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決策幕後:機密已守兩年

滬港通決策幕後:機密已守兩年 因擔心見光死

                           2014-04-11 

    在昨日的博鰲亞洲論壇關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分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與證監會主席肖鋼這兩位重量級嘉賓的意外現身,給了大家一個不小的驚喜。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根據事前發布的議程,兩位掌門人並不在出席嘉賓之列,外界不免將他們齊聚一堂的原因與昨日剛剛宣布的「滬港通」聯繫起來。因為不管是昨日下午的論壇,還是晚上舉行的「香港晚餐會」,「滬港通」都成為了最受關注的話題。

    在昨日突然落地前,「滬港通」的方案一直處於絕密狀態,但據了解,實際上該方案一年多前已經成熟。

    有了解決策過程的權威市場人士昨日告訴本報,滬港交易所互聯互通的方案2012年12月便已基本定案。

    證監會主席肖鋼昨日則稱,數年以前內地與香港的監管部門就開始研究怎麼通過後台的連接實現滬港的互聯互通,經過多年的論證,昨日正式宣布確定了這個機制。

    據本報了解,對於多部門論證多年、終於在一年多前成熟的「滬港通」方案, 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已經準備就緒,整個互聯互通機制半年內可完成。至於深圳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則是下一步,「肯定會進來」。

港交所設機密小組

    「滬港通」看似橫空出世,實則醞釀多年。最大的推手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李小加2009年上任後,第一份三年戰略規劃便鎖定了內地。港交所決定主動出擊,和內地監管機構、交易所和其他機構合作,滿足內地投資者日益旺盛的境外投資需求。

    與內地「互聯互通」的表述,則最早出現於2012年,並在《戰略規劃2013-2015》中成為重點:「我們力求以現貨股票及股票衍生產品為基礎,以商品作為催化劑,同時把握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並尋求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以進軍新的資產類別。」

    「市場互聯互通、交易結算連接」、「為市場互聯互通帶來的人民幣流量作出充分準備」的表述,更赫然出現在2013年1月15日的戰略規劃媒體午宴上。

    有接近港交所的高層人士曾表示, 李小加多年來一直在和內地探討互聯互通,重點是向內地監管機構說明如何在資本開放的過程中利用香港控制風險。

    去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李小加便直接提出交易所合作的方式,解決市場風險和資金想出去的矛盾。

    有兩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港交所有一個制定「滬港通」方案的機密小組,每一個成員均簽訂了保密協議。其中一名市場人士對記者透露,負責該工作的高層人士,每年要到內地出差逾30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說服內地監管機構」,這樣的工作難過投行百倍。

    前述權威市場人士表示,一年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和國際部原主任童道弛到港便敲定了滬港交易所互聯互通的方案。由於擔心重蹈港股直通車「見光死」的覆轍,方案一直處於絕密狀態,在獲得外匯局和央行的許可後,近期向國務院報批,經國務院多部委會議通過。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亦證實,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場建立互聯互通機制,是香港監管部門和內地不同部委、香港市場和上海市場,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達成的共識。

    李小加昨日在博鰲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滬港通」的方案是用最低的制度成本換取最大的市場交易,能在交易規則不變的情況下達到最好效果。他表示,滬港雙方現在的清算結算系統及法律法規都不會改變,雙方監管當局可通過監管活動保護投資者利益。

    「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計劃。」前述權威市場人士說,滬港交易所通過額度固定交易總量,兩地清算固定凈量,既能減少過境資金流,又能通過額度漸漸放寬放大交易量,形成一個終端封閉的大池,有效控制整體風險和防止洗錢。

    另一名權威市場人士告訴本報,港交所主導推動的「滬港通」,和2007年由中資券商推動的「港股直通車」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點是「滬港通」的資金是封閉循環的,既釋放了中國資本開放的強烈信號,又有效控制了大量資金流動的風險,並能避免投資者通過非法渠道投資境外導致資金外流。

    同時,前述權威市場人士告訴本報,「滬港通」落地意味著上證所不再會有國際板,「滬港通」也是對上證所的一種補償。

「滬港通」細則

    「滬港通」最大的創新設計是,通過港交所和上證所進行交易集合,互聯互通進行A股和港股的交易。《第一財經日報》4月3日曾獨家報道,這一相當於「港股直通車」的最終版已經上報國務院,投資者可就雙方市場90%以上的股票進行交易。

    根據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昨日的聯合公告,投資A股的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投資港股的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試點初期,香港證監會要求參與港股通的境內投資者僅限於機構投資者以及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餘額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

