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1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1

        

我們怎麼認識這個世界呢?現在我們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認識認識吧!從這個經來對照我們現在世界的情況。我們這部經要講的是因為問我講什麼,我說我現在學什麼講什麼;就是我念經,我每天念什麼經,我念的經第一個是金剛經,就先從金剛經講吧!能講到好久算好久。金剛經、彌陀經、普門品,或是以前講過的都重新講,講華嚴三品,有時間我們一直講。我現在念的十部,就在這十部一部一部講。講解的情況就按照我自己的心裡念這個經的時候所得,所得就是我自己的認識,或者我的觀感,或者我們說收穫。

我們做一件事總有個目的,我們要達到什麼目的?雖然是我們目的沒達到,這個中間過程我們是有收穫的,沒有白白浪費的,就是你收穫的大小就根據每個人的智慧的業障。學佛就是消業障的嘛!有的是從修行當中學消業障,有的你不學你又怎麼能修呢?這就指導我們的修行。現在我們就用般若波羅蜜經來對照檢查我們的思想跟般若波羅蜜經合不合?不合的你就改正一下。要用智慧來學,不是盲目的,也不是黑暗的,是光明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這部經是以喻,金剛就是比喻,般若波羅蜜就是法,法、喻結合來作為這個經的題,這就是這個經的題。有的是人、法、喻,有的是法、喻,有的是單喻,像金剛經就是光是喻,沒說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就是法、喻結合。前頭再加一個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人、法、喻三個結合。有的經上說是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是人、法、喻為體。有的說金剛經,是光喻為體。現在我們依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是喻、法為體。

金剛是比方,拿它比方什麼?比方般若的智慧。因為金剛經有「堅、利、明」三種功能。堅是堅固,能破壞一切,一切可不能破壞它,金剛有這個力量。在世間上,一切事物當中,金剛是最堅固的。利是鋒利,能摧毀一切。明,咱們知道金剛鑽石吧!能放光。因為它有這三種的功能,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是印度話,般若波羅蜜就是以智慧,般若翻智慧,波羅蜜是彼岸,以智慧到達彼岸。這部經我們用智慧能夠了生死,斷煩惱。經是貫穿義,這個是我們此土的,經是中國話,佛的一切經典也翻作叫契經,契是契合的意思,上契於諸佛的心,下契於眾生的心,把佛心跟眾生心契合起來,所以叫契經。又者,經有貫穿義,在印度他都把些個華貫穿一起,這部經裡頭的意思,這一部經說了很多道理,就是它的道理,把這些個義理都貫穿到一起就成這麼一部經。這個經題就是用金剛為喻來顯示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智慧摧滅一切煩惱。在我們修道當中有一些過程,煩惱,也有些個障礙,那要用智慧摧毀它,這就是全經的名字。

那有些個問題說:為什麼不叫金剛智慧,為什麼叫般若?因為智慧是我們此土的方言,我們此土的方言它容易跟世間混淆,跟那個聰明就容易混淆了,所以保持原文,所以就保持般若,就不翻金剛智慧。在我們的國土當中,我們這個智慧到不了彼岸,所以保持原來的般若波羅蜜,因為以般若智慧才能到了彼岸。為什麼?為了般若就顯實體。咱們講了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了法華經,咱們知道性體,性體就是實體。體必具足相,體上顯出了一切相,這個相實體隨緣。實體就是我們講的性(性體),性體隨一切諸法之緣就成了妙用。這個用在什麼?這個實體隨著一切眾生的轉化,就他的業的化,也有轉到人道去,也有轉到畜生道去、轉到餓鬼道去、轉到地獄道去,還有轉到天道去。但是這個實體沒變,這個實相的本體沒變,但是它有六種相,就是六道的相。我們把這些個相又回來回歸到實體,這個就是般若了。般若即是實體,這個實體是什麼樣子呢?光明、堅固有這些個功能。

