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不假裝,不道歉,我是好媽媽!

前幾天,中年人的保溫杯在朋友圈刷屏。

 

當人們提起「中年危機」時,腦海中往往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已婚男士小張,深夜加班回家,沒脫鞋沒換衣服,直接癱倒在床,呼呼大睡。另一邊,老婆的咒罵聲,孩子的啼哭聲,鄰居家的犬吠聲,一起奏響了交響樂

 

人們會非常非常同情小張,覺得身為一家之主的他,承受了太多壓力。

 

而這個故事可以有另一個版本:老婆只比小張提前了一分鐘到家,然而她並沒有不洗漱就睡覺的福氣。她還要裝作精神抖擻的樣子,給老公放洗澡水,給孩子換尿布。

 

誰更值得同情?

 

「中年危機」並非男性專有。它的背後,還站著一大片職場媽媽。

 

裝成一個好媽媽,這不是誇張

 

有關職場媽媽「中年危機」的討論,最近越來越多了。

 

上周,咪蒙的一篇廣告《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引發自媒體圈小範圍論戰。今天,公眾號「櫻桃畫報」的推送《如何假裝成一個好媽媽?》,憑著幾張古早圖,居然一路奔著10w+的點贊數去了。(點贊而非閱讀……媒記君哭暈在廁所)

 

這些帶著革命氣息和歷史塵埃的漫畫,對當代年輕媽媽的刻畫,可以說相當精準了。

 

孩子就像一個不速之客,打亂了她們無憂無慮的生活,讓她們從「隨便浪」變成「像打仗」,從「女神」變成「女神經」

 圖:櫻桃畫報

為數不多的正能量改變,就是抱孩子鍛煉的肌肉、幫孩子完成作業練就的手工活、事業家庭兩頭顧,被逼成的「勤勞勇敢」。

 

對男人的吐槽也是金句頻出:男人只用背一下孩子,看起來就像個好爸爸;女人就算做了再多事情,看起來也只是一個普通媽媽。

 

女性的應對之策無非一個字——。裝作很喜歡陪孩子玩遊戲,裝作很喜歡和孩子一起閱讀,裝作很喜歡聽孩子拉得像屎一樣的曲子。

 

漫畫雖然有一定藝術誇張成分,但傳達的情緒卻基本無偏差。

 

中國女性的中年危機,早在她們初入職場那一刻,就已經顯現。雖然很少有企業把「只限男性」的要求寫在招聘啟事上,但隱性的「就業歧視」無處不在,比如:

 

簽署《X年內不結婚生子協議》;

不交生育保險,沒有婚假產假;

一旦有育兒準備,立馬降職或開除。

 

我國法律規定,按時繳納一年生育保險的女性,可享受3~30天的婚假,4個月到1年的產假,男性則只能享受相同時間的婚假和10~30天的陪產假。

僱傭有育兒計劃的女性,相當於花錢養閑人,還破壞團隊工作氛圍,相當不划算。

 

咪蒙:《職場女性:不敢嫁,不敢生》

咪蒙就在一篇文章中,詳盡描述了一個「90後小美女兩年內結婚生育兩胎」的故事。兩年內,老闆只能「包個2000是起步價」、「再包個1000吧」、「含淚發個祝福」、「飆淚發個祝福」,最後「感覺像招了個假員工」。

 

中國絕大多數家庭是「雙職工家庭」,大多數女性生完孩子後,還得面臨「重返職場」的壓力。

智聯招聘今年調研了4萬名中國職場女性,發現超過一半的職場女性擔心「生育後難返職場」。36.1%的職場女性生育後的崗位下降,比去年高出近10個百分點。

 

圖:鳳凰Weekly

 

成功復出職場的女性,也得終日周旋於家庭和事業之間,未婚時的閑暇時光一去不復返。尤其是生育後一兩年,婚姻很可能上升為女性生活中的主要矛盾,這足以摧垮一位優秀的職業女性和一個完整的家。

 

「獨立女性」之困:

沒了家庭,也丟了事業

 

養在深閨、不識字、相夫教子」一直是中國傳統道德對女性的要求,也是大多數古代男子對女子的想像。20世紀50年代,隨著毛澤東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女性獨立」的論調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及。

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閣樓,活躍在各行業各業,享有部分話語權。「女強人」越來越多,「全職太太」被認為是依附於男性的存在,沒有獨立和健全的人格,受到整個社會的鄙視和嘲笑。

 

