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文第三冊》(1990版)
國民中學國文 第三冊
目錄
一 孔子的人格 張蔭麟
※二 老馬識途 韓非
三 只要我們有根 王蓉芷
四 你自己決定吧 劉墉
五 古體詩選(一)
(一)庭中有奇樹 佚名
(二)歸園田居 陶淵明
六 品泉 殷穎
七 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語文常識一 練習書法的要點
練習一
八 張釋之執法 司馬遷
※九 談興趣 廖枝春
十 謝天 陳之藩
十一 為學一首示子姪 彭端淑
十二 鳥 梁實秋
十三 越縵堂日記三則 李慈銘
※十四 科學的頭腦 任鴻雋
語文常識二 日記的寫法
練習二
十五 古體詩選(二)
(一)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二)慈烏夜啼 白居易
十六 麥帥為子祈禱文 麥克阿瑟原著、吳奚真譯
十七 孟子選:齊人 孟子
※十八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十九 黃河結冰記 劉鶚
二十 成功 鄭頻
語文常識三 書信的寫法
練習三
版權頁
一、 孔子的人格 張蔭麟
教育是孔子心愛的職業,政治是他的抱負,淑世是他的理想。
孔子在少年時便沒了父母,家境很寒苦。他為貧而仕,先後替貴族管過會計和牧畜的事,都很稱職。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學不倦而且多才多藝的人。他自己曾謙虛地說道:「我少時微賤,故學會了許多鄙事。」像射、御、詩、禮等,一般士人的技能他自然是具備的了。又自述道:「我十五歲便立志向學,三十歲便能堅定自立。」此後不久,他便成了一位名動公卿的禮學權威。他更主張「有教無類」,這就是說,不分貴賤貧富,一律施教;所以貴族和平民的子弟都紛紛來到他的門下,向他問學。
他們所遇到的是怎樣一位先生呢?這位先生衣冠總是整齊而合宜的;他的視盼和藹中帶有嚴肅;他的舉止恭敬卻很自然。他平常對人樸拙的像不會說話,但遇著該發言的時候卻又辯才無礙,間或點綴以輕微的詼諧。他所喜歡的性格是「剛毅木訥」,他所痛惡的是「巧言令色」。他永遠是寧靜舒適的,他一點也不驕矜,凡有所長的,他都請教。他和別人一起唱歌,別人若唱的好,他必請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和著。他的廣博而深厚的同情到處流露。無論待怎樣不稱意的人,他總要「親者不失其為親,故者不失其為故」。他的朋友「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他遇見穿喪服的人,雖是常會面的,必定變容。他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未曾飽過。他和弟子間相處的氣象,從弟子的兩段紀錄可以窺見。
有一天幾位弟子陪著孔子閒坐,孔子道:「你們覺得我是長輩,不免有點拘束,不要這樣。平常你們總說:『沒人知道我。』假如有人知道你們,能用你們,又可以有什麼表現呢?」子路爽快地答道:「千乘之國,夾在兩大國中間,受著兵禍,又鬧饑荒,讓我來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有勇,並且循規蹈矩。」孔子向他微笑了一下。又問另一弟子道:「求,你怎樣?」他答道:「五六十里或六七十里見方的國家,讓我來主持,才到三年,便使得人民富足。至於禮樂,另待高明。」孔子又問:「赤,你怎樣?」答道:「並不是說能夠,但想學學:像宗廟的大事和諸侯的聚會,我願意穿戴著玄端和章甫,在旁邊做一個小相」。孔子又問另一弟子:「點,你怎樣?」這時他彈瑟漸緩,微音鏗然;他把瑟放下,起身答道:「我和他們三位不同。」孔子道:「有什麼關係呢?不過各說自己的志向罷了。」他道:「暮春的時候,春衣既已做好,和青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沂水裡洗浴;洗完了再到舞雩那兒當著輕風歇涼;然後大家歌詠而歸。」孔子聽了喟然嘆道:「我和點有同感。」
又一次,顏淵、子路和孔子在一起。孔子道:「你們何不各把自己的志向說說!」子路道:「願把自己的車馬輕裘和朋友共用,用壞了也沒有怨憾。」顏淵道:「願不誇自己的長處,不表自己的功勞。」子路請問老師的志向。孔子道:「願給老年的以安樂,對朋友以信實,給幼少的以愛撫。」
【題解】
《中國史綱上古篇》
【作者】
張蔭麟(1905-1932),民國三十年三月,張蔭麟所著的【中國史綱】第一輯,由浙江大學史地教育研究室石印出版。四月,張蔭麟與張其昀等發起刊行【時代與思想】月刊,六月,成立『時代與思想社』,
※二、老馬識途 韓非
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題解】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第二十二》
隰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前651年六月,受命到秦國接納公子夷吾,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隰朋立夷吾為晉惠公。前648年冬,齊桓公派管夷吾使戎人和周朝和解,派隰朋使戎人和晉國和解。管仲臨終推薦了隰朋接替自己執政。叔向稱讚齊桓公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
【作者】
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生活於戰國末期,為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韓非提出了「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君》)的著名論題。「參」就是比較研究,「驗」就是用行動來檢驗。韓非認為,不經過「參驗」而硬說是如何如何,是無知的表現;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照著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張「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顯學》)。
三、只要我們有根 王蓉芷
在寒冷的冬天,凜冽1 的北風裏,
翠綠的葉子片片枯萎,
正似溫馨的友情一一離去。
我親愛的手足,不要傷悲,
縱使葉子都落盡,
最後只剩下了我們自己。
那挺立的樹身,仍舊,
我們擁有最真實的存在,
只要我們有根。
只要我們有根,
縱然沒有一片葉子遮身,
仍舊是一株頂天立地的樹。
讓我們更堅定不移,
在北風裏站得更穩,
忍地度過這凜冽的寒冬。
要我們有根,
春,明春來時,
們又會枝繁葉茂,宛如2 新生。
【題解】
本詩以大樹在寒冬肆虐的日子仍堅守根本的形象,借樹喻人,抒發了自己對明春枝繁葉茂新生的堅定信念。本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用借喻的方法來表情達意。詩中描寫了寒冬樹葉落盡,大樹挺立身軀,堅守土地,等待明春的情景,鼓勵人們在最困難、最黑暗的人生階段,仍然要堅定信念,把守根本,不失自我。
【作者】
王蓉芷(1928年-),筆名蓉子,江蘇省漣水縣人。藍星詩社的詩人,主持後期《藍星詩頁》及《藍星一九六四》的編輯工作。
【注釋】
1凜冽:刺骨的寒冷。【粵音】林的陰去聲列;【國音】l?n liè。
2宛如:正像,好像。
四、你自己決定吧 劉墉
為了搬家收拾東西,我最近真是忙得昏天黑地,可是每次問你準備得怎樣了?你都好整以暇地說:不急嘛!兩三下就可以弄好了。直到今天,距搬家公司來運東西只剩兩天的時間,你才開始拿紙箱到臥室,卻又不斷來問:「怎麼封箱底?」「不要的書是否要送給圖書館?」「膠帶沒了怎麼辦?」「前一年的筆記要不要保留?」「淘汰的書是不是扔進垃圾袋?」這時我給的答案都是同一句:「你自己決定吧!」
你應該很高興聽到這句話,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聽見你祖母對我說「你自己決定吧!」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就像聽見「王媽媽送的壓歲錢,你可以留著自己用。」一樣地想要跳起來,因為那表示我可以作主了。作主是多麼棒的事!
