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風水學主要分為兩個流派。第一種形勢,第二種理氣派 主要流派 (一)形勢派: (1)巒頭派 (2)形象派 (3)形法派 (二)理氣派: (1)八宅派 (2)命理派 (3)三合派 (4)翻卦派 (5)飛星派 (6)五行派 (7)玄空大卦派 (8)八卦派 (9)九星飛泊派 (10)奇門派 (11)陽宅三要派 (12)廿四山頭派 (13)星宿派 (14)金鎖玉關派 形勢派 一提起形勢派,人們就會想到以形勢論吉凶的風水祖師管輅和郭璞。形勢派偏重地理形勢,主要是以龍、穴、砂、水、向來論古凶。形勢派雖然分巒頭派、形象派、形法派這三個小門派,但實際上這三個小門派是互相關聯的,並沒有完全分離。 1、巒頭派。巒頭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勢,自然地理的巒頭包括龍、砂、山。龍是指遠處伸展而來的山脈;砂,是指穴場四周三百六十度範圍之內的山丘;山,是指穴場外遠處的山峰。 2、形象派。形象實際上是風水中一門高深的學問,因為它是把山的形勢生動地看做某一種動物或其他物體。例如某個山的形狀象一隻獅子。有關形象的名稱很多,如美女照鏡、七星伴月等不勝枚舉。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礎上展開的巒頭中的一些法則,主要是論述形象與穴場配合的法則。例如有一條道路與穴場對沖,在形法派中稱為「一箭穿心「。 總之看形象的,離不開山體(巒頭):看山體的,也脫離不了形象和形法。在中國很多山勢高崇的地方,由於其山勢影響大,很多風水師都重視山勢形象與巒頭。 理氣派 由於理氣派將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星象、神煞、納音、奇門、六壬等幾乎所有五術的理論觀點都納入其立論原理,形成了十分複雜的風水學說。正因為理氣派過於繁雜,才分出許多小的門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學習風水學的人要特別注意選擇,否則不但學不到東西,還可能做出凶禍的風水來。 1、八宅派 八宅派綜合起來只有兩點:一是將坐山配遊星論吉凶。所謂遊星就是:伏位、天醫、生氣、延年四吉星和五鬼、絕命、禍害、六煞四凶星。以此八星根據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分別將此遊星配在先天八卦方位,配吉則吉,配凶則凶。二是根據住宅八卦坐山,分為東四宅與西四宅,然後與人命結合,即東四命配東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而論吉凶。一般來說,八宅派計算命卦都是以年支為準。換句話說,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如果性別相同他們的命卦都是相同的,對他們的風水布局也是相同的。那麼一年之中出生有幾百萬人,按照八宅派風水觀點來論,他們都在一個共同點上。因此,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過於簡單粗略。特別是東西命配東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的觀點更是粗陋不堪,難以準確。希望學習風水的讀者千萬不要照搬不誤。但以遊星論吉凶,在放門路或在室內布局與玄空飛星配合起來可有參考價值。具體用法筆者在後面再做論述。 2、命理派 以宅主命局中的五行喜忌配合廿四山方位的五行及玄空飛星進行風水布局,配合裝飾顏色等,對各類陽宅的室內裝潢以及風水調整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3、三合派與二十四山頭派 以山水為主,將廿四山與坐宅配山論生克關係,所謂坐宅山,實際上是指坐宅在羅盤上的五行與宅外山峰或各個建築物之間構成的五行生剋關係。配水則以十二長生位來論吉凶。十二長生就是命理學中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一般都以向上配水和水的來去論吉凶,主要是用於陰宅。但在三合派中向上配水與十二長生存在陰陽混雜之象,運用起來往往會有偏差。所以筆者提醒學風水的易友,以十二長生論水的來去之吉凶,不可全用,一定要分辨陰陽,配盡陰盡陽為善。 4、翻卦派 以八卦翻出九星卦為主,然後再配合山水以論吉凶。翻卦派有幾種翻法,如輔星翻卦,又名黃石公翻卦法,它是根據納甲起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來推斷吉凶。 5、玄空飛星派 是將山向配合元運挨排山向,元盤九星,從而看水山配合室內布局論旺衰吉凶。所謂玄空九星指的是:一白在坎為貪狼,二黑在坤為巨門,三碧在震為祿存,四綠在巽為文曲,五黃中央為廉貞,六白在乾為武曲,七赤在兌為破軍,八白在艮為左輔,九紫在離為右弼。玄空學的實質就是注重元運的旺與衰,以及1—9九個數字的生克制化與命局中喜忌配合、只要讀者能把握住這一點,就算是玄空學已入門,一般來說就可以為人調整室內風水。但要把握玄空學的真髓,當然還要深入學習。 6、星宿派 星宿派指的是二十八宿,如亢金龍、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等,分別代表五行屬性。根據坐向論生克,主要是用來徇二十四巒頭的理氣吉凶。 其他還有:理氣派中的奇門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以及金鎖玉觀派和紫微大數派等等。 有關風水派別,嚴格地說起來就是形勢派和理氣派。它們的理論也是彼此滲透、互相融通的,這正是萬法歸宗之意。所以,學習風水學要對兩派的精華兼收並蓄。既要精通理氣派,也要吸收形勢派的精髓。但由於風水學門派繁多,有用和無用駁雜其中,學習者一定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要走入風水學的誤區。 風水師 風水師是具備風水知識,受人委託斷定風水好壞、必要時並予以修改的一種職業。通常風水師也兼具卜卦、看相、擇日等技藝,而某些道士、廟祝、中醫師等亦可能偶以風水營生。專職的風水師亦稱堪輿師,民間相信風水者常尊稱其為風水先生,由於風水先生要利用陰陽學說來解釋,並且人們認為他們是與陰陽界打交道的人,所以又稱這種人為陰陽先生。現特指專為人看住宅基地和墳地等地理形勢的人。孫彬斌大師曾說:了解磁場與氣場的應用,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三才合一,方為風水之道! 中國古代,試圖解釋宇宙結構和起源的思想中有兩條路線。一條見於陰陽家的著作,一條見於儒家的無名作者們所著的「易傳」。這兩條思想路線看來是彼此獨立發展的。《洪範》和《月令》,它們強調五行而不提陰陽;「易傳」卻相反,陰陽它講了很多,五行則隻字末提。可是到後來,這兩條思想路線互相混合了。到司馬談的時代已經是如此,所以《史記》把他們合在一起稱為陰陽家。 在我國民間,將風水術多稱為「風水」,而把操此職業者稱為「風水大師」,由於風水先生要利用陰陽學說來解釋,並且人們認為他們是與陰陽界打交道的人,所以又稱這種人為「陰陽先生」。現特指專為人看住宅基地和墳地等地理形勢的人。 ☆「風水師」稱謂的出處 1、《水滸傳》第一零一回:「他聽信了一箇風水先生,看中了一塊陰地,當出大貴之子。」 2、《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施二先生說乃兄中了進士,他不曾中,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只發大房,不發二房,因養了一個風水先生在家裡,終日商議遷墳。」 3、《人民日報》1990.5.3:「有人甚至用起風水大師的"鬼畫符』之術邀寵。」參見「風水」。 4、《風水大師雲龍子》記載雲龍子風水大師。 5、一般來說風水大師需要很強的知識背景。 6、風水成為中國國學,建黨九十周年,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學講座。 風水師的歷史發展 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動。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書-召詔序》云:「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這是相陽宅。《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厝也」這是相陰宅。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擇定地點。先秦的賢君盤庚、公劉、周公在相地實踐中都作過貢獻。風水師很推崇秦惠王的異母兄弟愕里子,傳說他曾經預測自己的墓地兩側將會有天王宮殿,並已應驗了。先秦相宅沒有什麼禁忌,還發展成一種術數,也沒有那麼多迷信色彩。漢代是一個充斥禁忌的時代,有時日、方位、太歲、東西益宅、刑徒上墳等各種禁忌,墓上裝飾有避邪用的百八、石獸、鎮墓文。湖北省江陵鳳凰山墓出土的鎮墓文獻「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歸陰,生人歸陽」之語。還出現了《移徙法》、《圖宅術機》、《堪輿金匾》、《論宮地形》等有關風水的書籍。有個叫青烏子的撰有《葬經》,後世風水師奉他為宗祖。 魏晉產生了管輅、郭璞這樣的宗師。管輅是三國時平原術上,占墓有驗而聞名天下。《管氏地理指蒙》就是託名於管輅而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書》注評中有詳細介紹。南朝宋明帝是個最講忌諱的皇帝。宮內攤床、修牆必先祭神祈禱。他聽說蕭道成的祖墓有五色雲氣,就暗中派人在墳四角釘上鐵釘,可是蕭道成最後還是當了皇帝。 南齊時,衡陽地方有一怪俗,山民生病,就說是先人為禍,必須挖祖墳、洗屍骨,洗骨除崇。隋朝宰相楊恭仁移祖墳時,請了五六批風水師前往相地。其中有個叫舒綽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賞。當時相地最有名的是蕭吉,他曾給皇后擇吉地,當文帝不聽他的建議時,他預測到隋朝運數不長。他撰者《相地要錄》等書。
唐朝時,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風水出現了張說、浮屠泓、司馬頭陀、楊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師,其中以楊筠松最負盛名。他把宮廷的風水書籍挾出,到江西一帶傳播,弟子盈門。當時,風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帶有許多風水師,當地流傳一本《諸雜推五勝陰陽宅圖經》書中提倡房屋向陽、居高、鄰水的原則。 宋徽宗相信風水,曾聽信術上之言,墊高西北地勢,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時老百姓普遍講究風水。《朱子家禮》說百姓家裡死了人,三月而葬,先把地形選好,再擇日開塋。宋代的風水大師特別多,賴文俊、陳摶、吳景鸞、傅伯通、徐仁旺、鄒寬、張鬼靈、蔡元定、厲伯韶等都很有名。傳聞明代劉基最精於風水。有一本《堪輿漫興》就是託名於他。 縱觀歷史先秦是風水學說的孕育時期,宋代是盛行時期,明清是泛濫時期。本世紀以來風水學在舊中國是大有市場。解放後理論上受到沉重打擊,實踐中卻還不斷在運用。現代社會中,隨著國際上對風水的重視以及它的適用性,使風水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出新的活力。 風水師的工作內容 現代的風水師主要工作內容有: 1、選擇住宅或墓葬的良好地點(大多數風水師不看陰宅事宜的)。 2、判斷建築設計是否符合風水原則。 3、調整室內外的擺設以營造更佳的風水環境,根據屋主的八字命理,找到財位和文昌位(有利子女學業)。 4、現代的風水師也是室內設計師,因為不懂室內設計的風水師傅會被質疑其水平。以風水師「孫彬斌」為例,取得國家註冊室內設計師的資質,同時榮獲「華北十佳青年高級風水策劃師」稱號。 5、不同級別的風水師收費各不相同,很普通的風水師可以收一個紅包利事,但國際級的風水大師甚至可以年收入過千萬,因為很多房地產樓盤都需要風水環境布局。 風水學相關資料記載 理想的風水模式
理想的風水模式圖 《辭海》:風水,也叫堪輿。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在中國古老學識當中有一門學科叫做堪輿,通常被稱為風水。堪輿的本義是天地。堪為天,輿為地。《文選·甘泉賦注》許慎曰: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有一些風水基本觀念的人都知道,「風水」名詞首見於《葬經》一書:「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之不散,行之使之有止,故謂之風水。」;然而自古以來,風水的發展過程中,卻有其它各種的名稱,如地理、陰陽、卜宅、相宅、相土、圖宅、形法、青囊、青烏、青鳥、堪輿等,均泛指風水的學問。而時至今日,風水的名稱已經廣泛流於民間,堪輿的稱謂似乎在學術界較被認同。而無論風水的名稱如何,就其所包含實際的內涵與意義來說,應是定義為:「舉凡人類為其居住環境所為的一切行為皆可謂之;包括對於居住環境的評估、分析、計算、規劃、選擇以及處理的一種學問。」。而風水師,就是具備風水知識,受人委託對風水情況進行評估、分析、計算、規劃、選擇以及處理的一種職業。 風水學主要道具 一、風水畫 水代表財富;客廳擺設山水畫時,就必須注意畫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門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內。而尤其是卧房內不要擺放「萬馬奔騰」、「猛虎下山」的畫作,否則容易破壞夫妻和諧。
二、風水對聯 自然山水好風水 天地乾坤良雲天;橫批:風生水起,據楊筠松國師記載,大門張貼此對聯風水好。 三、風水劍 種類繁多,七星劍、桃花劍,或者其他材質做成的劍,主要的功能是用來克制屋外的尖角、電線杆的煞氣,以及避官司口舌。須注意風水劍並不需要開鋒,甚至可說,不宜開鋒,因為開了鋒的劍銳利,容易傷人,鈍劍不傷人,卻仍然可以驅除陰靈。 四、八卦鏡 鏡子的化煞功能實屬一等一,走在大街小巷中,很容易可以發現懸掛在屋檐牆壁上的八卦鏡。懸掛八卦鏡有三點要留意:1、中午12點整懸掛;2、開光;3、反射出去的方向不可射到別人房屋,不可將自己居家的煞轉向別人居家。
五、風水缸 養一盆風水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改運方法。但是因為簡單,反而讓人以為養了魚就有效。實際上養魚的注意事項相當多,包括要招財的話必須放在明財位,也就是家中大門的斜對角;魚只要照顧好,不要動不動就生病、死亡。 六、神佛圖畫 民眾會將神佛的圖畫表框回家供奉、祭拜,卻不知須經過法師開光、請神佛附身在此圖畫上才行。因為據說不好的穢氣,邪魔妖道及有可能附身神佛的形體上,破壞點香祭拜之人的運氣。 七、盆栽植物 扭轉乾坤、帶來好運的盆栽植物不少,金錢竹、馬拉巴栗、蘭花等等都是大家愛用的前幾名。當這些象徵吉祥的盆栽植物花謝了、葉枯了,一定要馬上更換一盆,才能繼續聚氣。 八、風鈴 風鈴碰撞的聲音,清脆響亮,加上造型可愛,吸引許多人喜愛。風水上風鈴是制煞的工具,尤其適合掛在大門入口處。但是絕對不要掛在小孩子的書房或主卧室,因為風鈴的聲音聽久了會讓人心浮氣躁。 九、祥獅瑞獸 包括獅子、鹿、馬、龍、麒麟、咬錢蟾蜍、貅等都是改風水時會列入考量的祥獅瑞獸。 麒麟、咬錢蟾蜍的頭須朝向門口,表示將各方財氣、福祿吸引進來。但鹿、馬的奔走方向及頭部須朝向屋內,代表吉神入宅。 十、風水地板 魯班乃木開山鼻祖,木地板自然也是魯班始創,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每天念此符咒家庭會平安興旺。 風水活動必備工具 羅盤 羅盤應該是風水師需要的必備工具。
羅盤 羅盤的基本構造不外乎:中心的指南針、十字基準線和外圈數層的八卦、二十四山、360度刻度等內容。 羅盤一般常用的是形勢派的三合盤和理氣玄空派的三元盤。 按形式又可分為圓盤和方盤。 星盤的作用 天地即分為三元九運,按照氣運的道理,當運為旺,次運為生,再次運為進,比如七運,以七運為旺,八運為生,九運為進,此七、八、九運三個數亦叫三陽星或生旺星。六、五、四運三個數叫三陰星,三陰星和一、二、三運三個數,總稱為衰死退星。 人們安墳立宅,多以坐山向首為用神,向盤當運盤旺星飛到向叫旺向,亦稱財星到向,山盤當運旺星飛到山叫旺山,亦稱丁星到山,在坐實朝空的山龍之局安墳立宅,得旺山旺向,一般多為吉格,如果向上的旺星飛到山上,山上的旺星飛到向上,叫作上山下水,山龍之局逢之多主不吉,但是水鄉和街市多有背水而立之宅,即以上山下水為吉,旺山旺向為凶,總而言之,山盤飛出的三陽星要挨到實地高山,向盤飛出的三陽星要挨到低洼水處,這叫收山出煞適宜。如七運坐酉向卯下卦之宅,坐實朝空為吉。[1] 又如坐庚向甲之宅,下卦立局,坐實朝空為凶: 此圖即犯上山下水,即旺星山星飛到向方,旺星向星飛到山方,此為凶局,再如,七運坐庚向甲下卦之宅,恰逢坐後有水,向方有山峰和高樓,叫坐空朝滿之局,主吉,如下圖: 空朝滿之局,又叫顛山倒水之局,一句話,只要當運生旺之向星處有水主吉,當運山星旺星飛到之處有山峰,高樓,高物主吉,水吉旺財,山吉旺人丁。山水三陽星挨排收山出煞舉例,坐乙向辛下卦: 如果收山出煞合法之宅,財星所臨之方見到真水放光,具形局完美,其發財洪大而且迅速,如果不見真水,只是見到地形較為低洼,作虛水論(因高一尺為山,低一尺為水,)其發財比真水遜色得多,丁星所臨之方見到真龍山脈,或高大的建築物,並且拱衛有情,其發丁發貴甚旺,如果沒有龍脈或建築物,其發丁貴比真龍脈遜色得多。 同樣道理,如果犯丁星下水之局,丁星所臨之方不見真水,而是虛水,其發禍輕些,多有疾病而已,如果丁星所臨之方有江河,湖泊,水庫之類,損丁之禍難免,待到年月日時災星加臨更甚,如果財星上山之局,財星所到之方,只是坡地,低矮的小山,只是稍蝕財不順而已,如果所到之方是高樓大廈或岩石高山,其形醜惡財損妻破之事難免,待到年月日時災星加臨,多數傾家蕩產,甚至敗絕。 風水學理論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中國古代風水師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由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
