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第十四講)凈空法師主講

    我們將經文念一句: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那麼今天我們繼續說明這個念三寶,這是西方世界特別殊勝之處。這個音聲就是前面所說這一些眾鳥所說的一切法音,在本經裡面只舉了幾個例子,就是三十七道品、四攝、六度、十力、四無所畏。﹁等﹂,是等其他的一切法門,不必一一再多加介紹了。那麼極樂世界的人,聽了這些眾鳥說法,就興起念三寶的這個念頭,這是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在此地,我們將這個三寶給諸位介紹一下,什麼叫做三寶?﹁三寶﹂是講的﹁佛法僧﹂。稱之為三寶,這個﹁寶﹂的意思,它是有用處的;像世間的寶物,我們可以得到它的財用,得到寶物了,我們在物質上的生活,就無需要憂愁了。實在講,世間的七寶,像前面所說金銀、琉璃、瑪瑙之類的,只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上所需。但是我們有很大的痛苦,不是七寶能夠給我們解決的,這個大苦是什呢?就是生死大苦。這一種大苦,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世間的學術、科學、哲學、宗教,都無法解決。所以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告訴我們解決的方法,解決方法裡面的根本法,就是教我們念三寶。三寶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寶,也叫做一體三寶,這是頂重要。

那麼佛法僧簡單地解釋,﹁佛﹂是覺悟的意思,所謂是﹁覺而不迷﹂,這是佛。法呢?﹁正而不邪﹂,﹁正﹂就是指正知正見,不是邪知邪見。正知正見現前,邪知見自然就斷滅了,自然就消滅了。﹁僧﹂是清凈的意思,所謂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就是﹁凈而不染﹂。這個在佛法修學是屬於根本法。學佛的人,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無上道,也就是成佛,決定不能夠離開這三條。所以這三條稱之為寶,它有大利益,有大的用處,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能夠幫助我們斷一切煩惱,出離生死苦海,而證得大菩提、大涅槃,絕不是世間任何寶物所可以比擬的,這是稱之為三寶。

那麼學佛最初,大家曉得要皈依三寶,怎麼個皈依法呢?前面也曾經說過,但是這一句話是多說幾遍也不妨,為什麼呢?要常常提醒我們自己。﹁歸﹂,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很顯然地能夠看得出來,在以前,我們是迷,現在從迷裡頭回過頭來,不迷了,歸向覺;以前我們的知見是邪惡的,現在我們不邪了,我們從邪惡的知見返過頭來,歸依正知見;從前我們的心是染污的,染著五欲六塵,現在我們從染著五欲六塵裡面回過頭來,歸依清凈。你們想一想這個道理,是不是從初發心到無上道,不管你修那一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十大宗派,你能夠離開這一個原則嗎?離開這一個原理原則,就不是佛法,就不是佛法的修學。只要講到佛法的修學,決定離不開這個原理原則。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掌握到這個原則,你就不會迷失方向了。你曉得我們念念覺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凈而不染,這叫做真正的修行,這叫做真正的學佛。所以這一個大前提大原則,我們要牢牢地記住。@TAG=NORMAL那麼能夠發心念佛了,這個念佛的目的在那裡呢?其目的是要把我們的菩提心給念出來。所以聽了這些鳥說法,念三寶,發菩提心,滅伏煩惱。菩提心,諸位在字幕上看得很清楚。我們常常聽到學佛的人講,或者你在古人著述裡頭看到,有三心圓發。三心是指什麼呢?就是指此地﹁直心、深心、大悲心﹂。菩提是覺的意思,這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那麼換一句話說,菩提心就是覺心。覺心,你們在前面這個三寶裡面看到,那就是佛心,因為佛的意思就是覺,佛的心就是覺心,覺而不迷。所以菩提心就是覺心。那麼這個我們要從三方面來說明,像大乘起論經裡面所講的,第一個是直心,第二是深心,第三個是大悲心。從這三方面來說明。

那麼底下這三個名詞,是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他講這個菩提心,名詞稍稍有點不一樣,他講至誠心,這個至誠心就是直心,這個深心是一樣的,那麼他說發願迴向心,這個就是大悲心。那麼這個兩者對照起來一看,意思就更清楚了,更明白了。覺悟的心是以直心為基礎,也就是說以﹁至誠﹂為根本。人心要﹁誠﹂,就是覺;﹁不誠﹂,就是迷。可見得這個﹁誠﹂字太重要了。那麼以這個心為基礎,深心是好德,好善,這個是對自己的;大悲心是對別人的,所以講是他受用心。從這個地方看,直心是理,是理體,真如本性的理體;心是智慧,是自受用;悲心是至善,是他受用。我們儒家講:﹁止於至善﹂,所以菩提心是至善心。那麼這個善心,是從智慧裡面生的,而這個智慧,是從真如理體上所生的。所以它是根本,它是枝幹,那麼它好像是花果,是這麼一層的關係。

