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戲說當今我國集郵的兩大痼疾

  如果以參與人數而論,我國絕對可以說是世界集郵大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我國集郵愛好者的隊伍逐年擴大,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達到頂峰,據官方統計數據,號稱達1700萬之眾。不管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度有多高,我國參與集郵者人數眾多則是不爭的事實。正是這樣的「集郵國情」,促使我國集郵事業蓬勃發展,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績和進步,正在由集郵大國向集郵強國邁進。

  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我國集郵也呈現出諸多病態,有的還十分嚴重。有點像病毒性流感,凡是接觸過的人們都會不自覺地感染和傳播這些毛病,以致於有些毛病已經成了痼疾,很難醫治,更難以根除。

今天筆者就說說其中的兩大「痼疾」。

  當然,這都屬於個人在集郵學術範疇的「一知半解」,未必正確,旨在拋磚引玉,因此十分歡迎同好批評指正。如果因拙文某些言辭太過直白和尖銳,或者因觀念論點相左而刺痛刺傷了某些當權者或既得利益者,以及那些沉迷於病症之中不能自省或無法自拔的集郵同好們的神經,那麼,筆者也只能說句大白話:抱歉,我說的不一定就是你,請你千萬不要對號入座,否則後果自負。

(一)

  先說第一個「痼疾」,就一個字:假。

  可以說,如今我國的集郵無假不在,無假不行,以至於以假當真,以假為榮之風愈演愈烈,形成一股潮流盛行於神州大地。上到國家主管部門和各級經營機構,下到普通的集郵愛好者,幾乎人人都熱衷於造假、販假、藏假,並因此而藐視規章,踐踏法律,自得其樂,自以為是。大到參與集郵活動,小到製作一款郵品,都挖空心思想方設法去摻(chan)水,去「山寨」,去以假亂真,以假充真。其病態之嚴重,患者之眾多,可謂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首先,官方各級當權者們為求政績,增加官職升遷法碼,追名逐利,在集郵業務收入上層層注水,業績造假,已經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瘋狂程度。近兩年雖然有所收斂,但業績造假之風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難以杜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郵政主管部門人為地將郵票分割為集郵郵票和通信郵票兩種業務類別和收入統計口徑,集郵郵票由業務部門計列收入,通信郵票由財務部門計列收入。美其名曰,加強業務管理,深化內部改革。如此「深化改革」的結果就是:營業窗口再也難覓紀特郵票蹤影,你再有錢也在營業窗口買不到紀特郵票;營業員拒收或變相拒收貼用紀特郵票郵件的事情時有發生,你手裡紀特郵票再多也不能在郵件上貼用。還有更為嚴重的是,如此「改革」為各級郵政企業業績造假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

  其次,當今官方在郵票的作用和集郵的意義等方面的宣傳說辭上,與實際踐行的舉措之間發生了明顯的錯位。郵票的定義在其實質含義上已經被郵政當權者置換或者混淆了概念,造了假。導致集郵者從上帝淪為草民,其合法權益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尊重和有力保障;郵票的第一功能早已退化,不再是郵資憑證,而成了圈錢洗錢的工具;《郵政法》的很多條款也形同虛設,任人隨意踐踏;各級郵票業務部門和監管部門普遍不作為或亂作為,體現在郵票發行上的造假或變相造假行為,就是郵票發行和營銷的行業壟斷。最明顯的就是新郵預訂,表面上的利好和優惠政策措施一大堆,最大受益者卻不是集郵者。真正的集郵者最無奈和反感的是「破版」規定,最可惡和可鄙的是「年終統一取票」的地方「土政策」。這些政策和措施對誰最有利?這麼多郵票資源,這麼多郵票庫存時間,是誰有這個條件可以加以利用來造假售假?要不然,郵市上哪來的整封整包整件郵票和郵資封片叫賣?哪來的成百上千的大版小版郵票交易?