懂得這個經的含義了,我們就知道了我們要順著這一個軌道走,順著金剛般若波羅蜜這個軌道走,這給我們指出一個道。我們不是要修道嗎?不是要行動嗎?因為我們已經從體上起了用了,那你就要修行;要想修行就依著般若,般若就是修行正常的正道。般若在西藏的教義當中就是菩提道,菩提道即是般若道,但是你得具足三種功能。所以那金剛不是有三種功能嗎?一個破惑,把一切迷惑煩惱把它斷了;一個是利他,讓一切眾生都斷,那就是菩提道的三要道。第一個要厭離一切世間,第二個要大悲心度一切眾生,第三個究竟成了般若波羅蜜道。

所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的體無相的,你不要執著,這個經的目的就要達到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要想達到這個體無相,達到無相的體,那你得先從有相上下手。無相、無著、無礙的時候,你沒法用功,進入不進去,現在已經迷了,那就得假方便。方便是什麼?金剛經最後告訴我們以六相來作觀想,這六相都是無相的。作夢,夢裡的相你不能當成真的。觀想一切法如幻,像變化的、假的;如泡,像水泡,水泡一下就消失了,一起一消;像身的影子,一切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陽一出就沒有了;如電。「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就是金剛經告訴我們的相,這個相是無相的,假它形容這個相。

這樣的意思就是方便善巧,佛跟我們說讓我們進入實相,直接的你進入不了,沒有這個智慧,有很多業障;業障就是夢幻泡影,別把它當成實的,一個破有相,一個破無相,乃至於非有非無相,都要破除。這就是經上第一句話的如是,就是這部經如是是指這說的,指法之詞,指著這部經如是。這個語氣是阿難說的,如是金剛經這一法可是我親自聽到的,所以這叫如是,指著這部經。又者,如如不動。咱們經常在講如如是無為,什麼都沒有做,乃至修成道了,你所有修的如夢幻泡影,都不是真實的,作即無作,這樣含義。我們修的是菩提道,沒有道可修,也沒有個菩提可得,單有個名字,究竟菩提,菩提的實體是什麼?等你證道了說不出來,非言說。

因為以這種的含義,金剛經它的目的是什麼?它的宗旨是什麼?無相,這部經是以無相為宗。什麼是這部經的體?無住。無相、無住。什麼是它的用?這得加個「妙」字,咱們講妙法蓮華經講妙講了很久,妙有,妙有非有。咱們現在都在妙有當中,相是有,沒有,假相,每個人都是假相一部分,以妙有為它的作用。

這部經在我們中國以前,從達摩祖師到中國以來,不立文字,直指明心,見性成佛,那金剛經的作用就大了。這就是金剛經,它的功用就是讓每一位學法的道友能夠悟得的理、悟得它的體,能夠見它的性。因為一般一切人類不能見自己的自性,以金剛無住無相為體,以悟理見性為法,先立理而後定法。什麼法?修什麼法?見性法。見什麼性?真如的本性。見真如的本性,但是這個本性是我們每個眾生本具足的。一切經所教導的語言、所立的文字,它只一個目標,悟得本性,見性成佛。所以不要從文字、不要從相上去學,金剛經是不立文字的,直指明心,見性成佛。這是我們學禪宗的,說禪門一炷香,立地成佛,勿勞懇啟,何假修證,這就是清凈本具有的佛性。我們沒法表達,說不可思議了,你想想不到的,大家議論議論不出來的。如果你讀經時候生起懷疑,你可以一切文字不立,你就默念不想,不假思惟,把一切妄想把它制止住,這樣就能契合你本性。