那麼由此可知,菩提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而這個心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具足的,因為它是真的,它不是虛妄的。為什麼我們會變成了生死凡夫呢?實在講,將我們自己的菩提心迷了。菩提是覺,迷了之後,就變成迷而不覺,從迷而不覺裡面,這才生邪知邪見,邪而不正;於是乎你的心當然是染而不凈,這就變成了生死凡夫。但是我們要曉得,不覺、邪見、染污,都不是真實的。真如本性裡面,原本沒有這些東西。本性裡面本有的,就是覺、是正、是凈,這個是本有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建立信心。既然覺、正、凈,是本有的,我們當然可以證得;不覺、邪惡、染污,是本無的,既是本無,我們當然可以斷得乾乾凈凈。唯有念三寶,才能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心發了,功德利益就是斷惑除障,這個後面所說的,斷惡除障,這是講他的功德。

煩惱裡面包括的範圍很大。我們一般將煩惱分為三大類,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這個見思煩惱,﹁見﹂就是見解上的錯誤。實際上就是剛才這個三寶裡頭,我們講的法的時候,邪知邪見,見解上的錯誤,這就是見惑。我們見解裡頭迷了,迷惑了,喪失了正見。所謂思惑,錯誤的思想,貪瞋痴慢這一些思想全是虛妄而不實在的,是錯誤而不正確的,是迷惑而不是覺悟的,那麼這個叫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它是三界六道輪迴的根本。只要見思煩惱不斷,六道輪迴這個業相就永遠存在。那麼換一句話,幾時要是斷了,輪迴的業相就沒有了。所以這個見思是屬於煩惱障。

第二類叫塵沙煩惱。塵沙是形容詞,形容其多,這是從所知障上說的。宇宙人生,萬事萬理,無量無邊,像恆河沙一樣。我們本來都是明了的,現在我們變成不明了了,這個是煩惱。這一類的煩惱,就叫做所知障。

第三類,根本無明,這個是非常微細的煩惱,所以叫細惑。那麼這個三類的煩惱,如果你有能力伏住,並沒有把它的根斷掉,你有能力伏煩惱,在我們這一個法門的修學,就叫做功夫成片,你這﹁功夫達成一片了﹂,這是有能力﹁伏煩惱﹂。煩惱這個業習種子存在,但是怎麼樣呢?它不起現行,也就是說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呢?因為你念佛這個功夫很深。譬如說,你這個貪心起來了,貪心還沒起來,你已經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貪心壓住了、伏住了;瞋恚心還沒起來,一句阿彌陀佛把瞋恚心伏住了。這樣二六時中,你的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一片﹂,二六時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其他的雜念。那麼這種境界是不是叫一心呢?不是,為什麼呢?煩惱沒有滅,所以不叫做一心。你這個功夫,只是煩惱伏住而已,所以這個叫功夫成片,這是諸位必須要記住的。能夠做到功夫一片,就是帶業往生的條件,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這個﹁伏﹂裡頭也有功夫深淺不相同。如果這個伏的力量有相當的深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很自在。而且往生西方極樂的時候,可能預知時至,就是預先曉得我要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佛來接我,什麼時候我這一生業報已經了了,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知道。所以說,到功夫成一片,這個境界我們也不能夠輕視了它,它也相當了不起。

那麼講到一心呢?這個﹁一心不亂﹂必須要﹁滅煩惱﹂。滅見思煩惱得的這個一心叫﹁事一心不亂﹂,到後面我們會講到。滅塵沙煩惱,這個滅見思又滅塵沙,同時還能夠伏根本無明煩惱,那麼這個叫得﹁理一心不亂﹂,當然那個功夫更殊勝了,那不必說了,那更殊勝了。

蕅益大師在這一段經文,他的註解裡頭有幾句話說,他講﹁灼見慈威,不可思議,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聞共稟,一心修證,故念僧。﹂這是說明聞眾鳥說法之後,為什麼會念三寶?這是蕅益大師給我們這麼一個解釋,這個解釋也很有道理。這是說明念三寶的因緣,因為凡是學持名念佛的人,他的目的當然是求生凈土。在極樂世界聞眾鳥說法,這是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見到阿彌陀佛有攝受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又有攝服一切眾生的大威德。這樣的長者、導師,實在是最難能可貴,也真正是世間所謂,可遇而不可求者,這個心裏面自然就起念佛的心。

實在說,這種情形在我們世間人裡面,甚至於可以說每一個人有類似這樣的情形。譬如我們在年輕的時代,我們遇到一個對我們非常關心的人、愛護的人、教導我們的人,他離開我們了,而且離開的年代很久遠了,我們會常常想念著他。一提到他的名字,或者是一看到他的照片,立刻就會想到,這個情形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是真正體會到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慈悲、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教導,實在說十方三世再找不到第二個像阿彌陀佛一樣的人。如果在這一點,我們真正明白了、真正地體認了,你這個念佛之心自自然然就生起,自自然然念念於心,永遠不會把他忘掉。