中國古風水師理論為:宇宙萬事萬物由三部分組成,即氣、數和象。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它們是:能量、信息和態勢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開,又界限分明。氣,是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能量。數,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序或邏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信息。象,是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用現代科學概括為:象是能量依據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態勢。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正確認識 截至2013年底,風水師可以說到處都有,風水書刊也滿天飛,但是要聘請到一位真正有水平的風水師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因為國家並沒有對風水師的資質給予認可,像醫生、律師那樣頒發執業證書;二是因為普通人對風水學並不了解,對風水師的真偽或者水平鑒別無從下手。下面的內容,對學習風水、研究風水或者正準備聘請風水師的人,可能會有所幫助。
基本專業素質要求 風水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即非單一的科學,也非純粹的文化。要求對某環境是否適宜某人工作、生活、安息或者開創某項事業,在理性的基礎上作出天才性的判斷。這就說明,風水學對風水師在「氣」方面的要求相當高,風水師既要對環境之「氣」能把握,也要對某人之「氣」能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否則,只會誤人。這是在專業技術方面的要求,另外還有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一個好的風水師,往往會保護委託人的隱私,充分利用其能力化解矛盾,而不是製造矛盾。
測影圖 風水師的層次 1、一般的民間風水師都是屬於低層次的,不可否認他們有一些風水學方面的知識,但只是「赤腳醫生」而已。這一層次的風水師往往只注重「形」,而很少涉及「氣」。經常背一些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口訣」,裝成很神秘的樣子。這一層次的風水師往往只注重經濟利益,經常會廣告自己。 2、中間層次的風水師能從「氣」方面去把握,有一定的「氣功」基礎,一些有傳承的道士屬於此類,但是人數不多。 3、高層次的風水師很少,此類風水師不僅技術高,而且道德水準也高,不重名利不索取。在技術方面如同高水平的醫生,診斷準確,處方合理。這類風水師往往不隨便給人看,需要通過熟悉的人介紹。 古代代表 郭璞 郭璞,中國東晉時代的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
郭璞
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相傳從河東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陰陽、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傳說郭璞系得青烏子所授。有傳說青烏子即東漢張天師。璞於元帝時會召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喪去職。世傳《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後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丘延翰 丘延翰,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聞喜人。相傳其堪輿術授自白鶴仙人。唐玄宗開元中,星氣為異,朝廷患之,遺使斷其山。究其實,則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詔原其罪,乃詣闕,進圖經三卷(天機書),自撰《理氣心印》。玄宗爵以亞父,乃以金匱玉函藏其書。 楊筠松 楊筠松,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楊救貧 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他生於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初八戌時,卒於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廣東信宜,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後寓居江西於都、興國等地,自稱救貧先生,是中國唐代相地的形勢派大師。《辭海》中收有楊筠松條曰:楊筠松竇州(今廣東信宜縣)人,精堪輿術。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犯闕,斷髮入昆崙山,後以地理術行世,時稱「救貧先生」。 《江西通志》載:「筠松,竇州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楊筠松乃斷髮經侖,步龍一過虔州,以地理術行於世,稱救貧先生是也。卒於虔,葬於葯口。《地理正宗》、清乾隆欽定的《四庫全書》中均有關於楊筠松的記載。楊筠松後來定居沙河鎮境內楊仙嶺。他在楊仙嶺設壇修研學術,傳授高徒,研製楊盤,與贛州融為一體,故《四庫全書》載曰,楊筠松贛州人,不無道理。宋代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 他在朝中任職期間,潛心披閱中國勘輿學鼻祖青烏子的《葬經》、郭璞的《錦囊經》、陶侃的《捉脈賦》、一行和尚的《界水說》、司馬頭陀的《水法》和丘延翰的《八字》、《天機》等一大批珍貴古籍。勘輿理論大有長進。 唐朝晚期,統治階級奢侈日甚,朝政腐敗、賦稅苛重、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從者如雲,義旗指處,所向披靡。唐廣明元年(公元八八○年)十二月初五,起義大軍佔領潼關、攻克長安。唐僖宗李儼在「百官皆莫知之」(《資治通鑒》卷二五四)的緊急情況下,攜帶三個妃嬪、四個親王,僅有五百名神策「軍」護駕,倉皇逃出長安,「賓士不分晝夜」(同前)地逃往西川。楊筠松趁機棄官為民,與知友贛州人濮則魏一起離京南下,走到湖北武昌時,遇到鄂州刺史廖鑾,由其引導來到當時的虔州。遠離長安,回歸民間,以他平素悉心鑽研的勘輿術,浪跡各地,為世人勘察,擇定吉穴佳壤,營造祖先墳墓。 楊筠松在贛南的興國、於都和寧都一帶廣招徒弟,開展講學活動,授以青鳥術。楊仙嶺還有楊筠松當年設壇講學遺址。楊仙嶺有許多弟子是堪輿名流。他的高徒有曾文迪,劉江東、廖禹、賴布衣、劉謙等。還有明十三陵勘測營造者廖均卿、上海古城營造者李國紀、為福建永定著名園形土樓——承啟樓選址設計者陶張都是他在贛南的弟子,深得楊筠松真傳。 唐天佑三年(公元九零七年),相傳楊救貧為贛州的一個官吏勘踏祖墳吉穴,酒後失言,遭到猜忌,用陰陽壺盛青酒,使他慢性中毒,在買舟東上返回於都的途中,毒性發作,死在舟中,時船已到於都寬田的葯口(亦名樂口)。《于都縣志》(清同治版)載:「卒於贛,葬於中樂口」(於中樂口的於,繁體為「雩」,有古籍誤「雩」為「雲」,便成「雲中樂口」,即今山西大同)。距楊公村管氏宗祠僅二華里許。 楊筠松卒於楊仙嶺,由其高徒扶柩舟運人於都,葬於葯口其生前卜定的墓穴。楊筠松安葬地地方叫楊公壩,原名「芒筒壩,為紀念這位救貧先生而改名為楊公壩,地處于都縣寬田鄉境內,緊靠梅江河畔,距縣城45公里。明萬曆七年縣令葉夢熊在此豎碑紀念曰「唐國師楊公之位。」清段道軒、吳肇龍立碑曰「皇封金紫光祿大夫楊筠松之神位。」至今古碑猶存。 時逾千年,梅江改道,楊救貧墓早已游入河底的不可知處,跡不可尋。明萬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太守葉夢熊曾在梅江西岸,江水從河頭村急轉直瀉寒信峽的山嘴處,正對著楊救貧墓址,立了一塊紅石日照碑,以資紀念。四百多年後的今天,這塊碑上鐫刻的「唐國師楊公」字樣,仍清晰可辨(此碑現為于都縣博物館收藏,而在原處由於都縣人民政府另立了一塊石碑)。 廖瑀 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輿家。派名克純,字伯禹,號平庵居士,又號金精山人,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寧都縣黃陂鎮黃陂村人。遠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於唐貞觀庚子任虔化(今寧都)縣令,遂落籍虔化,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孫,也是遷黃陂始祖廖鑾之四世孫。世孫,黃陂廖姓始祖鑾之四世孫。 瑀天賦聰敏,博學強記;好奇幻之術,諳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經,鄉人稱廖五經。宋初,以茂異薦,不第,於是潛心研究祖父廖三傳、父廖通之堪輿術,楊救貧在興國、寧都、於都一帶活動時,廖金精與楊筠松相遇於虔化,起初他不服楊救貧,年輕氣盛的廖金精,屢屢與楊公鬥法。有一次,黃陂廖氏請楊救貧去堪定一個門樓位置。廖金精預先用羅盤定準了方位,並在地下埋了一個銅錢做標記。楊救貧來後,卻不用羅盤,只是用手裡的一根竹竿,隨手往地下一插,卻正中了銅錢中間的方孔。廖金精這下服了楊公,並虔誠地拜楊筠松為師。他隨師傅楊筠松遷到興國三僚村居住,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籍。並在三僚開基、著書立說,為弘揚風水文化,供子孫世襲此學,著有《懷玉經》、《撥沙經》、《入式歌》、《金精鰲極》、《地理泄天機》、《葬法新印》等著作,曾行於世。廖氏家承代代相傳不絕,歷朝國師輩出,廖瑀的後人,古有廖均卿、廖文政等國師,今有廖煥基等名師(自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約出國師24位,明師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者有36人),致使三僚村受歷代皇帝加封為「皇家風水師的搖籃」,亦譽為「國師的故里」。享譽海內外,故被後世贊之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 瑀在其父辭世時,年僅十二,中年時,精堪輿術,遂將其父骸骨遷葬大墓嶺人形,復將其父之骸骨遷葬福建寧熱水獅形。瑀從此未回黃陂,隱居金精山,專心著述。歿於宋天禧二年,壽七十六歲。葬本里雷坑金釵形右股穴(墓無存)。子二,長千五郎,次千八郎,均遷福建,故寧都已無瑀之嫡裔。 瑀將其術傳二子,均遷福建,其術亦傳福建;又傳其三第克謙之子十九郎(諱邦),遷興國山寮,其術亦傳興國;還傳德興高徒傅伯通與鄒寬。 省、府、州、縣誌均載瑀虔化(今寧都)人,對照家譜記載無訛,獨《中國人名大辭典》載瑀雩都籍,有誤。 曾文迪
曾文迪 曾文迪,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為江西雩都縣人,父曾求己(號公安,著青囊序)。文迪於經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貞明年間(西元九一五――九二0年),游至袁州府萬載縣(江西廬陵),愛其縣北西山之丘,謂其徒曰:(死葬我於此)。及卒,葬其地。後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見之,駭然而歸,啟其墳墓視之,乃空棺也。人以為屍解。著《尋龍記》、《陰陽問答》。 劉江東 劉江東,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楊公弟子,江西雩都縣上牢人,子劉穎(次子),婿譚文謨,皆世世相傳。據《地理樞要》云:(唐國師筠松於焉祖岩授之,曾、劉諸子焚香發誓,地坐、面乾,相願不語,書地作圖,圖畢,相輿禮拜而退,當時文迪契其旨。江東既退,又從而質諸,然後盡得其義。)世傳有《畫莢圖》乃劉公子、婿之後代所著,又有《金函經》為雩都譚寬(字仲簡,號敦素)著,又傳《倒杖法》為楊公所授。 司馬頭陀 司馬頭陀相傳為中國唐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其生平不詳,《地理人子須知》引用諸名家堪輿書目,載《司馬頭陀水法》云:(司仙著荊門州馬仙觀,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消遣集地理辨證補》載有(玄關同竅歌)。江西通志謂其名曦,唐時人。 何今通 何今通,中國南唐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名溥,賜號(紫霞),宜春(江西廬陵道)人,南唐時為國師,精堪輿術,著《靈城精義》,修道精靈,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書分兩卷;上卷論形氣,下卷論理氣。 吳景巒 吳景巒,宋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字仲祥,德興人(江西省),父授青囊術於陳搏。慶曆間詔選陰陽者,郡學舉景巒。入京,入對稱旨,授司天監正。未幾,以上(牛頭山山陵議狀)奏言過直;有(坤風側射,厄當國毋。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之語,上不悅,下獄。尋以帝晏駕遇救。後徽、欽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後棄仕途,修真於天門西岸,曰《雲山洞》,著有《理氣心印》、《吳公解義》、《玄機賦》《玄空秘旨》。 無著禪師 中國元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福建泉州人(今福建省晉江縣),俗姓王名卓,字立如,少讀書,既取科名,因天下洶洶,遂無仕志,暢遊天下名山大川,登匡廬,遇一道者傳兵法、陣圖、六甲、入門之書,輿青囊、理氣等書,其師卒,適英雄四起,禪師以所學試用,不料所從非人,幾遭厄難,遂變姓名,遁入空門,自思(既際其時,不能顯名於天下,此身終無歸著),因自號(無著)。後遍證古今名墓,考驗人家休咎,不數年而通神理,歷三十餘年,只葬七十二穴,終老於四明無量庵。著《地理索隱》、《金口訣》、《神火精》。其中《地理索隱》一書,由於傳抄本甚多,故內容、名稱、作者皆有大同小異。 目講師 中國明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沈氏玄空字載:(目講為陳友諒部將張定邊)。世傳有《目講金口訣》、《平地元言》。友諒兵敗,遂出家為僧,本為宜興儲氏之子。 冷謙
冷謙
冷謙,中國明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地理正宗有《歸厚錄》題(作者失名,明冷謙啟敬氏注),後被葉九升刪去,改為己注。亦有認為是蔣大鴻著。 蔣平 蔣平,中國明末清初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字大鴻(亡於1645年)生平好玄空之法,是游扶桑上宮時,得無極真人所授。無極真人,號中陽子,真正姓名不詳。大鴻自謂「仆之得傳,有訣無書」、「天侓有禁,不得妄傳,苟非忠信廉潔之人,未許傳與一二。著有《地理辨正注》、《水龍經》五卷、《八極神樞注》一卷、《歸厚錄》、《玉函真義》(又名《天元歌》)、《古鏡歌》、《醒心歌》。授徒張仲馨、駱士鵬、呂相烈、姜垚、胡泰徵、畢世持等。其門人姜垚(會稽人,字汝臬,號堯章,著《從師隨筆》、《青囊奧語注》、《平砂玉尺辨偽歌》、張仲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孝廉)、駱士鵬(今江蘇丹徒縣人,考廉)、呂相烈(山陰人,文學,因求蔣大鴻為卜母墳,而與蔣定交,其再從叔呂師濂,弟洪烈亦從之。)、武陵胡泰徵、畢世持(淄川人、解元)、姚恆洪、王濟善、李衡等人。著《地理辨正》、《古鏡歌》、《天元五歌》、《天元餘義》等書。朱之翰考華亭縣誌,謂《歸厚錄》乃蔣大鴻所著。 馬泰青 馬泰青,中國清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安徽桐城人,名清鶚。道光丁未於京師遇李振宇(樂亭人),執弟子禮,得玄空真傳。著《三元地理辨惑》問答一百則。內中有《地理十不葬》堪為地師箴規,自號《洒洒落落布衣》。 沈紹勛 沈紹勛,中國清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浙江錢塘人,字竹礽,道光二十九年生。 三歲而孤,十三歲杭州城被賊破,母投井死,先生被賊執,後得英將華爾拯救,待之甚厚,收為養子。同治十二年,二十六歲,與其姻兄胡伯安(字增戊,餘姚人)之江蘇無錫訪章仲山後裔,居數月,不肯輕汧泄一字,許以重金,得借觀仲仙所著《宅斷》,盡一日夜之力,與胡伯安抄竣,窮年苦思終不得解,後研易始豁然貫通。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卒,年五十八。有二子,門人甚多,著有《沈氏玄空學四種》、《沈氏地理辨正抉要》、《周易易解》、《周易示兒錄》、《說卦錄要》、《周易說餘》、《錢塘沈氏數典錄》、《錢塘沈氏家乘》、《留直存牘》、《自得齋雜著》、《泰西操法》、《地雷圖說》、。子祖孫著《周易孟氏學補遺》、《周易孟工學補遣》、《孟氏易學授考》。 章仲山 章仲山,中國清朝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玄空六大派之無常派著名宗師,名甫,江蘇無錫人,號"無心道人』,道光元年著《地理辨正直解》、道光三年著《玄空秘旨注》,其他尚有《心眼指要》、《天元五歌闡義》、《陰陽二宅錄驗》等書。生卒年月不詳,待考。 曾正平 曾正平,中國清朝末年著名的堪輿大師,字廣聖,贛州府興國縣人,生卒年月不詳,授吳萬壽、林地水,林授曾德火。曾正平先生《慕戀的情歌──〈詩經·伐檀〉主題新探》(載《語文學習》2000年第4期,以下簡稱《新探》)認為解放以後以北大《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為發端的作品選和文學史著作「把《伐檀》的思想性定為諷刺剝削階級多有不妥之處」,並通過對《伐檀》一詩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句法特徵、「君子」所指的對象、用檀者的經濟地位等的探討,得出了《伐檀》是「抒發懷春女子對伐木青年愛慕的一首情歌」的結論。