  第三,現在郵政企業的服務宗旨和服務理念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以前倡導和踐行的是「為人民服務」,而現在是在為人民幣服務,「一切向錢看」正在成為官方郵政的唯一標準。曾經的「中國人民郵政」自1991年底就已經消亡了,現在的中國郵政可以說是我國集郵造假的總策源地和發源地。造假在郵票設計、製作、分銷、零售、列收等各個環節都有,培育了不知多少貪官污吏和既得利益者,衍生出無法統計的假郵資票品,假封片卡戳,這些被萬國郵聯定義為有害郵品的假冒偽劣「集郵品」,堂而皇之地佔據了各級集郵市場的各個角落。國有郵政公司表面冠冕堂皇,瞞上欺下,背地造假售假,誤導和坑害集郵者,給國家郵政信譽造成極大損害。

  第四,濫用國家和人民賦予的郵資票品發行權,大肆變相造假。挖空心思「開發」集郵新品種,大打郵票發行政策的「擦邊球」,隨意發行計劃外郵票及其衍生品。侵害集郵者的權益,損害集郵者的利益。也有人會說,郵票發行造假,你有什麼證據?筆者一介草民,直接造假的證據確實沒有,但變相造假的證據卻比比皆是。如:製作不在發行計劃之列的金銀郵票以及其它材質郵票;集郵者預訂套票和年冊里沒有的「短腿」郵票、賀年郵票;「捆綁」搭售給集郵者的個性化郵票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第五,除了官方集郵自身造假或變相造假,社會上還有一些不法份子也膽大妄為,瘋狂印製假郵資憑證來謀取暴利。在舊貨市場,在互聯網上,在個體網店或者微店,就有人公然違法,印製販賣成批的和整版的假紀特郵票,有的還將這些假的郵資票品包裝成高檔豪華的禮品冊,來引誘和坑害那些對集郵知其然卻又不知其所以然的集郵者。如仿印的大小「全國山河一片紅」版票、「齊白石作品選」版票、「國慶60年和大閱兵」版票等。其中尤以電視購物平台售假為甚。可以斷言,不管以前,還是現在,所有與集郵收藏有關的電視購物廣告,別看他說得天花亂墜,比真的還真,其實全是假的,坑人的。

  第六,很多集郵者自己也造假或變相造假,或為謀取繩頭小利,視法律規章如廢紙;或為追求藏品多而全,置人類良知和道德人格於不顧,「心安理得」的造假。至於集郵者那些五花八門造假或變相造假的手段和行為,也可以用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郵票造假,封片造假,郵戳造假,數據造假,史實造假,學術造假,凡此種種,比比皆是,叫人數不勝數,防不勝防。尤其是郵戳造假現象最為普遍和嚴重。最常見的是倒戳和補戳,這在首日封片或者原地封片中使用最多,危害也最大。又如極限片的製作,倒戳更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對於紀念郵戳和宣傳郵戳的刻制和啟用,官方郵政管理很不到位,甚至沒人管,完全放任自流,任誰都不用向當地郵局申報批准,自己就可以代表郵局設計、刻制、啟用和保管紀念戳,或者宣傳戳,或者風景戳,甚至是郵政日戳。應該說,官方郵政部門在郵戳管理上的疏漏和缺失,是客觀造成我國假郵品層出不窮大行其道泛濫成災的根源之所在。

(二)

  再說第二個「痼疾」,也是一個字:亂。

  「假」和「亂」似乎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在我國集郵領域幾乎是形影不離。因亂而假,由假生亂,周而復始,循環往複,追名逐利,大行其道。集郵者大都也參與其中,見怪不怪,甚至是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和「假」一樣,「亂」也是自上而下,由內到外,漸成氣候的。而且,相對於假來說,亂的時間更早更長久。

  首先,郵政體制僵化,是我國集郵亂象叢生之總根源。政企合一,政出多門,要麼不作為,要麼亂作為,有關我國郵政現行這個體制的諸多弊端,早有眾多高人評說過了,筆者再說也是多餘,所以此處從略。

  其次,郵資票品發行機制的隨意變更,是我國集郵亂象叢生之總發源地。

我國郵資票品的發行機制,自1992年開始「深化改革」,開始亂套,據官方結論,郵政企業改革很成功,成果很豐碩。但依筆者看來,中央國企,政企不分,說改革成功,都是自欺欺人,除了「漫天飛花亂人眼」,郵政企業「深化改革」並沒有取得什麼實際成果。要說「成果」,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曾經的「中國人民郵政」一去不復返了。也可以說,我國郵政企業深化改革最大的「成果」是「人民」二字被成功地去掉了。以至於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二十世紀的頭十年,我國整個郵資票品發行渠道開始亂象紛呈。從成倍擴大郵票發行量,又到「增套減量」,再到變更發行部門,再到發行「贈送版」,表面上看是在從亂到治,而實際上,現在我國郵資票品發行機制已經是亂得不能再亂了。

  我國郵資票品發行機制之亂,主要體現在:

  一是郵資票品發行計劃「市場化」,簡言之,就是「隨便亂搞」。視國家郵資票品發行計劃如兒戲,可以隨意變更和調整,年年如此,焉有不亂治理?