那麼講到念法,這是講的法喜充滿,法喜入心,法味充足。聞法為什麼會歡喜?那就是聞法開悟了。沒有聞法之前,在一切法裡面迷惑顛倒,六根接觸六境的時候,六塵境界的時候,常生煩惱,那時苦不堪言。這一聞佛法了,開悟了;悟了以後,六根再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他不生煩惱了,常生智慧,他怎麼不歡喜?這叫做法喜入心。

我們在這一次大專講座結業的時候,有幾位同學來給我說,他說我們七天講座當中,非常歡喜,他問我這是不是叫法喜充滿?他說我們如何能夠把這個法喜保持住,不要我一回家之後,這個歡喜心就沒有了。這是的確,他這個七天,在講座當中聞法,真正得到了殊勝的功德利益,所以他生歡喜心。那麼這一次的講座,在我們佛教來說,也是第一次使用電視教學,這是過去所沒有過的。而且課程只有一門,每一天教學的時間是十個小時。十個小時當中,我們以六小時電視的教學,有三小時答覆學生的疑問,有一小時學生自己的研究討論。所以我們一天有十個小時課程,非常之緊湊,一門深入,所以同學門都嘆未曾有,過去沒有這麼一個殊勝的因緣。

那麼這一次我們錄的阿彌陀經,我想在明年,就是過了陰曆年之後,國曆是今年,暑假期間我們再舉辦一次大專佛學講座。我們每天以八個小時講經,就是利用這個電視教學,來聽這個錄音帶,像今年一樣,我們一天排六個小時的錄影帶,兩個小時的答覆問題,答覆同學問題,而再以八個小時念佛,八個鐘點講堂,八個鐘點念佛,諸位要曉得,那就是我們過去佛教最盛時期的寺院叢林裡面的教學的方式了,這一種利益最為殊勝。人數不拘多少,我想暑假期間我們一定可以能夠做得到的。所以底下一次的佛學講座要比我們這一次更為殊勝,我們來一個行解相應。希望每一位能夠聽到這部經,看過這一部錄影帶的人,我們都向這個方向來努力,都向這個目標來邁進,使我們無論在那一個道場,都能夠做到行解相應,我們得到真實的成就。像這一次我們是只有教理上的深入探討。在行門,我們的時間很少,早晚兩堂功課的時間都不長。所以以後希望能夠解與行並重,有同樣多的時間。那麼這是說到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他自然念法。

念僧,這個地方講的僧,是大眾,就是僧團。前面跟諸位說過僧的本意是清凈,凈而不染。因此凡是心地清凈的人聚在一起,就叫做僧團。這個僧團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是一樣的。譬如說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一家人心地都清凈,都不染污五欲六塵,你這個家庭就是僧團。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之人,前面講了,至善,止於至善的人,聚會在一處;同聞阿彌陀佛說法,同聞眾鳥說法,大家都一心來修證,所以他念僧,這是他懷念他的同參道友。

我們讀了蕅益大師這一番的解釋,感覺到深深地有理,有道理;同時也生起無限的羨慕之心。極樂世界的人如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又為什麼做不到呢?別人不肯做,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而且從經論當中,真正生起了歡喜心,那麼我們自己為什麼不做呢?只要有三、五位同參道侶,志同道合,我們就可以做。人數愈少,愈能夠精進,每一天八個鐘點聽經,八個鐘點念佛,這是何等的精進?這在末法時期已經逢到了正法的因緣。諸位要記住,這一個殊勝因緣正如開經偈所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啊!而今天這個因緣,我們遇到了就在我們現前,如果我們把握住,我們是末法中的正法人;如果我們要是疏忽了、捨棄了,那我們就是末法沒有福報的眾生了。

大師告訴我們﹁能念就是三觀﹂,所念就是三寶。而﹁三寶﹂有﹁別相﹂三寶,有﹁一體﹂三寶,以及四教的意思不同。四教在前面介紹了。所以,你用的是什麼心。你這個境界確實有高下深淺的不同。那麼在此地,我們把能念所念簡單地跟諸位作一個介紹。能念就是三觀,注意到這個三觀;你看這個觀呢?可見得不是用的第六意識在打妄想。所念的三寶,注意這個三寶;三寶裡面,三寶的本意,前面解釋過了,在此地給諸位講別相跟一體,重點在這個地方。

我們先講能念的這個心,能念的心,你看看﹁空假中﹂。空觀:﹁體本空寂﹂;假觀:﹁用則圓照﹂;中觀:﹁寂照同時﹂。這是寂,這是照,空假是一不是二,這個叫做中觀。那麼這是說明能念所念,以及三寶不同之相。就能念方面來說,是講能念的心,這是自己一定要明白。我們雖然在初學,見思煩惱沒有斷,現前依然用的是第六意識的妄想心。可是我們曾經讀誦了不少的大乘經論,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多少也能夠體會到一些,所以曉得真心與妄心。體是空寂的,像佛在楞嚴會上,叫阿難覓心,這是著名的七處真心。憍洸大師將這一段經文判作七番破處。阿難尊者代表我們,七處覓心,了不可得,無論是真心或者是妄心,均不可得,那就是說明了,心之體本來是空寂的。我們如果明白這一樁事情,這就是空觀。