曾先生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讚賞的,但筆者對其觀點卻不敢苟同。一在《新探》中,作者首先引用《孟子·盡心》上的話和《辭源 孔昭蘇 孔昭蘇,中國民國時期著名的堪輿大師,光緒三十年,字聖裔,號昨非,廣東五華縣人。曾先後赴粵、桂、蘇、平津,從三合、三元、玄空大卦等地理師二十餘人,後得無常派之薪傳口授,著《孔氏玄空寶鑒》、《陽宅秘旨》、《選擇秘要》、《天元烏兔經直解》、《易學闡微》。自謂(余未習蔣氏真傳之玄空大卦前,曾先後從師六人,虛心研究張氏《地理辨正疏》,計抄有《辨正秘訣》、《辨正真解》、《辨正透解》、《辨正探原》、《辨正三十六訣》等六種秘本。惟施之於實驗,則有準驗者,不過十之二、三耳。忖思吾人研究理氣之目的,求其有驗,有驗者則真,無驗者則偽。《辨正疏》之盤理,既得三失五,其非蔣公真傳,則毫無疑義,乃不惜重資以及跋涉之勞,再訪明師,求授玄空真訣,後得無常派之心傳口授後,果然證實張氏辨正疏,盡牽強附會,曲解蔣公之傳注,無怪其謬語百出,誤盡蒼生。故又著《孔氏易盤易解》一書,使學者容易了解其訣法,以便與蔣氏真傳之玄空大卦,作一較研究,而免受遵易盤之地師所矇混。孔師於民國七十年陽曆九月逝世於台灣小桃園中。 當代代表 裘紅祥 裘紅祥,出生於中國上海,當代風水實戰派的代表,中文命名學專家,中央電視台向全世界介紹過的中國上海著名風水大師。香港禪緣易經文化發展協會會長,香港禪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禪緣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 90年代初,裘紅祥先生以《姓名學》出道,在得到「妙空禪師」的《妙派玄空奇門風水技術》及《妙派玄空八字算命術》的真傳後成名,執業20年來,在命名改名、易經風水、企業環境布局及發展諮詢方面有突出實踐成果。將現代量子力學、能量學及心理學的理念融入中國傳統的易經文化。 裘紅祥以易經風水理論與實戰操作並重;是首推整體風水概念,將古老的風水與現代人的身心靈完美結合,且注重真正實效的風水大師;是國內第一位將現代量子力學和能量學的理念融入傳統風水學,在調整風水氣場時引進「吸引力法則」和「心靈能量理論」的風水實戰家;倡導立體能量風水,以易經的核心理念,結合心理學理念,全方位多層次地對企業、公司、團隊以及個人進行培訓和調整。 陳賢金 陳賢金出生於易經、風水世家,是宋朝陳摶老祖的裔孫,老華山派(陳氏堪輿派)第十八代掌門也是著名的民間堪輿大師,自幼受家庭熏陶,研易用易、查山看水,學習家傳絕學。歷經十數載的實戰運用與專研,終於集數位名師之大成,獨創一整套風水實用技術理論,查看地形與預測分析並重,以快速、簡潔、實用、準確、通俗易懂而備受業界與社會的肯定與認可。在多年的實戰中不斷總結花了數年時間著成《五行預測學》在近些年來不斷流連香港、台灣、澳門、新加坡、泰國等多個國家與地區現場勘查風水其成就倍受華人的喜愛與肯定,且兩次被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李顯龍)熱情接見。 王祥灃 王祥灃(號:三通)是中國財經政法大學碩士;中國管理科學院易學協會榮譽副會長、秘書長。中國素質教育研究所常務理事、國學及易學特約研究員。中南政法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在讀西安大學在職社會經濟學博士。全國多家上市企業及北上廣及江浙多家大中型企業易學顧問。 王祥灃家傳易學思路為:八字為根,宅為土,像(相)為水,古學為基礎、易學為根本。命理中的旦夕禍福為風水布局關鍵,好的風水寶地是為了更好孕育命理或孕育後人,如果風水布局脫離了主人的八字,這風水有形而無實,一個人的姓名、長相和處事行為、周邊結交的朋友等皆為像(相),如同灌溉宅的水,目的只為協助風水得到更好的養分,養分好壞及土壤優劣孕育出的命理則天壤之別;王祥灃尊重其他學派,而本派是起效快、靈驗度高,備受推崇的派系,本派易學的風水學說離不開命理八字為先的派系,通過祖上幾代人陰陽宅堪輿經驗總結,整理成一套更適合現代風水學說的頂級學派。 潘非 全球三僚風水翰林院理事長;國學文化導師;風水導師;風水師;風水實戰教父人物。潘非傳統學術世承於中國梅窖鎮,現代學術潛研於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國學正統實踐與學術研究應用核心人物[6]將傳統國學精粹文化與現代實用科學有機闡弘,注重風水的實踐學術操作,已有1000多例風水經典實戰操作案例保存於全球三僚風水翰林院內閣中,其所用羅經為祖傳特等虎骨木料手工精刻而成,具有永不變形,精確度極高等特點。[7] 郭福星 郭福星,中國郭公風水第七十二代嫡系傳人,世界著名周易學者,風水學專家。現任中華國學應用研究院院長,中國郭璞風水文化研究會會長,中華風生水起企業聯合會主席,廣東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促進會會長,中國住宅與健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福星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導師,廣州萬福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央視《名家講壇》、《華人會客廳》欄目特聘專家,南方都市報《風生水起》專欄主持人,北京朴道書院易學專家、國學文化學者。 秦陽明 秦陽明,16歲師從台灣「岩峰」道長,為台灣皇極風水派第28代傳人,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代理副院長、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天津辦事處主任、中國國學研修院院長秘書、中國易經研究院院長助理、清華大學國學(易經學)講師、清華(易學)學生會副會長。秦陽明出生於易經世家,7歲學易,自幼受家庭熏陶,研易用易,學習家傳絕學。歷經數載,終於集數位名師之大成,獨創一整套易經實用技術理論,講解與預測分析並重,以快速、簡潔、實用、準確、神奇而聞名遐邇,聲震北京。被業內譽為中國最有潛力、最為年輕風水專家之一。 趙敬峰 趙敬峰,1948年出生於安徽省滁州市,中國著名易學大師,國家高級風水師,中國最具實戰經驗的風水大師,風水學實戰專家,2013年中國國學名師與行業精英高峰論壇特邀嘉賓,蘇州周易風水設計院院長,經40餘年的潛心學習研究陰陽宅風水、周易五行、相學、祖理學、中醫等學科並實踐,現擅長建築、企業、辦公、家居、陰宅等風水,形成一套積風水學、周易五行、相學、祖理學、中醫學為一身的獨特技藝和學術。 張祖源 張祖源,中國易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易經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易經管理顧問集團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奇門遁甲傳人,華光法術傳人,著名易學理論與實踐專家。著名姓名學專家,著名風水專家,以風水絕學成名。 出生於風水世家,深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從小開始苦修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厚紮實的理論功底。成年後遍訪全國各地名師,集眾家之精髓而大成。通曉四柱、梅花易、奇門、金鎖玉關、八宅風水、三合風水、天星風水、玄空風水、楊公風水、姓名學、品牌學、企業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建築學、室內環境工程。尤其擅長奇門預測命運和重大事件;各類命名起名改名;陰陽宅風水對人生命運的調理和補救。 國內外知名人士私人風水顧問;數十家大中型企業風水總顧問;為多家企業做過整體風水布局和設計;為無數個家庭布局催貴催財催丁催文昌風水。 張金華 張金華,江西貴溪人(隱居士)「中國道教創始人,嗣漢張天師,張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孫」,世界易經風水研究院院長,中華贛派風水研究院院長。從小受家族影響,向爺爺、外公學習草藥、法術、命理、易學等方面。並且得到眾多大德道家、高僧及隱居士、盲派命理大師的真傳。 水雲先生 水雲先生,字中南,湖南邵陽人。大學文化,當代知名周易預測師。在四柱、八卦、取名、擇吉、風水等方面均別具心得。現為多家大企業的風水顧問,時常被高校、企業誠邀做風水講座,普及風水文化,造福社會。多家媒體對先生的事迹時有報導!先生98年開始接觸易學,不拘門戶之見,遍投明師,綜各家所長,以科學理性的態度來探討中國傳統玄學,不拘俗套,與時俱進,並不斷付諸實踐,古聖先賢的易學的理論在先生這裡得到實證與升華! 雲龍子 雲龍子大師,著名隱士號青藤道人,道號雲龍子,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者雲龍子道長對道教的五術有高深的造詣。雲龍子道長同時是國內道教唯數不多的能夠把五術之法運用到現實社會裡為人避邪鎮煞、趨吉避凶,念咒符靈,察星觀水的得道高士。雲龍子道長常年雲遊四方尋仙問道,對堪輿術,道術乃得道高士。 宋韶光 宋韶光,廣東鶴山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曾任教於香港珠海書院、浸會大學歷史系。曾擔任香港無線電視的「風生水起」、「紅星掌相」以及亞洲電視的「談風論水」、「風水面面觀」、「句句妙」等節目主持,深受廣大觀眾歡迎。 巨天中 巨天中,中國國際周易聯合會執行會長,國際最具影響力的風水專家和易經學者,2005年度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海內外傑出人物」稱號。應邀赴韓國考察首都風水、聯合國大廈風水修整,被國內外友人譽為「國際最具影響力堪輿專家」。 李定信 李定信,風水宗師楊益(字筠松,號救貧)之嫡傳徒裔。1999年-2001年曾三次被邀赴泰國學術交流和風水堪察,在泰國政野和僑界獲得很高聲譽,2001年,應邀赴張家界參加全國哲學文化年會講學,被譽為"六百年間第一人"。 邵偉華 邵偉華是享譽國際著名的預測學家,湖北鄂州市人,從事過工、農、商、兵、當過幹部,後落根於易學、相學、四柱、建築風水、破譯人類基因密碼等學科的研究。1987年起,分別出席了國際和全國的《周易》學術研討會,並在國內外發表多篇論文,有的論文獲得獎盃和國際一等獎。 高佔全 高佔全,風水家、著名導演、作家、音樂家、中國風水家協會主席。中國風水新文化改革家。北京山河風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民族藝術報社社長。 趙易 趙易,上海起名風水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台灣易經和玄空風水名宿、黃埔六期生劉訓升老先生之關門弟子,上海城市經濟進修學院、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風水授課老師,《上海樓市》周刊、香港《中外酒店》、《瑞麗.男人風尚》、香港《大文化》及新加坡《吉品置業》等雜誌開闢「中國風水」專欄,搜狐房產網風水講座老師,恒生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中國)等名公司常年風水諮詢顧問,上海電視台、每日經濟新聞、英國BBC、荷蘭電視台等媒體採訪報道。 羅李華 羅李華居士,字易通,號解憂,國際知名風水師、命理師、命名師、擇日師、講師。生於1982年,祖籍福建。自幼熱衷於易學,承祖易技,十三歲通曉陰陽五行。曾遊走四海,拜訪名師,對周易、相學、八字、日學、姓名學、風水學等預測學科頗有深層次的見解和實踐經驗,能夠真正的運用儒釋道文化為人指點迷津、排憂解難。2000年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創辦「繼成堂周易研究預測工作室」,2010年遷移福建省福州市,改名為「釋玄齋周易研究預測工作室」。2012年為首組織創辦福建省周易研究會所。著書有:《命理入門》、《命理正宗》、《洪氏擇日一本通》、《楊公風水》、《玄空風水》、《陽宅風水》、《名字學》、《六爻預測》、《測字學》等。 梁惟朝 梁惟朝於1968年出生於文化名城「彌勒道場」---浙江奉化,當代知名易學學者和實踐者,註冊國學講師,建築裝飾工程師,六壬道法真傳弟子,雲山派風水創始人。2007年授予「中國十大易學風雲人物」;2008年入選《全球華人易學風水名人豐碑》;2009年評為「全球華人十大傑出風水策劃名師」、「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易學實戰傑出人物」;2010年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授予「中國優秀堪輿地理師」稱號。著作有《道家玄音手印功》,《易軒風水》雜誌等。榮獲2013年「亞洲地理先生」稱號。[8] 顏廷利 顏廷利山東省濟南市人,漢族,法名求前大師,現年40歲。自幼潛心研究周易風水學二十餘載,擅長起名、拆字、起名測字設計等,最近兩年苦心獨創望圖(旺途)設計技術,一生倡導一個」誠」字,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講誠心、經商要講誠信,「誠」字拆字寓意就是:誠實守信,一言為定!正因如此他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寬,聲譽越來越大,他留下的足跡最多的地方有北京、上海、福建、廣東等各個省市,為很多著名企業及達官貴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還被稱作「中國最有名風水大師」、「中國易學大師」、「中國著名風水大師」、「中國權威風水大師」等;相關著作有「現代易經發展史」、「當代易經論述」、「建築風水學考究」、「拆字預測心理學」等。 張楊 張楊,字易之,號七七,祖籍安徽阜陽,博士。有著非常豐富的靈魂閱歷和宇宙知識儲備,般若智慧的繼承者,從業經驗豐富[9]。自9歲起鑽研中國傳統文化與奇門遁甲之術,善於跨學科與多思路創新並用。獨創「無相心法」,倡導「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如如不動,不求自來」的核心理念,在坊間有很高的名氣[10-13]。對量子力學、計算機科學、零極限、吸引力法則、密宗等領域有著深刻的人生領悟與非凡的智慧引領,擅長獨特人生策劃、美麗居家環境規劃、企業門面選址及房地產開發禁忌等多個領域,現擔多個任企業首席風水師,以及企業文化總顧問,總裁私人生活顧問。在國內外靈修與中國儒釋道優秀傳承之間找到了不拘一格的獨特法門,自成一脈。 (以上名人資料來源於網路,由編輯者整理,排名不分先後)
《風水學流派及人文》
------ 風水學基礎知識(4)
古代著名風水師 郭璞 (276—324)東晉學者。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擅長詩賦。西晉末為宣城太守殷祐參軍。晉元帝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後為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阻敦謀反,被殺。後追贈弘農太守。郭璞為《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作注,傳於世。有輯本《郭弘農集》。 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躲避江南,為著作佐郎。因母死去職,葬母於暨陽(即江陰),便卜居於江陰黃山長弄村。西晉末,被王敦任為記室參軍。324年,敦欲謀反,命他占卜,璞言必敗,被殺,時年49歲。王敦心平後,被追賜為「弘農太守」。晉明帝在玄武湖邊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 (晉書文載) 《晉書·卷七十二》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於建平太守。璞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訥於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算曆。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卜筮,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璞門人趙載嘗竊《青襄書》,未及讀,而為火所焚。 惠懷之際,河東先擾。璞筮之,投策而嘆曰:"嗟乎!黔黎將湮於異類,桑梓其翦為龍荒乎!"於是潛結姻昵及交遊數十家,欲避地東南。抵將軍趙固,會固所乘良馬死,固惜之,不接賓客。璞至,門吏不為通。璞曰:「吾能活馬。」吏驚入白固。固趨出,曰:「君能活吾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長竿,東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廟者,便以竿打拍,當得一物,宜急持歸。得此,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歸。此物見死馬,便噓吸其鼻。頃之馬起,奮迅嘶鳴,食如常,不復見向物。固奇之,厚加資給。 行至廬江,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召為軍諮祭酒。時江淮清宴,孟康安之,無心南渡。璞為占曰「敗」。康不之信。璞將促裝去之,愛主人婢,無由而得,乃取小豆三斗,繞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見赤衣人數千圍其家,就視則滅,甚惡之,請璞為卦。璞曰:「君家不宜畜此婢,可於東南二十里賣之,慎勿爭價,則此妖可除也。」主人從之。璞陰令人賤買此婢。復為符投於井中,數千赤衣人皆反縛,一一自投於井,主人大悅。璞攜婢去。後數旬而廬江陷。 璞既過江,宣城太守殷祐引為參軍。時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腳類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遲鈍,來到城下,眾咸異焉。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蠱》,其卦曰:「《艮》體連《乾》,其物壯巨。山潛之畜,匪兕匪武。身與鬼並,精見二午。法當為禽,兩靈不許。遂被一創,還其本墅。按卦名之,是為驢鼠。」卜適了,伏者以戟刺之,深尺余,遂去不復見。郡綱紀上祠,請殺之。巫云:"廟神不悅,曰:"此是共阝亭驢山君鼠,使詣荊山,暫來過我,不須觸之。"其精妙如此。祐遷石頭督護,璞復隨之。時有鼯鼠出延陵,璞占之曰:「此郡東當有妖人慾稱制者,尋亦自死矣。後當有妖樹生,然若瑞而非瑞,辛螫之木也。儻有此者,東南數百里必有作逆者。」無錫縣欻有茱萸四株交枝而生,若連理者,其年盜殺吳興太守袁琇。或以問璞,璞曰:「卯爻發而沴金,此木不曲直而成災也。"王導深重之,引參己軍事。嘗令作卦,璞言:「公有震厄,可命駕西出數十里,得一柏樹,截斷如身長,置常寢處,災當可消矣。」導從其言。數日果震,柏樹粉碎。
