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才是最會戀愛的文藝女青年

文|沐陽

故事往往這樣開始。

英俊美麗的男女主人公相識在某次家族聚會上,之前雙方或許都各自有所耳聞,誤會大過欣賞的開始了社交性交往,家族矛盾、財產繼承、甚至鄰里紛爭都被含蓄地層層鋪墊,與此同時一幅幅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式風情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隨著見面次數的頻繁和幾次意見相左的爭鋒相對,情愫微妙的滋長在點滴細節之中,最終摩擦出愛的花火,女主人公獲得男主人公的求婚,人們送上讚許的目光和美好的祝福,從此幸福的在一起。

這款甜蜜且迷人的戀愛背景,正是像上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時與英國首相會晤的契克斯莊園(Chequers)一樣的地方——陰霾的天氣,濕潤的樹林,大片綠地中的孤景,寧靜雅緻環境中不乏生活的波瀾壯闊。

不知何時開始,這種戀愛被人們統稱為「英國古典愛情故事」,「古典」不單單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更多似乎是代表著,如今大家都不情願承認會對這種過於理想化的愛情著迷,以免顯得自己過於天真了。事實上,這恰恰是許多普通男女年少時,心中最認定的一種愛情幻想,學習戀愛的啟蒙讀物。

而創作出這款愛情故事的人,無疑都是深諳戀愛之道的好老師。

「要是愛你愛的少些,話就可以說的多些了。」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1775-1817)?

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簡·奧斯汀(1775-1817),她的一生中共有六部主要作品,以鄉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為主題,通過女性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機智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心中的小天地。

1869年出版的《簡·奧斯汀傳》中,作者(簡的長兄之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寫到:「快樂的人,就像處於和平年代的國家,沒有歷史可以書寫」——他眼中的簡·奧斯汀一生平順,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生平機遇可被特寫。

確實如此嗎?

據說,簡曾在倫敦拜訪女作家拉德克麗芙夫人。女作家問:「你想寫什麼?」簡沉吟著答:「人的內心。」拉德克麗芙夫人投以一笑:「你了解嗎?」

也許正應了「故事來源於生活」,簡堅持展現生活的真實性,人物真實的想法,故事發生的原貌,記錄一言一行的來源。她令我們知道,原來只講平凡的生活和愛情故事,卻能講得如此不平凡。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有別於當時流行的感傷小說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

大概是簡·奧斯汀終身未嫁的緣故,小說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一段自白常被解讀為作家本人的心聲:「只有真摯的愛才能讓我結婚,這就是為什麼我終將會成為一位老姑娘。」

(BBC1995版本的《傲慢與偏見》,一直是無可取代的經典)

事實上,相比這些無妄揣測,伊麗莎白身上的理智,幽默與俏皮性格,更像簡·奧斯汀本人。初相識,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傲慢態度與之前錯誤的風聞令她心生不悅,以至於果斷的拒絕了這位上流社會少爺的求婚,絲毫不為他英俊的外表或富有家世所動。正如先前所言,她的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之上,身份,地位,金錢都無法動搖這份信念。這樣理智又可愛的女人簡直少見。簡·奧斯汀在20歲時曾和一個年輕律師相戀,但因為雙方家庭都要求他們找經濟實力更好的婚姻對象,兩人和平分手,男方後來娶了門當戶對的姑娘。簡·奧斯汀未曾就此言有怨懟,反而心懷一種可愛又動人的情結——其筆下刻畫的人物,總會在經歷磨難之後,得到他們想要的:「故事的開頭很糟,後來更糟了,結局,她們都得到了幸福,幸福的婚姻,和很有錢的男人。」

正因一直都對金錢有著深刻認知:「沒有什麼能阻礙一個經濟獨立的男人。」她小說里的男主人公幾乎都很有錢,這也為他們能自由選擇自己所愛的人結婚提供了基礎前提。同時,她也足夠理智,並不贊同人們為了愛情拋棄家庭選擇私奔:「沒有什麼比貧窮更能毀滅一個人。」

小說《愛瑪》大概是簡·奧斯丁筆下最為輕鬆可愛的故事了。女主人公的父親伍德豪斯先生是哈特菲爾德莊園的主人——這令女主人公終於不再背負缺少陪嫁的困頓,不用想著通過婚姻改變命運——愛瑪·伍德豪斯小姐手握3萬英鎊的嫁妝,才有資格自由選擇婚姻,甚至一度表態獨身主義。

(BBC2009年重拍版本,《愛瑪》)

作為一個聰明而理智的女性,簡·奧斯汀心知愛情力量的有限。正因為明白當時社會年輕男人需要依附於家族的無奈,她曾經在小說里寫道:「……這段良緣已經化為泡影,這使得千千萬萬的有情人無法從中領教什麼才是真正美滿的婚姻。」

另一方面,內心永存的深情與感性,令她選擇在自己所創造的那個小世界裡,儘力描繪出世上可能有的「最匹配的完美愛情」,並將自己所嚮往和懂得的那種醉人的愛情智慧,教會給每個可能遇見並擁有真愛的人。

