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有殺傷力 長期分居成夫妻冷戰誘因
05-27
本市首個反家庭暴力婦女庇護中心成立半個多月了,在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下,直到本周才有一名婦女前往求助。一些市民不禁疑惑: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庭暴力真的變少了嗎?「並不是這樣。家庭暴力沒有變少,只是轉換了『面孔』。」記者從市婦聯「蓮姐熱線」獲悉,如今在城市裡,夫妻間揮動拳腳、砸鍋摔碗的暴力情況確實減少了,但缺乏溝通、相互冷戰的冷暴力卻在與日俱增,僅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一個月接診的500例心理諮詢案例中,就有大約200例與冷暴力有關,而據李滄區法院統計,因長期的冷暴力引發的訴訟離婚案件也佔到了四成左右! 有人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發生了普通家庭暴力事件,受害女性現已可以到婦女庇護中心求助,可如果碰到的是「無招無式」的冷暴力,受害的家庭成員又該往何處「躲」?
推薦閱讀:
案例 家庭暴力換面孔「冷漠」也有殺傷力
天天住一個屋檐下,冷戰、嘲諷、互不關心卻成了「溝通」方式,這樣的夫妻關係誰受得了?記者近日從市婦聯、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特別是夫妻雙方文化程度較高的「高知」家庭,都上演過這樣的冷暴力。 53歲的李女士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丈夫喜歡喝點酒,經常醉醺醺地深夜才回家,導致夫妻倆有時一星期也說不了十句話,嚴重影響了李女士的情緒和日常工作。她多次勸說丈夫不要酗酒,但丈夫每次都不理不睬,要麼就以工作壓力大為借口開脫。最終,李女士因受不了丈夫的冷漠,決定結束這段維持了30年的婚姻。 除了冷漠、互不溝通之外,家庭冷暴力的另一表現則是對對方習慣性地挖苦 、嘲諷或辱罵等等,市民小萱(化名)與丈夫之間發生的矛盾就是這樣的例子。小萱是個青島姑娘,家境優越,丈夫是家在農村的寒門子弟,剛結婚時兩人很甜蜜,但沒幾年,小萱看到身邊朋友都住上了大房子,從前追過自己的男生也開上了寶馬車,心理開始「失衡」。在勸丈夫辭職經商無果後,小萱慢慢學會抱怨、爭吵,並時常用「窩囊廢」、「沒本事」等辭彙嘲諷丈夫,終於把丈夫逼為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數據 每月200例「心病」與冷暴力有關
「冷暴力給心靈造成的傷害往往比肢體傷害更持久,更難癒合。」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冠軍表示,家庭冷暴力主要表現為:夫妻雙方產生矛盾時,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採取一些隱蔽性的、精神方面的摧殘,比如故意不回家、經濟制裁等。 據王冠軍副院長介紹,以前夫妻間有了矛盾,大多採取肢體衝突的手段來解決,近幾年隨著市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夫妻有了矛盾,更傾向於通過不管不顧、冷淡、放任、疏遠等形式,給對方以精神上的折磨。「我們一個月接診近500例心理疾病,有九成涉及到婚姻問題,其中因家庭冷暴力引起的又佔到200多例。」王冠軍副院長表示,這一數字近幾年有增加的趨勢。 對於家庭冷暴力問題,山東暢海律師事務所的鄭小松律師也深有感觸,近幾年他接觸的離婚案例中,40%以上是由長期的冷暴力引起的;李滄法院去年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四成甚至一半以上離婚案件與家庭冷暴力有關,其受害者年齡主要在20到50歲之間;記者又從市北、嶗山兩區的婚姻登記處獲悉,近年來前來申請離婚的夫妻,有三至四成曾長期遭遇冷暴力。 名詞解釋:冷暴力 調查「高知」家庭更慣用冷暴力無論是冷是熱,沾上「暴力」的字眼都有那麼一點不文明。不過,據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冠軍介紹,冷暴力與傳統的肢體暴力不一樣,越是本該講求文明禮讓的高知家庭,反而越「善於」使用。
文化越高吵架越「冷」 王冠軍副院長介紹,一些夫妻文化層次較高、生活條件較好,遇到矛盾時,並不習慣使用肢體衝突的方式來解決,而是採取互不理睬的手段「冷處理」,結果導致夫妻間的傲慢或者漠視,交流也越來越少,最終從冷淡升級為冷暴力。由於高知家庭條件較好,夫妻兩人對婚後生活的期望值也越高,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容易產生落差感,因而更容易導致夫妻間相互埋怨和失和。 另外,夫妻間長期分居也是家庭冷暴力頻發的一個誘因。「日久生情不僅適用於熱戀中的男女,對於夫妻來說同樣很重要 。」王冠軍副院長舉例說,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經常奔波在外一干就是一年,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返鄉和家人團聚片刻。夫妻間長時期分居兩地,感情上缺乏溝通,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情感積累也就變少,「時間一長,兩人對分居兩地的生活習以為常,而在一起時卻逐漸發現彼此間不適應,最終導致心理疏離和冷漠,分手也成了必然」。 三個時間段是高危期處於哪個年齡段的夫妻最容易發生冷暴力呢?「結婚前5年、40歲左右、退休前後是『危險階段』。」王冠軍副院長分析說,婚後前五年,夫妻間過了激情期,生活閱歷又不夠充足,天天面對家裡的「鍋碗瓢盆」,難免鬧矛盾;而40歲左右的夫妻面對孩子逐漸長大,家庭趨於穩定等現狀,容易出現視覺疲勞,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想尋求些刺激,從而孕育出軌土壤、給冷暴力創造了機會。
