顆最有名的星星,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在牛宿北部有一星座稱為河鼓,其中第二顆星(河鼓二,天鷹座α星)就是牽牛星了;河鼓再向上,過了銀河,又有一個星座,名為織女,織女星座中最亮的那顆星(織女一,天琴座α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織女星了,牛郎織女七夕會的故事就來源於這兩顆星。《古詩十九首》云:「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杜牧《七夕》詩亦云:「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韓愈曾經有過一首很有趣的詩《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斗不挹酒漿。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無善名已聞,無惡聲已讙。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餘。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嗟汝牛與斗,汝獨不能神。」意思就是說:我出生的時候,月亮正好運行至南斗。它的後面,是牛宿昂起牛角,它的前面,是箕宿張開大口。可是這頭牛沒辦法馱箱,這個斗沒辦法舀酒漿,只有那個簸箕有神靈,沒有一刻不在簸揚。沒有做什麼好事,善名已經到處傳揚,我沒有做什麼壞事,惡名已經傳播四方。可善名和惡名比較一下,終究是詆毀超過了讚揚。箕、斗、牛這三個星宿各自在天上,伸向不同的方向,可嘆牛宿和斗宿你們兩個,卻沒有辦法對我的命運進行影響。

鬥牛二宿之後,是為女宿,女宿又名婺女、須女,意為女工,所謂「婦職之卑者」,因此女宿主布帛裁製嫁娶。女宿之後,是為虛宿,虛宿正當北方玄武七宿中間,因此又稱北陸,是古代冬至點所在星宿,《左傳》雲「日在北陸而藏冰」,即是說太陽運行至虛宿,則要開始藏冰了。

虛宿之後是危、室、壁三宿,這三宿都和蓋房子有關。危宿又名架屋,其下有星座,稱為蓋屋。室宿又名定星、營室,《詩經?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於楚宮」,定就是定星,也就是室宿。這句詩意即「當室宿升上南方夜空時,在楚丘建設宮室」。說的是春秋時,衛國被狄人所滅,那個只喜歡仙鶴的衛懿公被殺,齊桓公將衛國遺民遷徙到楚丘,衛國人民在新君衛文公的帶領下,重建家園的事情。壁宿又稱東壁,因為它彷彿是營室的一面牆壁而得名。

四、三垣

前面說過,二十八宿僅僅是赤道周圍的星域,並不包括北極星周圍的廣大星域。古人把這部分星域另外劃分為三個星區,即三垣,分別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垣,即牆垣。這裡指被宮牆圍起來的官署。三垣中每一垣都有兩個星座,稱為左、右垣,如同圍牆一般把主要星座圍圈在內。

1、紫微垣

紫微垣是北極星周圍的一些星座組成的星域,居於天球北極頂部,一共包含了三十七個星座。其中最又名的,就是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先說北極星,這裡講的北極星,不是我們今天日常說的北極星,而是指一個星座,共包括五顆星,又叫北辰。北辰第五顆星,名曰天樞(和北斗七星中第一顆星同名),在1000多年前,地球北極所指的就是這顆星,因此把天樞所在的星座稱作北極。但今天我們所講的北極星,則是指勾陳一(小熊座α星),這是由於地球的自轉軸存在周期性行的擺動,因此北極星也會發生變化。

由於古代時北辰為天球北極,眾星皆圍繞著它運行。《論語》曰:「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所以自古以來,北辰就被看成是帝座的象徵。民間傳說中皇帝都是紫微星下凡,這個紫微星就是指紫微垣的中心——北辰。

北斗七星,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其中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星為斗身,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為斗柄。按照道書所言,這七顆星又被稱作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在民間慣用。

北斗七星圍繞著北極星旋轉,斗柄四季指向不同的方向,所謂「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人也用斗柄指向來確定月份,這就叫做月建,留待後文曆法篇中詳述。

紫微垣中還有一個星座,稱為文昌,掌管天下文學興衰、文人命運。

紫微垣實是天帝宮殿,相當於人間的紫禁城。因此又稱紫微宮、中宮,《史記?天官書》云:「中宮天極星,……環之匡衛十二星,籓臣。皆曰紫宮。」

2、太微垣

太微垣在紫微垣東北角,位於北斗南方,包括二十二個星座。太微垣主要是天帝的政府機關所在,所以太微垣各個星座皆以官職命名。如五諸侯、三公、九卿、太子、幸臣、從官、郎將等。