知道這部經的大義了,這部經就是這麼個目的。什麼目的?明心見性,直至成佛,就是這部經的本義。現在我們開始講經文,這種我們從經文裡頭再來了解。懸談很多了沒有什麼用,都是虛的空的,從經上再來理解能使大家信,先建立信心。假使我們問每位道友說你對佛法還沒有信心,沒有一個人能承認的;但是我承認,我承認我自己信心還不夠。這個信心是相信你自己的心,換句話說,相信你自己的本體,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信,這個身體、你這個名字全是假的,不是你,那你去找找你自己吧!離開這個肉體,離開這個假的,我要到什麼地方找到我的真的呢?你帶著這麼一個問題來學金剛經,找找你本來的本性,就是找找你的真體。你們大家看經文。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聞,這一般的在佛經上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六成證信序,這六種成就了,你來信金剛經般若波羅蜜這一個法門。第一個,這個經(阿難語氣)是我親自從佛那聞到的,可不是假的,這是就事上來說。那佛什麼時候說的呢?因緣和合了,大眾聚會到一起因緣和合了,因緣和合的時候。在什麼地點說這法?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這個法。哪些個人聽?同時還有哪些個人?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這一共有六種。這一法門的法我親自聽到的,同時不光我聽到,還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佛在哪說呢?在祇樹給孤獨園說的。有說法人,有聞法人,有處所,有地點,有時間,什麼時間?因緣和合。這就事上講。

在理上講,如是,這部金剛經的法體就是如;是,不是假的,不是非。是非是非,這一真實法是真實的,不是非就是是,就是如是的真法。法體之法是真實的,所以叫如是。我聞,這是阿難的語氣,阿難在經上說他沒證得阿羅漢,其實他早證得了,他早證得我法皆空了,這叫大權示現,他權巧示現。這是阿難他自己敘說這部經,佛涅槃之後他結集這部經,結集哪部經都如是,是我親自聞到。這個聞是聞而不聞,不計我,沒有我執的聞,但是隨處世間假立,假名安立的。這有個我,他已經證得無我了,給別人說說我聞。要是無我,無我也無聞,連我都沒有了還從什麼聞呢?就像咱們學那緣起性空,隨緣而立。這部經講空的,但是隨緣,隨什麼緣?隨眾生緣,隨俗諦的緣,假名為我。所以說我聞,我親自從佛所說那聽到的。因為阿難尊者是結集佛所說的一代時教的,每部經都如是,都是如是我聞。

一時,什麼時間呢?沒有時間,只有因緣和合就那個時候,所以佛經上沒有時間的,絕不跟你定時間。為什麼?因為時間是不能定的,就是因緣和合了就現了,因緣別離了就沒有了;就是師資和合,有說者,有聽者,有法,就是這個時候。

佛是說法者,這個咱們大家都明白了,佛有三覺,三覺圓明。這咱們不講了,大家聽得多了。

舍衛國,就是處所,在中印度。祇樹給孤獨園,佛說法處,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名字大家也聽得很多了,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長者的園,就是祇樹給孤獨園,就在舍衛國的城外,咱們說郊區,離這幾華里。這個故事大家聽多了,咱們不再它講了。所以把祇陀太子跟給孤獨長者合而供養佛這個園。

