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內衣史 越來越省布料了... [圖文]

中國女性內衣史 越來越省布料了...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述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禮記·檀弓下》里寫了這麼個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 』命徹之。」敬姜是季康子從祖母,這個老太深明禮儀,孔子對她有很高評價。從這段記載可看出,當時的婦女在去世之後,要備褻衣入殮,不過這種女人的內衣通常是不能見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廣眾面前顯露。

秦漢時期:抱腹。漢代內衣的款式,有多種形制,人們對衣飾的追求已經開始趨向精美。這時女性的內衣比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這時的內衣有繁簡之別,簡單的只是橫裹在腹部的一塊布帕,因稱「帕腹」。

稍微複雜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用時緊抱其腹,故名「抱腹」。

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則成了「心衣」。

魏晉:兩當。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內衣 「裲襠」傳人中原,後被漢族女性接受。「裲襠」也就是「兩當」,顧名思義,有前後兩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

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貼身保暖。

唐代:袔子。唐代女性以胖為美,這決定了美麗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樣穿弔帶的「心衣」,於是,唐代女人便發明出無帶的內衣,稱為「袔子」。以前的內衣都綴有帶子,而「菠蕾秀」發現唐代「袔子」是一種無肩帶、側開合內衣形式。

那時的女子喜歡穿半露胸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系一闊帶,外披透明薄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面料講究,色彩繽紛。可見現在的內衣外穿在那時已有先例了。

宋代:抹胸。宋代大片土地淪為女真貴族統治領地,服飾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經濟因素而發生交互影響。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宋女子日常服飾: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

其面料為羅、紗、錦、綾、絹等。宋代「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元代:合歡襟。「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

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主腰。「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

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後背袒露,上有系帶套於頸間,腰部另有兩根帶子,束在背後,系帶的材質不一。肚兜上有各類精美刺繡,材質以棉、絲綢居多。

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近代:小馬甲。到了中國近代,即民國初年,女性開始注重身體曲線的變化,這時對胸部的約束力就來自內衣了,於是便產生了形制較窄的「小馬甲」。

小馬甲」通常情況下以對襟上的扣子開合,它進一步吸收了西方內衣的收腰束胸的特點。以後逐步演變成了現代大家所熟知的「胸罩」。

發展到現代,越來越省布料了。。。

(2012/03/31雨霖

轉載/編輯/收藏)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女性內衣發展史 越來越省布料
莫代爾是什麼面料?莫代爾面料有哪些優缺點?
2018年,這些功能性科技面料將風靡市場!
真絲布料的洗滌和保養
粘纖是怎樣一種面料,為何越來越流行?

TAG:中國 | 女性 | 內衣 | 女性內衣 | 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