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0九集)
05-27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0九集) 2011/3/1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9-03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六十二面,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上明諸佛唯因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出現於世。」《法華經》上世尊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應化在世間,也應化在十法界,什麼原因?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一生證得圓滿的佛果。佛是為這樁事情來到世間的。那我們就知道,佛對於這個世間一無所求。佛證得的是真如自性,自性裡面具足圓滿的智慧德相,他還有什麼所求的?完全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只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沒有其他的意圖,也沒有任何的目的。世間人無知,以為諸佛菩薩都好名好利,錯了,完全看錯了。佛菩薩不會怪罪世人,為什麼?他清楚,世間人不清楚。世人迷失了自性,執著這個身是我,從我就會生起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就生出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生生世世相繼造業,惡業多、善業少,特別是在今天。 許多宗教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因果,殺人罪過第一重,每個宗教都把它擺在第一條。佛家五戒第一條是不殺生,十善業道第一條也是不殺生,菩薩戒、比丘戒都把這個擺在第一條,由此可知這個業重,阿鼻地獄的罪業。現在這個世間殺業太重,不僅是殺畜生,殺人,自己知道,不是不知道。你們注意去調查一下,去問一問,這個世界每天墮胎的人有多少,那是殺人,你就知道這個社會每天殺多少人!這些人不是普通人,兒女跟父母四種緣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不是這四種緣不會到你家裡來。他來了,你把他殺了,報恩的,恩就變成仇,報怨的,仇上再上仇恨,你怎麼受得了?討債還債,不但有債務沒了,還要加上冤讎,這個業怎麼辦?比什麼都可怕!學佛的同學明白、覺悟了,認真修行,將自己功德迴向給這些嬰靈,求佛菩薩幫助調解。不相信佛法的那就難了,果報在三途,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六道的日子能過嗎?一世比一世苦,自作自受,不能怪人。佛經上有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害人一命呢?你反過來想。救人一命,功德之大沒有能相比的;害人一命,那個惡報之苦也沒法子比。佛菩薩愈是看到這種現象,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一定應化在這個世間。決定不止一尊佛菩薩,無量佛菩薩在世間,幫助人回頭是岸,幫助人省悟過來,不能再造惡業,不能再殺生。殺害眾生,眾生是什麼樣的感受?這種感受他永遠不會忘記,沒覺悟的人一定懷著瞋恨心,等待機會報復。 「佛之開示既是佛之知見,故唯有諸佛乃能如實知之」,我們昨天學到此地。「眾生在情見中,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分別,故佛雖有種種譬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如聾如盲,不能真實解了。」這完全是真話,佛的話是從自性真如裡面流露出來的,純真無妄。所以學佛不用真心行嗎?不用真心永遠不能解佛真實義。今天弘法之難,幫助眾生最大的困難,眾生沒有真心、沒有誠意,你講的是真實、諸法實相,他聽不懂,他誤解了、曲解了,還要跟你辯證,還得批評你、詆毀你,他造的罪業就更重了。佛菩薩有智慧,有慈悲心,總不願意讓眾生接受佛菩薩教誨而產生誤會,造作重業。毀謗三寶,果報都是在無間地獄,佛菩薩不忍心這樣做法。所以善巧方便,讓眾生接觸到佛法歡喜,信受奉行,這是要真實智慧、無盡的慈悲才能做到。在哪裡?就在現前,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眾相處之中,你細心觀察你就能見到。我們想學佛,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你就必須要知道,此地所說的,眾生在情見中。這個眾生包括我在內,起心動念都是妄想分別,我們展開經卷,你就看不懂了。為什麼?我們現前的心是妄想心、是分別心,妄想心是末那識,分別心是第六意識。故佛雖有種種譬喻、演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真的是如聾如盲,如聾是什麼?聽不懂。如盲,看了不了解,不能了解諸佛菩薩的表法。往往我們錯會了意思,錯會意思就免不了要謗法,對佛法要批評。這種心一動,用言語、行為來造作,惡報就成立了。 「《圓覺經》云: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圓覺經》上講的。未出輪迴就是六道裡面的眾生,六道眾生對於如來所證得的圓覺,不能真實了解,不能體會。你能夠了解、你能夠體會的,那就是下面這兩句,彼圓覺性,即同流轉。流轉是輪迴心,圓覺是真性,真如本性。你用分別心、執著心來對它,圓覺性就變成輪迴心,你只認識輪迴,你不能明心見性,「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那用什麼來體會圓覺?