大比丘,就是佛的常隨眾千二百五十人,常時在佛跟前,我們把比丘略微翻譯一下。比丘是印度話,中國話叫乞討的人,乞討什麼呢?向諸佛乞討法,向一切眾生乞討食,上求佛法,下乞飲食,這叫比丘,這叫乞士。在理上講還翻破惡,破除一切煩惱修成道果。還含著意思叫怖魔,一切魔鬼見到比丘就害怕,避免的,恭敬。但是我們有比丘、比丘尼怕鬼,我聽著好笑,我說:你是幹什麼呀?他說我是幹什麼的,我是個人。我說你這個人鬼怕你呀!不是你怕鬼。怖魔,不但一般的鬼,一切魔都怕。叫乞士、破惡、怖魔三種含義,所以稱為比丘。大數有好多?千二百五十人俱,金剛經只舉了十六個代表性的。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在這一天突然間因緣成熟了。這部經的故事是這樣子的,是須菩提看見佛乞食回來,洗洗腳都坐下來,自己拿草敷座而坐,坐那坐了,故事開始。每天都如是,佛的生活。人人都有生活,佛也出去化緣,化飲食,穿上衣披好了,拿著缽到舍衛城捱家去討飯。討回來了,吃完了,把腳洗一洗,都坐在草地上。不像咱們預備這麼多墊子,這麼舒服,沒有的了。自己拿草坐一坐,敷地而坐。佛是天天如是的,要吃飯,天天如是的。平常因緣沒成熟,這一天因緣成熟了。怎麼樣成熟呢?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須菩提他就從他座位起來了,在大眾中從座位起。我們這個衣沒法偏袒右肩,知道嗎?印度披那個衣沒有勾環的,這樣披的,把它一放下來,這叫偏袒右肩,把這肩膀露下。因為天氣冷,一般的都是這樣圍著的,但是把這個膀子要露出來,咱們本身就露出來了。為什麼?要做事情,你披個衣不好做事情,把這衣放下;形式,偏袒右肩。把右膝蓋跪著,叫單跪,不是兩個腿都跪著的,右膝著地,一個腿跪著。雙手合掌,希有,世尊。須菩提這時候跟佛已經二十年了,佛說般若部的時候,已經說了阿含、說了方等才說般若部,說金剛經這時候須菩提跟佛已經將近二十年了,佛天天如是,那他今天開了悟了,這叫開了悟了。希有,世尊。因為須菩提在大眾中是上首弟子,住的久了。像咱們住了十年以上的,在普壽寺住十年、二十年的這叫上首的道友了,上首弟子了。須菩提在千二百五十人當中也是上首弟子了。這個是個問題,二十年佛天天如是,他現在才發現,發現什麼?希有。什麼事希有下文再講,稱讚佛希有。

須菩提生下來家裡頭就有怪異現象,倉庫什麼東西都空了、都沒有了,空了一段時間它又現了,所以他的名字叫空生、善現。這是他世間相所表現的,所以他的名字叫空生或者叫善現,表示他多劫他都是修空觀的,空而不空就善現,善現非有就是空生。在佛的弟子當中,千二百五十弟子當中,最高上首弟子,十大弟子當中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他證得空是證得第一的。雖然大阿羅漢都是平等平等,斷了我執,這是斷惑是一樣的,但是功能當中各有不同的。所以在這個大弟子當中,須菩提是解空第一的,他悟得空理悟得最深,所以解悟得最早。因為他要請法,請佛說法,就說金剛經,就說的般若經。請法的儀式就從他的座位起來,頂禮佛足,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是請佛的儀式;要把衣服整理好,這是請佛的儀式。完了合掌就是要請要求化,合起雙掌來表示尊敬。

沒說話先讚歎佛說:世尊,你真了不起,你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表達了兩句請法的意願。先讚歎,就像咱們要求人家,先捧捧人家,說幾句好聽的話,一樣的。這是理解了,讚歎完了才提問題。假使一切眾生髮了菩提心,這個心發完了怎麼樣住不要再退,應云何住,云何降伏?說明了須菩提到現在還沒有空,解空第一而不空,一者是他自己心不能善住,還不能降伏他的心,兩個問號,心要住下就降伏住了,心住不了降伏不了。現在須菩提他已經要發菩提心、要想成佛,現在不算成佛,了生死,還沒成佛。二十年到現在才發,證了阿羅漢果自己還嫌不夠了,現在還不行,心還降伏不了,住不了。一者心不能住在菩提果上,二者不能善化眾生,他不能降伏他的心,讓他去化眾生髮大悲心,救度眾生大慈大悲心,他感覺著他沒有。他所以要向佛請求的,說佛你真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先讚歎佛。什麼意思?這個每人都有個人體會。

