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視角   靈動的語言,作品

獨特的視角   靈動的語言

             ——談李燕蓉小說的主題指向和藝術追求

                                                                                                                                                             韓生明

    李燕蓉是山西文壇繼蔣韻、葛水平之後的又一「晉軍」新銳女性作家。近年來,她在國內一些重要文學期刊上發表了十幾個中短篇小說,包括《3%灰度》、《大聲朗讀》、《深白和淺色》、《那與那之間》、《綻放》、《舊事徵兆》、《青黃》、《開始熟睡》、《飄紅》等等,其中《那與那之間》獲2005年全國小說排行榜,短篇小說第五名,併入選《2005年優秀小說選》和《專家評點好看小說》,《飄紅》獲「2007年——2009年度趙樹理文學獎」。

    李燕蓉本來是學美術的,畢業於油畫專業。2004年嘗試寫小說,她有畫家的那種觀察人物的獨到之處,她有美術理論培養的非常強烈的線條意識,加之,她與生俱來的寫作天賦,她的小說一問世,就令讀者眼前一亮。她的處女作《對面鏡子里的床》被文學界很有影響的《北京文學》雜誌看好,刊發在當年第三期「新人自薦」欄目中,並得到了全國著名評論家白燁先生的肯定和評價。這無疑是對她小說獨到的創作風格的鼓勵和給力,讓她的小說創作日漸豐滿、成熟。

    我想,李燕蓉的小說成功,主要在於以其獨特的視角看待和理解人生;以其靈動的語言營造小說美感,讓文字充滿流動性,畫面感和音樂美。

       優秀的作家都有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有著強烈的悲憫意識與人文關懷精神。李燕蓉也不例外,她能夠堅守民間立場,深入思考和真切表現普通人的現實生存狀態。她的寫作視角是,以普通人的生存與命運為切入點,充分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獨到思考。尤其是對都市生活中小青年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與把握,能夠從不同於別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因而得到獨到的判斷。比如,她獲趙樹理文學獎的短篇小說《飄紅》,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小城市名叫小五的普通青年人開辦地下股票交易所的故事。她的筆觸伸向當代青年人在經濟浪潮衝擊下,富於幻想,敢於冒險的精神世界,描述了極富戲劇和轉折的一段人生經歷,折射出複雜而又充滿誘惑的都市生活。通過描述小五的「發財夢」的憧憬與破滅的故事,其實是對小五他們那一批小城年輕人精神世界的挖掘,她站在民間立場,深入思考和真切表現普通人的現實生存狀態,由此而表達出她強烈的悲憫意識和人文關懷精神。再如,她的《讓我落在塵埃里》,講述城市青年愛情婚姻故事,通過對雷歌與牧牧的愛情婚姻的追求與困惑的心路歷程的透視,揭示了現在中國城市社會存在的嚴重問題。作者秉承心理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從人物內在深層的心理層面切入,真切、深入的描寫,表現現實生活。她的另一篇短篇小說《湖面如鏡》,是一篇反映礦難題材的小說,小說沒有正面寫黑煤窯事件,而是描述了生活在礦區的老百姓深受其害的故事。小說通過刻畫左福這樣一個精明能幹、又投機鑽營的小人物形象,他從經營小賣部生意到倒賣炸藥,發展到為礦主擺平安檢,處理死難事故。透過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的背後,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一些煤礦為了攫取更大的利潤,不顧百姓安危,私挖濫采,從而導致了礦難事故的不斷發生和生態惡劣環境的頻頻上演,揭露了一些政府官員和黑煤窯弄虛作假,矇混過關的黑暗現實,同時也反映了生活在底層的平民的生活窘迫和精神困惑。讀罷小說,猶如如鏡的湖面投進一塊石子,濺起許多思索的漣漪。這令人觸目驚心的現實,激烈的評判態度和對底層民眾人道主義的同情,充分體現了作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小說的成功,除了在挖掘主題上,著力在對小人物的生活狀態的同情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她獨特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擅長於將自己所學美學巧妙的運用到小說創作中,有意識的把自己作畫的風韻帶到寫作中,讓文學充滿流動性和音樂美。