《遊仙詩》
時元帝初鎮鄴,導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東北郡縣有"武"名者,當出鐸,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縣有"陽"名者,井當沸。」其後晉陵武進縣人于田中得銅鐸五枚,歷陽縣中井沸,經日乃止。及帝為晉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會稽當出鍾,以告成功,上有勒銘,應在人家井泥中得之。繇辭所謂"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者也。」及帝即位,太興初,會稽剡縣人果於井中得一鍾,長七寸二分,口徑四寸半,上有古文奇書十八字,雲「會稽岳命」,余字時人莫識之。璞曰:"蓋王者之作,必有靈符,塞天人之心,與神物合契,然後可以言受命矣。觀五鐸啟號於晉陵,棧鍾告成於會稽,瑞不失類,出皆以方,豈不偉哉!若夫鐸發其響,鍾征其象,器以數臻,事以實應,天人之際不可不察。"帝甚重之。 璞著《江賦》,其辭甚偉,為世所稱。後復作《南郊賦》,帝見而嘉之,以為著作佐郎。於時陰陽錯繆,而刑獄繁興,璞上疏曰: 臣聞《春秋》之義,貴元慎始,故分至啟閉以觀雲物,所以顯天人之統,存休咎之徵。臣不揆淺見,輒依歲首粗有所佔,卦得《解》之《既濟》。案爻論思,方涉春木王龍德之時,而為廢水之氣來見乘,加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法象,刑獄所麗,變《坎》加《離》,厥象不燭。以義推之,皆為刑獄殷繁,理有壅濫。太白蝕月。月者屬《坎》,群陰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太陽者也。太白,金行之星,而來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壞其所以為法者也。臣術學庸近,不練內事,卦理所及,敢不盡言。又去秋以來,沈雨跨年,雖為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獄充溢,怨嘆之氣所致。往建興四年十二月中,行丞相令史淳于伯刑於市,而血逆流長標。伯者小人,雖罪在未允,何足感動靈變,致若斯之怪邪!明皇天所以保祐金家,子愛陛下,屢見災異,殷勤無已。陛下宜側身思懼,以應靈譴。皇極之謫,事不虛降。不然,恐將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勞也。 臣謹尋按舊經,《尚書》有五事供御之術,京房易傳有消復之救,所以緣咎而致慶,因異而邁政。故木不生庭,太戊無以隆;雉不鳴鼎,武丁不為宗。夫寅畏者所以饗福,怠傲者所以招患,此自然之符應,不可不察也。案《解卦》繇云:"君子以赦過宥罪。"《既濟》雲;「思患而豫防之。」臣愚以為宜發哀矜之詔,引在予之責,盪除瑕釁,贊陽布惠,使幽斃之人應蒼生以悅育,否滯之氣隨谷風而紓散。此亦寄時事以制用,藉開塞而曲成者也。 臣竊觀陛下貞明仁恕,體之自然,天假其祚,奄有區夏,啟重光於已昧,廓四祖之遐武,祥靈表瑞,人鬼獻謀,應天順時,殆不尚此。然陛下即位以來,中興之化未闡,雖躬綜萬機,勞逾日昃,玄澤未加於群生,聲教未被乎宇宙,臣主未寧於上,黔細未輯於下,《鴻雁》之詠不興,康衢之歌不作者,何也?杖道之情未著,而任刑之風先彰,經國之略未震,而軌物之跡屢遷。夫法令不一則人情惑,職次數改則覬覦生,官方不審則秕政作,懲勸不明則善惡渾,此有國者之所慎也。臣竊為陛下惜之。夫以區區之曹參,猶能遵蓋公之一言,倚清靖以鎮俗,寄市獄以容非,德音不忘,流詠於今。漢之中宗,聰悟獨斷,可謂令主,然厲意刑名,用虧純德。《老子》以禮為忠信之薄,況刑又是禮之糟粕者乎!夫無為而為之,不宰以宰之,固陛下之所體者也。恥其君不為堯舜者,亦豈惟古人!是以敢肆狂瞽,不隱其懷。若臣言可采,或所以為塵露之益;若不足采,所以廣聽納之門。願陛下少留神鑒,賜察臣言。 疏奏,優詔報之。 其後日有黑氣,璞復上疏曰: 臣以頑昧,近者冒陳所見,陛下不遺狂言,事蒙御省。伏讀聖詔,歡懼交戰。臣前雲昇陽未布,隆陰仍積,《坎》為法象,刑獄所麗,變《坎》加《離》,厥象不燭,疑將來必有薄蝕之變也。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潛昧,而色都赤,中有異物大如雞子,又有青黑之氣共相薄擊,良久方解。案時在歲首純陽之月,日在癸亥全陰之位,而有此異,殆元首供御之義不顯,消復之理不著之所致也。計去微臣所陳,未及一月,而便有此變,益明皇天留情陛下懇懇之至也。 往年歲末,太白蝕月,今在歲始,日有咎謫。會未數旬,大眚再見。日月告釁,見懼詩人,無曰天高,其鑒不遠。故宋景言善,熒惑退次;光武寧亂,呼沲結冰。此明天人之懸符,有若形影之相應。應之以德,則休祥臻;酬之以怠,則咎徵作。陛下宜恭承靈譴,敬天之怒,施沛然之恩,諧玄同之化,上所以允塞天意,下所以弭息群謗。
郭璞傳
臣聞人之多幸,國之不幸。赦不宜數,實如聖旨。臣愚以為子產之鑄刑書,非政事之善,然不得不作者,須以救弊故也。今之宜赦,理亦如之。隨時之宜,亦聖人所善者。此國家大信之要,誠非微臣所得干豫。今聖朝明哲,思弘謀猷,方辟四門以亮采,訪輿誦於群心,況臣蒙珥筆朝末,而可不竭誠盡規哉! 頃之遷尚書郎。數言便宜,多研匡益。明帝之在東宮,與溫嶠、庾亮並有布衣之好,璞亦以才學見重,埒於嶠、亮,論者美之。然性輕易,不修威儀,嗜酒好色,時或過度。著作郎干寶常誡之曰:"此非適性之道也。"璞曰:"吾所受有本限,用之恆恐不得盡,卿乃憂酒色之為患乎!" 璞既好卜筮,縉紳多笑之。又自以才高位卑,乃著《客傲》,其辭曰: 客傲郭生曰:"玉以兼城為寶,士以知名為賢。明月不妄映,蘭葩豈虛鮮。今足下既以拔文秀於叢薈,廕弱根於慶雲,陵扶搖而竦翮,揮清瀾以濯鱗,而響不徹於一皋,價不登乎千金。傲岸榮悴之際,頡頏龍魚之間,進不為諧隱,退不為放言,無沈冥之韻,而希風乎嚴先,徒費思於贊味,摹《洞林》乎《連山》,尚何名乎!夫攀驪龍之髯,撫翠禽之毛,而不得絕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聞也。" 郭生粲然而笑曰:"鷦鷯不可與論雲翼,井蛙難與量海鰲。雖然,將祛子之惑,訊以未悟,其可乎?" 「乃者地維中絕,乾光墜采,皇運暫回,廓祚淮海。龍德時乘,群才雲駭,藹若鄧林之會逸翰,爛若溟海之納奔濤,不煩咨嗟之訪,不假蒲帛之招,羈九有之奇駿,咸總之於一朝,豈惟豐沛之英,南陽之豪!昆吾挺鋒,驌驦軒髦,杞梓競敷,蘭荑爭翹,嚶聲冠於伐木,援類繁乎拔茅。是以水無浪士,岩無幽人,刈蘭不暇,爨桂不給,安事錯薪乎! 「且夫窟泉之潛不思雲翚,熙冰之采不羨旭晞,混光耀於埃藹者,亦曷願滄浪之深,秋陽之映乎!登降紛於九五,淪涌懸乎龍津。蚓蛾以不才陸槁,蟒蛇以騰騖暴鱗。連城之寶,藏於褐里,三秀雖艷,糜於麗采。香惡乎芬?賈惡乎在?是以不塵不冥,不驪不騂,支離其神,蕭悴其形。形廢則神王,跡粗而名生。體全者為犧,至獨者不孤,傲俗者不得以自得,默覺者不足以涉無。故不恢心而形遺,不外累而智喪,無岩穴而冥寂,無江湖而放浪。玄悟不以應機,洞鑒不以昭曠。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忘意非我意,意得非我懷。寄群籟乎無象,域萬殊於一歸。不壽殤子,不夭彭涓,不壯秋豪,不小太山。蚊淚與天地齊流,蜉蝣與大椿齒年。然一闔一開,兩儀之跡,一衝一溢,懸象之節,渙互期於寒暑,凋蔚要乎春秋。青陽之翠秀,龍豹之委穎,駿狼之長暉,玄陸之短景。故皋壤為悲欣之府,胡蝶為物化之器矣。 "夫欣黎黃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雲台之觀者,必閟帶索之歡。縱蹈而詠采薺,擁璧而嘆抱關。戰機心以外物,不能得意於一弦。悟往複於嗟嘆,安可與言樂天者乎!若乃莊周偃蹇於漆園,老萊婆娑於林窟,嚴平澄漠於塵肆,梅真隱淪乎市卒,梁生吟嘯而矯跡,焦先混沌而槁杌,阮公昏酣而賣傲,翟叟遁形以倏忽。吾不能歲韻於數賢,故寂然玩此員策與智骨。" 永昌元年,皇孫生,璞上疏曰: 有道之君未嘗不以危自持,亂世之主未嘗不以安自居。故存而不忘亡者,三代之所以興也;亡而自以為存者,三季之所以廢也。是以古之令主開納忠讜,以弼其違;標顯切直,用攻其失。至乃聞一善則拜,見規誡則懼。何者?蓋不私其身,處天下以至公也。臣竊惟陛下符運至著,勛業至大,而中興之祚不隆、聖敬之風未躋者,殆由法令太明,刑教太峻。故水至清則無魚,政至察則眾乖,此自然之勢也。 臣去春啟事,以囹圄充斥,陰陽不和,推之卦理,宜因郊祀作赦,以蕩滌瑕穢。不然,將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蠢戾之妖。其後月余,日果薄斗。去秋以來,諸郡並有暴雨,水皆洪潦,歲用無年。適聞吳興復欲有構妄者,咎徵漸成,臣甚惡之。頃者以來,役賦轉重,獄犴日結,百姓困擾,甘亂者多,小人愚險,共相扇惑。雖勢無所至,然不可不虞。案《洪範傳》,君道虧則日蝕,人憤怨則水涌益,陰氣積則下代上。此微理潛應已著實於事者也。假令臣遂不幸謬中,必貽陛下側席之憂。 今皇孫載育,天固靈基,黔首顒顒,實望惠潤。又歲涉午位,金家所忌。宜於此時崇恩布澤,則火氣潛消,災譴不生矣。陛下上承天意,下順物情,可因皇孫之慶大赦天下。然後明罰敕法,以肅理官,克厭天心,慰塞人事,兆庶幸甚,禎祥必臻矣。 臣今所陳,暫而省之,或未允聖旨,久而尋之,終亮臣誠。若所啟上合,願陛下勿以臣身廢臣之言。臣言無隱,而陛下納之,適所以顯君明臣直之義耳。 疏奏,納焉,即大赦改年。 時暨陽人任谷因耕息於樹下,忽有一人著羽衣就淫之,既而不知所在,谷遂有娠。積月將產,羽衣人復來,以刀穿其陰下,出一蛇子便去。谷遂成宦者。後詣闕上書,自雲有道術。帝留谷於宮中。璞復上疏曰:「任谷所為妖異,無有因由。陛下玄鑒廣覽,欲知其情狀,引之禁內,供給安處。臣聞為國以禮正,不聞以奇邪。所聽惟人,故神降之吉。陛下簡默居正,動遵典刑。案《周禮》,奇服怪人不入宮,況谷妖詭怪人之甚者,而登講肆之堂,密邇殿省之側,塵點日月,穢亂天聽,臣之私情竊所以不取也。陛下若以谷信為神靈所憑者,則應敬而遠之。夫神,聰明正直,接以人事。若以谷為妖蠱詐妄者,則當投畀裔土,不宜令褻近紫闈。若以谷或是神祇告譴、為國作眚者,則當克己修禮以弭其妖,不宜令谷安然自容,肆其邪變也。臣愚以為陰陽陶烝,變化萬端,亦是狐狸魍魎憑假作慝。願陛下采臣愚懷,特遣谷出。臣以人乏,忝荷史任,敢忘直筆,惟義是規。」其後元帝崩,谷因亡走。 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暨陽,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未期,王敦起璞為記室參軍。是時潁川陳述為大將軍掾,有美名,為敦所重,未幾而沒。璞哭之哀甚,呼曰:「嗣祖,嗣祖,焉知非福!」夫幾而敦作難。時明帝即位逾年,未改號,而熒惑守房。璞時休歸,帝乃遣使齎手詔問璞。會暨陽縣復上言曰赤烏見。璞乃上疏請改年肆赦,文多不載。璞嘗為人葬,帝微服往觀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璞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問耳。」帝甚異之。璞素與桓彝友善,彝每造之,或值璞在婦間,便入。璞曰:「卿來,他處自可徑前,但不可廁上相尋耳。必客主有殃。」彝後因醉詣璞,正逢在廁,掩而觀之,見璞裸身被發,銜刀設醊。璞見彝,撫心大驚曰:「吾每屬卿勿來,反更如是!非但禍吾,卿亦不免矣。天實為之,將以誰咎!」璞終嬰王敦之禍,彝亦死蘇峻之難。 王敦之謀逆也,溫嶠、庾亮使璞筮之,璞對不決。嶠、亮復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嶠等退,相謂曰:「璞對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奪敦魄。今吾等與國家共舉大事,而璞雲大吉,是為舉事必有成也。」於是勸帝討敦。初,璞每言「殺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構璞於敦。敦將舉兵,又使璞筮。璞曰:「無成。」敦固疑璞之勸嶠、亮,又聞卦凶,乃問璞曰;「卿更筮吾壽幾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敦大怒曰:「卿壽幾何?」曰:「命盡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詣南岡斬之。璞臨出,謂行刑者欲何之。曰:「南岡頭。」璞曰:「必在雙柏樹下。」既至,果然。復云:「此樹應有大鵲巢。」眾索之不得。璞更令尋覓,果於枝間得一大鵲巢,密葉蔽之。初,璞中興初行經越城,間遇一人,呼其姓名,因以袴褶遺之。其人辭不受,璞曰:「但取,後自當知。」其人遂受而去。至是,果此人行刑。時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贈弘農太守。
郭璞 初,庾翼幼時嘗令璞筮公家及身,卦成,曰:「建元之末丘山傾,長順之初子凋零。」及康帝即位,將改元為建元,或謂庾冰曰:「子忘郭生之言邪?丘山上名,此號不宜用。」冰撫心嘆恨。及帝崩,何充改元為永和,庾翼嘆曰:「天道精微,乃當如是。長順者,永和也,吾庸得免乎!」其年翼卒。冰又令筮其後嗣,卦成,曰:「卿諸子併當貴盛,然有白龍者,凶征至矣。若墓碑生金,庾氏之大忌也。」後冰子蘊為廣州刺史,妾房內忽有一新生白狗子,莫知所由來,其妾秘愛之,不令蘊知。狗轉長大,蘊入,是狗眉眼分明,又身至長而弱,異於常狗,蘊甚怪之。將出,共視在眾人前,忽失所在。蘊慨然曰:「殆白龍乎!庾氏禍至矣。」又墓碑生金。俄而為桓溫所滅,終如其言。璞之占驗,皆如此類也。 璞撰前後筮驗六十餘事,名為《洞林》。又抄京、費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韻》一篇。注釋《爾雅》,別為《音義》、《圖譜》。又注《三蒼》、《方言》、《穆天子傳》、《山海經》及《楚辭》、《子虛》、《上林賦》數十萬言,皆傳於世。所作詩賦誄頌亦數萬言。子驁,官至臨賀太守。
主要成就 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注釋。
爾雅音
郭璞代表作是《遊仙詩》十四首和《江賦》。作品雖多涉及玄理,然詞采絢麗,境界擴大,坎壈詠懷,與當時玄言詩絕不相同,通過對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現憂生避禍的心情。另有《山海經注》,《穆天子傳注》,明人輯有《郭弘農集》。 郭璞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注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開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後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在學術淵源上,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 郭璞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中華術數之大奇書。
( 郭璞遺迹)
郭璞像(銅像 ) 郭璞博學多才,是中國文學史上很有名的文學家,訓詁學家。西晉末年,晉朝宮廷內部爭權奪利,引起「八王之亂」,外族乘機入侵。那時郭璞只有二十歲,不得不遠離故鄉——山西聞喜縣,到南方避難。來到建康(今南京),他寄寓在後湖(今玄武湖)畔的一個朋友家裡。他常到後湖邊散步吟詩,遣散胸中愁悶。
玄武湖上的郭璞紀念館 這年五月,端午剛過,郭璞來到今日的環洲,東望蔣山(即鐘山),北眺石灰(即幕府山),頓時感到心曠神怡。忽然,水面上傳來一串銀鈴般的笑聲。郭璞見幾隻采菱小船穿行在荷花叢中,一個姑娘還唱著采菱歌。不一會兒,小船突然一歪,站在船頭上正在唱歌的姑娘身體一側,竟落入水中。船中幾個姑娘一陣驚叫。 郭璞顧不得脫衣解帶,便跳入水中,將姑娘拉上了岸。 船里幾個姑娘見人已救起,都歡叫起來。一個姑娘說:「菱兒,還不帶公子回家換件衣服!」郭璞說:「不忙,不忙!」眾人不管,一起簇擁著他往姑娘家裡走去。半道上,菱兒父母已聞訊趕來,更是要邀到家中。郭璞見盛情難卻,只得來到菱兒家。換上一套粗布衣服。郭璞雖換了粗布衣服,但彬彬有禮的風度,俊美飄逸的氣質,使在場的人十分敬慕。經老人再三懇求,郭璞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才離開了菱兒家。菱兒送他出門,對郭璞說:「請先生珍重。」第三天,老人和菱兒來找郭璞,但郭璞已經離開了。 十年過去了,晉都已遷建康。晉元帝以王敦為鎮東大將軍。郭璞在王敦手下任記室參軍,經常出入王府。他每次到王敦家,總覺得有個中年女傭經常注意自己,這雙眼睛那麼熟悉。但總想不起來。王敦自恃功高權重,久 有篡位之心。王敦很不喜歡郭璞的直言,但由於郭璞才華出眾,名揚四方,而且精通陰陽占卜之術,又不得不借重他。一天郭璞來到王府。那中年婦女走到跟前柔聲說:「郭參軍不記得僕人了嗎?」 郭璞端詳了一會兒,確實想不起來。婦女剛想說什麼,聽到王敦的腳步聲,只好說了聲「請大人珍重,」便轉身退出去。 王敦坐下後說道:「郭大人, 請佔一卜,看我將來如何?」郭璞還沒起卜,王敦又笑著說:「昨天,有一道人說我有天子之相,你看可是?」郭璞佔了一卜,借題發揮,講了一番篡位乃大逆不道的道理,並說如要謀反,卜辭不吉。王敦聽罷,頓時沉下臉來。郭璞心頭一驚,突然想起剛才那婦人囑咐他「珍重」。預感到自己的處境十分危險,仔細一想,那女僕竟是十幾年前在後湖偶然相遇的菱兒。 這時,王敦已起了殺意,沒多久,就找了個借口,把郭璞押到玄武湖畔殺害了。菱兒知道後,不知痛哭了多少回,她後悔自己沒能拚死相救。王敦後來謀反失敗了。晉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經過,很敬佩。想為郭璞建墳立碑,但屍首已找不到。菱兒獻出了保存十幾年的郭璞衣冠,葬在玄武湖畔。這便是郭璞衣冠冢的來歷。
郭璞墓地遺址(衣冠冢)