在這二十多年當中,佛乞食、打坐、遊行都是如是,經常如是。今天機緣成熟了,須菩提他的看法不一樣了。他說:佛呀!你真是了不得,你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從哪發生的這個話?佛天天如是給眾生作榜樣,乞食、托缽、化度眾生。乞食不是為單討口子吃飯,是化度眾生。大家體會,佛去乞食就是度化眾生去了,誰供養佛一缽飯種了善根了,佛就幫你消災了。佛乞食是修法,但是拿這一個修行的法給他弟子作榜樣,給一切眾生作榜樣,這就是善付囑,說你們都要像我這樣做。所以須菩提二十年到現在他來讚歎深有含義的,那就說他現在才開悟,須菩提開悟了。悟得什麼了呢?悟得佛不是去乞食討口,不是光為了吃飯,是教化眾生去了,是給那些弟子作榜樣,就是善付囑護念這些菩薩,你們永遠應當像我這樣做。這個秘密讓須菩提他發現了,他認為佛這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這才請法,他只是見道。

這個意思就是佛的護心,佛是善護念他的心,佛是降伏了他的心。須菩提就請佛說如果一切眾生髮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之後,還要怎麼樣深入去做呢?怎麼樣使這個心就住在菩提上不再退墮?降伏他的心,就是精進、利生、不懈怠,常時住在無上正等正覺上,那菩薩怎麼能做得到。所以要想成正覺、要想化度眾生,先把心調好,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同時佛把這個心法(這叫心法),怎麼傳授給下一代,讓一切菩薩怎麼去度眾生。

菩薩具足了說就是菩提薩埵,咱們略了就叫菩薩。菩提薩埵就翻覺有情,覺有情就是讓一切眾生覺悟,讓有情覺悟;覺有情把它翻過來,讓一切眾生覺悟。佛的大覺覺了,無情。這要理解到佛的大覺覺悟了,無情;眾生有情,以無情教育讓一切眾生都達到無情。情是情感,情感是錯誤的。覺了,有情眾生不能放下煩惱、不能放下情感,佛是覺而無情,讓一切眾生都達到覺、都達到無情。眾生有情,不是覺;諸佛有覺,不是情,諸佛利益眾生的時候並不是感情用事。現在咱們因為沒達到智、沒達到般若是情,達到般若了是智。

這句話總說來,須菩提問佛說:一切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樣把他心住到菩提上?降伏,就是他不住在菩提上,我們把這個心降伏住讓它住到菩提上,叫降伏其心。因為他觀察一切眾生躁動,經常躁動停不下來,心不能住。因為眾生不能降伏他的心,隨他妄想心而支配他造業,這是根本。所以須菩提問佛:怎麼樣才能把心降伏好?怎麼樣使心能住下來不要躁動?

這就是我們修行最基本的了,不要光講經文,我們每位道友你觀察觀察你的心。舉簡單例子,你從早到晚,你心裡頭想什麼?你心裡住在什麼上頭?最近有一半的同學都回去了,或者辦身分證或者幹啥,你到家裡頭,或者到社會上,接觸你六親眷屬,不能不跟人打交道,或接觸很多人,你觀察檢查檢查,你的心都想些個什麼、都動些個什麼?你有一個小時靜下來一動沒動,心一念都不起,有沒有?一個小時太長了,半個小時有沒有?這個自己可以檢查的。檢查咱們的功力,就是咱們的心不是煩躁、不是擾亂、不是不停,是非常沉靜的。儘管也說話也招待人,但是其心不動,任何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相,從來沒動過我的心,就是心沒在六塵境界上,其心不動。大家看見風,看見牆頭草隨風搖擺動搖,咱們就隨著外邊客觀的現實環境,你檢驗你的功夫就從這樣檢驗。不論見著什麼境界相沒有起分別,這個我們做不到,現在沒做到,但是覺對能分別善惡,惡的心裡從不讚歎隨喜,善的有種善念讚歎隨喜我也想要做,這叫揚善隱惡。但是這心還是動,你還有善有惡,但是善能夠漸漸的止心,惡能夠使心更加煩亂。我們念是不停的,念念相續,黑夜睡覺作夢還是念念相續,心從來不停的。說我一夜沒作夢,沒作夢心還是在那念念相續,那叫睡眠狀態。