那麼講到四教的教義呢,我們用第六意識修這個三觀,就是藏教的三觀。由此可知,用第六意識不是不能修,藏通別圓裡面,不過是藏教的三觀而已。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下手,慢慢地再把我們的境界往上面提升,這是很穩當的修學,不會走錯路的。

體雖然是空寂的,但是它能起作用。起作用,這是圓照法界,所以六根攝六境,於一切法無不明了,這就是圓照的意思。就這個地方來看,假觀正當空寂的時候,寂而常照啊!正當圓照的時候,照而常寂,這叫做中觀。那麼這是講能念的心如果你要是與三觀相應,這個心非常地殊勝。因為三觀相應的心,它與三寶自然相應。

我們回頭想一想,我們自己念佛用的是什麼心?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我們自己要問,我們念佛何以不得力?我們念了這麼多年,何以沒有感應?何以不能夠斷煩惱?何以不能夠證一心?這個原因在那裡,原因都在能念之心不一樣啊!

我們所念的三寶,看這邊,別相、一體。別相裡面三寶,﹁佛寶﹂是講的法身、報身、化身,是說佛的三身。﹁法寶﹂裡面,﹁教法、理法、智法﹂這個智就是行,在此地不講行,講用智,這很有道理。佛弟子的行,是智慧之行,就是覺行,覺而不迷。﹁斷法﹂,斷是講的果報,是果;教、理、行、果。果用斷,斷煩惱啊!斷見思、斷塵沙、斷無明,所以這個在法寶裡面是屬於果法。﹁僧,三乘聖賢。﹂三乘是講聲聞、緣覺、菩薩。賢人在小乘裡面講,這個三果四相是賢人,證阿羅漢果,這是聖人。在大乘裡面講,三賢菩薩是賢人,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叫賢位;地上菩薩稱為聖人,從初地到十地,三賢十聖,這個是聖。這個都是給你講的別相三寶,可是諸位要曉得,別相三寶裡面,有藏通別圓四教之分,這是我們應當要明了的。所以不要看到,哦!藏教的佛跟通教的佛不一樣,藏教的法跟通教的法當然也不一樣,藏教的僧寶與通教的僧寶,這個裡頭也有高下差別不等。除這個之外,還有別教,還有圓教。這是大家要細細去研究,去辨別,此地就不多說了。

那麼別相裡面,還得要跟諸位說明一下,以我們現前這個例子來說。四教是在用心不一樣,如果就住持三寶上說,那四教沒有什麼不一樣的。佛寶,佛今天不在世間了,我們的本師早就入滅了;我們今天所崇拜的佛寶,只有佛的形像,或者是泥塑木雕,金屬鑄造,乃至於彩繪,我們只能夠把這個當作佛寶。我們見到佛像,就要像見到佛、真佛一樣;這個心,這個恭敬的心、覺心、清凈心,才能夠生起。法寶,這是指的經典,經典裡面有大乘經典、有小乘經典;有了義經典、有不了義經典。僧寶,這是指一切出家人,凡是出家受具足戒者,這就是僧寶的代表。僧寶裡面當然也分很多的類別,所謂有聖賢僧、有菩薩僧。聖賢僧與菩薩僧不容易遇得到;平常所謂榮列之輩,當然占的數字也不少,乃至於有許多破戒的僧,這些我們都不必去理會;不要起分別執著,我們只要見到這個形象,由這一個形象,引發我們自己的清凈心,那就是無量功德了。我們一看到出家人,立刻就會想到六根清凈,一塵不染。不是想到他六根清凈,一塵不染,而是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凈,一塵不染。那麼由此可知,藉住持三寶,或者我們講藉別相三寶,修自家的一體三寶,就是自性三寶,這個才叫會修行,這個才叫做無量功德。所以你的心清凈,見到外面的境界,沒有一個境界不清凈,你才能夠法喜入心,才能夠真正得到法味充滿。如果一昧只是分別計較外境,你的煩惱只有增長,不會斷盡的,吃虧的是你自己,不是別人。

我們再看此地所講的一體三寶。這個一體三寶非常重要,也是講的佛、法、僧。一體三寶就是自性三寶,所以從別相要能夠契入自性。﹁佛﹂寶是什麼呢?﹁湛然智照,靈明覺了﹂就是我們的清凈心,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原本就是湛然。這兩個字是形容詞,﹁湛﹂,它的意思就像水,水非常清凈,不但清而且凈,﹁凈﹂就是不動,﹁清﹂就是不濁。我們從水上面,一下就看到水池子的底下,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叫湛然。湛然,它產生的作用,就是智照。我們曉得湛然之水,它有照的作用,它沒有智;湛然之心,它有照的作用,它有智慧,無量的智慧,這個智是根本智、後得智,這是智慧。這個地方就是形容智照。靈明覺了,了是明瞭,﹁覺而不迷﹂,﹁覺﹂是不迷,樣樣明瞭,心極其靈明,靈明覺了的心,就是自性天真佛,自己是佛啊!