作主是不必凡事去請示;作主是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作主是擁有支配的權利!作主是不必再聽別人使喚!但記住:作主也是對自己的行為負完全的責任,甚至對別人負責!因為個人的行為會影響別人,當然自己作主,也就要考慮對別人的影響。譬如我是一家之主,聽起來很有權威,卻也要對一家人負責;譬如你母親是入學部的主任,也是主,便要對她的整個部門負責。於是作主就變得不輕鬆了!
今天,我就要你作主!作你收拾自己東西的主!你可以對自己的東西操生殺大權,留?不留?帶到新家,抑或丟進垃圾袋?全在你的一念之間!當然,相對地,你也就要考慮怎樣去蕪存菁!或在拋棄一樣不該拋棄的東西之後,接受它所造成的損失!尤其麻煩的是,過去你問我怎麼做這個,怎麼做那個,我都一一解說,今天卻要你自己解決!你說沒有封箱的寬膠帶,我說我有一卷,但是自己正在用,無法分給你,請你自己解決!你可以翻箱倒櫃地找;去鄰居家借;請已經能開車的同學載你去買;也可以冒著雨,走路到一英哩外的小店。但!請不要問我「該怎麼辦?」今天是你自己看著辦!
不要覺得我冷酷,因為你已經到了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年齡。你的書不是我的書,我無法為你取捨;你的紙箱也不是我的紙箱,我自己都分身乏術。最重要的是:你不是我,更不是我的影子,我不能為你作主一輩子!
記得我上成功嶺的時候,長官曾說過一段話:打仗的時候,上面只要求你幾點幾分攻下目標,而不問你的人是不是過度疲勞,不可能趕這麼快;也不問你的火力夠不夠、糧食足不足,因為他們考慮的是全盤戰況,無法一一照顧你的需要。總之,你生、你死,是你自己的事!在幾點幾分攻下那個據點,則是你無法逃避的責任。
是的,責任常常無法逃避。一個成熟的人,必定是能從頭到尾負責的人。因為他知道:責任是一環扣著一環的,班長無法達成排長交下的任務,排長沒法達成連長交下的任務,這樣一層層推上去,只要下面的人不能完成使命,上面的目標也就無法達成。而戰爭是關係國家安危、人民死生的,豈能有人不負責?失職的人又怎能不接受最嚴厲的懲罰呢?
回過頭來,雖然搬家不是打仗,但是當搬家公司的車子到達時,如果你還沒有整理好東西,我們全家的行動不都要受影響嗎?而隔天,買我們房子的人就要遷入,他們原先住的房子,也可能有急著搬進去的新屋主,這不也是一環扣著一環嗎?說了這一大堆,還是那句老話:
「你自己決定吧!」
【題解】
你自己決定吧!作者劉墉。這篇〈你自己決定吧!〉是選自劉墉的《肯定自己》這本書。於1991年,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其書中的內容是劉墉寫給他兒子的一本書,在書中跟他兒子說了很多關於肯定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的能力要如何的培養,更把一些時事的利害關係分析給他兒子知道,讓他更了解看人、學習做人的方法,書中說到︰世上沒有失敗的人,只有沒把自己看透的人。所以做自己是多難的事啊,要做到完美是更難的,但在生活的經驗和日常的學習日積月累時,是可以讓一個人卓越成長的,不是嗎?當然在內容中也談到了許多年輕人所欠缺的,如責任心、待人處事的拿捏,並強調了肯定自己的重要,要完成一件事必須要有信心的開始、持之以恆的責任心及勝不驕敗不餒的得失心等等,本書充滿了嚴父的斥責及慈父的關愛,是非常適合給青少年們閱讀的作品。而這篇〈你自己決定吧!〉是在說:劉墉全家搬家的時候,他兒子在要搬走的前兩天才開始整理東西和封裝箱子,但是對於一些不要的書本和怎麼封箱底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才好?因此才頻頻跑去問劉墉,而劉墉每次給他兒子的答案都是同一句︰「你自己決定吧!」,希望他兒子能對自己作主,也要對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最重要的是:你不是我,更不是我的影子,我不能為你作主一輩子!這句話實在發人深省。在《肯定自己》中,劉墉有寫一篇前言,表達出肯定自己是多麼的重要啊!「小學畢業到現在,已經整整三十個年頭了,小學課本的內容早還給了老師,但有一篇課文的題目卻始終難忘,甚至可以說它影響了我半生,直到今天還總是清晰地在腦海浮現︰『偉人從小就看重自己!』並不是說從小就想當偉人,但從那篇課文我獲得了啟示――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又怎麼去要求別人來肯定我們呢?」「後來我出了國,某日讀到一篇報導,其中又有兩句話深深印在我的心上:『成功者不見得有過人的才智,卻往往有其特殊的一種氣質,就是他不信自己不能成功,也恨自己不能成功,那種憤懣,化為了力量,使他成功!』」,以上這些話應該也帶給大家很多感觸,並且認為這些話就是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具有一種能鼓勵自己的魔力。因此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想引用在〈你自己決定吧!〉篇末的一句話,也是劉墉的永遠奉為座右銘的話:「每個人都應當從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並以此話當作結尾,希望大家都能肯定自己。(台灣大百科全書/申偉佩撰寫)
【作者】
劉墉(1949年2月-),原名劉鏞,號夢然。籍貫北京,生於臺北,為台灣作家及畫家。
劉墉的父親於1958年逝世,其後與母親相依為命。1962年時,家中失火。劉墉成功高中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於成功高中擔任美術教師,並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參加當代畫家畫展及全國美展。
五、古體詩選(一)
