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嘉慶帝「懷柔」阿美士德

嘉慶帝「懷柔」阿美士德

評論[3條]  

清嘉慶二十一年七月初六(1816年8月28日),英國政府派遣的以阿美士德勛爵(LordAmherst,清官方文書譯作羅爾美都)為首的使團一行七十五人,繼乾隆五十八年(1793)馬戞爾尼使華二十三年之後,出現在北京皇宮門口。這時已是初七拂曉,嘉慶皇帝先召見「國舅」承恩公、理藩院尚書和世泰,禮部尚書穆克登額,詢知他們並未預教「英吉利進貢使臣」演習跪拜禮(實則阿美士德聽從副使斯當東(G .T .Staunton)的意見拒行跪拜禮),已經龍心不悅。及至正式登殿,召見「貢使」,卻聞和世泰奏報「正使病倒」,再令副使二人進見,又聞奏「副使俱病」。那當然是國舅爺的謊言,因為阿美士德拒絕覲見的理由是「禮服未備,國書未帶」。皇帝在滿朝王公大臣前大掃面子,這一氣非同小可:「朕為天下共主,豈有如此侮慢倨傲,甘心忍受之理!」於是立即降旨,「該貢使等即日遣回,該國王表文亦不必呈覽,其貢物著即發還。」

如前已述,滿清這位「睿皇帝」,很自負有深慮,也很會自我檢討(見本專欄前刊《清帝的罪己詔》一文)。他怒逐英使,卻很快得到近臣密陳和世泰等如何搗鬼。他當然不會忘記那幾年內外多事。就在嘉慶十三年(1808)英國兵船還曾攻破澳門炮台,尤其是兩年前還在追查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的涉案權貴。因此,他不禁又吃起後悔葯。只過一天,即七月初八,便派總管內務府大臣蘇楞額,追到良鄉,對正副使臣示恩,說是雖因他們無禮,以致瞻覲未遂,「但念爾國王數萬里外奉表納贐,爾使臣不敬恭將事,代達悃忱,乃爾使臣之咎。爾國王恭順之心,朕實鑒之。特將貢物內地理圖、畫像、山水人像收納,嘉爾誠心,即同全收;並賜爾國王白玉如意一柄,翡翠玉朝珠一盤,大荷包二對,小荷包八個,以示懷柔。」

自從十六世紀末利瑪竇將《四書》譯介到歐洲,東來的歐人大都知道所謂懷柔,即「柔遠方,懷諸侯」,是用軟硬兼施手段使遠方異域歸附中朝天子。然而清康熙帝,已知世界有五洲萬國,應該區別所謂藩部、屬國和西洋外國,而對西洋諸國要看作「敵體」即與我對等的國度。哪知康熙的子孫,隨著滿清在全國統治日趨穩定,卻越來越復歸亡明中葉列帝那種虛驕心態。嘉慶帝分明知道俄、英都是強敵,卻仍然自稱「天下共主」,便是顯例。

不待說自欺必欺人。嘉慶帝才驅逐阿美士德使團,轉眼就自悔孟浪。不寧唯是,他還下一「敕諭」,急送兩廣總督蔣攸銛,命其面致阿美士德,帶交英國國王。按中世紀傳統,敕諭是皇帝告誡臣下的特定文書。嘉慶帝以這種形式答覆英王的國書,不是把英國視為藩屬么?然而這道敕諭,除了列舉收禮回禮的清單,還居然替英使因拒行跪拜禮而到宮門不肯覲見的行為辯解,說「來使於中國禮儀不能諳習,重勞唇舌,非所樂聞」,就是說皇帝假如早知阿美士德及其副使不肯照中國禮儀覲見,那麼也可寬容,不會不給來使面子。

此前蔣攸銛曾上密折,說是準備在阿美士德使團到粵後設宴送別,並請求皇帝另頒諭旨,「宣明該貢使等失禮之咎,令該國王自行查辦」。很明顯,其意在為皇帝補過。不料又引起皇帝緊張,速發密諭制止,承認自己上了「庸臣誤國」之當:「總之,此事蘇楞額一誤在前,和世泰再誤於後。朕權衡裁度,恩威並濟,厚往薄來,辦理已為允協,此後勿庸多煩詞說。該貢使如此狡詐,即頒發諭旨,伊歸國後亦豈不能隱匿,捏造虛詞以自文其過?竟當置之不論,較為得體。」

漢軍鑲黃旗人蔣攸銛,在滿漢旗籍文官中號稱「精敏強識」,任粵督期間尤以善辦對西洋外交著稱。但嘉慶帝竟在密諭中不厭其煩地教訓該督,宴請「貢使」席上說什麼話,怎樣說話?總督只好照本宣科,遵諭宣示英夷在廣州通商,年年得中國大利,卻碰了英使一個大釘子:「互市,中國與本國兩利,毋徒為我計也。」(以上引文,均見《國朝柔遠記》、《清史稿》。)

人們感興趣的,當然還有阿美士德使團內部的回應。該團副使斯當東,早在二十三年前,由於其父老斯當東充當馬戞爾尼的副手,以隨從來華,充當馬戞爾尼侍從,時年十一歲,並因在途中學得漢語,在覲見乾隆帝時大出風頭。他十七歲即入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分行,由書記、譯員而晉陞大班,於三十五歲(1816)被英國政府任命為阿美士德的副使。清廷早就注意這個中國通,曾拒絕他隨使團入京。但他聲稱,他只服從英王的驅使。使團由天津而通州到北京,頑強拒絕蘇楞額、和世泰等要使團「演禮」,最後託病拒絕覲見皇帝,都出於他的主意。

使團被嘉慶帝逐出北京,連阿美士德也垂頭喪氣,但斯當東卻從皇帝派大臣追示「懷柔」,又受蔣攸銛禮送,看出帝國色厲內荏。事後他致函向阿美士德祝賀,認為嘉慶帝的上諭「表現了追悔之意,一位專制君主能這樣完全是出乎意料的事」。他在信中特彆強調對付滿清帝國的策略:「屈服只能導致恥辱,而只要捍衛的立場是合理的,態度堅決卻可以取勝。」(轉引自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三聯中譯本,頁578。)

很不幸,清廷當年沒能制止小斯當東入京,的確犯了一個大錯誤。因為時過二十三年,正是這個斯當東,又促成英國發動對清帝國的鴉片戰爭,似乎證明其預言並非謬見。


推薦閱讀:

乾隆臨死前一天,寫下一首五言詩,嘉慶讀了大哭:父皇早就該死了

TAG:嘉慶帝 | 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