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圓覺就現在眼前,圓覺沒有離開我們,一切時、一切處永不離開。阿賴耶是起心動念,末那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大乘教裡頭不論是宗門教下,祖師都常講「離心意識參」,參就是學習,參學。離心意識怎麼個離法?不分別,離第六識,就是不用第六識;離執著,不用第七識;不起心不動念,離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叫心,意、識,叫離心意識,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用這樣的心態來學佛,無論哪個法門都通達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你能不能把心意識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它?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的。雖不是真的,這個虛妄能妨礙我們悟了真實,妨礙我們契入真實,所以應當放下。放下之後,它就一點妨礙都沒有了,你就得大自在,你能夠悟了真實,能夠契入真實。 這些道理,真正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求證。求證不能有求證的心,為什麼?求證的心是妄想分別執著,妄心不能見性。求證,我們就知道,離心意識求證,就真的證得了。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盡量遠離心意識,穿衣吃飯、待人接物,放下第六意識,就是別分別了;放下末那識,就是不執著了;放下阿賴耶,就不起心不動念了。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的處事待人接物,就是佛菩薩來到這個世間應化,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是得大自在的生活,你真的解脫了。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是解,把你的煩惱解開,解除了;解除之後,你就得樂,這個樂是大自在,無障無礙。於一切法通達無礙,於一切法得大自在,這是諸佛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從理論上講,凡夫成佛確實就在一念之間,一念明白了,叫看破;一念放下了,叫功夫。 「南泉雲」,禪宗的大德,「說作如如,早變了也」。念老用括弧把這個話用白話來說,「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失了也」。為什麼?因為你用的是分別妄想心來聽這句話,你把他的意思全聽錯了。如果你是用真心聽這句話,一聽就開悟了。什麼是如如?如如就是諸法實相。為什麼稱如如?一切相如其性,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叫如如;事如其理,理如其事,叫如如;因如其果,果如其因,叫如如。所以如如就是實相,你用分別執著去了解它,那它全錯了。「故云,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大乘經里常說。 在《五燈會元》裡面,在《傳燈錄》裡面,你看宗門這些大德,你不是用真心,他不給你說真話。為什麼?說真話你聽不懂。祖師接引大眾,肯定是用俗諦,不用真諦。他遇到用真心的人,這個人心地清凈,雜念很少,不是心浮氣躁之類,他遇到了他講真話,不講世諦。為什麼?他能覺悟。換句話說,我們要是有這個緣分親近這些大德,自己不具備條件,見如不見。自己具備什麼條件?戒定慧三學,有戒有根,有定有本,有慧,慧是花果。不具足這個條件,見真善知識還是得不到利益,只是跟善知識結個緣而已。如果具足戒定慧,那我給諸位說,阿彌陀佛就在你面前。你面對著阿彌陀佛,怎麼會不開悟?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經裡頭字字句句能開發我們的自性。我們的心清凈平等,具足戒定慧,聽經或是讀經就能開悟,大徹大悟就是見性、就是明心。 念老在此地說,「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把大事因緣結歸到這兩句,言語道斷,不能講,心行處滅就是不能思、不能想,這個地方要認識,思跟想是妄心,不是真心。不能思、不能想,就是把思想放下、把妄心放下,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真心是什麼?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意叫知性,不是識。識就是思想,不用思想,真性,所謂是止觀,用真心去體會,不用妄心,你能見性,見性就是見到如來真實義。這是交光大師在《楞嚴經》上提倡的「舍識用根」,學《楞嚴》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用六識,用六根的根性,跟二十五位菩薩一樣。像觀音菩薩他會用耳根,耳根的根性是聞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你看他不是對外聞,他是反聞。外面是法相,裡面是法性,叫回頭是岸,這一回頭就見性,跟法性相應了。不回頭呢?不回頭跟外頭法相相應,跟法相相應是六道、是十法界;跟自性相應是一真法界,是跟常寂光相應的,不一樣。我們要會,要懂得。 會也不容易,怎樣教我們會?古人講由生變熟,一回、二回生,十回、二十回不就熟了嗎?這個道理容易懂,我們天天接近它,天天不離開它,三年五載就很熟了。它在哪裡?它就是《無量壽經》,它就是阿彌陀佛。