(一)庭中有奇樹 佚名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古詩十九首之九
(二)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五首其三
【題解】
《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之九
本詩為懷人之詩,係思婦因物時,感別離之久,而折芳寄遠,為閨婦想念遠遊丈夫之情。或謂鴻儒學成而無由自達於君之詞;或謂係臣不得於君而託興於奇樹也。全詩僅八句,由樹而花,由花而人,由人而情,款款道來,層層深入,從容和婉,一氣呵成。前四句就折花欲遺所思引起,以庭院中有一珍奇美好之樹,正是綠葉茂密,花朵盛開,於是拉住枝條,摘下花朵,用以贈送所想念之人。從奇樹而綠葉而發華滋而攀條而折其榮,寫禁錮深閨之思婦,朝夕見庭中奇樹之生長榮枯,望見歲月流逝之痕跡,蘊蓄離別久長之哀怨。奇樹亦所以象徵貞婦,綠葉華滋而馨香為表徵貞婦之青春、芬芳、高潔。次二句就馨香莫致,醒出路遙。以癡癡執花在手,任其香溢滿懷袖,卻也無可奈何,因路途太遠,無法送?所思念之人。其為青年思婦,惟悴憂傷,顧影自憐之神情意態。末二句就物不足貴醒出別久。以此花何以值得獻給你,只是感到別離時日已長久。其為送花在心中一時之感觸,睹物思人,乃全詩用意之歸宿。
綜觀通篇筆法皆用「興」,藉採芳一事,興起經時遠別相思之感。其就奇樹之「綠葉」而「發華滋」而「攀條」而「折榮」而「馨香」一意層層寫來以見美盛。而以「路遠」反振出「感別」便住,不更贅一語,如山之蛇蜿蟺迆邐而來,至江以峭壁截住,格局筆力,千古無兩。詩中歷敘奇樹之生長榮枯,蘊含閨婦之熬煎消磨,不提苦而苦處就藏於奇樹之花葉枝條中,人物合一,情景交融,語言淺淡,情味深長,誠所謂「深衷淺貌,語短情長」頗耐人細讀。
《歸園田居》五首其三
【作者】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潛,或名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1],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
六、品泉 殷穎
我自小便對泉水有一種神奇的感受,即使是一泓小小的泉水,我也能體會到它的生命力,而獃獃地看上半天。我第一次受到泉水的震撼,是剛到濟南的時候;那裡是一個可愛的水鄉,濟南的七十二泉,名聞全國,而以趵突泉(2)為最。記得我去賞趵突泉時,見到由水中突出、不捨晝夜的數尺高的水柱,看得神往(3)不已。濟南真是一個泉水充沛的地方,每一口水井的水都湧滿到地面,人們可以拿茶杯在井中舀(4)水,絕不需繩索等工具。甚至用一支筷子往地下一紮,拔起來便是一線清泉。而濟南又是一個十分乾燥的地方,一點也不潮溼。我在全世界走過許多城市,還真找不到一處那樣可愛的泉水之鄉。
我也喜歡探索泉水,最難忘的一次是遠征以色列的北部,到山林中去找尋全長一百六十哩的約旦河水源,當我們尋到那一股泉水的源頭時,那種喜悅真是難以言述的。
泉水要自然發生的才可以觀賞,今天的人工泉到處都是,連日內瓦湖中舉世聞名的一線天(5),泉噴出湖面數十丈,由遠處看去,高與山齊,也僅可襯托(6)湖山之美,泉水的本身並不足觀。自然的泉水,那怕是涓涓(7)細流,也有一種天然的韻致(8)。
古人枕流漱石(9),才是品泉的高士,泉水之異於自來水,是因為它未經過人工的「衛生」處理,未失自然,水質保持原味,因之無論煮茶、釀酒都有自然的芳香。故鄉嶗山的礦泉,便是泉水中的上品(10)。今天各種加工的飲料充斥市面,但要想喝一口清冽(11)的泉水,卻是難得的享受了。
物質的泉水如是,心靈的泉水亦然;當你將心中的一切俗務沉澱,讓心靈掙脫七情六慾(12)的枷鎖(13),名利現實的羈絆(14),讓明透的思維與情緒,自然地由心湖中升起,無論是澎湃(15)的思潮或涓涓的情致,發而為一首詩、一篇文、或一支歌,都是一種珍貴的泉水,可以耐人品嘗,而滋養人的性靈。
【題解】
這篇文章選自靈泉散文集。作者透過對泉水的欣賞描寫,來說明自然純樸的可愛,並期勉大家要在心底涵養一泓清泉,來澄澈思想,淨化性靈。
【作者】
殷穎,山東省膠縣人。民國十九年生。作者文思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頗能帶動讀者去省思和追尋。是現代散文作家,目前從事大眾傅播事業。著有《 歸回田園》、《秋之悸》等好書。
【註解】
(1)品泉 辨別泉水的滋味並分出高下等級。
(2)趵突泉 在山東 濟南市,是濟南七十二泉中最有名
的,趵,音ㄅㄠˋ。
(3)神往 心神嚮往。
(4)舀 音ㄧㄠˇ,用杓子去取水。杓,音ㄕㄠˊ,木質取水器。
(5)一線天 指所能見到的天空很窄又長如一條線。
(6)襯托 從旁陪襯烘托,使目標顯明出來。
(7)涓涓 水流細小的樣子。
(8)韻致 優美的容貌姿態。
(9)枕流漱石 即枕石漱流,指隱居山林的生活。用石頭當枕頭來睡,用流水來清洗。枕,音ㄓㄣˋ,睡。
(10)上品 上等品質。品,等級。
(11)清冽 清涼。
(12)七情六慾 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慾望。
(13)枷鎖 束縛。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叫枷,腳上的叫鎖。
(14)羈絆 音ㄐㄧ ㄅㄢˋ,指受到牽制不能脫身。罩在馬頭上的籠頭叫羈,又叫嘴套。煞住馬用的繩索叫絆。
(15)澎湃 音ㄆㄥ ㄆㄞˋ。 指 情緒高漲, 有 如波浪相衝激。
七、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
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裏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裡總不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玻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為一個懶人國了。