﹁法寶,實相理體,清凈圓妙。﹂那麼由此可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他是根據什麼來說的,就是根據實相理體。實是真實,決定不是虛妄的。根據宇宙人生的真實相,真實的理,真實的體,來說的,給我們說明。而這個真實的相,真實的理,真實的體,我們都迷了,所以我們今天對於實相,不曉得,所以我們見到的是妄相。對於真理,實理就是真理,我們不曉得;我們心裏面所想像的是個歪理,不是個正理。我們對於一切的本體,也是莫明其妙啊!在那裡虛妄地猜測,所以不曉得。﹁法﹂起作用,清凈圓妙,它的作用能夠將我們邪知見除得乾乾凈凈,叫我們得清凈,能夠把我們一切虛妄的染著,也給我們除得乾乾凈凈,使我們得到清凈。﹁圓﹂是叫我們智慧圓滿,﹁妙﹂是叫我們作用得到妙。智慧圓,作用妙,完全要靠法寶,法寶也是自家的。

﹁僧寶﹂,這是講﹁理智不二﹂,因為僧是和合的意思,﹁僧﹂是清凈的意思。﹁理﹂,如如之理呀!﹁智﹂是如如之智。﹁理﹂,與如如理與如如智,是一不是二,可見得這是真的和合,決定不相違背,所以說萬法皆如啊!天台大師講:﹁百界千如,無有一法不如。﹂這個是僧寶的意思。那麼由此可知,此地所講的一體三寶,是我們自性的三寶。我們現在是把自性三寶迷失了,所以才搞出這個六道輪迴,生死疲勞,搞得是苦不堪言。如果你要問,我們為什麼會這個樣子?那麼我們依據大乘佛法來回答你,你迷失了自性三寶。換一句話說,你迷失了你自己;自性三寶、一體三寶,就是你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家參話頭裡面有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一體三寶,就是自性三寶,那麼這是諸位要曉得的。別相呢?這是相;相呢?就是一體之相。一體是性,就是自性。而性呢?就是相中之性,性相一如,二而不二,這個意思,諸位一定要了解。這個是相,這個是體。或者體,我們叫它做本性也可以。性跟相是一不是二。體是相之體,相是體之相,是二而不二。因此,在我們現在已經迷失的人,我們要借重別相三寶,去悟去證得一體三寶。所以學佛的人,不可以把心住在別相三寶,而把一體三寶給忘掉了。那麼諸位想想,大多數學佛的人,著相了,著相就是著在這一點;對於這個,還是迷,所以他不能得一心,所以他不能夠明心見性,他不能夠證得一心不亂,甚至於他功夫成片都沒有辦法做到。原因在那裡呢?他只曉得這個三寶;這個三寶忘掉了。所以要懂得真正的三寶,則用三觀之心,這是比什麼都重要。前面這段經文,裡面包含的義理非常地豐富,所以我們講解時間也佔得比較多,那麼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

請看下面的經文,下面經文是給我們解釋疑問,看底下一段經文。﹁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一段經文要好好地把它記住。前面我們看到極樂世界有那麼多鳥在說法,大家也許會想到極樂世界鳥是畜生,極樂世界還有畜生道啊?此地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那來的畜生呢?所以佛在此地,知道我們有疑問,所以他老人家就給我們在此地作一個解答,為了斷除我們的疑惑。

因為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在因地的時候,也就是他示現出家,作這個法藏比丘,我們在大本經裡面讀到。那麼他向世自在王面前發了四十八願,第一願裡頭他就講,如果我將來成佛,我的國度裡面如果還有地獄、惡鬼、畜生,我決定不取正覺。四十八願有這一願,那麼他現在成佛了,他成佛,他的這個國度,他的教化區裡面怎麼會有三惡道呢?那不是與他的本願相違背了嗎?所以在此地必須要解釋這一個疑問。

所以佛又叫著舍利弗,給他說,給他說明。你不要以為這些鳥,真真實實是罪報所生的,為什麼呢?畜生道是業報之身啊!譬如像這個,它雖然是說法,天上的鳥也會說法,但是天上的鳥,它是業報之身。極樂世界這些鳥,不是業報之身。所以佛就講,彼佛國度無三惡道,這才解釋我們的疑問。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那麼鳥從那來的呢?這個鳥都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的願力,他老人家教學的方法,教學法,所以確確實實是屬於西方世界的功德莊嚴所成的。因為惡道的眾生,他是造作惡業,才感得的惡報。我們這個地方簡單的跟諸位提一下,像這一些,也都相當重要。剛才講了,這個四十八願裡頭第一願,第一願就有這麼幾句話﹁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所以阿彌陀佛現在已經成佛了,他這個國度裡頭,決定沒有三惡道。那麼這邊跟諸位解釋的是﹁諸天也有鳥﹂天上鳥也能夠說法,﹁雖能說法﹂但是它﹁沒有離業報﹂。那麼與此地當然是不能相比。