這樁事情講清楚、請明白了,我們每天不離開《無量壽經》,每天不離開阿彌陀佛,念茲在茲,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不要再去想其他的,想其他的叫造輪迴業,想阿彌陀佛叫造西方凈業。我們習慣了造輪迴業,現在把習慣的輪迴業改成西方凈業,你就成功了。改是改不過來,心裡想改,底下一個念頭忘掉了,這是正常的現象。這就是說六道你太熟悉了,起心動念全是它,極樂世界生疏。現在要把它兩個對換一下,生處變熟,熟處變生,把它對換一下就成功了。天天親近阿彌陀佛,天天讀誦《無量壽經》,就念一本,其他都不要念了。為什麼?世尊告訴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前面我們念過「止心一處」,一個意思。一處就是《無量壽經》,我把心就止在這裡,念茲在茲,不念的時候想它,別想別的。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什麼?心裡想。我讀的這部經,常常想這部經,想這個經就是想極樂世界,我不想現在這個地球。我天天想極樂世界,心想事成,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只想佛、只想極樂世界,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方向、只有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現在還有個身體在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干阿彌陀佛的事業。阿彌陀佛乾的什麼事業?幫助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諸佛在世間乾的事情。我們學著干,我們接著干,鍥而不捨,自他不二。我每天都在學《無量壽經》,每天利用這個機會跟各地同學們分享,這就是利他,這就是阿彌陀佛開示悟入的大事,我們跟佛菩薩干同樣一樁事,多快樂!如果把這樁事情忘掉,你又去搞分別妄想,那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錯了。過去錯了,這一生當中又錯了,現在很幸運聞到佛法,下定決心不再干錯事,不要再去想輪迴,改過來,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沒有執著,什麼都好,什麼都歡喜,為什麼?所有一切緣,善緣惡緣、順境逆境全是幫助我的,全是成就我的,幫助我看破,幫助我放下,成就我的德行,成就我的智慧,幫助我這一生決定得生凈土。所以對這個世界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抱著一顆真誠感恩的心。你知恩然後你才會感恩,你不知道感恩是因為你不知道恩。如果你說那些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破壞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對我有恩嗎?有恩。為什麼?你們讀《涅盤經》、讀《金剛經》,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感他的恩,沒有怨恨他。感他什麼恩?感激他成就菩薩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圓滿了,忍辱仙人提前成佛,這是大恩大德。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里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好醜在自己的心。自己以善心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造一切重罪的人對我來說,對我全都是有恩,為什麼?看我還有沒有怨恨心,如果我還有怨恨心、還有不滿意,我不及格,這次考試沒通過。如果真的沒有怨恨心了,對我怎樣傷害都沒有怨恨心,我畢業了,我這關順利通過了。今天這個世界不是一個人來考試我,學生就我一個人,除我之外全是我的老師,全是諸佛菩薩,全是善友,統統來考試我,我全通過了,能不歡喜嗎?生大喜樂心,這關通過了,真放下了,真的做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跟大乘經教裡頭所說的相應了。經教所說的,不就是我面前的境界嗎?這才能契入甚深,真得佛法的利益。如果不是佛陀的教誨,我們在這個境界當中怎麼會不怨恨?歡喜的,一定是眉飛色舞,感到喜樂;逆境的時候決定是怨恨,還得要發誓來報復,那就錯了。你看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轉過來,他是恩人,他是考試我的老師,我怎麼可以報復他,哪有這種道理?報恩都來不及,怎麼會有怨恨?不會了。 所以佛講的話破迷開悟,只要你悟了,你就無比的快樂,你要不悟的話,你是無量無邊的苦惱。你要懂,苦惱、造業、三途、惡報都是從迷來的,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你多快樂,你的問題全解決了。現在有事情嗎?沒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有很多人替我悲哀,說我這麼大的年歲,旁邊一個照顧的人都沒有。我自己悲不悲哀?不悲哀。為什麼在這樣的年齡,一個照顧的人都沒有?上天給我好的身體,我自己會照顧自己。需要人照顧,說明什麼?我身體已經衰了,不行了。到我身體真衰了,不能照顧自己了,我相信佛菩薩會派人來照顧我。什麼都能做!我前面有榜樣,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我離開他的時候他八十歲;他到九十五歲沒人照顧,我今年才八十五,還有十年。九十五歲那年,有兩個同學,姐弟二人發心照顧老師,老師同意了。九十五歲才有兩個年輕人照顧他,九十七歲往生的。身體健康何必要人照顧?每天乾的事是佛乾的事,干佛所乾的事那多快樂!這叫學佛。 