【題解】
;《胡適選集》
【作者】
胡適 (
八、張釋之執法 司馬遷
釋之為廷尉。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
釋之治問。曰:「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題解】
選自史記卷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作者】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
※九、談興趣 廖枝春
興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決條件,無論做什麼事,想要做得好,獲得最高的效率,一定得先對該事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全神貫注,努力以赴。有人說:「興趣是工作成功的鑰匙。」一點不假。
你看小孩子玩玩具,堆積木,在你看來無聊得緊,可是他坍了又堆,堆好了又坍下去,往往堆上千百回,可以耗上大半天的時間,也不覺得疲倦。在你看來毫無意義的事,他卻心神專注,玩得興致淋漓,自得其樂,這沒有別的理由,因為興趣,興趣引他入勝而已。
兒童玩要有興趣,我們要成功一件事也少不得興趣。做一件事,智慧和才能固然不可少,如果沒有興趣,勉強去做,毅力和信心得不到熱情的支持,一旦遇到困難,便會心灰意冷,而一敗塗地;相反的,如果有濃厚的興趣,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夠鼓起熱情,由熱情而支持信心,由信心產生勇氣和毅力,再大的難題,也可以憑勇氣和毅力來克服,到達成功的彼岸。
為學更需要興趣。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都知道為學的重要,但是知道為學的重要並不能使我們孜孜力學,樂此不疲;惟有喜好念書,對為學有興趣的人,才能專心一志,好學不倦。有人問林肯:「先生,你為什麼這樣好學?」林肯笑著回答:「沒什麼,只是興趣而已。」興趣使人好學,充分說明它在為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然則,興趣不是一時興起,絕非憑空可得。它總是潛伏在努力的工作中,只有我們主動去發掘它,才能得到它的幫助,也才能領略它的好處。打個比方,同學們最頭痛的是數學,在演算的時候,遇到解不開的難題,就覺得興致索然,如果這樣就放棄,便自絕興趣之路;要是能不輕易放棄,再下苦功,發現了要領,懂得演算的方法,一旦難題迎刃而解,興趣就會不期然地油然而生,即使飢腸轆轆,都會忘了吃飯。可見不論那一門學科,不要埋怨它枯燥乏味,因為興趣靠我們去尋求,只有加倍努力,認真去學,才能找到真正的興趣,才能學得更愉快,學得更充實。
興趣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但是它不會自己送上門來。我們要去拜訪它,接近它,才能和它攜手合作,在它的幫助下,事業更成功,學識更進步。
【題解】
【作者】
廖枝春,筆名羊牧,1953年生,台灣雲林人台灣師大國文系畢業,三民主義研究所結業。現任國立西螺農工教師。出身貧寒農家,本是全校公認無可救藥的壞學生,卻因一位良師的開導,改頭換面、力爭上游,成為今日廣受學子歡迎的老師。著有【請聽我說】、【怎樣寫作與投稿】《生命花園》等二十餘本書,其中「談興趣」一文更入選國立編譯館所編的國文課本課文,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作家。
十、謝天 陳之藩
常到外國朋友家吃飯。當蠟燭燃起,菜餚布好,客主就位,總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舉起小手,低頭感謝上天的賜予,並歡迎客人的到來。
我剛一到美時,常鬧得尷尬。因為在國內養成的習慣,還沒有坐好,就開動了。
以後凡到朋友家吃飯時,總是先囑咐自己,今天不要忘了,可別太快開動啊!幾年來,我已變得很習慣了。但我一直認為只是一種不同的風俗儀式,在我這方面看來,忘或不忘,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前年有一次,我又是到一家去吃飯。而這次卻是由主人家的祖母謝飯。她雪白的頭髮,顫抖的聲音,在搖曳的燭光下,使我想起兒時的祖母。那天晚上,我忽然覺得我平靜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來。
在小時候,每當冬夜,我們一大家人圍域個大圓桌吃飯。我總是坐在祖母身旁,祖母總是摸著我的頭說;「老天爺賞我們家飽飯吃,記住,飯碗裏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
剛上小學的我,正念打倒偶像,破除迷信,我的學校就是從前的關帝廟,我的書桌就是供桌。我曾給周倉畫上眼鏡,給關平戴上鬍子,祖母的話,老天爺也者,我覺得是既多餘,又落伍的。
不過,我卻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為這飯確實是他們掙的,這家確實是他們立的。
我感謝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謝渺茫的老天爺。
這種想法並未因年紀長大而有任何改變。多少年,就在這種哲學中過去了。
我在這個外國家庭晚飯後,由於這位外國老太太,我想起我的兒時;由於我的兒時,我想起一串很奇怪的現象。
祖父每年在「風裏雨裏的咬牙」,祖母每年在「茶裏飯裏的自苦」,他們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撿起田中的麥穗,而為什麼要謝天?我明明是個小孩子,混吃混玩,而我為什麼卻不感謝老天爺?