﹁惡道的業因﹂,這個地方要記住,﹁地獄|五逆十惡。餓鬼|慳貪嫉妒。畜生|愚痴暗昧。﹂那麼這個都是希望大家要把它記住,如果你要是願意記筆記的話,可以把它抄下來,多看一看。為什麼呢?如果我們自己不想墮三惡道,那就不造這個業因;如果你要造這些業因你想不墮三惡道,那是辦不到的。前面如來十力裡頭,是處非處之力,就是講什麼樣的因,感什麼樣的果報,這是一定的。如果你造這些惡因,你想將來得好的果報,那是無有是處,決定做不到的。

什麼叫五逆呢?我們在此地簡單地說說。﹁逆﹂是橫逆不順,這個五條,第一個是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諸位想想,我們自己這個生命,得之於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有生育、養育之恩,所以殺害父母是大逆不道,這個是墮阿鼻地獄的罪業。第三殺阿羅漢。阿羅漢是善人,也是大眾的老師,不一定是我的老師,他一定是別人的老師。所以他是一個大善知識,他住在世間,是為了教導大眾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你殺阿羅漢,阿羅漢不會怪你,他大慈大悲,他不會記恨在懷的。那麼這個罪業從那來?罪業從大眾當中結的。因為你殺害他了,有許多人失去了破迷開悟的機會,有很多人得不到佛法的教學,所以他這個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的。這個罪很重,也是墮阿鼻地獄。第四條叫出佛身血。佛在世的時候,佛的福報,佛的智慧,世出世間沒有人能夠相比的。所以有人要存心害佛,想殺佛,是殺不了的。佛的福報太大了,但是能夠叫佛皮膚上碰破一點,流一點血,這是可能的。所以這個出佛身血,惡意向佛,那麼這個是阿鼻地獄罪業,這個是第四種。第五種破和合僧團。就是修道人,真正修道人,他這個道場,你要把它破壞,這個罪惡也是地獄罪業。這個五種罪就是阿鼻地獄的業因,最重最重的罪業。那麼這個五條我們想一想,在世間人,不管他怎麼壞,殺父親、殺母親,畢竟是太少。殺阿羅漢,阿羅漢在那裡?你也不認識,你無從殺起。出佛身血,佛不在世間了,佛已經滅度三千年了,所以這個罪業不會造的。但是有等流的罪業,等流就是什麼呢?與這個相等、差不多,可以同一類的。雖然沒有阿羅漢,如果這個世間有真正修道的,弘法利生的這些善知識,你要是殺害他,也就等同殺阿羅漢。佛雖然不在世,佛的形象在世,佛的形象雖然是泥塑、木雕、彩畫,他有他殊勝的功德。他功德在那裡呢?叫人家一看到佛像,就生恭敬心;一看到佛的形象,就能夠迴光返照,就能夠覺而不迷,他就能夠想到這一點,這個是他殊勝的功德利益。所以我們要是毀壞了佛像,這個有等流的罪。這個毀壞講噁心、惡意,才有罪。如果要不是噁心,不是惡意,是無意當中損壞了佛像,那是沒有這麼重的罪過。那麼曉得這種情形,你也就反過頭來也就能夠想到,我們要是造佛像,這個功德就殊勝了。所以世間有很多人,求福的人,都願意造佛像,曉得造佛像的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可是諸位要明白一點,如果這一切眾生,對於三寶的真正的意思明白,佛像才能發揮很大的功德利益。假如他不曉得三寶的真正意義,他把佛像當作神明去膜拜,那反而提倡迷信。你們想想,那有什麼功德呢?就沒有功德了。由此可知,眾生要想造一切福,沒有善知識大力地弘揚佛法,換一句話說,縱然想修福,沒有真實的福田,到那裡去種福去呢?那麼這樣你也就曉得了,佛不在世,這個時期最值得我們尊敬、最值得我們擁護的,就是那些真正修行、弘法利生的善知識。他們之存在,世間才有真正的福田,眾生才有種福的機緣。和合僧團,因為它是一個真正修行的道場,是一個弘法利生的大本營,是一個基地,你要是把它破壞了,那麼你就是破壞了一切人天的法身慧命。因此,這個罪業非常之重,這個是墮阿鼻地獄的。

十惡是講身、口、意這個三業,我們講十惡罪。身造殺身、偷盜、邪淫,這是身的三種惡。口業裡面,妄語;妄語是欺騙人。惡口,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是花言巧語,愚弄別人,自己圖非法的利益,這是口的四種惡。心裏面,貪,貪慾;瞋恚,愚痴,意的三惡。這個合起來十惡,十惡要是全都具足了,也是地獄的業因,那麼這個是我們要記住。已經有的要斷除,沒有造作的,我們要牢牢地記住,從今以後,決定不可以造作,那麼我們把這個地獄的緣就斷掉了,我們這一生就是報終之後,決定不墮地獄。