我們往下看,下面念老注子說,「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法藏果覺,實非語言之所能宣,亦非眾生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這句句話都是真的。如來出世這件大事,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沒有別的事情,用的方法是身行言教。身把戒定慧做出來,讓人家能看得出來,他看出來之後,他羨慕、他歡喜,他想跟你學,來跟你請教,你就好好教他,這契機。不是你找著教他,是他自己來跟你學。我們用網路、用電視亦復如是。得有緣人,沒有緣的時候,每天電視、網路在播放,他不肯接收,不肯接收就是沒有緣,肯接收的就是有緣人。所以網路、衛星用它來傳播佛教,輸送佛菩薩的信息,跟你結緣。真正要想學佛,有光碟、有經書,這可以幫助你修行。修行的秘訣,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什麼境界?自性本定。你得定了,戒完全具足了,叫定共戒,心在禪定裡面,決定不會破戒,叫定共戒;你證果了,不會犯戒,叫道共戒。由此可知,沒有得定的人一定要守戒律,不守戒律,戒就沒有了,一定要把戒定慧做出來。真修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心態很重要,心態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不說了,開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人家問你什麼,阿彌陀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每天讀的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除這部《無量壽經》之外什麼都沒有。《無量壽經》現在書店還沒有發行,書店,有幾家書店跟我很熟,交給書店去印,在市面上都可以買得到,好事!我叫書店印,我先給他買一萬本,他歡喜。我再給他一宣傳,這個書行銷量就大了。我們這次《大經解演義》,我聽說也有同學把它寫成文字,我還沒看到。光碟已經流通了,光碟會起很大作用,我也要讓出版商去流通。我們的東西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歡迎拷貝。 所以,心態非常重要,方法非常重要,有正確的心態、正確的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要記住,眾生的生滅心、思量分別,這就是我們現前,我們都用這種心,這種心跟道是相違背的,跟覺悟是相違背的。所以「在凡夫分上,語言不能知,無語亦不能知;分別不能知,無分別亦不能知」,這是真的。那我們要不要語言分別?還是要。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這就是示現不離語言分別,也不即語言分別,不即不離;不離,我用它,不即是決定不能著相,著相就錯了。所以佛說,他老人家說經,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說跟無說是一不是二,這就妙了!那我們聽經的人,聽而無聽、無聽而聽,叫妙!聽經要體會講的意思,義理,不要著相,不著言說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我自己不要去分別執著它是什麼意思,不必,自然明了,你真的聽進去了,自然明了。 「法藏究竟法身妙果」,法身妙果,《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證得,但是不能加究竟,要是加上究竟,那是妙覺果位。從初住到等覺都是法身妙果,唯有妙覺才稱之為究竟法身妙果。法藏成佛了,這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如如是法性、法相,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如起如如智,如如智照如如,智照不二;換句話說,法身菩薩才能知道,至少圓教初住菩薩。初住以下那就是十法界的,十法界的人沒有辦法知道,真正知道的,法身菩薩。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凈佛土。】 前面這一句是「誓願成就」,後面這四句是「凈土成就」,果報的成就。我們看黃念老的註解。「圓滿者,圓妙具足也。成就者,嘉祥《法華論疏》云:具足無餘,不可破壞,故云成就。」具足無餘就是一切圓滿,一切圓滿但是它可以破壞,那不叫成就;具足圓滿不能破壞,才是真正成就。這是顯示什麼意思?顯示法藏菩薩的果報不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具足,欠缺的很多,而且剎那剎那在變化,變化就是破壞,這不是法藏的成就;法藏的成就是究竟圓滿,這叫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絲毫欠缺。你到極樂世界去找一點欠缺的找不到,而且不可破壞。不可破壞,是因為極樂世界的居民沒有一個是用心意識的,心意識是妄心,妄心就有破壞性,他們沒有用妄心,完全用真心。真心所變現的,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樣,這不可思議。 「又《往生論注》曰: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這是解釋「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往生論注》說得好。依根本是法藏菩薩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這個自在神力從哪來的?就是四十八願,願願都變成如來自在的神力。