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學習筆記

(2008-09-19 19:03:56)標籤: 文化分類: 學習筆記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對原文的理解:有那麼一種存在,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其狀態是寂靜安詳,空曠深遠的,它獨立存在於天地萬物之外,其狀態始終沒有改變過,在萬事萬物間循環往複地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其本身卻永不倦殆、永不缺損、永不推辭,真可以稱得上是天下萬物之母啊!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它啊,姑且勉強給它起個字型大小叫「道」吧,或是勉強給它起個名稱叫「大」吧。其為大者可如「朝辭白帝彩雲間」般若即若離地離我們而去,離我們而去者或可如「一行白鷺上青天」般漸行漸遠,漸行漸遠者卻又似「默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般返回到我們身邊來。所以,道可稱之為大,天可稱其為大,地可稱其為大,人也可稱其為大。在我們生存區域內的這四大之中,人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人要遵從地的法則,地要遵從天的法則,天要遵從道的法則,而道的法則是自成其然、自然而成的。對字的理解:寂兮寥兮:寂,靜悄悄,沒有聲音。寥,音「遼」,空虛,寂靜。周行而不殆:殆,睏乏,疲憊。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逝,離開。反,通「返」,返回,回歸。對本章的體會:本章的氣勢極其曠遠磅礴,老子論道的特點並不是一股腦地說個不停,而是善於轉換多個角度、用很多事例通俗而深刻地闡述道理。同時又萬變不離其宗,緊扣道之主題,時刻不忘闡述道之精華及其存在方式。此前的第一章、第四章和第十四章都是專門直接論道的,本章也是。「有物混成」的物,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質,而只是一個託詞,就像「道」這個字一樣,也是個無中生有的命名而已,它所要表達的是那麼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這種存在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經有了。這也許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天地都沒有,還能有什麼呢?從東西方文化中關於世界起源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發現,西方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一切,東方認為是盤古開天地,這不都意味著在天地之前就有一種存在了嗎?有意思的是,老子在這裡用了一個「混」字,怎麼解呢?我認為,那就是處於混沌狀態下的那麼一種混雜的混合存在。所謂混沌狀態,就是說不清楚的狀態;所謂混雜,就是什麼都有且無一定次序;所謂混合存在,就是雖然什麼都有、雖然無一定次序、雖然說不清楚,但彼此之間卻都自由自在地共同存在著,互不衝突、互不干涉。即便單純從物質層面講,所有物質,包括生命,都是混合而成的,都不是獨一存在的。我很詫異於兩千多年前老子如此精闢而準確的表述,一個「混」字,是多麼的形象啊,直截了當、入木三分。這樣一個混成體的存在狀態又是極其平靜安詳的,充斥著我們周圍的各個角落,頗有萬物既不相離,又不互爭的從容、氣度與胸懷。這樣的狀態不會因任何原因而改變,當為則為,當不為則不為;機緣所在,無任善惡;因無所因,故無所果;既無所欲,何有可傷?這是一種多麼恢弘而愜意的狀態啊!我們如果潛心接近這個狀態,不要說不會為世間的喜怒哀樂所傷,就算修鍊成刀槍不入我看也是大有可能的。老子接著用「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九個字說明了道之「周行」的意思。從宇宙發展變化的角度去理解,這與我們現代的宇宙觀十分暗合:大曰逝,是說宇宙中所有的星體都在彼此遠離著,也就是說宇宙在不斷地擴大著;逝曰遠,是說宇宙還會繼續擴大下去,越來越大,越來越遠;遠曰反,是說當宇宙擴大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開始收縮,收縮的結果很可能就會產生再一次的宇宙大爆炸,開始新的輪迴。我們人類費了多少腦筋、用了多少科學手段所證明出的宇宙理論,而老子遠在兩千多年前,用了九個字就說清楚了,老子的智慧能不令人震撼嗎?我們再從人文的角度對這九個字做一番解讀:道是若即若離、或即或離、不即不離的,頗有些「你抓我躲,你追我跑,你停我來」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固執於道,反而會欲求不得;愈是固執於道,離道越遠;或許當你輕鬆下來的時候,反而會突然感悟道。這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意境。貌似輕鬆,其實並不輕鬆;真的很複雜嗎?其實又很簡單。道是「周行而不殆」的,道不會無緣無故地獎賞任何一個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懲罰任何一個人。