郭璞井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運河廣濟橋邊尚存一古井,為當年東晉文學家郭璞出資所造。 有一年,東晉文學家郭璞路過塘棲,那一年恰逢天下大旱,塘棲一帶的河流差不多都斷流了,就是那條塘河中總算還有點水,但那河水幾盡乾涸已經渾濁不清,根本無法飲用了。當地的老百姓為了解決飲水問題,四處尋找水源打井,可打來打去打不到豐富的水源。百姓們急得在長橋邊燒起天香,求菩薩保佑。郭璞看到這場景,不由為之動容。當即決定為當地百姓打一口好井,度過旱荒。 郭璞除了寫得一手好詩外,還是個精通陰陽八卦的高手。他能看風水識水源,於時,他自己親自出馬,經過一番踏勘,他選定運河南岸東廡三郎祠廟前的一塊空地作為井址,並且自己出資請來民工打了口水井。 郭璞果然厲害,他選的地方打造的這口水井不久便出水了,而且竟然打到了地下水脈,井離塘河不遠,可井裡的水位竟高於塘河水位約六尺光景,並且井水味醇略帶甘味。嘗了這口井的井水後,當地的百姓感恩不絕。依靠了這口井,塘棲的百姓度過了大旱之年。為了不忘郭璞的大恩大德,百姓們便將此井稱作「郭璞井」。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南巡來到塘棲,地方官員曾用郭璞井的井水來泡茶招待康熙,康熙飲後讚不絕口,邊稱是好井好水……
天然塔 相傳始建於晉代,系由郭璞於西晉末年僑居夷陵(今宜昌)時所建。至明代崇禎末年,大學士文安之(夷陵人)把原塔拆除擬建新塔,但未能如願。時至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社會穩定,國泰民安,當地士民損資在原塔基處重建,但因技術問題和資金不繼,屢建屢圮,僅建塔基二級。直到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春,才由當時的士紳徐經業、王永言等10餘人捐資重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塔成。塔高43.35米,磚石迭砌,八棱七層,層層出檐,其下皆有三踩如意斗拱裝飾。塔室築有登塔階梯可依次在一至七層出入。各層塔室自下而上隨著塔體的收分,逐室縮水面積,各層塔室皆為八角攢頂,採光明亮。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剛負塔,形象生動,底層塔門面向大江,門額刻「天然塔」三字,邊框飾二龍戲珠及雲紋圖案,門楹刻「玉柱聳江干巍鎮荊門十二文峰凌漢表雄當蜀道三千」。天然塔「取以人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建塔巋然聳峙江岸,意在培地脈、壯文峰、制客山、鎮水口。
郭璞山 位於江西省鄱陽縣,景德鎮市昌江區,樂平市三地交界處,海拔478米。相傳當年郭璞便是隱居於此,在山的半山腰密林下至今仍有一青石壘砌的石屋遺迹。此山因此而得名,流傳至今。山高林密,風景秀美,是戶外活動的好去處。
青烏子《葬經》
青烏子葬經 青烏子葬經簡介: 《葬經》不僅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還介紹相地的具體方法,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王禕《青岩叢錄》曰:「擇地以葬,其術本於晉郭璞。」 青烏子葬經影響: 青烏子《葬經》,漢青烏先生撰。青烏先生,乃一託名。我國的喪葬文化一直較為發達,相對文獻也較為豐富,而其中則首推青烏子的《葬經》、《葬經》的思想內容為後來的風水書所承襲和發揮。青烏子的《葬經》可謂風水之宗,要了解中國風水文化,不得不從青烏子《葬經》始。
傳世後人 郭福星:中國郭公風水第七十二代 郭福星 郭福星 嫡系傳人,世界著名周易學者,風水學專家。現任中華國學應用研究院院長,中國郭璞風水文化研究會會長,中華風生水起企業聯合會主席,廣東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促進會會長,中國住宅與健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福星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導師,廣州萬福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央視《名家講壇》、《華人會客廳》欄目特聘專家,南方都市報《風生水起》專欄主持人,北京朴道書院易學專家、國學文化學者。 (以上一段有顏色區別文字來源於網上資料,考證??)
詩文著作 郭璞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卷以上,數十萬言,《晉書·郭璞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中以《遊仙詩》為主要代表,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它們「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注);一種是借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顯然是繼承了後一種傳統。他的遊仙詩借遊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實內容。如第一首說:「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蔑與否定。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圭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嘆逝的感情。郭璞遊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於形象性,和一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於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像中的神仙居處和生活情態,形象鮮明而生動。《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不過《遊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納入一定的分類系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獎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經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注。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注「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注,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相關傳說 作法賺婢女 《晉書·郭璞傳》中還有這樣一段:郭璞南度途經廬江時,看中了廬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難以啟齒索要,郭璞就暗地作法,夜裡在胡宅周圍撒上赤小豆。 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突然發現數千個紅衣人包圍了住宅,胡走近再看,這些紅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複,胡孟康覺得很蹊蹺,就對郭璞說了此事。 郭璞聽後,對胡孟康說:「這是讓你家的那個婢女鬧的,把她送到東南二十里外賣了吧。賣時別砍價,這樣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啦。」胡太守依從郭璞的意見,把婢女送至東南二十里外,郭璞指使家人到那裡,以低廉的價格把婢女買了下來。
與王敦 西晉末年,荊州將軍王敦欲謀反,請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訴他「無成」,王敦又問若起事的話,自己能夠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禍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告訴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問道:「卿壽幾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說道:「命盡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當天就把他殺了,是年,郭璞49歲。 王敦起事後兩個月不到戰敗憤惋而死,一一都被郭璞說中。郭璞後人載其靈柩離開了荊州,從此消失在了茫茫史海記載之中,無人知曉其埋骨之地。數年後,晉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修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保留至今。明朝大畫家沈周在其《詠風水》一詩中寫道:「氣散風沖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猶信葬書。」便是說的此事。
夢筆生花與江郎才盡 公元474年,南朝朝廷幕僚江淹被貶,來到浦城當吳興縣令。據傳,一夜宿城西孤山,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風流魁首,當地人稱為「夢筆生花」。和「夢筆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微退。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後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於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
詩集 答賈九州愁詩三首 一 廣莫戒寒。玄英啟謝。感彼時變。悲此物化。獨步閑朝。哀嘆靜夜。屢空蓬舍。輕服御冬。藍褐當夏。正未墨突。逝將命駕。幸賴吾賢。少以慰藉。 二 顧瞻中宇。一朝分崩。天網既紊。浮鯢橫騰。運首北眷。邈哉華恆。雖欲凌翥。矯翮靡登。俯懼潛機。仰慮飛罾。惟其嶮哀。難辛備曾。庶睎河清。混焉未澄 三 自我徂遷。周之陽月。亂離方焮。憂虞匪歇。四極雖遙。息駕靡脫。願言齊衡。庶幾契闊。雖雲闇投。圭璋特達。綿駒之變。何有胡越。子固喬楚。我伊羅葛。無貴香明。終自截渴。未若遺榮。閟情丘壑。逍游永年。抽簪收髪。
與王使君詩五首 一 道有虧盈。運亦凌替。茫茫百六。孰知其弊。蠢蠢中華。遘此虐戾。遺黎其咨。天未忘惠。雲誰之眷。在我命代。 二 穆穆皇帝。固靈所授。英英將軍。惟哲之秀。乃協神□。馥如蘭臭。化揚東夏。勛格宇宙。豈伊來蘇。莫知其覆。 三 懷遠以文。濟難以略。光贊岳謨。折衝帷幙。凋華振彩。墜景增灼。穆其德風。休聲有邈。方恢神邑。天衢再廓。 四 遭蒙之吝。在我幽人。絕志雲肆。如彼涔鱗。靈蔭謬垂。躍我龍津。翹情明規。懷德鑒神。雖賴蹔盼。永愧其塵。 五 靡竭匪浚。靡頹匪隆。持貴以降。挹滿以沖。邁德遺功。於盛思終。願林之藹。樂岱之崇。永觀玉振。長賴英風。
答王門子詩六首 一 芊芊玉英。濟美瓊林。靡靡王生。實邁俊心。藻艷三秀。響諧韶音。映彩春蘭。擢蘂秋岑。 二 我雖同薄。及爾異穎。翹不冠叢。榮不熙町。因夷杖平。藉澄任靜。思樂逸驚。翻飛雲領 三 疇昔之乖。永言莫見。之子於罹。再離淪湮。苕不凋翠。柯不易蒨。染霜滋芬。在陶彌練 四 詩亦有言。兄弟無遠。矧我暨爾。姻媾繾綣。猗人其來。青陽載婉。言歸於好。如彼琴管。 五 皇極委夷。運有經綸。聊以傲詠。不榮不遯。敢希寂放。庶幾無悶。匪熏匪猷。安知藜蓀。 六 遺物任性。兀然自縱。倚榮雕藹。寓音雅弄。匪涉魏闕。匪滯陋巷。永賴不才。逍遙無用。
贈溫嶠詩五首 一 蘭薄有茝。玉泉產玫。亹亹含風。灼灼猗人。如金之映。如瓊之津。擢翹秋陽。凌波暴鱗。 二 擢翹伊何。妙靈奇挺。暴鱗伊何。披彩邁景。清規外標。朗鑒內景。思樂雲藹。言采其穎。 三 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爾臭味。異苕同岑。義結在昔。分涉於今。我懷惟永。載詠載吟。 四 子策騏駿。我案駘轡。進不要聲。退不慠位。遺心隱顯。得意榮悴。尚想李嚴。逍遙柱肆。 五 言以忘得。交以淡成。同匪伊和。惟我與生。爾神余契。我懷子情。攜手一壑。安知塵冥。
遊仙詩 遊仙詩十九首 一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高蹈風塵下。長揖謝夷齊。 二 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三 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飛泉。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四 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淮海變微禽。吾生獨不化。雖欲騰丹溪。雲螭非我駕。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 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遊。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珪璋雖特達。明月難闇投。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 六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奇齢邁五龍。千歲方嬰孩。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七 晦朔如循環。月盈已復魄。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寒露拂陵苕。女蘿辭松柏。蕣榮不終朝。蜉蝣豈見夕。圓丘有奇章。鐘山出靈液。王孫列八珍。安期煉五石。長揖當途人。去來山林客。 八 暘谷吐靈曜。扶桑森千丈。朱霞升東山。朝日何晃朗。迴風流曲欞。幽室發逸響。悠然心永懷。眇爾自遐想。仰思舉雲翼。延首矯玉掌。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賢宜勵德。羨魚當結網。 九 採藥游名山。將以救年頹。呼吸玉滋液。妙氣盈胸懷。登仙撫龍駟。迅駕乘奔雷。鱗裳逐電曜。雲蓋隨風回。手頓羲和轡。足蹈閶闔開。東海猶蹄涔。崑崙螻蟻堆。遐邈冥茫中。俯視令人哀。 十 璇台冠昆嶺。西海濱招搖。瓊林籠藻映。碧樹疏英翹。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濤。尋仙萬餘日。今乃見子喬。振髪睎翠霞。解褐禮絳霄。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永偕帝鄉侶。千齢共逍遙。 十一 吐納致真和。一朝忽靈蛻。飄然凌太清。眇爾景長滅。 十二 縱酒濛汜濱。結駕尋木末。翹手攀金梯。飛步登玉闕。左顧擁方目。右眷極朱髪。 十三 四瀆流如淚。五嶽羅若垤。尋我青雲友。永與時人絕。 十四 靜嘆亦何念。悲此妙齢逝。在世無千月。命如秋葉蔕。蘭生蓬芭間。榮曜常幽翳。 十五 登岳采五芝。涉澗將六草。散髪盪玄溜。終年不華皓。 十六 放浪林澤外。被髪師岩穴。髣髴若士姿。夢想游列{垂夬}。 十七 翹首望太清。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靈化。龍津未易上。 十八 安見山林士。擁膝對岩蹲。 十九 嘯嗷遺俗羅。得此生。
幽思篇 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詩 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壘壘三墳。惟母與昆。 詩 杞梓生荊南。奇才應出世。擢穎蓋漢陽。鴻聲駭皇室。遂應四科選。朱衣耀玉質。 詩 青陽暢和氣。谷風穆以溫。英茝曄林薈。昆蟲咸啟門。高台臨迅流。四坐列王孫。羽蓋停雲陰。翠郁映玉樽。 詩 羲和騁丹衢。朱明赫其猛。融風拂晨霄。陽精一何冏。閑宇靜無娛。端坐愁日永。 詩 君如秋日雲。妾似突中煙。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絕天。 詩二首 一 翩翩尋靈娥。眇然上奔月。 二 得意在蘭蓀。忘懷寄蕭艾。
同時,郭璞也是現代風水師的鼻祖。 楊筠松 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後人也稱為「楊救貧」。竇州人。生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於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楊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人物生平 據明朝嘉靖15年(公元1536年)董天錫編撰的《贛州府志》記載:「竇州楊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昆崙山。過虔州,以地理術授曾文辿、劉江東。卒於虔,葬雩都葯口壩」。