3、天市垣

天市在房、心、尾、箕、斗諸宿之北,包括19個星座。它是三垣中的下垣,是天帝率領諸侯、群臣所游幸之都市,所以天市垣各星座多以市井建築命名。譬如車肆、樓市、屠肆等。

天市垣中有一個星座,名為貫索,由九顆星組成,圍成一牢獄狀,並留有一缺口,古人謂之天牢。《儒林外史》:「王冕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即是指貫索星侵犯紫微垣中的文昌星。

三垣二十八宿,包括了在北半球天空能見到的所有恆星。古人曾有一首《步天歌》,以詩歌形式將全天星座進行講解,是古代研究的入門書。但由於古代禁止普通人研習天文,因此這首《步天歌》也被深藏於皇家圖籍當中,常人無從一見。我在後面將這首《步天歌》極其星圖附上,以供大家查閱。

五、十二辰、十二次和分野

1、十二辰和十二次

日、月、五星都沿著黃道運行,為了便於觀測它們的運行,所以古人把黃道周圍劃分了二十八宿,但二十八宿是不等分的,這依然不便於觀察,故此古人把又黃道由東向西劃分為十二等分,用十二地支來命名,這就叫做十二辰。

後來,古人觀測到木星運行一周天恰十二年,因此按照木星運行方向,又將黃道自西向東等分為十二個區域,稱作十二次,木星每年經過一次。從西向東這十二次分別是: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十二次古人多用來紀年,譬如《國語》中言「武王伐紂,歲在鶉火」,即是說武王伐紂那年,木星正好運行到鶉火之次。再如前文所舉《左傳》中晉獻公假途伐虢之時,卜者的那段話:「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龍尾、天策前文都已經解釋過了,而「鶉之賁賁」,「 火中成軍」之鶉、火,指得就是十二次中的鶉火。

下表即為十二次、十二辰和二十八宿的對應關係:

十二次  十二辰   二十八宿

星紀   丑     斗、牛

玄枵   子     女、虛、危

娵訾   亥     室、璧

降婁   戊     奎、婁

大梁   酉     胃,昴,畢

實沈   申     觜、參

鶉首   未     井、鬼

鶉火   午     柳、星、張

鶉尾   巳     翼、軫

壽星   辰     角、亢

大火   卯     氐、房、心

析木   寅     尾、箕

表雖如此,但因為十二次、十二辰為等分,而二十八宿不等分,所以嚴格來說二十八宿會出現交錯的現象,某一宿既在上一次中,又同時在下一次中。譬如星紀中除了鬥牛二宿外,還包括了女宿一部分,娵訾中除了室、壁二宿外,還包括了危、奎二宿各一部分。上表僅是近似而已。

再附帶說一下西方的黃道十二宮,西方的這個十二宮體系,大約於唐宋年間傳入中國,但在天文學上運用不是很廣泛,不過在用來算命的星命術中有所使用。在許多星命術的書籍中,十二次和十二宮、十二辰的對應關係為

星紀   丑    摩羯

玄枵   子    寶瓶

娵訾   亥    雙魚

降婁   戊    白羊

大梁   酉    金牛

實沈   申    雙子

鶉首   未    巨蟹

鶉火   午    獅子

鶉尾   巳    室女

壽星   辰    天枰

大火   卯    天蠍

析木   寅    人馬

前文所述韓愈有《三星行》詩,對自己的命運加以感慨。這首詩幾百年後引起了蘇大鬍子的共鳴,他說:「吾平生遭口語無數,蓋生時與韓退之相似。吾命在間,而退之身宮在焉。今謗吾者或雲死,或雲仙。退之之言,良非虛也。乃知退之磨羯為身宮,仆以磨羯為命宮。平生多得謗譽,殆同病也。」所謂「吾命在間,而退之身宮在焉」,這是星命術中的術語。星命術中以出生時月亮所在星區為身宮,以太陽所在星區為命宮。韓愈說自己「我生之辰,月宿南斗」,查閱上面兩表,可知斗宿於十二次為星紀,於十二宮為摩羯。故韓愈身宮為摩羯,而蘇軾自謂其命宮在摩羯,所以蘇軾感慨「退之磨羯為身宮,仆以磨羯為命宮。平生多得謗譽,殆同病也」。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我們查閱現代星圖,可知斗宿實際上屬於人馬座,劉韶軍所著《神秘的星象》一書中,所畫星命術所用之星盤,也是以斗宿屬人馬座。真不知道這究竟是蘇軾和歷代星命術士錯了,還是星圖錯了。