  二是郵資票品發行部門由一變三,簡言之,就是「票出多頭」。發行郵資票品,本來是代表國家形象,代行國家權責,是件既光榮而神聖,又嚴肅而莊重的職責和任務,以前就只有國家郵政局一家。郵電企業實行分營以後,郵政變成了一個三不像的集團公司。而郵資票品的發行權也「下放」了,由一家變成了三家:1、郵政集團公司,發行常規普通郵票和紀特郵票;2、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短腿」郵票,特殊材質郵票,個性化郵票,紀特郵資封片等;3、中國郵政信函公司(註:具體稱謂不一定準確)發行有獎賀年系列郵資封片、賀年郵資信卡、幸運郵資封、賀年系列郵票及兌獎系列郵票等。

  三是郵資票品發行渠道也由一變三,簡言之,就是「廣開門路」。本來郵資票品發行的渠道是能夠集中統一的,但是筆者也不明白,在郵政部門的省市縣三級,發行渠道一直就是不暢,政令難通。於是改革放權,拓展拓寬發行渠道,將郵資票品發行渠道一分為三:1、各級郵政財務部門,負責普通郵票和普通郵資封片的發行和營銷;2、各級郵政集郵公司,負責紀特郵票、郵資封片以及各種「短腿」郵資票品的發行和營銷;3、各級郵政信函廣告部門,負責賀年系列郵資票品的發行和營銷。殊不知如此一來,郵資票品的發行渠道看似是通順多了,可新的問題又來了:三個渠道的業務部門各自為政,各搞一套,豈有不亂之理?

  第三,郵資票品發行政策的霸道無理,是我國集郵亂象叢生之必然結果。

  說起我國現行的郵資票品發行政策,集郵者大都只能是搖頭嘆息而已,無可奈何,無法理喻,無處申辯。這些政策與郵政內部發行紀律相輔相成,集郵公司最得意的就是所謂的「九條禁令」,乍一看全都合情合理,都是保護集郵者合法權益的。實際上,這些禁令最終保護的還是那些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如與「九條禁令」直接關聯的「破」字政策——破包、破封、破版,破的幾乎都是集郵者的,而那些上下勾結,內外勾結在一起的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版票依然可以隨便拿。現在很多集郵者得到一個版票很難很難,有的集郵者在取預訂票時,再怎麼央求「法外開恩」也無濟於事,常常是拿著剛剛破版的郵票憤憤不已,卻又無可奈何,「政策」擺在那兒啊!郵政員工也要吃飯,也要養家糊口,一般人,誰敢違反政策呢?可是,也有「破」過了頭的時候,那不是在遵守規章和紀律,那純粹就是在添亂!把連票破了,把四方連版票也破了,最後鬧了個大笑話,把一套一版的《長江》郵票的四周邊飾也給撕掉了!至於在破的過程中造成郵票傷齒殘齒,乃至撕壞郵票的情形時有發生,那也沒辦法不?至於集郵者得到這些殘次品郵票,找誰理論去?誰也找不上!還有,一些地方搞「新郵預訂」,還形成了一項不成文的「土政策」:為有效防止新郵違規炒作,所有預訂郵票不準在發行期內領取,特別是生肖郵票!所有這些以企業利益為本的政策執行下來,受傷的幾乎都是普通的集郵者,而受損的最終還是郵政的社會信譽和企業形象。

