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附分穴,附分穴的準確位置圖,附分穴的作用與功效

附分穴位位置

附分穴位於脊柱區,第二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附分穴位於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針灸資生經》。

附分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俯卧位,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

附分穴位於脊柱區,第二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解剖位置

在肩胛崗內端邊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有頸橫動脈降支,當第二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二胸神經後支。

附分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骶棘肌。有頸橫動脈降支及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外側支。分布著第一、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為肩胛背神經。皮膚由第一、二、三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分布。頸橫動脈發自甲狀頸干。在肩胛提肌的前緣分為升、降支。降支由肩胛提肌內側至肩胛骨的內側,角與肩胛背神經伴行,在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脊柱緣下降,達該骨下角。該動脈發肌支至附近諸肌,並與肩胛上、下動脈,旋肩胛動脈及肋間動脈互相吻合。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豎脊肌。

布有第一、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為肩胛背神經;並有頸橫動脈降支及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外側支通過。

附分穴的作用

特異性:附分穴為手、足太陽經之交會穴。

附分穴意義:臟腑外輸脊背的氣血物質在此構成膀胱經經脈的附屬分支。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乾熱風氣。

運行規律:循膀胱經上輸頭頸。

功效作用:運化膀胱經水濕上行天部,舒筋活絡,疏風散邪,附分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

主治疾病

附分穴主治肩臂、上肢等疾患:如肩背拘急、頸項強痛、肘臂麻木不仁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肩背神經痛、岡上肌腱炎等。

附分穴主治肩背拘緊,頸項強痛,肘臂麻木等。

運動系統疾病:頸椎病,頸部肌肉痙攣;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副神經麻痹;

其它:肺炎,感冒。

穴位配伍

附分穴配風池穴、後溪穴,有祛風活絡,舒筋鎮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附分穴配大椎穴,肩髃穴,有散寒除濕,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肩背拘急疼痛。

附分穴配大椎穴治頸項強痛。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或微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

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 不可深刺,以防氣胸。

艾灸方法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注意:附分至秩邊穴各穴所在的膀胱經經脈與緊鄰脊骨的膀胱經經脈相比較,此為分支,緊鄰脊旁的膀胱經為正經。分支中各穴比正經中對應的各穴氣血偏於陽熱乾性,正經則水濕稍重,分支氣血稍弱,正經則氣血較強。從功能作用看,分支作用於肩背外側強,而正經作用上下前後部強,分支與正經對應各穴功用又大體相似。

附分穴解析

附,隨帶、附帶也。分,分開、分出也。附分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物質在此形成一條經脈的附屬分支。

附註:手、足太陽經交會穴。

附分為經穴名(Fùfēn BL41)。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附分是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附指附麗,分即分離,足太陽脈自項而下,分為兩行,本穴為第二行之首,附於第一行之旁,故名附分。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主背痛引頭。

《針灸大成》:頸痛不得回顧。


推薦閱讀:

大黃蟄蟲丸功效
艾灸養顏美容的新功效
中藥 蘆根的功效及作用
竹筒花茶的泡法及功效
茉莉花茶的功效有哪些 茉莉花茶的飲用禁忌

TAG:作用 | 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