這個惡鬼的業因:慳貪嫉妒。﹁慳﹂,我們世間人講吝嗇,自己有財、有法,不肯布施別人,捨不得。貪心,是自己沒有的,希望得到,貪求,貪而無厭啊!嫉妒是別人得到了富貴,或是名聞利養,別人得到了,人家福報裡頭有,我們沒有得到,看到心裡很難過,去嫉妒他,甚至於還去破壞他、障礙他。這一些從嫉妒心裡生起來的,都是餓鬼道的業因。凡是這些業因,要是重的話,墮在那個鬼道里,就愈苦。輕一點的話,墮在那個鬼道裡頭,還能夠得一點飲食。那麼這些也是一般人都是免不了的,我們自己要認真地反省,我們有沒有這些業?如果有這些業,趕快改過自新,我們才能夠免餓鬼道,就是我們將來不會再墮餓鬼。畜生道,愚痴。所謂愚痴呢,世出世間法,那些是正法?那些是邪法?他辨別不清楚。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他搞不清楚,顛顛倒倒,把正法看作邪法,把邪法看作正法,這就是愚痴暗昧。他來生的果報,畜生道,墮在畜生里。所以像這些,我們都要把它辨別得清楚,我們自己將來才能夠決定不墮三惡道。這是說明了惡道的業因。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造惡業的,所以他沒有惡道。不但沒有惡道,連惡道的名字都聽不到。所以經上說:﹁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那麼這些鳥啊!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是阿彌陀佛作的,阿彌陀佛變化作的。這個事情,在今天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沒有懷疑了,為什麼呢?我們的科學發明也可以做個鳥,做一個什麼奇奇怪怪的獸,裡面給它裝上個錄音帶,嘴巴也動,眼睛也叫它動,它也會說法了。一些人看了很喜歡,他也在聽法了。你看今天我們可以做得到。我們雖然能做,做得很像,很逼真,畢竟還不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那科學到了家了,他所造的那個就跟那個真的一模一樣,簡直你就分不出來它是個假的。我們今天造作的,還能夠辨別得出來真的是假的。到西方極樂,阿彌陀佛他是個大科學家,他所造出來的東西是跟那個真的確實沒有兩樣,聽他的指揮,代他說法。就從這一點,你們就曉得阿彌陀佛分身說法無量無邊,不一定要自己親身到那裡去,可以分身說法。我們今天也沾了一點科學上的好處,我們今天利用電視、錄影帶,能夠將佛法介紹到遠方。我雖然坐在這個錄音室裡面,這個帶子流通在歐美,這麼遠的人,你們同學們看到這個帶子,也如同對面聽經沒有兩樣。我們這個世界,科學非常幼稚,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什麼話說呢?所以這一點在今天這個時代裡頭,我們的確已經沒有懷疑了。

觀無量壽經裡面有一段經文,可以給我們在此地作一個證明。﹁觀經﹂裡頭說:﹁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僧。﹂﹁如意珠王,即佛力所化者也。﹂這個東西就好像我們現代人所講的電腦。他那個地方不叫電腦,叫如意珠王。這個如意珠王的作用就太大了。你看阿彌陀佛要變化那些鳥,還用不著自己去造去,他叫那個如意珠王去造,就可以了。如意珠王是他造的,就好像我們現在人發明電腦,發明電腦之後,有許許多多事情都可以叫電腦,它去指揮,它去操作去了,無需再用人工了。給它一個程式,它自己就會去做,你就放心讓它去做,可以不必去理會了。所以這個如意珠王就類似現在人所發明這個電腦一樣,當然這個如意珠王比我們這個電腦要殊勝得太多太多了。因為如意珠王,它那個裡面的變化是無有窮盡的,是隨心所欲的,不是隨自己的心,是隨眾生的心,這個實實在在是了不起。當然這個也是我們這些科學家,一天到晚所夢想的境界。西方極樂世界早已經做到了,所以我每講彌陀經,我都勸那些學科學的人,你們到歐美去留學,去學人家的科技,不如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跟阿彌陀佛學盡虛空偏法界,最高明最尖端的科技,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下面這有一句,是說一切眾生,經文裡面講的,一切眾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切眾生,﹁修習清凈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個幾句話是說明極樂世界同居土裡面的諸上善人,他們不但是阿彌陀佛願力,行的力量莊嚴了凈土,佛在四十八願,後面的偈頌上也說,地獄、餓鬼、畜生,都生到我這個世界上來。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實在是太廣大了,一切眾生只要發願去往生,佛都是大慈大悲,接引大眾,絕沒有任何分別心,也不執著你是從那一道來的,佛不會執著,不會計較的。可是有一個原則,諸位必須要記住,那就是一切來生的人,這諸位要記住。我們如果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是這個裡頭一分子,記住。條件是要修習清凈心,這一句話重要啊!你的身心要不清凈,你沒有資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那你是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既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成為上善之人,相好同佛,那有惡道之形呢?所以沒有惡道的這個形狀,也沒有惡道的名字。佛在此地給我們說明,我們要相信佛的誠言。