楊公祠 三僚曾氏族譜卻有關於楊救貧的詳細傳略:「楊公仙師祖籍廣東竇州府,父名淑賢,剩三子,長曰筠翌,次曰筠殯,三曰筠松。楊公仙師名筠松,字益,號救貧,生於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時。幼習詩書,一覽無遺,十七歲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掌管瓊林御庫。至四十五歲,因黃巢之亂,志欲歸隱山林,也一拼將官廷中所學之風水術帶至民間,並四處以所學所得幫助他人。 《宋史。藝文志》中所載楊救貧,亦不詳其始末。惟術家相傳以為筠松名益,竇州人。掌靈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廣明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虔州。無稽之談,蓋不是信也。 明李國木撰《地理大全》七卷至十卷為楊筠松所著《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 楊公主要著作 楊筠松著有《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龍脈經》、 《二十四山》、《畫夾圖》、《四大穴法》、《立錐賦》、《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 《十二杖法》、《葬法倒杖》、《金剛鑽》、《三十六龍》等書;《總索》又名《黍米珠歌》其書出自楊筠松秘授曾(文辿)、劉(江東)、胡(矮仙)、豐(曲腳)四徒之《金國經了譚教家》演其義而著出,坊本多種擇善者錄之。劉江東即劉士碗,號江東,江西會昌人,傳次子劉穎及女婿譚文謨。譚,二十八世孫敦素;以子尚幼,恐失傳,授孫婿劉基,信木有劉基之《跋》。 社會評價 楊筠松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學上的地位相當,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風水上的必學經典著作,所以楊筠松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楊筠松在贛州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授徒傳藝,使原來長期禁錮於皇宮密室的堪輿學廣傳民間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胡矮仙、豐曲腳、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贛南堪輿學派繼承了楊救貧重形勢、重龍脈的理論精髓,被稱為「形勢派」(將贛南派風水術稱為形勢派,其實是一種誤會)或「贛南派」。楊筠松被尊稱為開山祖師。 楊公風水對聯 自然山水好風水 天地乾坤良雲天;橫批:風生水起,據楊筠松國師記載,大門張貼此對聯風水好。 歷史記載 據史書記載,廖、曾兩姓都從寧都徙居興國三僚,「蓋兩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貽之讖雲」。(明·嘉靖董天錫編撰《贛州府志·人物誌》)。可能是因為這一緣故,三僚人非常願意跟外人介紹楊救貧為三僚卜地開基的傳說。據說曾文辿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開基祖先,自從在黃禪寺偶遇楊救貧之後,便與楊救貧雲遊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尋找一塊吉壤,世代定居下來。在寧都的賴村,曾文辿希望在那裡安家,在他看來,那裡的風水可以出大官,楊救貧說那裡的山是禿頭山,只會出大盜。後來在雩都的平頭寨,曾文辿說這裡是「五虎下山,獅象把水口」,將來子孫肯定興旺發達,誰料楊救貧又說他看錯了,這是「五鼠下山,貓兒把水口」。曾文辿發現三僚的風水不錯,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於是告訴楊救貧,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的好地方。楊救貧來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塊肥沃的盆地,山水環繞,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在遙遠的盆地邊緣有一棵高大的松樹,樹底下卧著一塊圓形的巨石。但是,在這位風水大師的眼裡,看到的卻是一塊適宜風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個盆地就是一個碩大的羅盤,盆地中間的長條形石峰酷似羅盤的指針,而松樹和巨石則是風水先生隨身攜帶的雨傘和包裹。他說,住在這裡,子孫後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原來楊救貧擔心死後風水成為絕學,希望徒弟們能夠世代繼承他的風水地理學問。楊救貧和他的兩個弟子(曾文辿和廖姓開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起茅棚住了下來,一人一座茅棚,茅棚為「寮」,故稱「三寮」(如今為「三僚」)。曾文辿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他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簾幕應;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明清以來,曾氏後裔人文蔚起,出了許多人才。據說海外的風水考察團來到三僚,都會拿著這份地鉗記,尋找其中的「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和「甲木水」。 民間傳說 楊救貧一生致力於風水之術,扶危濟困,晚年卻不幸為政客所害。在他所處的時代,唐帝國已經衰微,諸侯稱霸。統轄虔州(今江西贛州)的諸侯是盧光稠,他早有獨霸天下的野心,於是自立為王,號稱盧王。盧光稠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便請楊救貧為其卜天子地,卜得後,將其母改葬。在答謝楊救貧的宴席上,盧光稠問楊救貧還有天子地否?楊救貧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盧光稠不願別人也得到天子地,與他爭奪天下,於是在酒里下毒。楊救貧察覺後,立刻帶著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葯口壩,便毒性發作,楊救貧問弟子曾文辿此處何地,曾文辿說是葯口,楊救貧嘆道: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報也。臨死之前告訴曾文辿遊說盧光稠在贛州磨車灣安裝水碓,十字路口開鑿一口水井,則世世代代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詢問其中的奧妙。楊救貧解釋道,磨車灣安碓,單打盧王背,十字路口開井,盧王自縊頸。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鑿井,在風水上破了贛州的「天子氣」,制煞了盧光稠。後來盧光稠果真背長癰疽,疼痛難忍,自縊身亡。 歷史文化意義 楊筠松風水理論,主要體現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在堪輿學理論上力主巒頭形勢為上,強調因地制宜、因龍擇穴。楊公風水理論著作《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人子須知》、《四大穴法》、《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等著作傳世,給研究中國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詳實的文字資料和實物遺產。楊公風水術承繼了晉代郭璞「乘生氣」的堪輿學精髓,強調龍、水、向三者的有機結合,在理氣方面注重龍氣和堂氣的配合,以七十二龍乘龍氣為核心,乘龍氣者為吉,乘旺盛的龍氣者為大吉,不能乘龍氣者為凶,破壞龍氣者為大凶。陰陽宅的吉凶,決定於對內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龍之生氣,對外能不能合理接納堂局之氣。楊公風水術認為,龍氣要配合陰陽宅的「坐山」,而來去之水要配合陰陽宅的「朝向」,這也是楊公風水理論的主要法則。楊救貧在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著書立說,授徒傳藝,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輿文化流傳於世,供後人學習研究。 楊筠松傳承的風水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在風水的實踐過程中,建築是體現風水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牌樓、橋樑、廟宇、宗祠、住宅及墳墓以及皇宮丘陵都烙有風水文化的痕迹歷代楊公風水的弟子正是這種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如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當代楊公風水的知名學者也有很多,如曾氏一脈傳承第36代弟子梁惟朝,劉氏一脈傳承第37代弟子劉國勝等,均繼承了楊公風水的秘法。楊公風水既重形勢、重龍脈,又重於理氣。楊筠松被尊稱為中國風水術之祖師,楊公風水也就成了贛南客家文化舉足輕重的一個組成部分。贛南也就成了中國堪輿學的故鄉和發源地。凡得到楊公真傳的歷代堪輿師大多技藝精湛。楊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墳、古墓歷經千年而不衰。不但贛南,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各省的許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記載了他們的名字。歷史是最好的證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楊公風水術是中國堪輿學的主流和旗幟。楊救貧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迅速傳播,大量的建築實踐,使楊公風水在無意中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丘延翰 字翼之,曹魏毌丘儉之後裔。《平陽府志·唐丘廷翰傳》云:「丘廷翰,唐聞喜人,字翼之,永徽(650~655)時有文名,范越風高弟,嘗游泰山,於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經,即《海角經》也。洞曉陰陽,依法扦擇,罔有不吉。開元(713~741)中為縣人卜葬地理氣,交見太史奏曰:"河東聞喜有天子氣』,朝廷忌之,斷其所扦山,下詔捕之,大索弗獲,詔原其罪,詣闕下陳陰陽之說,以《天機素書》等書進呈,秘以金函玉篆,號《八字天機》,賜之以爵,拜亞大夫之官。祀"三仙洞』。撰有《撥砂經》一卷,《銅函記》一卷,《五家通天局》一卷,《金鏡圖》一卷,《海角經》一卷,《唐蒙求》三卷」。 生平軼事 從上述記載中,丘延翰的生卒年代不詳。我們可以看到他生於唐貞觀年代,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少年丘延翰已文才畢露,名聲鵲起。自幼喜讀鄉賢郭璞的著作,尤其對易學和堪輿學最感興趣。智者樂山,仁者樂水,丘延翰以豐厚的家資為基,足跡踏遍山左、山右之山山水水,其間曾拜縉雲(浙江)人范越鳳為師,范師,字可儀,號洞微山人,人稱白鶴仙人,精通堪輿術,著「尋龍八式歌」,曾到三晉設壇講學,丘延翰博學多才神精聰敏,很快心領神會,悟其奧妙,成為其高弟,相傳,丘延翰游泰山時誤入四壁石室遇神人授玉經,從此成為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洞曉陰陽的方術家,浪跡天涯,為人相宅、相地、祈福。其實,丘延翰遇到的神人就是郭璞,他全盤承襲了郭璞的易學、堪輿學理論、觀點和占卜的方法,成為一代方士,名揚神州。事隔50多年,時空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年間(713—740),丘延翰應邀為裴氏族人卜葬地,丘延翰踏遍了邑境的北垣、南川、西域、東鎮,從漢代古葬區到裴氏所有莊園,他的足跡最後停留在邑境東域的鳳凰垣上。這裡是裴氏家族的祖居和裴氏家族的祖塋,丘延翰翻開自己抄錄恩師郭璞啟語的小冊子,把郭璞關於堪輿方面的名言和眼前的山形、地理、氣流、穴位一一對照,竟然大驚失色,連連聲稱:「絕,絕。」一時慌得裴家人不知所措。回到裴村家中,丘延翰才慢慢說出自己的看法。他說:「裴家祖塋方圓十里,是個風水寶地,遠山清貴,近山有托,青龍勝騰,白虎偉立,若以子午結穴,按照郭璞先生的動靜天機,子陽午陰,這個穴左為雙獅戲珠,右為金牛出洞,皆是拜相出公候之地,前為汪洋深潭大澤,福壽雙全之象,中為龍穴,這裡會很快出天子的,是真的龍穴,此穴的中後方形如飛鳳騎金獅,是出皇后、嬪妃、狀元、駙馬的地形,這裡理氣交見,大富大貴啊!」這些話不脛而走,太史官傳到皇上李隆基那裡,李隆基心情沉重,他回眸大明宮圍,心想,難道大唐江山真會落到裴氏宰臣之手?想來想去還是面對面問問這位大師才好。於是皇上便派官員來河東聞喜上邱村抓捕丘延翰。丘延翰知道捕快已到,一不躲二不藏,還在捕快身邊走來走去,儘管捕快到處張貼告示,手持丘延翰的畫像,察道禁行,挨戶尋找,都沒能抓獲,捕臣稟告皇上丘延翰其奇無法捕獲,後來皇上下詔赦免丘延翰造謠惑眾圖謀另立天子的欺天大罪,頒旨令其進宮攜陰陽之說和玄妙天機之書進京面上陳辭。當時,丘延翰向唐玄宗獻上自己著述的《搬砂經》、《海角經》和從九天玄女那裡學到的《八字偷天玄機》三卷人間奇書異著,並和玄宗皇帝談陰陽說數像,談的十分投機,深得玄宗皇帝的賞識,玄宗皇上令祭酒造金匣玉盒,秘藏宮中,封丘延翰為亞大夫,食千戶。丘延翰返鄉後托皇上福,名聲顯赫,但仍重操舊業,四處雲遊,為人相宅、卜葬。送走丘延翰後,玄宗皇帝做了兩件事,一是令當代禪師名僧偽造一部顛倒陰陽五行、視亂休囚、飛走天星湮亂視聽的書,名曰皇家《銅函經》,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只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給後世學者造成極壞影響,難以辨別真偽。二是玄宗皇帝馬上派大隊人馬,從今侯馬向南經聞喜縣鳳凰垣上的「龍脈」,挖一道寬敞的衡道,這樣既便利了交通,又從龍脈的肚臍眼上開溝扦山(即今隘口溝),自然聞喜的天子氣就消失了,興於隋,盛於唐,延續千餘年,出了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數以千計的公、侯、伯、子、男和皇后、皇妃、駙馬等,聞名遐邇的裴氏望族,從此也逐漸遠離了中國政壇。 丘延翰離開故鄉,雲遊天下。90歲高齡的丘延翰,客死他鄉,明崇禎庚午年間(1630)那時聞喜屬山西布政史平陽府解州道轄,按察使太守道大參張法孔,運用郭璞的堪輿觀點和丘延翰的相地術,認為聞喜縣在州之甲巽位置,城南又是聞喜丙丁之位,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建樓建塔,於州府縣衙都有好處,「這裡嵋原如座,條巒如屏,香峰如筆,涑水如帶,志稱古曲沃地」,他說:「這裡山水佳秀,不亞江南。華表捍門(指如船的小南關舊址),鎮諸水口(指涑水鐵牛),二十年後不可量矣!」於是樓與塔並建,樓在水西門外涑水西岸,回瀾塔在水西門外涑水東岸與紅鶴樓對峙。不巧的是,樓剛立木,塔起二級,受明末兵戈之擾停止建築。值得慶幸的是近30年後,那是1658年春到1660年間,邑人翟鳳翥捐首倡並聯合當代豪紳名士共同出資共建樓塔,同時擴建涑水書院,樓後建祀,祀郭景純、呂純陽、邱延翰三先生,曰:「回瀾砥柱」,魁星祟祀於上,「魁壁煌煌,鈴鐸裊裊」十分愜意。此時此刻的翟鳳翥,身在山川秀美的風水寶地,坐在「石堤畫檻,即完且麗」的紅鶴樓上,有人說聞喜城南如硯,香峰如筆,瀾塔如墨,書院學子在古曲沃這張紙上心情放飛希望和理想,因而成為晉之舊都的「文脈」,這文脈成為聞喜人民的「生命印記」,被後人傳承下來,從紅鶴樓和回瀾塔始建的1630年起,28年後,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正是翟鳳翥重建樓塔的1658年,秋試戊戌科孫承恩榜(主考大人),聞喜就出了崔爾仰(邱村人),寧世旋(裴村人),趙憲鼎(行村人)和王鍾靈(東姚村人)一科四進士,這在中國科舉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丘延翰生前,因為裴氏之卜引來不快,便再度離鄉背井,沿師郭璞南下路線來到江南,發現東南地域,尤其是以江蘇、江西、福建、浙江為中心的地域,文化發達,神鬼信仰十分濃烈,風水因此而獲得良好的生存空間,風水埋論雜亂紛呈,堪輿名流輩出,尚祀、重浮屠之風盛況空前。丘延翰來到這裡後很快加入其風水堪輿名流隊伍中,出入於官邸民宅,與當地曾派不謀而合,頗受敬仰。到了僖宗李儇時代(874—879),曾任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的楊筠松,十分喜愛風水,並以地理術行於世,其著《疑龍經》、《撼龍經》、《黑龍經》、《36龍》等傳於世。考其理論,皆不出乎丘延翰的八字天機之說,特別令人感慨的是其天門、地戶、鬼門、人門的提法,竟可追溯到郭璞《山海經注》的傳說里:「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門」,「西北立龍飛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並以天門、地戶說用來比喻水口,影響了一帶城市布局和民宅建築。我們尋根問其楊先生的相宅術來自何方?東南各地流傳著一個無史可查的傳說,人們說楊筠松乘黃巢起義破京之時,乘機竊走皇宮藏書丘延翰的玉匣金經,而後結友入昆崙山苦讀體驗,後返回故居虔(今江西贛州市)行風水地理術為民相宅、相墓、除災攘福,深受當地民間敬慕,人稱救貧先生。 根據風水宗師的傳承脈絡,可以如此推斷,丘延翰才是東南地區風水之祖師,而名盛一時的楊筠松實為其徒,而丘延翰之師乃同鄉晉代郭璞,鑒於此,可以說丘延翰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風水祖師,第二代易學、堪輿學的偉大傳承者。 當今,我中華毌丘儉研究會在搜集丘氏文化過程中,發現民間有許多關於丘延翰的傳奇故事,尚存手抄傳本《偷天玄機》十餘個版式,最為完整的要數今聞喜縣姚村十一隊崔金水家保存完好的《偷天玄機》,該書的宣紙書畫,蠅頭小楷注文,以六十納音為序,配以圖畫,讖曰、詩云、象示,圖文並茂,耐人尋味。 蔡元定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學者稱西山先生,建寧府建陽縣(今屬福建)人,蔡發之子。南宋著名理學家、律呂學家、堪輿學家,朱熹理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被譽為「朱門領袖」、「閩學干城」。幼從其父學,及長,師事朱熹,熹視為講友,博涉群書,探究義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幹利祿,潛心著書立說。為學長於天文、地理、樂律、曆數、兵陣之說,精識博聞。著有《律呂新書》、《西山公集》等。