《傷逝》是魯迅唯一的愛情作品。文中描寫了一對新婚燕爾的進步青年涓生和子君。他們突破封建制度組建的小家庭,卻因妻子子君忙於家庭瑣事而分崩離析。在涓生的觀念中,婚前和妻子共有的新思想、新文化才是讓愛情「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的保鮮劑

 

魯迅的另一篇文章《娜拉走後怎樣》,同樣描述了一位依附於男性,成為丈夫傀儡的落後女性形象。文章最後,娜拉出走,她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前段時間流行的國產劇《我的前半生》中,主人公羅子君就被認為是「出走的娜拉」。作為一名覺醒的現代新女性,她離婚後重返職場,事業愛情雙豐收。雖然這部劇本質上「包裹著總裁瑪麗蘇元素」,但它終究舉起了「女性獨立」的大旗,並被大多數職場媽媽認可。

社會對女性事業上的要求越來越高。女性不得不把原本貢獻給家庭的時間精力,拿出來貢獻給公司和社會,滿足這種身份設定。一方面這是維持家庭地位的需要,一方面這也是女性自身的精神需求。

 

女性用於照顧家庭的時間變少了,養兒的精細化程度卻越來越高。當「單職工家庭」逐漸進化成「雙職工家庭」,「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必然發生改變。而不少男性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成為心理學家武志紅筆下的「巨嬰」,不想也不會處理家庭瑣事。

圖:櫻桃畫報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因此被合稱為「中國女人四不幸」。

 

歌手何潔,可以說生動詮釋了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她在事業頂峰時期結婚,三年生了兩個孩子,迅速做好當媽的準備。而丈夫郝子銘卻和婚前一樣,該幹嘛幹嘛,甚至在節目中數落妻子的不是。何潔最終成為娛樂圈少有的不因對方出軌而離婚的明星。

 

半個月前,她還因此上了微博熱搜。當她在節目中含淚說出「我以後不會再結婚了」時,多少職場女性為之唏噓不已。

 

「全能媽媽」是個假象?

有人寧願選擇單身

 

職場媽媽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把握平衡?只有完美兼顧二者才算是「合格」的媽媽嗎?這類有關職場媽媽的討論從未停歇過。

 

針對咪蒙所說的「職場媽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公眾號「鳳凰WEEKLY」認為,職場媽媽們身兼兩職,為了家庭和孩子透支自己的生活,她們不僅無需道歉,反而應該被所有人理解和尊重

事實上,要求女性完美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如果做不到就認為她們不夠努力或能力不足,本身就是脫離現實的苛責。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知名女教授安妮-瑪麗·斯勞特在《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一切》一書中提出,「擁有一切」或許是女性遭遇的最大陷阱。其實,由於資源相對稀缺,沒有人能擁有一切

 

安妮曾經也認為事業和家庭是可以平衡的,但當她接受了希拉里的offer,出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之後,她發現自己遇到了麻煩——由於要在華盛頓辦公,她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

 

於是,在完成一個任期後,她中止了在政壇的發展,選擇回到學校。她的結論是,事實上我們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我們無法擁有一切。

 

「人民日報評論」在《如何破解職場媽媽的「內疚」難題》一文也指出:

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找平衡點,並不意味著面面俱到。當「時間貧困」已變成罩在現代人頭上的魔咒,作為職場媽媽,也需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適當降低自我預期。

 

除了在家庭和事業之間「走鋼絲」的職場媽媽,一些更年輕、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所面臨的選擇則是:要不要結婚和生育

 

公眾號「今日話題」就撰文指出,如今的社會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足以支撐一個人的單身生活,加上年輕人個體意志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自生活而不肯將就地結婚。

 

這或許解釋了部分職業女性選擇單身的理由——相比婚姻和育兒所帶來的壓力,一個人的生活更加自由,而且在現代社會,生育不再是女性的義務,而是一種有選擇的自由

 

不過,無論職業女性選擇是否選擇結婚,職場媽媽能否兼顧事業和家庭,就像「人民日報評論」所指出的,整個社會都應從制度和理念出發,對職業女性給予更多的包容。

 


推薦閱讀:

小事也要道歉是什麼心理?
對「錯別字先生」的幾點看法——兼論道歉
男人吵架後的這4句話,就是在向你道歉
如何跟女生道歉?
女友說我為她著想不夠主動,對我失望,我應該怎麼挽回?

TAG:職場 | 媽媽 | 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