這種奇怪的心理狀態,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謎。
一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頓,瀏覽愛因斯坦的《我所看見的世界》,得到了新的領悟。
這是一本非科學性的文集,專載些愛因斯坦在紀念會上啦、在歡迎會上啦、在朋友的葬禮中,他所發表的談話。
我在讀這本書時忽然發現愛因斯坦想盡量給聽眾一個印象:即他的貢獻不是源於甲,就是由於乙,而與愛因斯坦本人不太相干似的。
就連那篇亙古以來嶄新獨創的狹義相對論,並無參考可引,卻在最後天外飛來一筆,「感謝同事朋友貝索的時相討論。」
其他的文章,比如奮鬥苦思了十幾年的廣義相對論,數學部分推給了昔年好友的合作;這種謙抑,這種不居功,科學史中是少見的。
我就想,如此大功而竟不居,為什麼?像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像我祖母之於我家。
幾年來自己的奔波,作了一些研究,寫了幾篇學術文章,真正做了一些小貢獻以後,才有了一種新的覺悟: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合作,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渺小。
於是,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最完美的人格所構成的一個最完美的故事。介之推為什麼不言祿,因為他覺得貪天之功以為己力,是君子所不屑為,也是君子所不應為的。
愛因斯坦剛到普林斯頓時,主任與他商量報酬問題,他說五千。主任說:「給你五千,如何給一個大學畢業生呢?還是算一萬五千元罷!」這不是外國的介之推嗎?
為什麼介之推與愛因斯坦專幹這類傻事?立過大功,而不居功若此。他們知道作事與立功,得之於眾人合作者多,得之於自己逞能者少。於是很自然的產生一種感謝眾人、感謝上天的感覺。
我們回頭想一想,五六十年來的中國比我七八歲時的思想能強幾何!史家如果寫這五六十年來的我國歷史時,一定命名為狂妄而幼稚,無法與無天的時代。
無論哪一行、哪一界,多是自吹自擂,自欺自騙。日子長了,連自己也信以為真了,而大禍至矣。
因為沒有做任何真正的事,沒有建任何真正的功,自然而然不會有謝天的感覺。
哲學家們知道這個癥候最為可怕,所以造出許多知好知歹的人物與故事來。
有一個人問一位文學家,我記得是雨果罷,「如果世界上的書全需要燒掉,而只許留一本,應留什麼?」雨果毫不猶豫的說:「只留〈約伯記〉。」約伯是《聖經》裡面的介之推,富亦謝天,貧亦謝天,病亦謝天,苦亦謝天。
我們的思想界尚在混沌幼稚時期,需要約伯的精神,需要介之推的覺悟。這個覺悟即是: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結晶。感謝之情,無由表達,還是謝天罷。
1961年除夕於曼城
【題解】
本文摘錄自《在春風裏》
【作者】
陳之藩(
十一、為學一首示子姪 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自立者也。
【題解】
《白鶴堂文稿》
【作者】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儀一,號樂齋,眉州丹稜(今四川丹稜縣人),中國清朝官員、文學家。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卒於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與弟彭肇洙、彭遵泗皆有文名,有「丹稜三彭」之稱。著有《白鶴堂詩稿》、《白鶴堂文稿》、《雪夜詩話》、《碑傳集》、《國朝文錄》、《小方壺齋輿地叢書》、《廣東通志》等書。臺灣國民中學國文教材選的〈為學一首示子姪〉,即為《白鶴堂文集》作品。
十二、鳥 梁實秋
我愛鳥。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遛達(現在這樣有閒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閒,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著的鷹,有時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著不動,那裡有半點瞵視昂藏的神氣?籠裡的鳥更不用說,常年的關在柵欄裡,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地「優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這種地步,我想牠的苦悶,大概是僅次於黏在膠紙上的蒼蠅;牠的快樂,大概是僅優於在標本室裡住著罷?
我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著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那裡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淒絕的哀樂。客夜聞此,說不出的酸楚!