    全國著名評論家白燁先生曾經這樣評論她的小說:「作者比較重視情緒表現和感覺描述,尤其善於以靈動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信馬由韁的潛感覺與潛意識。作品中也能見出作者的美術功底對於寫作的影響,那就是講究畫面感、色彩感,從而使作品整體上有一種靈動的感覺桴鼓相應的流動的氣韻。」我省作協副主席、評論家楊占平也高度評價李燕蓉小說的特色:「在她的筆下,總是選取某個生活故事中的片段,不綜合也不歸類,只是讓讀者看到某些側影,仿若美術作品中傳統的黑白山水畫,約略地勾畫出模糊體態,更覺出其中的興味來。這應當該與她讀書時學西洋油畫,也畫素描。極喜那種簡約的風姿不無關聯。」

    我曾寫過讀李燕蓉的小說《深白或淺色》的文章——《耐人尋味的筆墨  發人深思的小說》(發表在2007年的晉中日報上),我覺得《深白或淺色》這篇小說,在講述「醫院吃回扣」事件上,和對幾個小人物的刻畫上,作者有意運用畫家的筆墨,將美術的格調、色彩、筆法,巧妙自如地運用到小說中。對趙峰這個主要人物,進行了精心的刻畫和著色。如,寫趙峰的嚴謹膽小「連踩個螞蟻也小心翼翼」、寫趙峰的無奈、困惑「像從水裡撈出的魚一樣被人晾在那兒,讓人圍觀,讓人駐足」;還有「像這個城市越來越糟糕的空氣一樣,每天總得把它吸進肚裡去」等。作者用畫家的眼光審視社會,傾訴感情,詩情畫意,隨處可見。這篇小說的題目就是一幅素描,「深白」和「淺色」暗示「白衣天使」還是「白衣魔鬼」,讓讀者去深思、品味。小說的開頭「屋頂的石膏吊頂,上面趴著好幾個小天使,忽閃著翅膀,身上灰塵落得很勻」中的「小天使」、「灰塵」,暗示「白衣天使」染上了不健康的思想,為小說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結尾用「夢境」——一大片的白色來渲染:「像牆上的石白灰,也像小時候在老家晾的粉面,實實在在堆在那裡。一點兒也不透氣,不透光,多的化也化不開」給讀者以聯想。作者信手掂來那麼多的白色,又用「堆」字準確而形象的描述,實在是用的恰到好處。而且,「多的不透氣,不透光,化不開」,又預示著「白色戰線」戰爭的殘酷性和持久性。作者以其獨特而靈動的語言,創造了極富張力的美感意境,成功的完成了她發現社會問題,暴露生活畫面的任務,給社會以警鐘,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改變。

    李燕蓉說,「寫作中總會有意識地把自己作畫的風韻帶到寫作中,讓文字充滿流動性和音樂美。」她的這種創作熱情和悟性,她的這種執著和創新,讓她在文學的大道上,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實踐,按自己的藝術悟性路子走下去,使她的作品日漸成熟,在眾多文學大家行列中,「美術化」小說的特色與魅力,越來越讓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所喜愛、推崇。難怪她的小說《飄紅》能夠獲得「2007——2009年度趙樹理文學獎」這樣的殊榮,被評委會評價她的小說「既有慧心,又不失深沉;在短篇小說有限的尺度內,開拓出了豐厚、深長的心靈空間。」

    2012年第四次《鄉土文學》「魅星閣」隆重推出李燕蓉的兩篇小說《讓我落在塵埃里》和《湖面如鏡》,並配發了作者創作談——《芙蓉花開》。這無疑是對本土作家創作成果的又一展示和定位。正如郝如椿主編所言「雖是纖纖細筆,卻如中醫之針灸,醫針甚小而醫效甚大!」「才氣、靈氣和雅意:文筆纖美,情景頗如畫景;文魂尤深,女心亦如士心!」我相信,她的不懈努力,一定能登上更高的文學巔峰,我們期待著她更多、更優秀的小說面世!

 

推薦閱讀:

在數字監控時代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季衛東:能否用科學視角重新認識中國法律秩序
過完年第一周的三個視角

TAG:語言 | 視角 | 作品 | 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