所有人在道面前都是平等的,得道與否,不在於道,而在於人。不要小看了人啊,人是萬靈之長,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具智慧的生物了,幾乎處於可以與道、天、地平起平坐的地位了。曾幾何時,古代的帝王自命為真龍天子「替天行道」;曾幾何時,當代的偉人滿懷豪情,認為「人定勝天」;曾幾何時,百姓們熱心沸騰、壯志凌雲,喊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豪言壯語,什麼道啊、天啊、地啊,統統一邊去,「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這是特別極端與無知的表現,也是我們人類的偉大與悲哀之處了。其偉大在於有膽量與氣魄,其悲哀在於過分自信、忘乎所以,以至於離經叛道,咎由自取。那麼老子是怎麼告誡我們的呢?他說:我們在把自己擺在與道、天、地一樣的位置上的同時,也要像道、天、地那樣遵循必然的法則。如何遵循呢?那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生長在地上的,而非生長在天上。人是無論如何離不開地的。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你可以逃避到別的單位去,可以離婚,甚至可以移民出國,但你離得開地球上的任何一片土地嗎?就算逃到了其它的星球上,在那個新的天地里,也同樣要腳踏實地。因此人就要老老實實地遵循「地」的法則,要厚德載物,要愛護自然生態環境,不要隨便破壞和浪費地球上的資源。地是受天支配的,天上下雨,地就可以得到滋潤,天不下雨,地就得乾巴巴地旱著;天上掉下個隕石,能把地砸出個大坑,試問:地能把天如何?所以,地在天面前也要老老實實地遵循「天」的法則。比如天分四季時辰、二十四節氣,地就得按時長出秧苗、結出莊稼來。天的運行是道使之然,斗轉星移、絲毫不亂,再大的天體也有滅亡的時候,宇宙中又隨時都可以產生出新的星球。有的星球上生存著智慧的生命,有的星球上充滿著豐富的資源。太陽何其明亮,一個不發光的月亮就可以遮住它的萬丈光芒… …那麼說到底,道又受什麼支配呢?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說,道已經超脫了可以被任何東西制約與支配的狀態,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道發生和產生的,所有的一切都在道之中。同時,道亦有道,並非毫無章法。所謂道之道,是先天地之前就已經存在,乃自然而成的、混然而成的,比如「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可以理解為道之道。總之,道者道也,道亦有道,道之道者亦道也。究竟何為道?道可道,非常道!同理:名者名也,名亦有名,名之名者亦名也。究竟何為名?名可名,非常名!我們研究這些,一方面是在理論上做一番嚴肅認真的探索,更主要的是要讓我們真正切身地體會和領悟到「道」的真諦與境界,並應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去。比如前面說到過的那些豪言壯語,如果只是說一說,表達一下我們的豪情壯志也未嘗不可,但如果真要付諸實踐,那可就要勞民傷財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不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作為一個群體中的管理者,職責所在,就更不能頭腦發熱。因為作為個人,受傷害的或許只是你一個人,自己承受了也就罷了;而作為管理者,造成的後果就會影響到大批的生靈,那樣的罪過可就大了,就不是你一個人所能承擔的了。有人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僅僅理解為對宇宙起源時初始形態的描述,我認為這當然未嘗不可,關鍵在於怎麼理解「物」這個字。如果僅把它理解成現在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中所說的那個密度極高、質量極大而體積極小的那麼一個物體,是它轟然爆炸,炸出了這一片天地,自然也是可以自圓其說的。因為在爆炸之前,是沒有這個天地的(「先天地生」)。但是如果只做這樣的理解,後面的「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不好解釋了。既然已經爆炸得如此轟轟烈烈、驚天地泣鬼神、演繹出如此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怎麼又「寂兮寥兮」得這般清凈?物質世界變化多端、紛擾複雜,宇宙至今還在不斷擴大,怎麼又「獨立而不改」呢?因此,對「物」字的理解還是不能滯留在「物體、物質」的概念上,而應該是無形之存在,自然之道法。在這個理念里,產生大爆炸的那個「物」,也不過是「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法中的那麼一個小小的東西而已。
推薦閱讀:

筆記-ubuntu14.04安裝SciPy
懂你英語-筆記分享L5-U2
《一生的讀書計劃》
日干旺衰課堂筆記
探索門命學2017年12月十干論命內部講座筆記之一

TAG:道德 | 學習 | 筆記 | 道德經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