    具體操作方法是,滬股通由投資者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港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證所進行申報傳遞買賣盤,買賣規定範圍內的A股股票;港股通則是由投資者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證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港交所進行申報傳遞買賣盤,買賣規定範圍內的港股股票。

    試點初期,滬股通的股票範圍是上證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份股,以及上證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港交所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和同時在港交所、上證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涉及「滬港通」的除了港交所和上證所,還包括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登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下稱「香港結算」)。中國結算、香港結算採取直連的跨境結算方式,相互成為對方的結算參與人,為「滬港通」提供相應的結算服務。

    中國結算是上證所和深交所的合資公司,香港結算則是港交所全資子公司。而三家交易所早在2012年6月便已分別出資1億港元成立合資公司中華證券交易服務有限公司,探討推動兩地三家交易所的發展合作。

    港交所昨日發布的公告還透露了更多細節。港交所和上證所將為兩地市場的投資者提供訂單路由安排和相關技術基礎設施,以實現滬港交易通;香港結算和中登公司則提供交易清算和交收安排,以及存管、代理人和其他相關服務的滬港結算通。

    另一方面,上證所和港交所將根據公平對等的原則分享因滬港交易通以交易費用方式產生的收入;中登公司和香港結算則根據相同原則平均分享因滬港結算通以結算費用方式產生的收入。

宏觀意義與微觀影響

    與昨日所有券商股聞訊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在港中資券商子公司卻對「滬港通」有所保留。

    一名中資券商香港高層昨日表示,上證所和港交所掌握投資額度,交易所成了額度分配機構,這將令依賴內地客戶的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受傷害」。

    「目前大家都還沒看明白,以為對所有券商都是利好消息。」該人士說,實際上以後內地客戶可以直接在內地券商開戶買賣港股,香港分支機構既沒了客戶也丟掉了額度的通道資源。

    這一最終結果,和2007年的港股直通車和2011年提出的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計劃截然不同。多名了解情況的人士告訴本報,港股直通車由中銀國際前副執行總裁謝涌海推動,QDII2計劃則由國泰君安國際行政總裁閻峰推動。兩個由中資券商推動的方案均是由券商申請獲得額度,和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模式一致。

    另一名中資券商高層人士告訴本報,監管機構一直以來討論的都是港交所的「滬港通」方案,「滬港通」將為一些內地券商帶來投資港股的交易,對一些香港本地券商來說,也能增加買賣A股的新機會,但對一些九成以上客戶都在內地的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來說,由於客戶不用再千方百計到香港開戶,「影響將非常大」。

    但也有了解港交所想法的人士表示,「滬港通」並沒有搶券商的生意,而是令所有人都有了機會。「以往是羊腸小道,有些人能賺通道的錢,如今則是陽關大道,誰都能來走」。

    上述券商高層人士也稱,從國家戰略來看「滬港通」對雙方市場都有好處,「券商行業也只能提提意見」。他認為,在港中資券商有的已經成功轉型,從傳統中介業務轉為投行業務,或轉為資產管理公司。

    但在更大的層面而言,多位市場人士均表示,兩地市場對於「滬港通」的關注,並不應僅僅局限於市場本身。作為一項遠遠超越QFII、QDII的制度安排,內地與香港的交易直通被視為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評價稱,「滬港通」不僅有助於擴大境外人民幣資金池,也為規模龐大的離岸人民幣提供了更為通暢的迴流渠道。從這個角度而言,滬港股市的互聯互通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明顯的助推作用。

    在昨日的博鰲亞洲論壇「香港晚餐會」上,周小川表示,「滬港通」機制順應了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既有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又有利於健全內地資本市場的機制。

    周小川也坦言,「滬港通」對於央行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我們在雙向投資方面要鼓勵,當然所有配套的管理政策和其他有關改革也要逐步跟進」。

    肖鋼則在昨日表示,「滬港通」可帶來三方面好處:一是內地市場估值低,尤其是上海市場低於很多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滬港通」可為上海市場帶來資金;第二,「滬港通」可以為香港市場注入新的資金來源渠道;第三,兩個市場、兩個池子的水比一個池子多,可以進一步增強兩地市場的活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推薦閱讀:

滬港通「北熱南冷」格局生變·每日商報
全球機構掃貨H股 滬港通行情進入下半場
滬港通後QFII謀換倉 四季度重點調研113隻股票
上交所滬港通專欄(十六):牢記投資風險|港股|上交所
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開始

TAG:機密 | 決策 | 滬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