蔡元定半身像 人物生平 幼從父學 蔡元定的父親蔡發,字神與,號牧堂,是一位造詣頗深的醫學愛好者。他常對人說:「為人不可不知地理和醫藥」,蔡發還是一位優生優育、實施胎教的先驅者,詹體仁在《蔡牧堂公墓表》中記載道:(發)「常設古今聖賢像,俾使詹氏(元定母)日夕觀之,以踵太任胎教之風。故季通(元定)生而聰睿超群,高出常兒。」元定八歲能作詩,日記數千言,承父教精研三氏(程、邵、張)之學說,幼時能深涵義理象數之學理,十九歲秉承父志,登西山絕頂,構築書屋,忍飢吞野,刻意讀書,對天文、地理、兵制、禮樂、度數無所不通,對方枝曲學,異端邪說,能悉拔其根,辨其是非。凡古書奇辭奧句,學者不能分句,元定過目,即能梳理剖析,無不暢達。朱熹贊曰:「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 師事朱熹 二十五歲到五夫向朱熹問易,朱扣其學識,見他談吐非凡,即驚奇地說:「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四方來學者,朱必讓元定考詢方能入學。朱、蔡二人師友相稱,研究學問,著書講學,長達四十年,親密無間,在學術上成為朱熹的左肱右臂。 乾道六年(公元1169年),蔡元定重上西山設「疑難堂」,與朱熹在雲谷的「晦庵草堂」遙遙相對。為了及時聯絡問學,故在兩山懸燈相望,夜間相約為號,燈暗表明學有難處,翌日往來解難。元定每到朱處,朱必留他數日,論學經常通宵達旦。寶佑三年,理宗皇帝為此敕建「西山精舍」,塑繪蔡元定與朱熹對座講道神像。御書「西山」巨字,由孫杭石刻於石崖上。 蔡元定教人以性與天道為先,自本而支,自源而流,聞者莫不興起,在西山講學,學生常常擠滿書屋內外。朱熹說:「造化微妙,惟深於理者識之,吾與季通言未嘗厭也。」學生黃干說:「開始受學晦庵,首試西山蔡公之門,從游者多矣!公之來謁,先生必留數日,往往通夕論學不昧,從先生游者,歸必過公之家,得其言論不忍去,去皆必有所得也。干之識公為最久,而荷之教最深。」 西山公一生不幹利祿,四十不就科舉,諸臣舉薦於朝,皇帝下詔,他都堅以疾辭,一心以研究學問著書立說為已任。著有《律呂新書》、《皇極經世旨要》、《八陳圖說》等十四種書於世。
遇折不屈 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權臣韓侂胄擅政,製造「偽學之禁」指道學為「偽學」,把「四書」、「六經」定為禁書,誣奏偽黨五十九人,朱熹被打成「偽學魁首」,去職罷祠。誣蔡元定為朱熹的左右羽翼之罪,貶湖南道州編管。元定得訊,未向家人告別,即往府治報到,三子蔡沉,學生邱崇相隨,行至考亭贏州橋頭,朱熹與從學者百餘人餞行,許多人感傷而泣下,元定卻泰然自若,不異平常,臨行賦詩云:「執手笑相別,毋為兒女悲,輕醇壯行色,扶搖動征衣,斷不負所學,此心天可知。」朱熹漢曰:「朋友相愛之情,季通不屈之志,可謂兩得之矣!」 朱熹向元定提出著《參同契》疑難,蔡當眾隨口解答如流,聽者無不欽佩。朱送元定行至馬伏「寒泉精舍」,兩人共同參訂《參同契》一書,通宵不昧。翌日開始在嚴寒風雪的氣候中,扙履步行三千里,腳為流血,抵達道州貶所,父子學生堅持讀書論學,四方學者聞之,來求學者日眾,元定不怕朝庭壓力,堅持授徒講學不倦。可謂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高貴品德。 客死貶所 湖南道州氣候惡烈,元定公常年抱病,百方醫治難瘉,心想解易、春秋未竟,又有洪範之數,學者久失其傳,唯元定獨心得之,然未及論著,故囑子成書曰:「淵宜紹吾易學,沉宜演吾皇極數(洪範之數)而春秋則以屬沆。」常訓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無故得罪而遂懈。又曰:」步步守著仁、義、禮、知、信,可傳子孫。」慶元四年八月初九病逝,守臣上奏,旨許歸葬,子沉扶柩三千里以還,十一月初六,葬於建陽莒口翠嵐山之源,公元2000年海內外眾裔孫集資將西山公墓建成「西山陵園」。 開熹三年(公元1207年),誅侂胄,枉者皆伸,朝廷對蔡元定平反招雪,初贈迪功郎,寶佑四年贈太子太傅謚文節。明嘉靖九年詔元定崇祀啟聖祠。 清康熙四十四年,聖祖仁皇帝頒賜宋儒蔡元定「紫陽羽翼」金匾。 理學成就 蔡元定一生「於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究,義理洞見大原,下至圖書,禮樂,制度,無不精妙。古書奇辭奧義,人所不能曉者,一過目輒解。」(同上)曾協助朱熹著書立說。「熹疏釋四書及為《易》、《詩傳》、《通鑒綱目》,皆與元定往複參訂;《啟蒙》一書,則屬元定起稿。」(同上)其平生問學,多寓於朱 熹書集之中。撰有《大衍詳說》、《律呂新書》、《燕樂》、《原辨》、《皇極經世指要》、《太玄潛虛指要》、《洪範解》、《八陣圖說》等,其中《經世指要》、《大衍詳說》、《易學啟蒙》是易學著作。蔡元定的河洛思想主要見於《易學啟蒙》,如前所言,《易學啟蒙》是朱熹和蔡元定合作撰定的,由蔡氏起稿。其書代表了朱子和蔡氏兩人的觀點。書中也引了蔡元定的話,這些話基本的觀點是以十為河圖,以九為洛書,但兩者又相互表理,其為一理,伏羲據河圖而作《易》,出自天意。這與律呂數和干支數相類似,二者雖有別而相通。……蔡氏象數易另一個內容是對邵氏易的研究。邵氏先天之學之奧秘經過邵伯溫、王是、張行成、祝泌等人解說而顯於世。朱子對其先天易學加以闡述,解決了伏羲畫卦及先天圖排列的問題。而朱子這些成就與蔡元定是分不開的,表現在蔡元定參入了《易學啟蒙》的撰定;其中對邵氏易的看法是由蔡元定改定的。如朱熹說:「《啟蒙》中欲改數處,今簽出奉呈,幸更審之,可改即改為佳,免令舊本流布太廣也。」(《文集續集.答蔡季通》)當然其中有許多觀點與朱子不同,未寫入《啟蒙》中,如蔡氏主張伏羲先天圖與六日七分說相合,因朱子極力反對而未被採納。蔡氏研究邵氏易另一個成果是他的《皇極經世指要》。該書以《易》解說邵氏之學,皆得其要,從某些方面遠超過了邵伯溫的注釋,故而成為學者學邵氏易必讀之書。 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學臻於完善的時期,以朱熹為傑出代表的理學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歷史的高峰。朱熹逝世後,著名學者黃勉齋這樣評價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竊聞道之正統,待人而後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得統之正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蓋千有餘年之間,孔孟之徒所以推明是道者,既已煨燼殘缺,離析穿鑿,而微言幾絕矣。周、程、張子崛起於斯文湮塞之餘,人心蠹壞之後,扶持植立,厥功偉然,未及百年,舛駁尤甚。先生出,而自周以來相傳之道,一旦豁然,如日月中天。」作為朱熹的高足和摯友,蔡元定自始至終參與了朱熹理學創建,做出了巨大的理論貢獻。生前,朱熹曾將蔡元定與著名學者張栻相提並論,給予高度評價,詩云:「風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年華供轉徙,眼界得清新。試問西山雨,何如湘水春?悠然一長嘯,絕妙兩無倫。」 慶元四年(1198),蔡元定逝世後,朱熹三撰誄文,深致其哀。文曰:「惟君學通古今,道極淵微,精詣之識,卓絕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奪之節,有不可窮之辯,有繼往開來之功,今不可復得而見之矣。」關於蔡元定在程朱理學的發展史乃至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後來學者黃宗羲、全祖望做出如下中懇評價:「濂溪、明道、伊川、(橫渠),講道盛矣,因數明理,復有一邵康節出焉。晦庵、南軒、東萊、(象山),講道盛矣,因數明理,復有一蔡西山出焉。孔孟教人,言理不言數,(然天地之間,有理必有數,二者未嘗相離,河圖、洛書與危微精一之語並傳。)邵、蔡二子欲發諸子之所未發,而使理與數粲然於天地之間,其功亦不細矣。「 人物評價 在歷史上,蔡元定應該是一個被低估的人物。《宋史·道學傳》於朱子門人,收黃直卿干、李敬子燔、陳安卿淳等六人。而蔡元定不與,列於《儒林》。這可能與蔡元定多傳邵康節之學有很大關係。《鶴林玉露》謂:「濂溪、明道、伊川、橫渠講道盛矣,因數明理,復有一邵康節傳焉。晦翁、南軒、東萊、象山講道盛矣,因數明理,復有一蔡西山出焉。」可見蔡元定的學術地位,不可不重新加以評定也。 蔡元定
著述名錄 著有《大學說》、《大衍詳說》、《律呂本源》、《律呂新書》、《燕樂原辨》、《蒸樂原辯》、《皇極經世指要》、《太玄潛虛指要》、《洪範解》、《八陣圖解》、《家引經引義》、《地理髮微論》、《陰符經註解》、《<玉髓真經>發揮》、《氣運節略》、《脈書》以及《翁季錄》等十七部著作,並協助朱熹撰成《近思錄》、《易學啟蒙》、《太極圖說解》、《資治通鑒綱目》、《周易參同契考異》等重要著作。這些著作分別收錄於《宋史》、《四庫全書》和《續編四庫全書》、《潭陽蔡氏九儒書》、《(建陽)廬峯蔡氏族譜》、《朱子全書》或其他專門類書。殊為可惜者,其中有的著作因時代久遠而湮沒無稽。 創辦西山精舍 蔡元定在西山創辦西山精舍。他從小聰穎過人,八歲能詩,一天可背誦千言之書。19歲築室西山(今莒口東山村)之頂,以野菜充饑,發憤刻苦讀書。。25歲拜朱熹為師。朱熹與他一交談,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宋史·蔡元定傳》)。此後元定成了朱熹的助教,凡四方來求學者,朱熹常命元定先考其學問水平。朱熹講學著書遇難題時,也常常先同元定商議。朱熹晚年自編蔡元定與自己講論學術的言論《翁季錄》,以表示元定與他自己相匹敵。元定涉獵甚廣,在儒學、政治、天文、地理、軍事、道教、音樂等方面均有造詣,但輕功名,不惑之年仍不應科舉。著名詩人楊萬里曾聯名保薦元定入朝為官,元定不為心動,以疾病為由辭之。也許正是元定這種與朝廷格格不入不合作的態度,惱怒了權貴,因此「偽學」案起,元定首當其衝被流放。 元定是理學家中「慎獨」的典範。嘗對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這句話被蔡氏子孫作為祖訓,載入族譜之中代代相傳。元定對程朱理學思想的形成有過重大貢獻,後世學者稱他為「閩學干城」,意為閩學的中堅骨幹。 人物墓銘 西山先生蔡公墓志銘 劉爚 紹熙甲寅秋七月皇帝即位,首召朱文公於長沙,拜趙忠定公為右丞相,一時名勝多聚本朝。有知閣門事韓侂胄者,憑藉外戚出入兩宮,丞相以魏公之裔同心國事,弗之疑也。文公獨知其微,每於經筵造膝極言之,文公既去國,從官有繼論者。侂胄始自疑,好進之士或陰附之,稍易置台諫,而丞相亦罷矣。言者指丞相為權臣,指道學為偽學,引繩批根,而侂胄專政矣。十餘年間,台諫之議論非攻偽學不談,小臣之自鬻非攻偽學不售。然莫敢誦言攻文公者久之,其間有欲速貨者為言事官,乃上書詆文公,且及其從游最久者西山先生。西山先生謫道州,二年得疾以歿,諸孤奉先生喪歸葬。後九年,主上奮發英斷,誅侂胄,治亂政,天德清明,枉者悉伸。又三年,始贈先生迪功郎。制曰,士之遇不遇,天也。其或擯斥於生前而獲伸於死後,天理昭昭,未有久而不定者。爾學問有源,操履無玷,杜門著書,初無預於世者。不幸見誣,亦遭遠謫,今是非巳定,汝巳殂矣。守臣以狀來上,朕甚憫之。其贈爾官,慰爾泉下,死雖莫贖,尚知享哉。諸孤狀先生之言行來請諸銘,蓋辭不敏者久之,及後乃復貽書曰,先君之墓可記矣。某重慨交遊凋落,恐遂暗昧,遂不敢固辭。先生諱元定字季通姓蔡氏,其先弋陽人,上世仕唐,有為建州建陽令者因家焉。曾祖克順。祖諒,太學生。父發,博覽群書,號牧堂老人,妣詹氏。先生在娠,牧堂以聖賢遺像設別室,使詹氏日瞻仰焉。先生生而穎悟,異於常兒,八歲能詩文,十歲日記數千言。牧堂示以西銘等書,又以程子語錄,張子正蒙,邵子經世,語之曰,此孔孟正脈也。先生幼而沉涵其義,長而辨析益精。乾道間,見文公於崇安,遂師事焉。凡文公次敘伊洛諸儒遺言,先生之言為多。年四十不就科舉,淳熙戊申,太常少卿尤袤,秘書少監楊萬里,以律歷薦於朝,詔下郡津,遣赴行在,先生以疾辭。紹熙癸丑,西遊襄漢,循淮度江道經建業,京師城朝之名勝無不傾倒,常與太學生王茲諸公游西湖。聞諸公欲薦之於朝,即日命舟而歸。淳熙乙未,築室西山將老焉。文公貽書,有臨風引領,似已聞採薇歌之語。時偽黨論興,先生知不免,簡學者劉礪雲,化性起偽,惡得無罪。明年命下,親故送別,先生酒酣賦詩曰,執手笑相別,無為兒女悲。方自里中赴道,眾皆疑懼,或曰緩行。先生曰,獲罪於天,天可逃乎。至營道未幾,學者漸眾,先生憂之曰,神人惡,眾至,殆不免乎。每與諸予書,戒以死生有命。訓其自修則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庶可傳之子孫,勿以吾無故得罪而遂懈。明年八月寢疾,醫曰,脈平可治。先生曰,是謂脈病不相應,非葯可為也。先生雖病,接朋友不倦。一日謂其子沈曰,合謝客,且安靜還造化舊物。凡九日,命移寢正室,有二聲若巨石墜牖間,傾之而逝。享年六十有四,慶元四年八月九日也。十一月六日,始克葬於建陽縣崇泰里翠嵐之源。先生天資高,聞道早。於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講。明陰陽消長之運,達古今盛衰之理。禮樂兵制度數,皆正其流而會於一方。攻曲學與異端邪說,悉拔其根而辯其非。凡古書奇辭奧義,人不能讀者,一見即解。文公嘗曰,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又曰,造化微妙,惟深於理者得之,吾與季通言,未嘗厭也。及葬,以文誄之曰,精詣之識,卓越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窮之辯,不可復得而見之矣。天之生是人也,果何如耶。先生居家,以孝悌忠信儀刑子孫。而教人也,以性與天道為先。自本而支,自源而流,聞者莫不興起。嘗言,文公教人以訓詁,文字為先,下學上達,固是常事。然世道衰微,邪說交作,學者未知本源,未有不惑於異端之說也。故文公晚年,接引後進,亦無隱然者。所著書有大衍詳說,律呂新書,燕樂原辯,皇極經世,太玄潛虛指要,洪範解,八陣圖說,陰符經解,運氣節略,脈書,及詩柬雜說若干卷傳於世。獨易,春秋,雖發其端緒,諸子能卒業焉。娶崇安江氏。男四人,長淵,次知方,次沈,次沇早亡。女二人,適進士王,吳恭。孫七人,格模杭權楠棟。孫女六人。謂西山先生者,文公之所誄也。銘曰,西山千仞兮清潭一曲,先生永存兮過者其肅。此文節入性理。 《蔡氏九儒書》 建陽蔡氏九儒,包括蔡元定父子祖孫一門,四代共九人,即蔡元定,元定之父蔡發,元定之子蔡淵、蔡沆、蔡沈,蔡淵之子蔡格,蔡沈之子蔡模、蔡杭、蔡權。他們對程朱理學的研究頗著成就,堪稱理學世家,蔡氏九儒著書立說,羽翼朱子之道,聚徒講學,繼承閩學之脈,其論著被其後裔及門人彙編成集,刻版發行,成為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盛事。 蔡氏九儒共有著述48書,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理學、易象、天文、地理、禮樂、兵制、度數等。這些著述的彙編歷經七百多年的編輯和流傳過程,至今仍得以流傳的蔡氏九儒書,蔡氏九儒書是閩學史上的一部巨著,在中國文化學術史上這確是一個奇觀,一個家族連續四代九人,以理學為中心內容,深入研究,精心撰著,從而形成博大的學術體系,這種罕見的學術現象,在學術史,出版史和人才發展史上都是十分獨特的。 蔡氏九儒學術研究會的研究刊物是《蔡氏九儒研究通訊》,至今研究已出版了近四十期的通訊,出版了兩部研究著作,分別是《建陽蔡氏九儒研究文選》和《潭陽蔡氏九儒書》,為了更好更廣泛地把蔡氏九儒的思想發揚光大,研究會於2003年5月建立了網站,藉助現代科技的手段把傳統的文化進一步發揚擴大。
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
曾文辿 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 後梁貞明丙子年,曾公與諸徒袁州萬載覲丘山(今江西宜春萬載縣),肖形五牛飲水穴,穴結池心,授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後經數年,其徒於豫章江西南昌復見文辿師,驚其未逝,之後遂啟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師屍解,真成地仙矣。著《尋龍記·八分歌》倆卷行世。 後人尊楊(救貧)、曾(文辿)、賴(布衣)、廖(金精)為風水形派四大祖師。曾文辿是三僚曾氏開基祖,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楊救貧雲遊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辿說:「這裡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裡,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 楊筠松和他的二個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他們把茅棚稱為「寮」,師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們就把這裡稱作「三寮」(現在寫作三僚)。曾文辿原是於都肖縣(今於都曲洋鄉)人,自幼讀書, 原想通過科舉仕進,因逢戰亂,隱居在於都縣黃檀寺讀書,不問世事,後偶遇楊筠松先生,羨其學問,遂拜楊公為師,隨其學習堪輿術。他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徒弟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廉幕應;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拜朝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丑戌相刑害;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 曾文辿唐末五代時遷三僚,時歷宋元明清,迄今千多年來,特別是明清兩朝以來,文辿後裔蕃衍千枝萬派,分布全國各地,已成萬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滿堂,卓然俊拔之士達於中外,足見楊筠松當年的預測不謬也。現在許多海外易經考察團專程到三僚村,都是拿著這份鉗記,尋找中間提到的「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甲木水」的所在。 割據贛州的盧光稠慕名聘請楊救貧弟子為他擇基修築贛州城後,又懇求楊救貧為其選一塊「天子地」。