  第四,集郵市場的混亂無序,是我國集郵亂象叢生之最真實寫照。

  我國郵市炒新之風盛行,完全是郵政部門暗中操控,賊喊捉賊的結果。這一套中國集郵總公司玩得最順溜,最得意。多少年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日子,過起來是多麼的舒心愜意!確實如此:州官(集郵總公司)放火(參與新郵炒作),那是為民眾謀福祉,為企業謀發展,可以隨心所欲,恣意妄為。百姓(集郵者)點燈(領取預訂新郵),那是破壞環境,擾亂秩序,絕不允許!這樣一家壟斷經營集郵市場的結果就是,催生了許多貪腐官員,也培養了不少的既得利益者,最受傷害的就是眾多的普通的集郵愛好者。為堵住集郵者的嘴,是預訂戶嗎?給你一個贈送小版,夠意思吧?是郵協會員?再給你一個「會員特供郵品」,總可以了吧?

  我國集郵得的什麼病,看看當今各地的郵市就知道了。想了解我國集郵亂到什麼程度,去郵市走走就感受得到。時下最熱門的是集郵資本化,郵票股票化,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類「文交所」,不知道給我國集郵帶來的是什麼樣的「革命性」變化。叫好者有之,疑問者有之,反對者也有之。但「文交所」的出現,給我國郵市的生存發展注入了活力,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文交所」的出現,也使得原本就十分混亂的我國郵市更加矛盾重重,混亂不堪。集郵市場與普通集郵者的距離更是漸行漸遠,集郵市場的虛假繁榮正在改變我國集郵的發展方向。將郵票轉化為資本,變成洗錢的載體和工具,就會而且已經促使越來越多的集郵愛好者遠離郵政,遠離郵市,甚至遠離集郵。這些集郵者要麼選擇性的收集,搞專題;要麼收集相對廉價的郵戳或其他藏品,玩隨意;要麼乾脆抽身走人,不集了。

  第五,濫發個性化郵票,是我國集郵亂象叢生之最新「創新」成果。

  在我國,個性化郵票還算是個新種類。時下,個性化郵票也越來越亂套了,2014年以前,我國廣大集郵者預訂的新郵套票和年冊里,是沒有個性化郵票的位置的。近兩年,個性化郵票成功「加入」套票年冊行列,而且所佔比例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個性化郵票完全不在年度郵票發行計劃內,所以發行起來就比較隨意靈活。這樣一來,預訂戶又要額外增加一些經濟負擔,是典型的強行變相搭售。單從套數來看,現在我國發行的紀特郵票本來就已經多達30套左右,再加上又增添5套乃至更多套的個性化郵票,已經實在是夠多夠濫了。許多紀特郵票一出來就淪為打折票,一點也不奇怪,再正常不過了。郵票打折現象長達二幾十餘年難以消除,濫發個性化郵票絕對是「功不可沒」。對於中國集郵總公司來說,發行個性化郵票,並將之成功捆綁搭售給新郵預訂戶,確實是個新穎而獨特的「創新」成果。

  第六,還有一亂,就是集郵者自身以添亂為樂為榮。

  很多集郵者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扮演著「亂象製造者」的角色,而且是「身在亂中不知亂」。甚至覺得亂的程度還不夠,於是「想方設法再添亂」。我國集郵者本身添亂的本事,絕對的世界第一,絕對的敢想敢幹,敢作敢為。那製造贗品和廢品的能耐也是世界第一,叫人嘆為觀止,不得不服。

  當然,集郵者添亂和造假大多聯繫緊密,有很多根本就是同時進行的,下面舉幾個例子。

  1、蓋郵戳。加蓋郵戳本來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這麼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蓋戳「工作」,在集郵者眼裡,可利用的地方太多了。以前,郵件寄遞時間過了咋辦?很簡單,倒戳補蓋一下就解決了。現在「與時俱進」了,不僅僅是「倒戳」這一個補救辦法了。還可以自己弄一個「臨戳」,或者「紀念戳」,或者「風景戳」,或者「郵資機宣傳戳」,更有甚者,乾脆直接找廠家仿刻一個日戳,隨便用,隨時有,多省事兒!倒戳是導致我國集郵假貨泛濫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極大。