2、分野

中國古代將天球劃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而將大地劃分為九州或十二州,根據中國古人的思想,很自然就會將天地聯繫起來,將天上的星域和地上的地域一一對應,這就叫做分野。如果天上某一星域發生變動,則該星域相對應的地域也將有大事發生。這種情況我們讀古書時是時常碰到的。

譬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裡所謂「星分翼軫」,就是指得南昌是翼、軫兩宿的分野。再如前文所舉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是形容蜀山之高。可是天上星宿那麼多,為什麼李白只選擇參、井二宿呢?原來,蜀地正是參、井二宿分野。

分野有以二十八宿分的,也有以十二次分的,有以列國分的,也有以十二州分的。茲列表如下:(嚴格說來,分野有三種,即以二十八宿對應列國、以二十八宿對應州,以十二次對應列國,不過三種分野大同小異,所以我合成一表)

十二次  二十八宿     國        州

壽星   角、亢      鄭       兗  州

大火   氐、房、心    宋       豫  州

析木   尾、箕      燕       幽  州

星紀   斗、牛 女    吳、越     揚  州

玄枵   虛、危      齊       青  州

娵訾   室,壁      衛       並  州

降婁   奎、婁、胃    魯       徐  州

大梁   昴、畢      魏       冀  州

實沈   觜、參      趙       益  州

鶉首   井,鬼      秦       雍  州

鶉火   柳、星、張    周       三  河

鶉尾   翼、軫      楚       荊  州

從這個表上可以看出,分野這東西,很有些混亂。譬如觜、參二宿,論國,當為趙國分野,論州當為益州分野,而趙國和益州則相去千里矣。

六、古代天文學和占卜、算命的關係

我們現在所說的天文學,是指單純觀測和計算各種宇宙天體、宇宙現象的一門科學,但古代天文學則不是。古代天文學研究的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進行各種預言,《漢書?藝文志》云:「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凶之象,聖主所以參政。《易》曰:觀乎天文,以察事變。」由此可知,古代天文學的目的,就是「紀吉凶之象」,以便讓聖主可以「參政」,至於對星體的觀測和記錄,僅僅是達成這一目的所需的手段而已。這點從我們前面的介紹中也可以看出來,幾乎每個行星、每個星宿,在古人眼中都有所主,如歲星主歲收、熒惑主死喪、主甲兵等。

歷史上,星象對政治的影響極大。譬如,西漢成帝時,天上出現了熒惑守心的現象,所謂「守」,就是某行星在某宿停留20天以上而不離去,《史記?天官書》雲「熒惑守房、心,則王者惡之也」。於是有大臣上書,稱應由大臣當其罪。而成帝恰好不滿丞相翟方進,於是藉機把一切災異、民間苦難、政治腐敗等都推到翟方進頭上,並對他說:「朕誠怪君,何持容容之計,無忠固意,將何以輔朕帥道群下?而欲久蒙顯尊之位,豈不難哉」,翟方進最後不得不自殺。

諸如此類的事情,歷史上可謂是層出不窮。

而這種占星術到唐朝前後,又衍生出推算一種個人命運的方術,稱作星命術,據說它的創始人,就是八仙中的張果老,也就是張果。現在仍有《張果星宗》傳世。後來星命術遂大行於世,無數士大夫信之不疑,譬如前文所述韓愈《三星行》即是自述星命,而數百年後蘇軾的感慨更是顯得深得星命術之三昧。直到現在,使用星命術算命的,也是大有人在。

因此,古代天文學和占星術本來是一體兩面的事物,如果僅僅去關注其對星辰運行的觀測和計算,而捨棄了占卜吉凶禍福的內容,那我們所了解的並不是真正的古代天文學。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些諸侯國的太子或公子在其他國家待著?
依古代「面相術」美容 修出福相來!
為什麼說元朝是中國的第一次滅國?他(她)為什麼這麼說?還有第二次嗎?
沒有高科技的古代,刑偵案破解離譜到什麼程度?

TAG:中國 | 曆法 | 古代 | 古代天文 | 天文 | 炎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