在白畫,聽不到鳥鳴,但是看得見鳥的形體。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多少樣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跳躍,有的曳著長長的尾巴,有的翹著尖尖的長喙,有的是胸襟上帶著一塊照眼的顏色,有的是飛起來的時候才閃露一下斑斕的花彩。幾乎沒有例外的,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乾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地穠纖合度,跳盪得那樣輕靈,腳上像是有彈簧。看牠高踞枝頭,臨風顧盼-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不知是什麼東西驚動牠了,牠倏地振翅飛去,牠不回顧,牠不徘徊,牠像虹似地一下就消逝了,牠留下的是無限的迷惘。有時候稻田裡佇立著一隻白鷺,拳著一條腿,縮著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後還襯著黛青的山色和釉綠的梯田。就是抓小雞的鳶鷹,啾啾地叫著,在天空盤旋,也有令人喜悅的一種雄姿。
自從離開四川以後,不再容易看見那樣多型類的鳥的跳盪,也不再容易聽到那樣悅耳的鳥鳴,只是清早遇到煙突冒煙的時候,一群麻雀擠在簷下的煙突旁邊取暖,隔著窗紙有時還能看見伏在窗櫺上的雀兒的映影。喜鵲不知逃到那裡去了?帶哨子的鴿子也很少看見在天空打旋。黃昏時偶爾還聽見寒鴉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還能聽見那像哭又像笑的鴟梟的怪叫。再令人觸目的就是些偶然一見的囚在籠裡的小鳥兒了,但是我不忍看。
【題解】
選自《雅舍小品》
【作者】
梁實秋(1903年1月-
十三、越縵堂日記三則 李慈銘
○月○日 晴 風 甚涼
庭中紫豆一叢,作花甚繁;芭蕉展葉,綠滿窗戶;紫薇久花,離離散紅。每晴晝晚陰,徙倚其下,此亦余之三友也。
○月○日 陰晴相間 天氣和煦
夜歸館後,僮僕漸睡,內外寂然。紅燭溫爐,手注佳茗,異書在案,朱墨爛然,此間受用正復不盡,何必名山吾廬邪?然或精神不繼,或塵務經心,便亦不能領略,此事固當有福。
○月○日 晨陰 甚涼 巳後晴
傍晚,獨步至倉頡祠前看稻花。時夕陽在山,蒼翠欲滴,風葉露穗,搖蕩若千頃波,山外煙嵐,遠近接簇,悠然暢寄,書味滿胸。此樂非但忘貧,兼可入道。
【題解】
《越縵堂日記》
【作者】
李慈銘(1830年-1895年),字愛伯,號蓴客,浙江會稽(今紹興)人,五十二歲始中進士(
※十四、科學的頭腦 任鴻雋
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現今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現今的世界不但讓電燈、電話、輪船、火車、無線電、飛機──這些都是科學的發明──把我們的生活情形改變了;就是我們的一言一動,思想行為,也免不了受到科學的支配。換一句話說,做現今世界的人,必須具有科學的頭腦,不管你是科學家不是科學家。
怎樣才可以養成科學的頭腦呢?第一要注重事實。平常的人總是以耳為目,人云亦云。有科學頭腦的人便不然,他必定要考查一件事情的實在。如古書說:「燕太子丹朝於秦,秦王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乃得歸。』當此之時,天地祐之,日為再中,天為雨粟,烏頭白,馬角生。」這一類的話,顯非事實,若不加考查,信以為真,便是沒有科學的頭腦。現今社會上還有許多奇怪的傳說,如鬼可以照相,孔子、耶穌可以降乩,甚至義和拳的法術可以使槍炮不能傷身之類,只要拿事實來考查一下,便可以不攻自破。事實是科學的根基,注重事實,便是養成科學的頭腦的第一條件。
第二要了解關係。天地間事物,總有一個因果的關係;不明白這個關係,要求無因之果,或是因果錯誤,便是迷信。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因果的關係是很明白的。不過在稍稍複雜的情形之下,我們就往往不容易明白關係的所在。譬如有了疾病,不請醫生而求祐於神道;希望後嗣繁榮,不注意教育而乞靈於風水。殊不知神道與疾病,風水與後嗣的繁榮,都沒有什麼關係的。科學是尋出事物關係的學問,能事事求出一個真正的關係,便是養成科學的頭腦的第二條件。
第三要精密正確。平常的人敘述一件事情,最喜歡用「大概」、「差不多」一類的詞語。有科學頭腦的人,則必用一定的數字來代表確實的量度。問你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必須看一看錶,說現在是十二點三十分──如能說秒更好──不能說大概是十二點吧。問你的身長幾何,你必須回答一公尺五十二公分──如能說點幾更好──不能說大概一百五十公分吧。正確是一步不能放鬆的。許多科學的發明,都是從細微的比較中得來。所以精密與正確,也是養成科學頭腦的必要條件。
第四是力求透徹。凡做一件事,必須考慮周詳;研究一種學問,必要尋根究柢,這就是所謂透徹。淺嘗輒止,或者半途自畫,都是成功的蟊賊,更不能算科學的頭腦。
以上四點,僅僅是個人日常生活上的幾種習慣,平淡無奇的,沒有什麼大了不起,可是它們卻是養成科學頭腦的必要條件。從來大科學家研究科學,沒有不是依賴它們而成功的。
【題解】
【作者】
任鴻雋(1886年12月20日-
十五 古體詩選(二)
(一)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二)慈烏夜啼 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題解】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集》
慈烏夜啼/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作者】
陳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朝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人。詩人,是唐詩革新的先驅者。陳子昂出生於富有的家庭,勤奮好學。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唐高宗開耀二年(682年),進士及第。高宗駕崩於洛陽,他上書在洛陽建高宗陵墓。武則天很欣賞他,拜為麟台正字,歷官至右拾遺。通天元年(696年),武攸宜北伐契丹,陳子昂為記室,主撰軍中一切文件。後辭官回家。縣令段簡以其家富豪,誣陷入獄,憂憤而死[1]。也有人說是陳子昂得罪了武三思,因而被武三思命段簡將其殺害。陳子昂批評六朝齊梁間,詩「采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其代表作為《感遇》詩38首,旨在抨擊時弊,抒寫情懷,還有登幽州臺歌等。他的詩歌創作在唐代頗有影響。他主張漢魏風骨,提倡風雅比興,對唐詩的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其詩風高昂清峻,雄渾蒼涼,語言深沉質樸。其友人盧藏用說他「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明弘治年間楊澄校刻楊春本《陳伯玉文集》10卷,今人徐鵬校點《陳子昂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
十六、麥帥為子祈禱文 麥克阿瑟原著、吳奚真譯
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軟弱的;使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能夠在畏懼的時候認清自己,謀求補救;使他在誠實的失敗之中,能夠自豪而不屈,在獲得成功之際,能夠謙遜而溫和。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使他能夠認識主---並且曉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