這一段歷史掌故,贛州府志記載甚詳:「唐都監楊筠松避地於虔,謁盧光稠,為其卜地雲出天子,盧遂改葬其母,復問還有此地否?曰:有,一席十八面;曰:何面出天子?曰:面面出天子。盧恐他姓得之,遂毒楊。楊覺,攜其徒曾文辿及去之,至一處間,問何地名,曾答:葯口。曰: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報也。小子志之。說盧王於贛州磨車灣安水碓,十字路口開一井,則世世為天子矣。曾曰:何謂也?曰:磨車灣安碓,單打盧王背,十字路口開井,盧王自縊頸,後盧果疽發背,痛不能忍而縊死。」楊救貧逝世後,曾文辿遵其所囑,回贛州說服盧王城內磨車灣安了水碓和十字街鑿了井,破了贛州的「天子氣」並制煞了盧光稠。他擔心盧王報復,遠走萬載縣西山隱居,後人稱其隱居處為曾公塘。 風水釋意 風水學是一種傳統文化現象,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擇吉避凶的術數,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一種有關陰宅與陽宅的理論與實踐系統的理論,是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澱。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學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態建築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氣象學和人體信息學合一的綜合性科學。 【編者按】堪輿風水學如果不加入環境哲學、環境經濟學、建築環境景觀方法、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科學因素,那就是騙子的樂土。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於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中國古科技理論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由三部分組成,即氣、數和象。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它們是:能量、信息和態勢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開,又界限分明。氣,是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能量。數,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序或邏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信息。象,是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用現代科學概括為:象是能量依據信息程序而存在的態勢。 宇宙萬事萬物有信息就有能量,就有它們的存在態勢;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信息和態勢,有態勢也必有信息作指令,能量作基礎。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正是氣、數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實在的,具體的。信息「數」指導能量「氣」按一定態勢「象」存在,能量「氣」依照「數」的指令,構成一定的存在態勢「象」,存在態勢「象」受信息「數」指揮,以能量「氣」為基礎。 數、氣、象即信息、能量、態勢,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個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本體」,亦是功能。《周易·繫辭》稱:「神無方而易無體」。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亦無所不在。易經和佛經所說的精、氣、神。孔子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遊魂就是神,就是構象。 精,中國古代先聖又稱玄、道、元、一、水;稱精,是因為人體信息來源於父精母卵。稱玄,是因為信息難以觀測,(懷玄、玄具難測,太玄無形容);稱道,是因為信息決定宇宙萬事萬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稱元,是因為信息在有形質宇宙之始;稱一,是因為一為自然數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抱一、守一、歸一、真一、太一);稱水,是因為地球生物發源於水。 中國古科技理論中所說:「理」是研究數、氣、象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理是人所確認的能量存在形式,簡稱構象,或稱能場。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兩種:一是西方科學賴以發展的演繹推理法;一是中國及東方科技來源於類比歸納法。 演繹推理法適用於有限數理範圍,類比歸納法適用於無限數理範圍。人通過象認識氣和數,而象有「無」和「有」的分別。人的感官或藉助儀器能感知的客觀存在為有;反之則為無。而不能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為常,或恆;這就是《易經》所說:「意不盡道,言不盡意,書不盡言。」可以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稱為特化。《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體的道、名、氣、數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國先聖認為:物質是能量(氣)的一種較為穩固的特化形態。現代高能物理已經證明:物質和能量是相互轉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氣,沒有物質。宇宙,包括太陽系由氣形成。生成宇宙的「氣」,現代科學認為源於黑洞,中國古科技理論稱為無極、無為。「氣,在我們這裡可以稱之為"以太』,因為物質最初完全是流動的,毫無硬度、無間斷、無終止,不能分兩部分。這是人們所想像的最稀薄的物體。」 自然科學裡的「以太」,只能作為傳遞物質問相互作用力的一種假想的介質而存在,「以太」和實物彷彿是隔絕的,但張載和王夫之認為「氣」和「形」是相互轉化的。因而他們所提出的「氣」與其說接近以太,不如說更接近現代科學所說的場。 西方人在驚嘆之餘呼「MyGod!」,就是「我的上帝」。而中國人則呼「我的天!」。中國古代先民,沒有像西方人那樣人為地創造一個「上帝」,認為主宰天地人萬事萬物的那個東西是「天」,是「氣」,是「場」,是宇宙間的「精氣神」或「數氣象」,亦即宇宙規律。並由此,把天上地下的一切都「人世化」,天上有玉皇大帝,地下有閻王。天地人是一體的,是全息的。也就是天上所具有的,人間必然有,地下同理。 整個宇宙是由:能量(氣)、信息(數)和態勢(象)三部分組成。基於這種認識也就不難理解中國風水學源自於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的科學內涵。中國風水學將天、地、人納入一個大系統中綜合考慮,在長時間裡,一直備受詆毀和詰難,只有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才再次被認識和發現。 中國風水學在對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學,即天地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長期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規律理論,並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將宇宙的特性概括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陰陽性。 中國風水學的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 中國風水學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認識及科技進步不斷充實完善,由於認識偏重之差,形成了眾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兩大宗派:一種是形勢宗,因注重在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巒,諸如:「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所以又稱形法,巒頭,三合;另一種是理氣宗,因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諸如:陰陽五行、干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所以又稱三元,理法。 元明以前,多以山川形勢,論斷於陰陽、五行生剋之理,即以巒頭為重,諸如:晉人郭璞《葬經》;元明以後,注重天心合運,以理氣為重,效地法天,諸如:邵雍「卦氣運會」之說盛極。 中國風水學中「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此外,還有「日法」用於選擇吉日良辰以事興造;「符鎮法」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的措施。中國風水學按照應用對象:又分陽宅風水,即陽宅相法,專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擇址布形;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司死者的陵墓墳家的擇址布置。 中國風水學對於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地理》,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於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係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並舉。 中國風水學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理論,並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棗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中國風水學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儘管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 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中國古人認為,天地人是一體的,人的心靈與天地的靈氣是相通的。美好的心靈才能和美好的風水地同氣感應,有美好心靈人才能得到美好的陰陽宅,才能獲得風水地的吉氣善待。反之,有醜惡心靈的人是無法得到美好的陰陽宅的,只能得到醜惡的陰陽宅,也就只會得到風水地的凶氣懲罰的。所以風水學十分重視風水用戶和地師的心靈的塑造與凈化,十分重視道德的修養與積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風水可以改天命而奪神功,這是古人對風水學的高度肯定。風水學告訴人們要能順應自然規律,做到天人合一,要優化自然環境,這樣就有了好的陰陽宅,有了好的風水地的吉氣感應與蔭庇,自己和後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財貴秀,百福臻臨,如果人人家家都能獲得好風水地而吉祥,社會就會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諧,民族國家也就會因人人有為家家發達社會和諧而興旺,這就是風水學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所在。 因此可以說,中國風水學是宇宙星體學、天文學、天體運行方位學、地球物理學、地磁方位學,水文學、地質地貌學、環境景觀學、自然生態建築學、社會倫理學、美學、人體信息學、氣象學、空間選擇學、時間選擇學、民俗學、做人哲學、玄學、易學、預測學、陰陽學、五行學、形氣學、理氣學、日課學等等一門龐大的綜合類學科。 這是中國古人的偉大智慧的結晶,這是我們後人所應學習繼承,應大力發揚光大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風水不是萬能的,風水也只是影響人生的一種力量。中國風水學雖博大但雜亂,雖精深但虛玄,雖可驗證但少數據,雖有作用但多無科學根據,尚存在很多局限性,廣而無邊,深不見底,艱以學習,難以操作,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為此,但願風水同行們能摒棄成見,在考古踐今的同時,努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他,充實他,完善他,提升他。是所至望!風水學又叫堪輿學,其起源久矣!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動。春秋時,《尚書》中有:「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記載。至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孝武帝時聚會佔家問之,某日可取乎?……堪輿家曰不可」的記載。到明朝時,大軍事家,也是堪輿名家,《郁離子》的作者劉基,在一次南遊中行至大嶼山一帶,曾發感言:「奇哉大嶼山,日後定可富甲天下!(大嶼山,即香港第二大島。)」而今事實證明了他的推斷。在我們對他精湛的堪輿造詣所折服的同時,也不得不驚嘆堪輿這門學術的神妙! 那麼何為堪輿?《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堪即天,輿即地,堪輿學即天地之學。它是以河圖洛書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和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運行和地氣流轉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從而推斷或改變人的吉凶禍福,壽夭窮通。因此堪輿(風水)與人之命運休戚相關。 從之所以叫風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風和水在整個堪輿界學術理論中的重要性。其實,研究風和水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研究「氣」。《皇帝內經》曰:「氣者,人之根本;宅者,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順之則亨,逆之則否。」《易經》曰:「星宿帶動天氣,山川帶動地氣,天氣為陽,地氣為陰,陰陽交泰,天地氤氳,萬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氣對人的重要性。但為什麼要研究風水呢?其實,氣與風水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古書載: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說:「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水龍經》也有「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等等,都說明了風和水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從宏觀上講,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發展的快。比如香港、台灣、韓國、新加坡,在二十世紀中葉,亞洲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得風氣之先,於六、七十年代經濟飛速增長,一躍而成為亞洲經濟的排頭兵,給整個亞洲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為世界所矚目,被稱作亞洲四小龍。然而當你去研究他們時發現,他們所處位置不同,語言文化不同,經濟體制也不同,但是卻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環海地區。這種現實情況與風水理論不謀而合。而今,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我國,也是沿海地區較內陸發展更為迅猛。當然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風水理論的真實性和實效性。 自古以來,風水學界的著述,汗牛充棟,浩若煙海,門派也是百家爭鳴,派別林立,但主流無非是形勢和理氣兩派。形勢派注重巒頭方位的結合,理氣派注重時運生克的原理,雖各有所長,但上升到一定層次,其結果、效應卻是一致的,可謂是殊途同歸。
推薦閱讀:
※擺地攤是怎樣一種體驗?
※日文和中文有多相近?
※中國自魏晉南北朝後,經濟重心逐漸遷移至南方,為什麼政治中心經常維持在北方?
※明宋都飽受少數民族襲擾,但是明朝卻很少像宋朝那樣進貢妥協。是什麼原因使這個王朝的統治階層這麼做的?
TAG:人文 | 知識 | 風水 | 風水學 | 基礎知識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