所以,「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要沒有力,怎麼能幫助眾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他老人家發出去的能量,這個能量遍法界,遍一切處、遍一切時。只是眾生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厚,不願意接受。所以,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你能夠接收這個能量,能夠接收多少,完全是你自己,佛那邊輸出來的是平等的。我們如果是用阿彌陀佛的心,那麼你接收到的能量就是圓滿的。 彌陀的心、諸佛的心,前面我們學過的一句話,一切皆成佛。諸佛的心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我們就可以放下,不必去想他。為什麼?迷破了,苦就離開,覺悟了,樂就得到了。所以,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破迷開悟。破迷開悟如何落實?教學,諸佛菩薩的示現,全是教學。教學一定落實在身行言教,自己先做到,然後再教人,自己沒有做到,你教人,人家不相信,人家不能接受。自己先要教,然後才行。所以「願不徒然,力不虛設」,這個願跟力都是真實的,不是假的。「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成就是果,因是願、是力,用現代的話說,大願裡面產生無比的能量,大德大能,這個能量形成凈土。 「又《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法華經》是一乘圓教大經,這部經講什麼?講一生成佛,所以叫一乘,不是在一生當中成菩薩。這個經講的,一生當中成菩薩叫大乘,一生當中證阿羅漢是小乘,大小乘是從這裡分的。這些都要給有些佛學基礎的學佛人講的,我們對外面,對外面介紹這些他不懂,他要再問你,很難解釋,不是幾句話能講得完的。完全沒有學過佛的,想打聽一下什麼叫大乘、什麼叫小乘?那我們可以舉比喻,他就明白了,大乘是大學,小乘是小學。釋迦牟尼佛教學教了四十九年,最前面十二年是小學,後面就是大學,這他好懂。我們得看什麼人問,他的程度、他的動機,我們怎樣回答他,讓他歡喜,讓他對佛教感到興趣,他慢慢來學習。這是經上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如來滅後,是今天,釋迦牟尼佛不在世了,你還是能遇到《法華經》,一乘法寶。 這四法是什麼?第一個,「為諸佛護念」。這個不太容易,你想想看,這個善男子、善女人要具足什麼樣的德行,諸佛護念你。你要沒有德行,佛不護念你。持戒、修定,諸佛就護念了。你看《戒經》上講的,五戒,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五戒都具足,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日夜護持你,你不會遭遇磨難。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鬼神尊重你,自願的來護持你。你真正受了三皈,現在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受三皈,要像《壇經》里六祖所說的。六祖傳授三皈,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有說這個,他把字換掉,他叫「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六祖那個時代,佛法傳到中國七百年了,六祖距離我們一千三百年。七百年時間不短,代代相傳好像有點變質了。如果沒有變質的話,六祖一定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定是這種說法。變質是什麼?流於形式,實質疏忽了。所以他提出來,皈依覺,佛者覺也;皈依法,法者正也;皈依凈,僧是凈,六根清凈,一塵不染。他老人家傳的是教我們皈依自性三寶,自性覺是佛寶,自性正是法寶,自性凈是僧寶,三皈傳授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受持三皈就是拜老師,拜老師,老師教你修行,首先把修行總綱領、總原則傳授給你,這個總原則、總綱領就是覺正凈。我們這個經題,你看「清凈平等覺」,覺是佛寶,平等是法寶,清凈是僧寶,這個經題上具足三寶;清凈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具足三慧。你說這個經還得了嗎?這個傳授就是告訴你,你一生有了方向、有了目標。你這一生盡形壽要依靠,一切時、一切處,無論修什麼法門,決定跟覺正凈相應。如果跟覺正凈不相應,那你就錯了,你不是學佛,你是學外道去了。用這個做標準,現在說用這個做標誌,你不離開它,那就在佛道上,離開它,就不是佛道。所以,真正受三皈,有三十六位護法神保護你,三十六位,比五戒多。三皈你是真的受了才行,假的不行,受了,天天還搞迷邪染,愈迷愈深,愈學愈嚴重,那你就完全錯了。沒有護法神保護你,可能是些邪魔外道來保護你,那你的麻煩可就大了。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決定是三皈五戒十善他都落實了,他都能做到,這是佛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做到了,這兩句話有我們在其中,我們有分;我們要沒做到,這兩句話不是說我們,我們不在其中。所以你看第一個,諸佛護念。 第二個,「植眾德本」。前面一品我們剛剛學過,積功累德,這篇比較長,我們也用了不少時間,為什麼?太重要了!你沒有積功累德,你就不能得到諸佛護念。要得到諸佛護念,你就得植眾德本,要修道德。要真正植眾德本,你一定入正定聚,這第三個「入正定聚」。注意,它不是邪定,是正定,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制心一處就是正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行,可不能搞亂了。