我祈求你,不要引導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要讓他遭受困難與挑戰的磨鍊和策勵。讓他藉此學習在風暴之中挺立起來,讓他藉此學習對失敗的人加以同情。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的心地純潔,目標高超;在企圖駕馭他人之前,先能駕馭自己;對未來善加籌畫,但是永不忘記過去。
在他把以上諸點都已做到之後,還請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使他可以永遠保持嚴肅的態度,但絕不自視非凡,過於拘執。請賜給他謙遜,使他可以永遠記住真實偉大的樸實無華,真實智慧的虛懷若谷,和真實力量的溫和蘊藉。
然後,作為他的父親的我,才敢低聲說道:「我已不虛此生!」
【題解】
《學生英語文摘》
A Father"s Prayer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bone will not be where his backbone should be;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n,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learn to laugh, yet never forget how to weep;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作者】
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美國名將,世人尊稱麥帥。生於阿肯色州小石城。他的父親亞塞?麥克阿瑟是軍人出身的名將。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童年時期,即隨父親駐防美國西部西爾登堡,這是印地安紅人出沒的荒漠地區,一片平沙無垠,氣候荒涼酷熱,因此自幼便在這種困阨的環境之中,養成堅毅無畏的強人性格。例如:每次在日暮黃昏之時,小麥克阿瑟站在軍隊中與兵士一起參加降旗典禮,但是印地安紅人的鼕鼕鑼鼓聲,和震天價響的人馬嘶吼聲,嚇得只有五歲的他不由得哭了出來,爹地媽咪總笑他太膽怯。他反問:「那為什麼爹地也會對著國旗流淚呢?」媽咪答說:「一個堂堂男子漢可以為自傲和光榮而流淚,絕不可以為了害怕恐懼而哭泣。」於是在他小小的心靈,便立誓做一個「勇者無懼」的軍人。
吳奚真(1917─1996),字錫珍,瀋陽市人。生於民國六年,卒於民國八十五年,年八十歲,。北平中國大學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研究。曾任抗戰時期在重慶頗負盛名的《時與潮》雜誌主編,及國立編譯館編審。
十七、孟子選:齊人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返。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返。問其所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題解】
《孟子》離婁下(33)
【作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山東鄒城人。著有《孟子》一書。孟子師承子思(一說是師承自子思的學生),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是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
※十八、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沅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題解】
《陶庵夢憶》卷三
【作者】
張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已亡佚)、《夜航船》、《三不朽圖贊》等文學名著。谷應泰編《明史紀事本末》,想以五百金購買《石匱書》,宗子慨然予之。(思複堂《逸民傳》)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晚年窮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張岱愛好廣泛,頗具審美情趣。喜歡遊山逛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既懂音樂,又諳彈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當深厚;喜歡收藏,鑒賞水平很高;又精通戲曲,編導評論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說:「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十九、黃河結冰記 劉鶚
老殘洗完了臉,把行李鋪好,把房門鎖上,出來步到河隄上看。只見那黃河從西南上下來,到此1卻正是河的灣子,過此便向正東去了。河面不甚寬,兩岸相距不到二里。若以此刻河水而論,也不過百把丈寬的光景。只是面前的冰,插得重重疊疊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往上遊走了一、二百步,只見那上游的冰,還一塊一塊的慢慢價來,到此地被前頭的攔住,走不動,就站住了。那後來的冰趕上他,只擠得嗤嗤2價響。後冰被這溜水3逼的緊了,就竄到前冰上頭去,前冰被壓,就漸漸低下去了。看那河身,不過百十丈寬,當中大溜,約莫4不過二、三十丈,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冰面卻是平的,被吹來的塵土蓋住,卻像沙灘一般。中間的一道大溜,卻仍然奔騰澎湃,有聲有勢,將那走不過去的冰,擠得兩邊亂竄。那兩邊平水上的冰,被當中亂冰擠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擠到岸上有五、六尺遠。許多碎冰被擠得站起來,像個小插屏5似的。看了有點把鐘工夫,這一截子的冰,又擠死不動了。
老殘復往下遊走去,過了原來的地方,再往下走;只見兩隻船,船上有十來個人,都拿著木杵6打冰。往前打些時,又往後打。河的對岸,也有兩隻船,也是這們7打。
看看天色漸漸昏了;再看那隄上柳樹,一棵一棵的影子,都已照在地下,一絲一絲的搖動,原來月光已經放出光亮來了。……這時北風已息,誰知道冷氣逼人,比那有風的時候還利害些。……
抬起頭來看見南面的山,一條雪白,映著月光,分外好看;一層一層的山嶺,卻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幾片白雲,夾在裡面,所以看不出是雲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雲,那是山來。雖然雲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為月在雲上,雲在月下,所以雲的亮光,是從背面透過來的。那山卻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過來,所以光是兩樣子的。然只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東去,越望越遠,漸漸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雲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什麼來了。
老殘對著雪月交輝的景緻,想起謝靈運的詩:「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8」兩句,若非經歷北方苦寒景象,那裡知道「北風勁且哀」的個「哀」字下的好呢?