  2、做極限。本來,國際郵聯所說的極限郵品就是指極限明信片,可是這個「極限郵品」的概念傳到了我國以後,開始有了發展和變化。慢慢地,所謂的「極限封」出來了,「極限郵照」也盛行開來,這都是我國集郵者的發明創造,也算是可以理解和肯定的「添亂」,國際郵聯應該給我國這些集郵者頒發集郵創新的「諾貝爾」獎。但是,在我國,極限集郵絕對是亂和假的重災區。尤其是製作極限片,倒戳那是家常便飯,現在早就已經演變成了常態。更有膽大者,枉顧法紀,極限片的票、片、戳,全都自己「一條龍」生產搞定。沒有片,自己印,沒有戳,自己刻,似乎只有郵票不是自己生產的,是買的,是貨真價實的。

  3、玩生肖。生肖集郵在我國很熱門,也是一大特色。我覺得,生肖集郵,玩玩即可,過了,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國的12生肖就是一組圖騰符號,一種民族文化傳承,天干地支的有序組合,就構成了一門高深的學問。中國人都有一個對應的生肖屬相,那就是我們祖先發明的12個動物化的圖騰。其中有11個現在依然可以在自然界找到相對應的動物,唯獨龍沒有,龍就是一個傳說,一個想像而成的「動物」,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化身。本來,利用生肖來出郵票做郵品也很正常。但是,把現在流行的生肖郵品和繁衍生存在自然界的動物混為一談,視為一個物種或同一物品,那顯然是錯誤的。製作此類混搭的郵品,那純粹就是添亂。尤其是製作所謂的「生肖極限片」,硬生生地將生肖屬相圖騰郵票與自然界的動物「捆綁」在一起,再蓋上一個帶有某個同一動物漢字的郵戳,這就極限「和諧」了?描繪的或者製作的圖騰,和自然生存的動物,本來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東西,這怎麼會和諧?!

(三)

  其實人人心裡都明白,有病了總得要求醫問葯去治療。實話實說,要醫治我國集郵界當今這兩大「痼疾」,好比古人走「蜀道」,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可是再難的「蜀道」,總也有人去走。明知治癒我國集郵的這兩大痼疾幾乎是不可能的,卻偏偏不信那個邪的也大有人在,筆者就是其中之一。既然說了那麼多的疾病癥狀,那就試試看,也開幾個「藥方」給治治唄。不過,筆者既不是專家,也不是官員,人微言輕,「開」的「藥方」其實別人也早就開過了,有「嚼現飯」之嫌。

  藥方一:改制。說起改制,我國郵政進行了好多年,有關集郵這一塊的所謂深化改革也搞了好多年,卻總是換湯不換藥,在集郵體制領域,特別是集郵的發行體制上,沒有人敢動真格的。具體的改制思路(或者說藥方),很多專家早就已經開好了,限於篇幅,筆者不再重複。關鍵是,我國現有的集郵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藥方二:並軌。我國郵資票品發行機制也應該整合了,事實證明,我國集郵現行的多頭髮行,多軌營銷的機制,完全是亂搞,瞎搞,不僅是把體制和市場搞亂了,更為可怕的是把人的思想搞亂了。你埋怨我,我怪罪你,沒完沒了。趕緊的,並軌,多頭不如一頭。再不快刀斬亂麻,遲早會出大亂子。

  藥方三:自律。其實人人都應該自律,也都能夠自律,只怪世界變化太快,金錢誘惑太大,面對各種誘惑,自律?難!有權可用不用?有利可圖不圖?這樣的人有嗎?有,太少。世上還是擅權牟利的人太多太多。所以,筆者開出這樣的藥方,絕對有自欺欺人之嫌。

  藥方四:重典。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哪個都知道。但也有很多人,面對名利誘惑,就是喜歡犯糊塗,就是老是做錯事兒。在集郵這個領域也是如此。無論是預防違法犯罪,還是懲罰違法犯罪,面對如今我國集郵如此現狀,都必須依規依法加以治理和懲處,在某些關鍵位置和環節還要科以重典嚴加防範治理。不過,筆者開出的這個藥方純屬老調重彈,沒啥新意。



推薦閱讀:

在世名人能否上郵票?這個可以有
火爆錢幣市場的「蘇三幣」
又是一年開學季,談談郵票上的校服
7歲成孤兒,15歲輟學,22歲賣豆腐,38歲資產過百億,現在他上了國家名片
她把鮮花搬上郵票,只為綻放靜態的美

TAG:集郵 | 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