須菩提問這個問題就是代表了一切眾生,不但是凡夫,包括二乘聖人,那個心不能無住。說無住生心,無住本身就是生的,還有什麼生心?要無住而住、住而生心是這樣的含義,我怎麼能把我的心降伏得住。經文上說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心。但是你不住,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你那心還怎麼生?無生處。要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已經成了,成什麼了呢?成了無住,須菩提問的含義就是這樣子。因為一切眾生煩躁不停,從來沒停過,怎麼樣使他心降伏下來,這是進一步了。不是說你生善念、生惡念,你生善念也動心,善惡不起這是不生心了。咱們現在先用心善法,來調伏我們這個心怎麼生善念,不起殺人、放火、搶劫、偷盜、強姦,不起這一切心,這是善心。善心也不可以生,這個道理就含著這個道理的,生善是對著惡說的,惡沒有了,善也不生,非善非惡,無住生心。

因為須菩提問這個問題佛非常讚歎他,就是代表作,不只代表一切眾生,也代表一切二乘人。二乘人為什麼不能發大悲心利益眾生?他有恐怖感。恐怖什麼呢?一度眾生只是隨緣就變了,沒有這個力量,不敢發大悲心,他願自己清凈無為。我們很多出家道友願意自己自靜自修,不敢入社會,因為感覺自己沒本事定不下來,怕隨緣轉。因為我們這個心遇見善緣就隨善緣,遇著惡緣就墮落下去了,就這個含義。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佛言,善哉善哉。佛就讚歎須菩提說:你這個想法,你問的這個問題的問法,太好了!太好了!光讚歎好不行,得給他解說一下。須菩提,就是照你所說的,你剛才不是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嗎?我就跟你說,說說佛如何護念菩薩、如何付囑菩薩。護念的意思,咱們大家都學戒的,特別是我們普壽寺學戒的,那就是如來善護念、善付囑,怕你犯這樣錯誤,就給你制了好多條,這個你不能做,這個事你也不能做。戒就不讓你做,那個就叫善護念。說一切經,說的大乘經典,一切經論都叫付囑,你要弘揚宣傳,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要把這種道理普遍的讓一切眾生都知道,就這個含義。佛就答應須菩提的請求了,須菩提就請求,請佛說一說怎麼護念菩薩、怎麼囑咐菩薩,因此佛才說的般若波羅蜜。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答應他的請求之後,就告訴他說:我跟你說,你要好好聽,諦聽。佛對每個請問的菩薩或者是人,請法的天人也好、一切眾生也好,佛都告訴你諦聽。這個諦是理,說法是語言、是音聲,這不是真理,你要體會真理,言語就是代表、啟發。言語是假的,但是你從言語當中聽到真的,這個叫諦。諦指著理說的,真實諦理,那你就如理聽吧!好好的聽,意思也是說不要三心二意的聽,如理的聽,要一心。我跟你說,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善男子,善女人,加個善字,發了心信仰三寶的人,他能信佛的話,那才叫善男子、善女人,所以男子、女人加個善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就是發正等正覺的人,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無上正等正覺,要發了無上正等正覺心的就叫善男子、善女人。那要怎麼樣住呢?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如是,還沒說,我應給你說,照著我說的去做。如是降伏其心就是下文必說,下文告訴你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須菩提就愉愉快快的接受佛的教導,是的,世尊,我一定如理聽;就是讓佛安心,我一定諦聽,就是如理諦聽。我最歡喜,願樂欲聞,就是我想聽。這一段經文就是啟請,跟佛答應給須菩提說,還沒有說,要說了,以下所說的話就是修行的方法。