再看底下一段經文。這個下面一段經文,是講無情說法。前面是有情,這是講無情說法。﹁舍利弗,彼佛國度,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個一段比前面境界更要殊勝了。前面聞眾鳥說法,這是有情說法。﹁僧﹂,這個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此地所講的無情說法,聽了之後,自自然然都生了念三寶之心,所以這個境界比前面更為殊勝了。那麼從觀經裡面來看,前面我們講的如意珠王;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之殊勝,我們這個經裡面講得太簡略了,實在那種殊勝的莊嚴,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也不是言語能夠講得清楚的,最好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看一看,你才能完全地明了。這個行樹、羅網,都是無情之物,前面跟大家講過,七重行樹、七重羅網。風吹在這個樹上,吹在這個羅網上,都出音聲,都能發出聲音。而這個音聲所特別的,它能說法,這個是真正不可思議。那麼眾生聽了這個音聲,都能夠生起念三寶的心,那麼這個是佛法的殊勝功德利益。﹁微風﹂是講這個﹁風之美也,輕清柔和。﹂我們簡單地給它註解在此地,是講風之美,輕清柔和。怕諸位聽了,言語上聽不清楚,特別跟諸位寫出來。﹁音﹂稱之為﹁微妙﹂,﹁幽雅﹂叫做﹁微﹂,能﹁說法﹂,這叫﹁妙﹂,能說法,這個才叫妙。那麼它說的是什麼法呢?當然與前面有情所說必然是相當,也是三十七道品、四攝、六度、十力、無畏等等,無量無邊的法門,那麼在這個地方,我們真正能夠看到西方世界六塵說法。經上講,這個微風吹動這些行樹、寶網,如百千種樂。這個﹁樂﹂是講的樂器,就好比百千種的樂器,在那裡演奏交響樂。那麼諸位想,這是多美的境界!多善的境界!我們世間講真善美,真善美的境界,唯有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夠得到,才能夠見到,才能夠真正體會得到。

聞念三寶,都說的是自然。這個自然,當然是法音當中,讚揚三寶的功德。讚揚的宗旨,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曉得,是在幫助佛弘法,令一切眾生清凈得益,是這個意思。所以佛門重視音樂的教學。在文化的發展里,我們曉得,這個音樂發源最早,無論在那一個古老的民族當中,文化的發生的確是從音樂開始的。所以儒家的教學,就是利用禮樂來作教學的工具。以﹁禮﹂來節制我們身的行為;禮教,教我們修身。以音樂,來教我們修心,修正身心的行為,用這兩種方法來教學。在佛法也不例外,也是用這兩種方法。佛法是講戒律,戒律就如儒家的禮教是相同的。用﹁戒﹂來修正我們身口的行為,用﹁樂﹂來修正我們身心的行為。而﹁﹄樂﹂的內容就是定與慧,定學與慧學,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那麼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他把禮樂運用到最完善、最圓滿。這個在教學來說,真正達到了最高的藝術境界。這個華嚴裡面所講﹁情與無情,同宣妙法。﹂我們在此地看到了,前面講的是有情眾生,這一段經文講的是無情眾生,有情與無情,共同宣揚微妙無量無邊的法門。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真是無有一法,你沒有機會再聽聞的。你想學什麼,就能夠學到什麼;想聽什麼,就聽到什麼,這種境界在我們這個世間,不是沒有。像禪宗所記載的,禪宗公案裡面所記載的,﹁香岩童子﹂他開悟,是﹁聞擊竹聲而悟道﹂。﹁竹﹂是無情,大概是有個人拿個石頭,丟在那個竹林,那個石頭正好碰到那個竹子,碰到竹子當然有一個響聲。這個香岩正在那裡參禪,一聽到這個聲音,忽然開悟了。﹁蘇東坡﹂居士有廬山的詩裡面,有兩句,有兩句話說:﹁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聲﹂。同樣的,我們娑婆世界情與無情,又何嘗不在說法呢?可惜的是,真正能夠體會到,六根聰利之人,太少了。所以雖有六塵說法,雖然說法的功德也不亞於他方諸佛世界,實在是由於我們迷障太重,所以無法體會到這些情與無情,不住地在說法。那麼這是我們根性沒有極樂世界那邊,諸上善人來得通利、通達,特別之利。

那麼聞法,這個念佛,聞法念佛,有四種利益,那麼在這個地方,我們簡單跟諸位說說。第一個是﹁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得未曾有。﹂這個是太稀奇了,你能夠生未曾有這個裡歡喜,太歡喜了。第二﹁與三寶氣氛交接,必能發菩提心︵內交一體三寶,外接別相三寶︶。﹂這前頭解釋過了。第三個利益﹁由此可以伏滅煩惱﹂,功夫淺的伏,功夫深的滅。第四個利益是由此可以﹁悟證一體三寶,人人具足。﹂功夫淺的是悟,功夫深的是證。真正明白了,一體三寶是一切眾生個個具足啊!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實在就是前面跟諸位講的四悉檀的利益。第一這是講,歡喜的利益,世界悉檀。第二是講為人的利益。第三是講對治的利益。最後是講第一義諦的殊勝功德利益。
推薦閱讀:

海濤法師《修行六法》
(172)悟道法師:有病毒進來,這個也有龍鬼在操縱,都是眾生噁心惡業去感召來的
法師開示:誦經好?還是持咒好?
慧律法師開示錄
了凡家庭四訓講記之六(凈空法師)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