「第三個危險期是退休前後。」王冠軍副院長說,按理說夫妻雙方忙碌了大半輩子,眼看拉扯大了孩子,總算熬出頭,好不容易有時間享受彼此做伴的日子了,可有的中老年人因為更年期或是性格等原因,放著「素凈」日子不過,而是彼此挑刺、看不慣,最後演變成不理不睬,各過各的。 尷尬遭遇冷暴力維權很不易 「家庭冷暴力對婚姻的殺傷力顯而易見,也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無形的殺手』。」據青島市婦聯「蓮姐熱線」的負責人來玉傑介紹,很多母親打來電話傾訴的時候都「泣不成聲」,說到動情處,不是傾訴自己的委屈,而是心疼孩子身處其中而受到反面影響。來玉傑介紹說,有的孩子親眼目睹了父母之間的互不理睬後,會變得非常敏感,嚴重的還會誘發犯罪。而懷孕的媽媽如果遭受家庭冷暴力,生出的寶貝出現痴呆或者性格孤僻等情況的可能性更大。然而,當前更大的尷尬是,冷暴力在法律上尚屬盲區,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處罰標準。
「冷暴力」無明確定義 「暫時還沒有法律法規對冷暴力進行明確定位和界定。」記者從李滄法院了解到,在辦理很多涉及家庭冷暴力的離婚案件時,法官們都有定性難、取證難的尷尬。 比如說,是否屬於冷暴力,不能根據當事人的一面之辭判定。可究竟如何判定是否屬於冷暴力,又是一個難題。是一個月不說話,還是幾個月不回家?標準很難判定。同時,鄰居和居委會往往擔心惹禍上身,很不願意配合司法人員取證。 同時,記者了解到,有些受害人在遭遇家庭冷暴力時,時常抱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首先想到的是息事寧人,而不是維護自己的權益,即使到了無法忍受的時候,受害人最多也只是通過心理諮詢來尋求解脫,而不願意相關部門「插手」。 取證難絆住維權路 「到目前為止,家庭冷暴力還只是一個社會概念。」山東元鼎律師事務所單正國律師介紹說,一般家庭暴力表現在身體傷害上,可以進行鑒定,如果情況屬實可以解除婚姻關係。但是,家庭冷暴力取證很困難,受害一方也不可能把生活中的場景都錄下來,所以,只能通過夫妻雙方感情是否破裂來判定是否應予離婚。也就是說,如果其中一方不同意,就很難處理。 「家庭冷暴力維權的尷尬,也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股『不正之風』。」單律師認為,就目前狀況而言,只能寄希望於個人道德修養,以及社會和諧程度的提高。要想從根本上降低冷暴力的發生頻率,需要從立法上「添把火」,制定更完善的法規來界定和制約家庭冷暴力行為。 化解 學會換位思考溝通是金鑰匙 「不管是肢體暴力還是冷暴力,其根源都是夫妻間缺乏有效溝通。」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王冠軍副院長表示 ,家庭矛盾發生後,夫妻間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而不是迴避或破罐子破摔。在這個時候,夫妻雙方應該及時換位思考,從體諒對方、顧全大局的角度,來緩和雙方關係。 青島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 、婚姻指導師蘇永生則告訴記者,現在諮詢心理問題的案例中,以女性居多,平均每天有一兩位女性電話諮詢或者向他們傾訴,大多數人遇到冷暴力時還是選擇埋藏在心裡,久而久之,心裡的這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傷及周邊的親人。「如果對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千萬不能拖到病入膏肓的地步才去求醫。」蘇永生說,婚姻和人的身體一樣,出了問題應該早點看醫生,爭取儘早把病根消除。 「受害方一般都是出現嚴重的焦慮、抑鬱、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才來心理醫院諮詢的,也有的是感覺身體不舒服去綜合醫院檢查不出具體的問題,醫生建議來心理醫院諮詢的。」另據青島市心理醫院的李玉煥主任介紹,去年5月份,青島市心理醫院與婦聯聯合開展30多次講座,指導廣大女性朋友搞好家庭關係、穩定自己的情緒。今年這種講座將繼續開展,同時將加強對家庭暴力的心理引導和幫助。 記者 葛楠 實習生蔡芳芳 鏈接 外遇成最大誘因 廣東陽江婦聯的一組最新數據顯示,每年接訪的家庭類案件中,家庭暴力的案件佔了30%至35%,其中,家庭冷暴力呈現上升趨勢,並逐漸成為家庭婚姻不和諧的集中表現。 有多年辦理離婚案件經驗的譚先生表示,因難以忍受家庭冷暴力折磨而離異的現象越來越多,以中年夫婦群體較為突出。其主要誘因除了在個性上難以包容外,夫妻一方有外遇是主要原因。 「夫妻一方有了外遇,是釀就家庭冷暴力的最大原因。」譚先生說,「由於種種原因,丈夫或妻子在外面有了相好,從而對伴侶產生了厭倦,久而久之就升級成了語言和身體上的排斥。但又顧及家醜不外揚等因素,加上考慮對子女的影響,故採取冷處理的方式,但夫妻間的隔閡也因此被不斷放大,最終導致婚姻破裂。」 另據《太原日報》報道,曾有調查顯示,北京、天津、武漢、長沙四大城市的2000多個家庭中,有70%以上的家庭都有過或正處於不同程度的冷暴力。鍾欣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推薦閱讀:
※遇到職場暴力你會怎麼辦?
※從小到大,你記憶中最可怕的一瞬間是怎樣的?
※你參與或見過哪些語言暴力的事件?
※為什麼歷史上,人類之間發生的暴力趨於大幅度減少?
※為什麼家暴傷害致死(董珊珊)和被家暴殺夫(李彥)判決差異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