諸位要知道,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是度八萬四千種不同根性的人,不是叫你全學的,你要是全學,你錯了。學佛同修都知道,經上常常比喻佛是大醫王,把眾生都比喻成病人,得各種不一樣的病。這個大醫王是好大夫,你親近他,他有方法治你的病,他給你處方,你照他的處方去服藥,藥到病除。而絕對不是說,這個醫王開了藥鋪,藥鋪所有的葯你全部都拿去吃,不但治不好你的病,你一命就嗚呼了,你就錯了。所以,這麼多經典不是隨便學的,你學哪一門,經典是葯,是藥方,是葯,哪一個對你合適。佛陀在世沒有問題,佛會教你,佛不在世,沒人教了。後代這些出家人,如果自己沒有好好的學,學好了也不過是個護士的資格而已。他可以提供一些給你做參考,你是什麼樣的根性,學哪一種比較方便,給你做參考。如果要是指錯了,你不但學不成功,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到最後不能成就,那就很可惜。 誰知道我們的根性?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也沒有遇到真善知識,這就難了。但是佛非常慈悲,對後人指出一個大的方向,那就是《大集經》上所說的,「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這大致沒有什麼大問題。正法時期是在印度,佛法傳到中國來,是像法,正法的末端,像法的開始。所以中國禪風非常興盛,真的,禪在中國興旺了一千年,現在沒有了。末法時期凈土成就,照中國歷史上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佛法傳到中國兩千年了,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是中國帝王派特使,在西域正式迎請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印度的法師,帶著佛像、經書到中國來。中國帝王接受了,給他建一個寺,白馬寺,紀念白馬馱著佛像、背著佛經。中國人厚道,這馬不能忘記它的恩德,經書、佛像是它馱來的。這是在中國建立第一個道場,公元六十七年。到二0六七年就是兩千年,還差一點兩千年,所以佛法傳到中國是像法時期,像法一千年,禪定成就。像法之後就是末法,末法是一萬年,凈土成就。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我們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今年三十八年。 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我們遵守世尊在《大集經》上這段開示,我們選擇凈土,那就對了。根據世尊的指示,我們生在末法,我們選凈土法門,決定不會錯。這部經,《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出現在今天、在這個時代,這個經書距離我們大概七十年的樣子。七十年前,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時間完成這樁大事,這是大事因緣。末法往後九千年的人靠什麼?肯定靠這部經。這部經是《無量壽經》五種翻譯的本子把它會合起來,編成一個新的本子,讀這個本子,等於說五種原譯本你全部都讀到了。這是凈宗最好的本子,現代人有福,你才遇到。過去修凈土的人,因為五種本子太多,念起來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都採取小本《阿彌陀經》,依靠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做為修學凈宗最主要的依靠。這個會集本出來之後,真正的依靠出現了,凈宗第一經名實相符了。緊接著,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有經、有注。我在早年給這部經編了一個科判。趙朴初老居士非常讚歎,會集本成就了,科會成就了,註解成就了,無比的歡喜,凈宗往後一片光明,彌陀慈光普照。我們今天在此時此處,大家在一起學習,這個因緣無比殊勝,稀有難逢,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最重要的是對這個經有正確的認知,真正能夠理解它,依教修行,在這一生中決定要成就。所以,正定就很重要。 「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這就是四弘誓願裡頭「眾生無邊誓願度」。「上《法華》雲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這是上面《法華經》所說的,你成就這個四法你會得到《法華經》;也就是說,你會得到一生成佛的大經。《華嚴》、《法華》最後都歸凈土,我學佛皈依凈土,是靠三部經引導我歸凈土的,第一個是《華嚴》,第二個是《楞嚴》,第三個是《法華經》。早年我講過《法華經》大意,六十個小時,留著有錄音帶,沒有錄像,大概是三十多年前。特別是在《華嚴經》五十三參,《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我真正認識了凈土,知道凈土無比的殊勝,真的發心學習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念佛成佛的原理 | 凈土宗弘願寺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十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三三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四九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三四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