小說里,透過愛瑪那張因未歷經愛情困惑而閃著自信雙眸的明亮臉龐,我們彷彿看見簡·奧斯汀始終保持著的純粹、乾淨而勇敢的靈魂——正如同最初時的我們。

「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

——《簡·愛》,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要跟簡·奧斯丁比誰更會講故事,夏洛蒂·勃朗特一定是不二人選。

作為英國文學史上「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姐姐,她於1847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簡·愛》,敘述了一個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奮鬥孤女的故事,這部世界文學名著作品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世界。

(弟弟布倫威爾·勃朗特畫的勃朗特三姐妹,他將中間的自己塗掉,成為一個模糊的人影)

小說講述了一位年輕女性對一位已婚男士的真摯愛情;女主人公簡·愛是一位「新女性」,一改英國傳統女性溫柔可愛、逆來順受的形象。她出生貧苦,其貌不揚,但面對受壓迫的不平等待遇,敢於反對以捍衛自己的獨立人格。最終,當理性鎮定的簡·愛公開大膽地向男主人公表白坦承心聲時,宅邸主人羅切斯特選擇放棄了他與另一位女子的浪漫承諾,轉而向簡求婚。最終以皆大歡喜的美滿愛情結局。

(BBC2006年重拍版本,《簡·愛》)

夏洛蒂·勃朗特的現實生活與小說不同。開始寫《簡·愛》之前,28歲的夏洛蒂在布魯塞爾遇見她的私人法語教師康斯坦丁·埃熱,並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已經結婚生子的男士。一年後她返回家鄉,但是依舊無法忘記埃熱先生,開始每星期給他寫信訴衷腸,——這些情書中表露的感情極為濃烈。

「先生,窮苦的人並不需要很多就能過活——他們只是需要一些富人餐桌上掉落的麵包屑——但是如果他們沒有這些麵包屑——他們會死於飢餓——我也並不需要從思慕之人那裡得到很多的喜愛——我並不知道該為一段完整的友誼做些什麼——我並不習慣這樣的情誼——但是在布魯塞爾,我還是你學生的時候,你對我有一點點興趣——我依戀於這僅僅一點點的興趣——我希望這點興趣能長久地留存下去,因為我依戀它——依戀於這點興趣,我才能堅持生活下去。」

「先生,若我再一次提筆給你寫信,請原諒我——如果我不做點什麼減輕自己的痛苦,我要怎麼生活下去呢?」

埃熱先生很少回信,並最終決定讓他妻子處理這件事。埃熱夫人寫信給夏洛蒂,告誡她半年最多只能寫一封信。埃熱先生撕毀了夏洛蒂的信,但是他妻子卻十分謹慎,將信的碎片從垃圾桶里撿出來,又重新粘在一起,以作保存。

(1913年,埃熱先生的後代將70年前勃朗特寫的四封倖存信件捐贈給大英圖書館。)

儘管夏洛蒂一度深陷在單戀的打擊之中,萬幸的是,隨著勃朗特姐妹們的作家夢被點燃,夏洛特也開始醉心於小說創作之中;與此同時,她生命中出現了一位最為重要的男性——牧師阿瑟·貝爾·尼科爾斯。

尼科爾斯高大英俊,是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的畢業生,初來乍到就博得了全村人的尊敬,卻讓夏洛蒂反感不已。他恪守教規,認為男人進廚房、女人在墓地晾衣服都不合規矩,更重要的是,他曾經在飯桌上稱夏洛蒂為「一個憤怒的老姑娘」,而且被夏洛蒂誤聽為「醜陋的老姑娘」。之後,儘管尼科爾斯一直幫助勃朗特一家,還為姐妹們特意跑幾十里泥濘路,從鎮上買來她們投稿需要的紙張,但依然無法令夏洛蒂改觀。

然而,尼科爾斯從見到夏洛蒂的第一面起,就已經暗戀上這個倔強的姑娘,直到相識8年後,才終於在1852年向已經36歲的夏洛蒂·勃朗特求婚。可想而知,這突如其來的示愛加上固有的反感印象,夏洛蒂很快便拒絕了他。失去職位孤身離去的尼科爾斯臨走前,給夏洛蒂留下一封信。這封信里愛慕而又絕望的語氣,讓她夏洛蒂驚覺,尼科爾斯就跟曾經深陷單戀的自己一模一樣。終於,在經過了將近兩年的通信後,她在1854年6月29日,成了尼科爾斯夫人。

儘管一切來的有些遲,夏洛蒂還是得到了小說里簡·愛所追求的那種真正的愛情。

有人鍾情,出了閣,生活下去。

——《南方與北方》,伊麗莎白·蓋斯凱爾(1810-1865)

談到夏洛蒂·勃朗特,就不得不提蓋斯凱爾夫人(伊麗莎白·蓋斯凱爾)。

這位蓋斯凱爾夫人,曾與狄更斯、薩克雷被馬克思讚美他們,說「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

(BBC2004年推出的根據名著改編電影系列作品,《南方與北方》)