我們把這段經文把它往自己身上會會一下子,可能有些人天天讀金剛經,你讀的遍數多了,你自己心裡就起種念頭,起種什麼念呢?天天讀,天天讀,讀久了你自己產生些個問號,這個問號就是懷疑,懷疑也是從中要領取我的心怎麼樣能符合也像須菩提這樣,感覺著佛所說的法使我非常的安慰。這不止超出信念,超出信念是什麼?我要去做,光信完了,信了你要去做,佛是教導我們做的,你該怎麼樣做。金剛經是教我們修行,修行什麼?把我心降伏了,使我心住下來。我前前後後讀了幾十年的金剛經,現在心還是不能住,降伏不了心。

心是主,咱們每個人都如是,你的心是主體,你這個肉體是假相,你這個身體就給你的心服務。每個人可以觀照,你這個身體是奴才,你那心是主人,心想一動就動了,心一動就動了,或者你想走路,腳就走了。但是你怎麼能降伏?你走的路是對,想的是對,一切都對都如法,那叫降伏其心。根據佛的教導把我心降伏,能夠聽佛所教導的話,照佛所說的去做,意念去做。假使我們心住得住的話,身不會亂動,心不會亂想,把你心制伏住了,身無亂動,心無亂想。

所以在凈行品的當中,最後的文殊菩薩教我們說到你睡眠時候,心無亂動,心這個時候靜下來,把你心住了,那你心就不會胡思亂想,就觀照吧!或者你起一種觀照,觀照什麼?觀照睡眠。好比你一睜開眼睛睡醒了,文殊菩薩教導我們恢復了知覺時候,周顧十方;睡眠時候當然不行,一恢復知覺周顧十方,這個時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開悟。每天早晨都開悟,你一醒的時候,你自己觀想吧!我開悟了。昏昏沉沉過了幾個小時,一下子又恢復了,每天每天早晨大家睡覺都感覺有那剛一恢復剛一醒。有人迴向過沒有?等你開悟的時候,一切智慧都知道時候,就是這種境界相,什麼天下大事小事無一不在你的智慧照了當中,那就是開悟了,什麼都知道。當你晚上睡覺沒醒的時候,你什麼也不知道了。一悟一迷,這我想你自己都能體會得到的,你好好體會吧!

就是現在佛要給我們開悟了,現在這一段經文講的是我們迷,那現在要開悟了。你學金剛經,你一下手怎麼樣降伏其心,你得會降伏心,這就是教給我們降心之法。云何降伏其心?就照著佛教導我們的方法,你把你心降住。降伏即是住了,住就是降伏了,完了你心就住得住了。佛以下跟他說的所有十二類眾生,不論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一切眾生,咱們就明白了。明白什麼?受生差別。當你死了又受生時候,就跟你睡覺一醒我可明白了,明白什麼呢?明白不受生死了,這就叫開悟了,生死不能束縛你,你的心超出生死了。但是只是這個分段生死,須菩提問的是要達到變易生死,要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佛跟他說就是怎麼樣消滅變易生死。

咱們都知道生死苦,金剛經是很好修行的方便方法,不複雜,很單純,就把你心照顧好就好了。所以一切問題全在心上,心是主,身體是聽心支配的。這個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你的心要不想,你的身體能去做去嗎?乃至手裡頭要拿杯水,都是心來指揮它的;手沒有作用,手自己不會自動的,是心指揮它的。因此咱們佛教講萬法唯心生,但是要想消滅生滅也是萬法由心滅,這是修心的方法。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再開始降伏其心。


推薦閱讀:

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5)
金剛三昧經
宗薩仁波切的《金剛經》開示 (個人認為是最好的講解之一) - 般若花園 - 鼎典網 - P...
金剛經研究(吳汝鈞)

TAG:金剛經 | 解讀 | 金剛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