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張愛玲的作品和其改編的影視劇,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有了生命,同時在閱讀時能給你莫大的快感。現將翻拍的珍貴照片、簡要文字、及張愛玲非常經典妙句(見最後幾幅雋語圖趣,相當精闢,不看也許會遺憾的),呈獻給朋友們。
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又一度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張愛玲筆下的父親就是惡魔,他揮霍家產、吸鴉片、嫖妓、實施家暴等,他對張愛玲毆打和囚禁。繼母孫用籓雖出身名門(其父孫寶琦曾是北洋軍閥政府總理),唆使父親對張姐弟近於......給張愛玲留下了慎重的心靈創痛,女兒至死都不原諒他,她形容家事「沒有光的所在」、是一個「死的世界」,經他營造的陰暗冰冷的家庭氛圍,是張愛玲作品永遠的底色。她本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給英文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誌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1942年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被周瘦鵑發在《紫羅蘭》雜誌上。隨後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代表作。此後三四年是她創作的豐收期。 在當時的上海,張愛玲不僅是個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時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親手設計,或由好友炎櫻設計,這些服裝在當時無論是樣式還是顏色都顯得很大膽,這也成為了當時上海報紙和圈內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享樂主義者,不忌諱自己是拜金主義者,認為錢就是錢,可以買到自己所需的東西,用別人的,即使是父母的遺產,也不如自己賺來的自由自在,可是用丈夫的錢,如果愛他的話,那卻是一種快樂。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卻又常常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人情練達,但生活中卻始終與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她後半生的凄涼結局。
她的創作大多取材於上海、香港的上層社會,社會內容不夠寬廣,卻開拓了現代文學的題材領域。這些作品,既以中國古典小說為根柢,又突出運用了西方現代派心理描寫技巧,並將兩者融合於一體,形成頗具特色的個人風格。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她23歲與胡蘭成結婚,抗戰勝利後分手。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天大的不幸。在文壇中赫赫有名的她,卻因為和胡蘭成的失敗婚姻,最後只得遠走他鄉!1949年上海解放後張愛玲以梁京筆名在上海《亦報》上發表小說。1950年張愛玲參加上海第一屆文代會。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國新聞處工作,曾發表小說《赤地之戀》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國。在美與作家賴雅結婚,後在加州大學中文研究中心從事翻譯和小說考證,在美過著「隱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發現老死於美國洛杉磯自寓。
太祖母(李鴻章之妻)和祖母(李鴻章之女):
農家女外婆嫁給將門之子作妾: 祖母:
祖父:
父親張庭重、姑姑與他們的異母兄:
父親左二、母親右二、姑姑、二個大侄侄:
1927年,7歲的張愛玲隨家回到上海,不久,母親回國,她又跟著母親學畫畫、鋼琴和英文。張愛玲對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極為敏感,她曾在《天才夢》中說:「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清朝官僚家庭的母親黃逸受過西方教育:其祖父是清朝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父是廣西鹽法道黃宗炎:
繼母孫用藩(左,因張愛玲不喜歡她,似乎全社會都不喜歡她,可惜她那美麗的大眼睛晚年瞎了)和孫用慧(盛宣懷兒子盛老四夫人)
與弟弟(手裡抱著從英國寄來的洋娃娃):
弟弟:
兩姐弟的眼神,楚楚可憐、令人憐惜:
四歲時懷疑一切的目光:
母親(左)比姑姑大不了幾歲,姑姑已是天足,而母親卻是從小纏足。踏著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在阿爾卑斯山滑雪比姑姑滑得好。背後為侍女。
與表兄姐妹在一起:
張愛玲中學,聖瑪利亞女校: 與姑姑在一起(看來姑姑是她最親近、喜歡的人):
在女校音樂課上,張愛玲後排左三:
與李香蘭:
姑姑:
與姑姑: 張愛玲和姑姑住所,上海卡爾登公寓:
與姑姑住得最長的家:上海愛丁堡公寓
張愛玲與胡蘭成跌宕起伏的羅曼史
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愛,便容易對大齡男性產生特別的感情,所以,年齡問題也不是障礙。於是,她傾盡自己的全部去愛他了,就這樣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相愛了。愛得那樣的超凡脫俗。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漢奸文人)。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這一個「懂得」,也許就是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最大原因。
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與他離婚。這給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一個升華的機會——結婚。他們就這樣結婚了,沒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紙婚書為憑。因為胡蘭成怕日後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兩句是出自張愛玲之手,後兩句出由胡蘭成所撰。就這樣,他們的感情有了一個踏實安穩的關係——夫妻。這一段時間,也是張愛玲創作生涯中的黃金時間。胡蘭成對她的寫作是有幫助的,兩人會一起討論一些文學話題。但好景不長,由於胡蘭成是個毫無責任感的人,比較濫情,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他們之間的「愛情」就這樣辛酸地謝幕了。胡蘭成曾寫信給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張愛玲沒有理他,炎櫻也沒有理他。這段感情,真的是謝幕了。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萎謝了。」萎謝的不僅僅是愛情吧,還有文采,此後張愛玲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
胡蘭成: 上海美麗園,胡蘭成家: 張愛玲與美國丈夫鮮為人知愛情故事 1955年秋天,張愛玲從香港移民美國,與好友炎櫻同去拜訪胡適。同年邂逅了美國白人作家甫德南·賴雅,賴雅原是德國移民後裔,年輕時就顯露了耀眼的文學才華,他個性豐富多彩,知識包羅萬象,談吐才氣橫溢,處事豪放洒脫。結過一次婚,有一個女兒。但生性奔放自由的他,很不適應婚姻的束縛,便與女權主義者的前妻解除了婚約。1956年8月,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結婚。她在美國的這段洋姻緣比前一段要感人,要真情得多。1961年丈夫賴雅在美中風癱瘓,此後對張愛玲的生活和精神都是相當沉重的負擔。1967年賴雅以七十六歲高齡去世。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公寓孤然離去,身邊沒有親友,沒有熟人,甚至連一個生人也沒有,好幾天後,公寓管理員才發現……恰逢中國的團圓節日---「中秋節」,享年七十五歲。
張愛玲衣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