22歲時,年輕的伊麗莎白·蓋斯凱爾與曼徹斯特唯一神教派的副主持威廉·蓋斯凱爾結婚,並在丈夫鼓勵下開始寫作。作為下級牧師的妻子,她往往配合丈夫做些慈善工作,或護理窮苦的病人,得以有機會接觸生活困難、有一定階級覺悟的產業工人,了解他們的生活與思想。這一切都形象地體現在她的現實主義小說《瑪麗·巴頓》之中。小說以英國當時的憲章運動和勞資衝突為背景,反映19世紀40年代曼徹斯特老工人約翰·巴頓及其女兒瑪麗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與資本家的鬥爭。蓋斯凱爾夫人在揭露資本家的貪婪殘酷,同情勞動人民的同時,仍希望以和平的方法,消除階級矛盾。這部英國首次以工人階級的生活和鬥爭為題材的傑作,出版後立即引起公眾和文學界的注意。

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總能從她們的作品中找到作家自己的影子。

《南方與北方》故事裡,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不是一名傳統的南方淑女,她正直善良,溫婉的外表下其實極具個性,她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努力去適應全新的北方生活,甚至還主動去結交希金斯一家做朋友。蓋斯凱爾夫人恰恰也是如此。遭遇兒子卒於襁褓的厄運,她選擇依靠寫作紓解悲痛;成名後和當時許多文學家交好,倍受狄更斯推崇。

伊麗莎白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見解,當然這種判斷和見解更多的是發自本能,並不總是正確,也並不順延應該遵從的社會規矩。

好友夏洛蒂·勃朗寧一生醉心創作卻不求聞達,蓋斯凱爾夫人應其父親請求,創作了優秀傳記作品《夏洛蒂·勃朗特傳》,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卻也因此遭到後世的考究與質疑。

與前面兩位作家相比,蓋斯凱爾夫人的名氣似乎略遜一籌,然而她筆下的愛情格局往往更為寬廣——也許是試圖更深層次的探討以工業為主的北方與以農業為主的南方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問題。男女主人公的相交過程,不再只是徜徉於幾座莊園間談情說愛,而是跨越了地區、甚至階級(這在當時社會被視作難得的嘗試與挑戰)。

《南方與北方》中,男主人公不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繼承人,他的成就是由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拚搏換來的。並且為了維持工廠事業,他承擔著巨大的責任與壓力,無法拋下一切只為投入愛情。

男女主人公的相愛,可被視作南方理想主義與北方現實主義的結合,所幸瑪格麗特和作者蓋斯凱爾夫人一樣,是一名善於發現浪漫的女性,最終領悟到陰冷沉鬱的北方小鎮,原來並不比鬱鬱蔥蔥的南方田園缺少浪漫。

也許有一天,當你在北方遇到一個這樣的男子,我想大部分的南方姑娘都會心甘情願地離開她們美麗富饒的故鄉。

寫作時的蓋斯凱爾夫人,不再是一個優雅、多愁善感的妻子,而是一個富有敏銳的觀察和悟性、在技巧上一絲不苟的女性。她兢兢業業地對待自己的寫作,探索各種不同敘述形式的可能性,她的作品給人以一種通透直白的、寫實的感覺,這並非是無心插柳,而是刻意為之。

如果僅以世俗的成功學定義,這些女作家們無一例外都不算幸運,沒有一開始就遇上最愛,或是因為早逝算不得圓滿。然而真正的幸運在於,上天給了她們足夠的智慧與創作才華,以喚醒人們心中對愛情的真正期許——無論任何人,都嚮往得到愛人的一顆真心。

正如Chopard蕭邦最新推出的Happy Heart系列珠寶,將心形與靈動合二為一,以最經典的設計打造最與眾不同的珠寶。

心形是Chopard蕭邦聯合總裁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珍愛的圖案,靈動鑽石Chopard蕭邦最獨特的設計,心形代表著愛,靈動象徵快樂,這兩種獨特的情感是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恆久的設計靈感。

色澤輕盈富有活力的材質綠松石、珍珠母貝、紅玉髓和縞瑪瑙使得Chopard蕭邦Happy Hearts系列具有獨特的魅力;項鏈、耳環、手鏈以及線鐲,其兩端分別點綴一顆彩色心墜和一顆內含靈動鑽石的心墜,兩兩相望,演繹一闋優雅的雙人舞曲,令人想起那個優雅的年代,男人們永遠彬彬有禮,一派紳士風範;女士們長裙曳地,淑女氣質盡顯。平淡生活中常有一些些幽默,一點點俏皮,令人歡欣鼓舞;愛情總是若即若離,點到即止,一個回眸,恬淡微笑抑或隱約手勢,都意味深長、令人回味。

這樣幸福的一顆心,誰不想得到。

(部分資料參考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致青春,唯有青春和遠方不可辜負
青年王陽明的第二序改變
在大學創辦一個社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剛需青年有必要買車位嗎?
「精日」之問:是什麼在支持他們不斷的「作死」?

TAG:戀愛 | 文藝 | 青年 | 文藝女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