這時月光照的滿地灼亮9,抬起頭來,天上的星,一個也看不見了。只有北邊北斗七星10,像幾個淡白點子一樣,還看得清楚。那北斗正斜倚紫微星垣11的西邊上面,杓在上,魁在下。老殘心裡想道:「歲月如流,眼見斗杓又將東指了,人又要添一歲了。一年一年的這樣瞎混下去,如何是個了局呢?」想到此地,不覺滴下淚來,也就無心觀玩景緻,慢慢走回店去。老殘一面走著,覺得臉上有樣物件附著似的,用手一摸,原來兩邊著了兩條滴滑的冰。起初不懂什麼緣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原來方才滴下的淚,天寒,立刻就凍住了。地下,必定還有幾多珠子呢。
老殘悶悶的回到店裡,也就睡了。次日早起,再到隄上看看,見那兩隻打冰船,在河邊上,已經凍實在了。問了隄旁的人,知道昨日打了半夜,往前打去,後面凍上;往後打去,前面凍上;所以今兒歇手不打了。索性等到冰結牢壯了,從冰上過罷。因此老殘也就只有這個法子了。
【題解】
節選自老殘遊記第十二回寒風凍塞黃河水 暖氣催成白雪辭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劉鶚(
【注釋】1到此:到這裡。「這裡」是指山東省 齊河縣 南門。齊河縣,舊屬濟南府,在黃河西北岸。2嗤嗤:是形容冰塊被擠的響聲。3溜水:急流。4約莫:大約。5插屏:一種陳設的美術品。形如立鏡,下有座,上插玻璃框,或裝圖畫,或裝大理石。6木杵:木棒子。7這們:就是這麼。8明月照積雪兩句:這兩句詩,引自東晉詩人謝靈運的歲暮詩。9灼亮:明亮。10北斗七星:北斗,星名,有星七顆,在北方。第一至第四排成像斗的形狀,叫作斗魁;第五至第七排成一彎線像個斗柄,叫斗杓。11紫微星垣:我國天文學家分周天的恆星為三垣、二十八宿,以諸星座附之。三垣是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位於北斗星東北;下垣天市二十二星。垣,星次的意思。
二十、成功 鄭頻
值得讚賞的,並不是成功所帶來的心滿意足。天從人願固然可喜;但真正令人敬佩的,該是成功背後所支付的努力。
許多的努力累積起來就是成功。只有埋首耕耘的人,也才能含淚收穫。努力之於成功,一如水到自然渠成(1)。也許,有時候我們發現:經由辛勤的付出,卻未必有所獲得。其實原因在於:我們的努力仍然不夠。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常是自己。環境雖可能限制一個人的發展,但是,人卻能憑其信心毅力,以積極的行動去克服它,讓生活裡有更崇高的目標,一切的不滿也都能昇華(2)為同情。但一個自甘墮落(3)、自我放棄的人,即使是在較好的環境中,由於他的不願意學習,也依舊一無所成。我們若能戰勝自己怯懦(4)、疑懼、自私、虛榮的弱點,無疑的就是一個相當成功的人。這樣說來,或許過於抽象,平凡如我們,成功像是遙不可及的星辰(5)。果真如此嗎?走向成功的路,是不容許好高騖遠(6),華而不實(7)的,它由血汗點滴凝聚而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8)只要我們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更有進步,每天都能有新的展望,新的挑戰,縱然只是小小的成果,也會帶來充實、愉悅的感覺。那麼,走過長長的一生,我們俯仰無愧(9),了無憾恨,又何嘗不也是成功呢?
有些人由於遭遇未能盡如己意就心懷不平,以一副懷才不遇(10)的姿態大肆(11)抱怨,牢騷滿腹,卻不思作更新的嘗試、更努力的付出,這是愚昧可笑的。積聚怨恨只有造成生命的陰影,使信心勇氣盡失,卻不見得有所裨益(12)。而一個肯埋頭工作,不計較收穫的人,卻往往能享受其間的樂趣。排除苦惱憤慨,心平氣和,積極進取,反而更增添了人生的智慧。
如果人生是個海洋,渴求永遠風平浪靜是不可能的;有急湍(13),有岩石,有驚濤駭(14)浪,也有美麗的漣漪(15)。而生活除了溫馨甜美,又何嘗不也有重重的挫折和艱苦?他們像粗糙的繩索將我們緊緊綑綁,我們依然要以微笑面對生活,眼中依舊閃爍著希望的光彩。
倘若只有天使才能從繩索中飛出,那麼,我們就努力使自己的心靈幻化為天使吧!雖然沒有可愛的翅膀,沒有神奇的光環(16),我們站在平凡的生活裡,但我們依然可以把平淡的日子唱成一首快樂的歌(17),在現實的風雨中(18),獲取豐富的人生經驗,卻永不失去純真善良的心地。
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不見得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努力。功成名就時,旁人的歡呼暍采(19)只是錦上添花而已,真正讓人深思學習的是:在他面對挫敗和折磨時,他由灰心失望轉而振作起來,奮力不懈。(20)如此,他才得以走過灰暗的時期,光明和榮耀於是降臨。
【題解】
這篇文章選自《陽光下的笑臉》。作者說明努力和成功之間,關係密切。認為一切的成功都是因為不斷的努力而來的。途中或許會有挫折,但只要肯向前邁進,終會反敗為勝,你現在正處挫折中嗎?不要怕,只管努力向前,一切難題,都可以逐步克服的!
【作者】
鄭頻,筆名琹(ㄑㄧㄣˊ)涵,廣東 潮陽人。民國三十八年生。是現代散文作家,著有《生命之愛》、《陽光下的笑瞼》、《忘憂谷》、《年少情懷等書》。
【註解】
(1)水到渠成 比喻條件齊全,事情自然成功,不須強求。渠,音ㄑㄩˊ,水道。
(2)昇華 提升境界。
(3)自甘墮落 不知自愛,甘心陷入不好的事物中。墮,音ㄉㄨㄛˋ,下降。
(4)怯懦 音ㄑㄩㄝˋ ㄋㄨㄛˋ,膽小怕事。
(5)星辰 眾星的總稱。
(6)好高騖遠 騖,音ㄨˋ,原指奔馳,引申作強求。全句是說理想高遠而不切實際。
(7)華麗不實 開花而不結果,引申作虛有其表而無實質。華,開「花」。實,果實。
(8)「合抱之木…始於足下」 合抱之木,指大樹。毫末,指細芽。九層之臺指高樓臺。累土指累積土石。足下指腳步。全句意指所有的成功都是由累積努力而成的,就如同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
(9)俯仰無愧 生活在天地間從沒做出慚愧的事。
(10)懷才不遇 具有才能,卻沒有發展的機會。
(11)大肆 毫無顧忌地。
(12)裨益 幫助,好處。裨,音ㄅㄧˋ,補助。
(13)急湍 湍,音ㄊㄨㄢ。水流很急。
(14)駭 音ㄏㄞˋ,驚怕。
(15)漣漪 音ㄌㄧㄢˊ ㄧ,水上的小波紋。
(16)光環 光圈。
(17)把平淡的日子唱成一首快樂的歌 指在平凡的生活中自尋樂趣。
(18)現實的風雨中 指在艱苦的環境裡。
(19)喝采 大聲叫好。
(20)不懈 懈,音ㄒㄧㄝˋ,懈怠,懶惰。
推薦閱讀:
※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二十一、崇禎)
※情場相人術-中國物資出版社-周樂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47)
※中國酒店客房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算命秘訣之千里馬命法
TAG:中國 |