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問題需及早干預
受到委屈,家長要理解支持
一天,上小學二年級的明明從學校一回來就待在自己的小屋裡不出來,媽媽發現了異常,就問明明發生了什麼事情,明明告訴媽媽,上數學課時,別的小朋友隨便說話了,但老師卻說是他說的,真是氣死人了!明明的媽媽見狀接著說:「老師可能看錯了,我相信一定不是我們的明明說的!」明明見媽媽這樣相信自己,慢慢地就不生氣了。
專家分析:孩子經常會用自己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得到家長的認同。而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不好的一面,犯錯誤時,會狠狠地批評孩子。其實,當孩子受委屈時,家長應該及時給予支持和理解,這樣長大後孩子就不會時時刻刻感到沒有安全感。
解決方法:孩子需要父母對自己行為的認同,特別是受到委屈時,家長應該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包括一些不好的情緒體驗,家長要對孩子的反饋給予積極的認同,客觀準確地給孩子「情感反射」,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理解很重要。通過這種方法,孩子抑鬱的情感會得到宣洩,使孩子心理達到平衡。生活中應該關注孩子積極向上的表現,告訴孩子這樣做父母會更加高興。有時孩子即使是犯了一些錯誤,家長也要裝作沒看見。另外,建議家長不要拿自己孩子短處和其他孩子的長處比,要讓孩子自身做個縱向的對比,看現在和以前是否有進步。另外,要讓孩子知道,成長中不完全是快樂的,還伴隨著一些痛苦,但孩子不要畏懼成長,要讓孩子知道有家長的支撐,成長並不可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家人不要給孩子人為的設置挫折,自尋煩惱。
結伴需求,家長要盡量滿足
苗苗很不愛說話,苗苗媽媽很擔心她會患自閉症。細心的媽媽發現,苗苗每天放學回家都喜歡坐在陽台上怔怔地往樓下看,後來苗苗媽媽發現,她是在看小朋友玩。苗苗媽媽知道她也想下樓和小朋友玩,可又擔心那些大她一些的男孩子會欺負她或把她帶壞了,所以一直很猶豫。
專家分析:過去人們的結伴要求是很容易滿足的,因為家中的兄弟姐妹很多,而且和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也很多。但是現在,孩子與他人的交流很少,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冷漠、孤單不合群,其實有些是孩子生活的環境造成的,很多家長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玩,擔心孩子會學壞或被欺負,有些老師也會給孩子分等,讓學習好的孩子和相對差的孩子分開學習、分開玩。這樣時間長了,孩子會失去評判標準,很多事情無法判斷好壞,長大後,會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解決方法:讓孩子自由地和同齡人交往,偶爾打個電話,傳小紙條是很正常的事情,證明孩子有溝通的需求,家長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要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也不要人為地給孩子分等級,讓其自由地與人交流,培養其判斷事物好快真偽的能力。
鄭教授最後指出,快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前提,另外還要讓孩子有比較準確的認知能力及情緒體驗。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暴躁、精神不振、衝動、行為減少或過多、自我傷害及飲食起居不規律時,就是他們在向大人發出心理問題的信號,家長要加以關注。有心理疾病、心理問題的兒童,應及時進行指導性治療。
推薦閱讀:
※年齡在二十四到三十之間的你,會遇上哪些問題?
※什麼樣的八字婚姻有問題
※【乾貨】侵財類案件常見問題及辦理要訣(中)(超實用!!)
※七步塵技的六壬-----諸法合參 問題彰顯
※如何避免血糖上升,注意這些問題 - 頭條網(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